世界水日丨源頭自有活水來一江清水向東流

2020-12-14 環球網

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無色,無味,透明

常溫下為液體

……

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水是一種再平凡不過的事物,可是我們真的,並不太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水,它究竟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

今天,是第二十五屆「世界水日」

讓我帶著你翻越千山萬水

去位於「世界第三極」的

三江源頭看一看

航拍視頻:鳥瞰三江源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視頻很美,建議看完)

在中國的大陸上有一塊褐色的極地,令人欣慰的是,這片浩瀚的高原過一半的土地在地圖上表現為藍色,這些藍色便是滋養了幾條世界著名大江大川的冰川、積雪、沼澤、湖泊以及縱橫交錯的河流之色。這藍色是那樣的偉大和深沉,孕育了大江大河之源,它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更是生命的源頭,藍色蔓延的這片高天厚土就是三江源。

圖片來源:青海省環境保護廳

中華水塔

三江源

三江源地區位於我國的西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為孕育中華民族、中南半島悠久文明歷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長江、黃河、瀾滄江從這裡起源濫觴,滋潤著中原大地的千裡沃野,養育著江南水鄉的錦繡山河,呵護著雲貴高原的十萬大山……

崑崙山玉珠峰一角。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達日河風光。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作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是我國重要的淡水供給地,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這一地區。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維繫著全國乃至亞洲水生態安全命脈,是全球氣候變化反應最為敏感的區域之一,也是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之一。

你以為黃河,就是黃色的

圖片來源:資料圖

在三江源,卻清澈見底

為遏制三江源地區生態系統退化趨勢,2005年,國務院啟動《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2016年,工程建設十年來,水資源量增加近80億立方米,相當於增加了560個西湖。此外,水源涵養量與2004年相比,由十年前的年384.88億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年408.95億立方米,增幅達6.25%,而且水質始終保持優良。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受社會廣泛關注的上世紀末陸續乾涸的近千個黃河源頭的高原湖泊再現波光粼粼、千湖溼地,這些成效的取得為長江、黃河、瀾滄江流域水資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青海湖掠影。新華社記者張宏祥攝

黑頸鶴在青海湖岸邊戲水。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鄂陵湖景色。新華社記者吳剛攝

今年,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進入全面實施的第四年,我們相信,隨著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工程一年一年推進,三江源地區的水源涵養功能將進一步增強,三江源的前景也會更加美好。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自此生命有了胸懷

「巍巍乎高山,湯湯乎流水」

自此生命有了知音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自此生命有了愁緒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自此生命有了愛情的朝思暮想

生命,源於水

保護水資源,保護三江源

大家都在看

我驕傲!中國三軍儀仗隊巴基斯坦首亮相,簡直帥一臉!

外賣小哥寒夜路遇走失幼童,下一幕超暖心!

姑娘們,請把你們的褲腿放下來!

