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去世後,為何被四大貝勒逼著殉葬

2020-12-21 歷史鑑賞者

努爾哈赤在與袁崇煥的較量中,被袁崇煥的大炮給打傷了,因此很長時間都沒能緩過勁兒來。這期間68歲的努爾哈赤一直處於療養狀態。

這哥們有點兒飄,似乎老天爺借了他500年似的,都68歲了,而且還身負重傷,居然沒想著立個繼承人。結果等到他掛了以後,這後金大汗的位置,果然成了大家爭奪的焦點。

難道正如某位名人所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這顯然說不過去嘛!努爾哈赤是創業之君,跟那種昏君可不是一個類型,所以說我個人認為努爾哈赤應該是直接被大炮轟死了,至少是轟得生活不能自理,不僅開不了口,也寫不了字的那種狀況。

甚至連點個頭,都能要了他的老命,所以他才沒辦法選擇繼承人。而作為他的大妃阿巴亥,居然莫名其妙地成為了這場繼承人爭奪戰的犧牲品,這是為什麼呢?

一、阿巴亥想要拉攏代善,幫助多爾袞奪位置。

努爾哈赤有很多老婆,也有好幾任大妃,大妃相當於皇后的意思,是正妻。作為努爾哈赤當時的大妃,阿巴亥給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兒子,分別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

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這三個兒子年紀都不大,最大的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才13歲。可這三個兒子,從法理上來說,是努爾哈赤的嫡子。

滿洲人當時可不管嫡子這一套,而且努爾哈赤也說不出話來了,無法指定接班人。作為孩子們的母親,自然希望給孩子們謀一個好前程。

所以阿巴亥在無奈之下,只好找到代善,希望代善能夠幫她的忙。代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因為傳出和阿巴亥的緋聞,所以主動辭掉了太子之位,退出了繼承人的競選。

而且代善是眾多兄弟中,年紀比較大的一個,也是戰功赫赫的四大貝勒之一,他說話還是有點分量的。

代善和阿巴亥之間,的確是有點問題的,這個阿巴亥曾經好幾次偷偷出宮,前往代善家裡,送糕點給代善吃,是什麼糕點非要親自去送呢?

這個時候阿巴亥又找上門了,可這回就算代善答應,代善的倆兒子也不答應。為什麼?原來代善就是太子,就是因為這個女人的關係,所以代善丟了太子之位,也害得他們兄弟失去了太子之位。

別說代善能不能相助了,當時代善自己家裡就出現了很大的矛盾。所以這件事基本算是黃了,阿巴亥失去了最後的依靠。

二、讓阿巴亥殉葬,是四大貝勒的小心思。

四大貝勒分別是代善、莽古爾泰、阿敏、皇太極。其中阿敏是舒爾哈齊的兒子,其他三位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

這四大貝勒都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人選,不過代善退出了選舉,而莽古爾泰名聲不好,曾經親手殺掉了自己的母親,因為過分殘忍,所以絕不會被選中為候選人,而阿敏又不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無法繼承財產。

因此到最後四大貝勒裡,只有地位最低下的皇太極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繼承人候選人。可是努爾哈赤沒有頒布詔書,要做成這件事必須要處理掉幾個障礙。

首先就是阿巴亥和她的三個兒子。因為這三個兒子一直都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而且還得到了不少牛錄的軍權,如果留著他們,絕對是皇太極的威脅。

可大家好歹是兄弟,沒有很特別的理由,怎能隨便對兄弟下手呢?於是他們想到了阿巴亥,因為這三兄弟的靠山,就是這個大妃阿巴亥。

只要除掉阿巴亥,就等於是除掉了多爾袞三兄弟的大靠山。因此皇太極等人,便偽造詔書,讓阿巴亥給努爾哈赤殉葬。

阿巴亥一個女人,又失去了努爾哈赤和代善的照料,自然是無法跟四大貝勒相抗衡,所以只有選擇一死來解決所有問題。

三、阿巴亥的條件是什麼?

讓人家選擇殉葬,還得是自願殉葬,這換誰都不會輕易答應。因此他們之間肯定是有什麼利益交換的。

能夠讓阿巴亥獻出生命的利益,或許就是她那三個兒子的利益了。阿巴亥極有可能是和皇太極等人達成了條件,只要阿巴亥選擇殉葬,那麼皇太極他們就不會傷害多爾袞三兄弟。

有了這麼一個承諾,阿巴亥自然是心甘情願選擇了殉葬。阿巴亥去世以後,多爾袞他們三兄弟失去了靠山,自然對皇太極沒有什麼威脅了。

那麼四大貝勒為什麼都支持皇太極?還不是皇太極給了他們好處嘛!皇太極剛登基那會兒,四大貝勒等於都是大汗,因為他們總是平起平坐一起處理政務。

這麼一來他這個大汗的地位就無法凸顯出來,這或許就是皇太極對四大貝勒做出的讓步和妥協。只要他們支持自己做大汗,那麼將來權力就均分。

可是後來情況不一樣了,這麼搞下去,後金不會有任何發展。因此皇太極索性就利用多爾袞三兄弟,來打壓四大貝勒,後來更是直接將後金改成了大清,成為了唯我獨尊的那個人。

總結:皇太極做夢都沒想到多爾袞能夠崛起。

其實阿巴亥死後,多爾袞三兄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沒了父母的照料,他們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又怎麼可能有所發展呢?

