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非嫡又非長,為何卻能繼承大位?

2021-01-14 李江鳴vv

文/閒來讀點史。

皇太極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滿族(前身是女真族)政權的第二位統治者。但在此之前,皇太極本人只是其父努爾哈赤(後金大汗,滿族政權的創立者)的第八子,而且在他之前,其他的幾位皇子還都在世且都非常健康。

那麼,皇太極又是憑什麼登上了滿族統治者的大位,又是憑什麼來讓其他皇室成員服從自己的統治呢?

關於皇太極的繼位問題,當今史學界一直是爭論不休,很少有人能給出一個讓大部分歷史愛好者都信服的答案。因而,很多時候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都只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說這就是結合史料而來的正確答案。因為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家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所以筆者也在這裡分享一些淺顯的個人看法,如有不對還請指出,謝謝。

關於皇太極以非嫡非長之身繼承大位的這個問題,筆者個人有以下兩個看法:

其一,當時的清朝並沒有立嫡立長的傳統

清朝的前身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創立的後金(寓意自己繼承了宋朝時期的金國),而後金的本質則是當年遼東地區的女真族。可問題在於,當年的女真族因為常年遠離中原且生活在苦寒之地,所以對於文化上的傳統看待得非常淡薄,而且這種淡薄幾乎體現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努爾哈赤還活著的時候。

這裡筆者可以舉兩個例子,清朝的立國之本為八旗制度,即國內所有的男性青壯全部編入軍中,並通過旗幟來劃分他們的身份和將領。按照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規定,士卒一旦入伍,那他們或許會受到自己將領的領導和處置,但這些將領絕對沒有權力讓他們對自己言聽計從。

可清朝並非如此,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當時的清朝八旗制度內部,旗主對於旗內士卒擁有絕對的掌控權,比如當年正藍旗旗主莽古爾泰預謀造反,他麾下的正藍旗將領便全部響應,因而也導致後來正藍旗幾乎被團滅(有可能是皇太極的陰謀)。

又比如努爾哈赤雖然短暫地立過汗位繼承人(努爾哈赤並未稱帝,只稱大汗),但後來因為繼承人坐罪被殺,所以此後便一直不再確立繼承人,而是以四大貝勒共同輔政為治國基礎。

但我們都知道,國家在亂世當中要想長治久安,必然需要一位強力的統治者。因為如果國家大權分散在多人手中,那無疑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畢竟沒人會知道哪位輔政者會突然發難,或製造出其他不利於國家安定的事情(當時的四大貝勒都有這種實力)。

綜上所述,皇太極時期的滿族政權,其實並沒有我們中華文化中所特有立嫡立長制度,而如果沒有這種制度,那皇太極以其父第八子的身份登上大位,那也並非是什麼特別奇怪的事情(皇太極的生母是努爾哈赤第三任正室,所以也可以稱為嫡子)。

其二,皇太極是通過四大貝勒身份繼承帝位的

提起皇太極的皇帝身份,很多不太了解歷史的朋友都會以為,皇太極是直接通過繼承努爾哈赤的後金大汗之位,然後再通過後金大汗升級為清朝皇帝。其實這個說法本質上並沒有錯,但問題在於,這期間需要牽扯到一個權力繼承問題。比如說,皇太極確實是通過後金大汗而進階為清朝皇帝,但是他最早時,手中卻沒有一個皇帝或大汗該有的權力。或者說,皇太極當時的權力根本不能與其父努爾哈赤相比。

如標題及前文所說,在努爾哈赤時期,滿族的政治是以大汗為主,四大貝勒為輔。可是,這樣的權力架構是建立在努爾哈赤擁有絕對掌控力的情況下,畢竟整個後金都是他建立的。但努爾哈赤一旦去世,滿族內部便開始了爭權奪利,畢竟四大貝勒除了老二阿敏之外,其他三人都有資格和實力來繼承大位。