來源:新華網青海頻道 圖片綜合自網絡

編輯:賈海元 潘彬彬 卡婭梅朵 王帥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浙江錢江源頭治水築屏障 衢州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中新網衢州2月5日電 題:浙江錢江源頭治水築屏障 衢州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 邵燕飛  「居浙右之上遊,控鄱陽之肘腋,制閩越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川陸所會,四省通衢。衢州,自古就佔據著浙江省重要水系的脈搏,是母親河錢塘江的源頭。  作為該省重要的生態屏障,治水對衢州而言,更是一種來自天然的使命。
  • 分享來自三江源頭的文化果實——「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
    在老人濃濃的鄉音中,「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拉開帷幕。巢湖之濱,丹桂飄香。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安徽省委宣傳部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安徽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青海省攝影家協會、安徽省攝影家協會、安徽省文化館協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在安徽省合肥市如期舉行。早晨十時,攝影展準時開展,迎接前來參觀的安徽市民和攝影愛好者們。
  • 生態保護|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
    只為一江清水向東流——從大開發到大保護長江經濟帶四年巨變(上)
  • 一村兩省,共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這塊牌坊背後,留下了一段「一村兩省」和諧共處的佳話。今年70歲的霞川村村委會主任汪渭賢,是個熱心人。當了五屆村委會主任的他,依舊活躍在一線,盡心盡力做著浙贛兩省邊界的「老娘舅」。「省界關係要搞好,像處理一家人的關係一樣,需要花點精力和智慧。」心直口快的老汪是個行動派,不僅動員本村村民遵守村規民約,還要做好東頭村的工作。
  • 揚州"源頭"Ⅱ類水逾九成 保障一江清水向北送
    新華社發昨天,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通水6周年。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取水「源頭」水質情況如何?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揚州分局昨發布的揚州市南水北調主幹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報告顯示,目前,「源頭」取水口水質全面轉好,其中Ⅱ類水佔比已達90%以上。揚州水文分局在調水主幹線(南起江都、北至寶應)設置了8個監測站點。
  • 吳德軍: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三江之源永遠滋潤中華
    玉樹新聞網訊 (記者才仁當智)4月27日,州委書記、州總河湖長吳德軍在通天河大橋組織召開州、縣(市)、鄉(鎮)三級河湖長現場辦公會,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有關指示精神,堅定源頭責任,強化幹流擔當進行熱烈討論。
  • 「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
    映象網訊 (記者 陳偉然 文/圖)10月31日,「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河南站在河南省藝術中心文化館開幕。記者從開幕儀式上獲悉,此次攝影巡迴展河南站為期5天,共精選260多幅中外攝影大師的攝影作品。
  • 直擊國家公園①三江源國家公園「探路者」:只願一江清水向東流
    7月23日,在位於瑪多縣城的黃河源園區管委會,甘學斌擲地有聲地回了記者一句話——「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正是我們的目標」。瑪多,藏語之意為黃河源頭,面積2.53萬平方公裡,是青海海拔最高的縣,也是青海人口最少的縣。全縣14400人,人口密度每兩平方公裡一人。
  • 澄源正本 讓一川清水向東流
    千百年來,母親河渾濁的底色讓人感恩而又惶恐。「黃河寧,天下平」,一句古話道盡多少敬畏之情!為讓黃河由「黃」變「綠」,由「兇」變「柔」,上遊地區在保護性治理和綜合性開發方面下功夫。於是,母親河清凌凌的樣貌又回來了,她正以更加柔美的身姿向東而去。青海:構築生態屏保,三江源「千湖美景」重現「草原和牛羊少了,但收入增加了!」
  • 貴州: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為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目前,貴州「八大水系」共建有水質自動監測站107個,其中,長江流域就有87個,涵蓋了貴州全部國家「水十條」水質考核斷面及中心城市飲用水水源地監測斷面。我省65個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狀況總體為「優」,151個地表水省控斷面水質狀況總體為「優」,9個中心城市2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 「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站)在南京開展
    12月26日上午,由青海省委宣傳部和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青海省政府新聞辦和江蘇省政府新聞辦承辦的「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站)在江蘇現代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一幅幅靜謐悠然的「江湖情」「天空藍」「山川秀」「和諧圖」,讓南京觀眾領略到青海自然生態之美,感受到青海發展進步之變,為他們帶來一次視覺享受和精神盛宴。
  • 今日Rhema:大河向東流
    但現在神在異象中讓他所見的竟然完全不同:從聖所的門坎下面,有活水向東流出,越流越遠,更加深廣成為大河。在河的兩邊岸上有結果子的樹木,一片蔥綠,仿佛是伊甸樂園復得的景象。 【結47:9-12】這河水所到之處,凡滋生的動物都必生活,並且因這流來的水必有極多的魚,海水也變甜了。這河水所到之處,百物都必生活。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 青海直播...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 青海直播首秀,探尋青稞酒「糧心」,一覽民族風情金羊網  作者:  2020-08-26
  • 【一江清水向東流·全國網媒看青海】茶卡鹽湖:生態「網紅」是如何...
    【一江清水向東流·全國網媒看青海】茶卡鹽湖:生態「網紅」是如何煉成的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8月27日 17:45 A-A+ 8月25日,參加「一江清水向東流·2017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看青海」大型採訪活動的網媒記者走進茶卡鹽湖,探秘這個「網紅」是怎麼煉成的。
  • 織密法網 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
    本報記者 黃慶暢 徐 雋 張 璁  編者按:全程6300多公裡,全流域涉及19個省區市,行經180萬平方公裡,橫跨東、中、西部三大經濟區,蘊藏著全國1/3的水資源、1/5的水能資源……千百年來,長江水滾滾東流,滋養了一代代中華兒女。
  • 為了一江清水向東流——我市全面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紀實
    我市地處湖北東部,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大別山環繞於北,長江蜿蜒於南,水資源豐富,水利設施眾多,集一江、六水、百湖(114個)、千庫(1237座)於一域。長江流經全市199公裡。我市是保護一江清水出湖北的最後崗哨,治水管水責任重大。
  • 共飲一江水丨重慶行動:持續用力打好「五場戰役」 讓一江清水向東流
    擔起上遊責任打好「五場戰役」位於長江上遊地區的三峽水庫,是我國淡水資源戰略儲備庫,關乎長江中下遊3億多人的飲水安全,為超過全國一半人口和近四分之一幅員範圍提供用水,維繫全國35%一江清水向東流。重慶所做的工作是長江上遊省區市在「保護母親河」中一個縮影。重慶市政協建議,加快長江生態保護立法和制度機制建設,強化築牢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的法制保障。建議加快推進《長江保護法》立法進程。明確國家有關部門、流域管理機構、地方人民政府的職責邊界,建立涉及規劃、監管、執法各階段的綜合協調機構等。
  • 一滴水與一條江的故事(六)|業之問,一江碧水成「經濟活水」
    走進車間,兩條48000瓶/小時德國克朗斯全自動超淨無菌PET瓶生產線採用世界頂端技術,整套操作全部一體化、自動化,機器開關按鍵一啟動,一瓶瓶純淨天然的礦泉水瞬間閃亮登場。水質澄澈純淨,口感清洌甘甜的丹霞山礦泉水,含有鋰、碘、鋅、硒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元素,上市後深受消費者青睞,並很快端上世界的 「餐桌」,飄洋過海,亮相國際,成為APEC大會專用水,出現在20多個國家、地區領導人面前。一瓶淨水從深山走向世界,不僅見證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人民的付出和努力,也給純樸的山裡人帶來了生活的新希望。
  • 「一江清水向東流——2020走進崑崙文化直播大美青海」眺望崑崙
    從格爾木市區向南眺望被冰雪覆蓋的天際線——崑崙山脈時,這個問題就在腦海中久久未散。「橫空出世,莽崑崙,閱盡人間春色。」這座雄踞於中國西部的山系主幹,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貫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四省區,又分為東崑崙、中崑崙、西崑侖,全長約2500公裡,總面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裡。
  • 《一江春水向東流》——70年前所拍的中國版「亂世佳人」
    這部電影就是由上海聯華影藝社投資,鄭君裡、蔡楚生聯合執導,白楊、陶金、舒繡文、上官雲珠等主演的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江春水向東流》就產生在了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反思歷史,批判當下,用電影來記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