可歷史就是這麼有趣,這四大貝勒當中老大代善率先奉老三皇太極為大汗,而此舉則間接導致四方友好勢力變成雙方敵對勢力,且另一方還不如代善和皇太極這一方。皇太極在老大代善的幫助下繼承大汗之位後,本應該再提拔一位新的貝勒,但因為其他三人跟他是合伙人的關係,而且他也沒有同時打敗這三人的能力。因而情況便成了,皇太極雖然是後金大汗,但依然要和其他三位貝勒一同理政。

如果說歷史一直這樣持續下去,那麼後金或許永遠都是後金,皇太極也永遠都是大汗而非皇帝。可歷史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尤其是在雄主的推動之下。後金天聰四年(公元1630年,皇太極繼位大汗的第一個年號),皇太極以老二阿敏棄守永平四城為由削去其大貝勒之職,並處他終生幽禁。

後金天聰五年(公元1631年),皇太極又以老四莽古爾泰「御前漏刃」為由同樣削去其大貝勒之職,並處萬兩白銀的財帛罰沒。

天聰六年(公元1632年),老大代善主動提出放棄大貝勒之職,並由皇太極一人獨掌大權。至此,皇太極才終於達到了自己獨立掌控滿族政權(後金及清朝)的願望,同時也為他後來繼承皇帝大位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關於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本身非嫡非長,但最後為何是他繼承大位的這個問題,筆者個人有以下兩個看法。

第一,當時的清朝並沒有立嫡立長的傳統,而沒有這個傳統則意味著,皇太極以第八子的身份繼承大位也並非不可。

第二,皇太極是通過四大貝勒身份繼承大位的,這個是說皇太極繼承大位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他努爾哈赤第八子這個身份,而是他四大貝勒這個身份。倘若沒有這個身份,那即使他是嫡子或長子也毫無意義,比如他前面的努爾哈赤第三子阿拜和第四子湯古代等。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清史編年》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皇太極真名叫什麼?努爾哈赤給他取了這個名字,讓人笑掉大牙
    公元1592年,明朝迎來了他最大的敵人,遙遠的白山黑水之間,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出生了, 這就是皇太極。不過,這個未來的滿洲皇帝,到底叫什麼名字,成為了一個千古謎題。看看努爾哈赤給他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所生的幾個兒子起的名字吧,如12子阿濟格:滿語意為「小兒子」,15子多鐸:滿語意為「胎兒」,16子費揚古:滿語意為「么兒」。
  • 努爾哈赤優秀子嗣很多,為何單單皇太極能脫穎而出?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左衛首領塔克世的長子,本來明朝邊將對付關外這些遊牧民族的策略一般都是扶一邊打一邊,建州左衛在一次協同明軍剿亂的行動中被誤傷,努爾哈赤的祖父與父親皆在此役中被殺,後來因為努爾哈赤的勢力弱小,他又被扶持起來對付其餘勢力。
  •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為何被點名殉葬?其實坑他的不是皇太極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為何被點名殉葬?其實坑他的不是皇太極上一期說到努爾哈赤名字的來歷,並不是「野豬皮」的意思。
  • 皇太極為何能從十六個兄弟中突穎而出,這幾點,告訴你真相!
    在上一篇文章中,寫到了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兒子多爾袞的故事,這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大清王朝的第二個皇帝,也就是努爾哈赤的帝位繼承人史稱清太宗的皇太極,在努爾哈赤眾多傑出的兒子中,為何皇太極能夠突穎而出並繼承清王朝的江山社稷,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皇太極為何能夠成為王位繼承人的分析。
  • 皇太極去世後,長子豪格已34歲,為何還要讓6歲的順治繼位?
    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曾多次立儲,但最後都沒有成功。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褚英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的時候,曾被老爹立為接班人。誰知褚英不知自愛,喝上兩口小酒就忘了軍國大事,又搞些歪門邪道詛咒五大臣和兄弟們,深負老爹厚望。後褚英被老爹努爾哈赤廢黜並軟禁。二年後,三十六歲的褚英被處死。
  • 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為何不反抗?
    努爾哈赤一生有眾多女人,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屬於政治聯姻,並沒有多少真感情。唯獨對於阿巴亥,努爾哈赤是真心喜歡,並讓她做了自己的大妃,百般寵愛。阿巴亥16歲的時候,就為努爾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阿濟格,隨後不久又相繼生下了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對十四子多爾袞,努爾哈赤很是喜歡,甚至曾動了要傳位給他的心思。
  • 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為何被四大貝勒逼著殉葬
    努爾哈赤在與袁崇煥的較量中,被袁崇煥的大炮給打傷了,因此很長時間都沒能緩過勁兒來。這期間68歲的努爾哈赤一直處於療養狀態。這哥們有點兒飄,似乎老天爺借了他500年似的,都68歲了,而且還身負重傷,居然沒想著立個繼承人。結果等到他掛了以後,這後金大汗的位置,果然成了大家爭奪的焦點。
  • 皇太極如此英明,為何不提前選定皇位繼承人?都讓海蘭珠耽誤了
    值得慶幸的,睿親王多爾袞在關鍵時刻做出讓步,推舉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位,才算平息了皇位之爭,才有了八旗軍隊揮師入關、問鼎中原並穩固統治中原地區長達200餘年的大一統王朝。為了鼓勵自己的子侄們為後金政權建功立業,努爾哈赤不惜將權力下放,規定:「八大貝勒、共議國政」。同時,在長子褚英、次子代善接連被廢黜太子之位後,改變了汗位傳承的辦法。
  • 皇太極猝死,位高權重的長子豪格為何輸給6歲的順治帝福臨?
    我在查看這幾位清朝開國皇帝資料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就是他們的廟號和其他開國皇帝不同。大家知道按照慣例,凡是開國皇帝廟號必是太祖,而第二位的繼承者必是太宗。老百姓所謂祖宗二字皆是由此而來。而滿清第一位建國皇帝努爾哈赤廟號:清太祖,這個沒有問題。第二個皇太極廟號清太宗也是應當。
  • 努爾哈赤、多爾袞的名字有何含義?皇太極雖然好聽,卻是乾隆起的
    清朝的十二位君主分別為:努爾哈赤(天命)、皇太極(後金天聰汗,改號為清後年號崇德)、福臨(順治)、玄燁(康熙)、胤禛(雍正)、弘曆(乾隆)、永琰,後改顒琰(嘉慶)、 旻寧(道光)、奕詝(鹹豐)、載淳(同治)、 載湉(光緒)、溥儀(宣統)。
  • 大清朝12位皇帝都長啥樣,做了哪些了不得的事呢?
    皇太極清朝第二位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清朝的開國皇帝。皇太極從小生的眉清目秀,舉止端莊,而且聰明伶俐過目不忘,深得努爾哈赤喜愛,簡直就是天命之人。皇太極在位17年間兩徵朝鮮,滅察哈爾;建立清朝。後來因為愛妃之死,身心疲憊,52歲時便升天了。葬在瀋陽昭陵。
  • 身為四貝勒,皇太極是怎麼繼承王位的?
    努爾哈赤於天啟六年(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由清河返回,到離瀋陽四十裡的靉雞堡疽發死去。據《明熹宗實錄》載:「奴酋恥寧遠之敗,遂蓄慍患疽死」。努爾哈赤的屍骨未寒,爭奪汗位的鬥爭就展開了。當時四大貝勒為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
  • 皇太極為啥給12歲女兒大辦婚禮?聯姻意在擴實力
    之所以如此熱鬧,是因為皇太極在為二女兒馬喀塔公主舉行盛大婚禮。其新郎,是蒙古林丹汗的兒子額哲。這一重大舉動,驚動了朝野內外。於是,諸貝勒大臣、文武官員,均紛紛前來祝賀。一時間,瀋陽故宮門外車水馬龍;宮內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這種場面,使新郎額哲大為感動;令蒙古察哈爾等部落的諸位貝勒羨慕不已。
  • 皇太極突然去世,為何豪格、多爾袞均未上位而年幼順治成功繼位?
    當時作為皇太極嫡長子的豪格只有34歲。他早年深受祖父努爾哈赤賞識,跟隨父親皇太極東徵西討,威信很高。23歲時被祖父封為貝勒,27歲被父親封為親王。豪格作戰勇猛,戰功赫赫,而且直接掌管正藍旗,還有鑲藍旗將士和威望最高皇太極長兄代善的支持,在朝廷和皇室中威望很高,繼承皇位理所應當。
  •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出生於1592年的皇太極,自幼聰穎,深受父親努爾哈赤的喜愛,排行第八。他的母親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是葉赫部首領之女,為了和努爾哈赤結盟,葉赫部把哲哲許配給努爾哈赤。成婚時,哲哲十四歲,努爾哈赤三十歲。在1603年秋季,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極時年十二歲。
  • 皇太極夢見死去的臣子要一頭牛,夢醒後圓夢,此人後代成鐵帽子王
    縱觀整個清朝,獲封鐵帽子王爵位的僅有12人,而且清朝初期確立的鐵帽子王僅有8位。開國功臣那麼多,卻僅有區區8人,足以見鐵帽子王爵位的尊貴程度。今天,我們就來介紹清朝初期一位鐵帽子王的祖先,他的名字叫做薩哈璘。根據歷史記載,他這一支能當上鐵帽子王與皇太極的一個夢有關。
  • 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女人,八年生五胎,歷經五朝,後代出了五位皇后
    真哥大約在1591年嫁給了建州之主努爾哈赤,是努爾哈赤的第八位福晉,因母家地位不高,而成為一名庶妃。 當時正是努爾哈赤崛起之際,其他女真部落,諸如海西女真四部感受到了努爾哈赤所帶來的巨大威脅。不過,第二年,一名來自海西女真葉赫部落的女子為努爾哈赤生下了第八子皇太極,這名女子便是後來被追封為孝慈高皇后孟古哲哲。
  • 為何福臨能順利登位,而極具競爭力的多爾袞與豪格只能靠邊站?
    本人早在努爾哈赤時間,出徵蒙古有功,封為貝勒。之後又因有戰功,封為肅親王,主管戶部,軍、政方面才能都不弱。· 多爾袞:皇太極十四弟,坐擁兩白旗,背後還有兩位能徵善戰的同母胞弟,阿濟格和多鐸。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是粉墨登場,結果是:豪格賭氣退出,但兩黃旗大臣以死相逼,不願非皇太極子嗣繼承皇帝。代善、齊爾哈朗雖有心做豪格的僚機,但又擔心得罪多爾袞,不方便表態。多爾袞的睿親王,真不是蓋的。分析形勢,如果執意要登上帝位,往小的說,能不能走出殿門還是個問題。
  •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選妃標準:美貌只排第二,這一點才最重要
    而在政權建立之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考慮更多的並不是女人的美貌,而是這個女人是否有利於政權的穩固。先說努爾哈赤,由於後金特殊的軍事格局,為了在能夠在政治和軍事上佔據主動,努爾哈赤把自己的婚姻也進行了商業化運作。利用滿洲部族之間的婚姻互通,藉此來發展壯大自己的實力。
  • 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身份尊貴,為何會輸給多爾袞?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其母妃阿巴亥是烏拉部的公主,身份高貴,非比尋常。「子憑母貴」,多爾袞自幼便被努爾哈赤捧在手心中,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多爾袞聰明絕頂、思維靈活,四歲辯善惡、六歲學兵法,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努爾哈赤為了培養多爾袞的政治思維,在多爾袞年僅八歲的時候,便立其為和碩額真,給予多爾袞參與政事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