世事就是這麼無常,多爾袞三兄弟本來已經沒什麼希望了,可四大貝勒內部出現了矛盾,皇太極想要限制其他三個人的權力,所以扶植起了多爾袞。

這麼一來多爾袞戰功越來越多,地位越來越高,而四大貝勒逐漸也被他清除出了權力核心層。再加上多鐸也是一位戰功卓著的將領,他們三兄弟終於崛起了。

這是當年阿巴亥死的時候,誰都不會想到的事情。皇太極更加不會想到,當年對他的皇位有威脅的多爾袞,後來對他兒子的皇位同樣有威脅。

不得不說阿濟格這個人,實在是沒什麼血性。阿巴亥殉葬的時候,阿濟格已經22歲了,完全可以反抗一下,可是他什麼都沒做,這或許也是後來大權在握的多爾袞不怎麼喜歡這個哥哥的重要原因。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皇太極逼阿巴亥殉葬,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為何不反抗?
    後金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去世。但他屍骨未寒,皇太極乘亂率幾大貝勒闖入阿巴亥的後宮,以先帝遺言的名義,強迫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當時年僅37歲,當然不想死,於是百般支吾。但諸王寸步不讓,最後阿巴亥被逼無奈,只得自縊殉死。也有說法是幾大貝勒之一的阿敏,看阿巴亥推三阻四,索性親自拿弓弦把她給勒死了。
  •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為何被點名殉葬?其實坑他的不是皇太極
    同樣,努爾哈赤也深愛阿巴亥,他為何要讓阿巴亥去死呢?不止我們感到意外,連阿巴亥自己都感到出乎意料!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一炮轟下馬,自知命不久矣,便派人將阿巴亥接到了璦雞堡,陪他渡過最後時光。在這個過程中,努爾哈赤甚至還動過,讓多爾袞繼位,代善輔政的念頭。
  • 探秘清福陵:阿巴亥殉葬是皇太極逼迫嗎?她是否也葬於地宮?
    我不是學歷史的,也沒做過考據,只是從人性的角度上想討論一下阿巴亥的殉葬。殉葬,是極其野蠻的喪葬制度。被殉的可以是主人的近臣、侍衛、僕役,當然還有女人。在明英宗去世的時候,下旨廢止。但清初還有,順治帶走一個嬪妃、皇太極帶走侍衛,而努爾哈赤帶走兩個側福晉、更帶走了大妃阿巴亥。
  • 努爾哈赤去世,年輕貌美的大福晉欲立多爾袞為汗,反誤了卿卿性命
    在阿巴亥嫁給努爾哈赤後的第三年,即1603年,努爾哈赤原大福晉葉赫那拉·孟古(皇太極之母)因病去世,不久,阿巴亥被努爾哈赤立為大福晉。阿巴亥比努爾哈赤小31歲,但也為努爾哈赤生了三個後來聲名赫赫的兒子: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第十五子豫親王多鐸。
  • 努爾哈赤優秀子嗣很多,為何單單皇太極能脫穎而出?
    努爾哈赤是建州女真左衛首領塔克世的長子,本來明朝邊將對付關外這些遊牧民族的策略一般都是扶一邊打一邊,建州左衛在一次協同明軍剿亂的行動中被誤傷,努爾哈赤的祖父與父親皆在此役中被殺,後來因為努爾哈赤的勢力弱小,他又被扶持起來對付其餘勢力。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努爾哈赤死前未指定接班人,努爾哈赤一死,選誰做接班人成了當務之急。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大妃子阿巴亥生的3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照道理講,在這些人中皇太極是所有候選人最不可能繼承汗位。因為皇太極的母親來自努爾哈赤的敵對部落,皇太極的叔叔又始終在和努爾哈赤對著幹,兩個部落針鋒相對。 母死時,多爾袞年僅15歲。阿巴亥被四大貝勒逼著殉葬。
  • 皇太極為了登上皇位,不惜讓三個孩子的母親去殉葬,原因太悲催!
    後來到清初,殉葬制度再度出現,一直到清康熙年間才真正取消。多爾滾的母親,即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在努爾哈赤死後,正好趕上清初復活的殉葬制,不幸成為目標。實際上,這完全是皇太極的一場陰謀。生活在政治裡的人,愛情都是多餘的。努爾哈赤一生娶了16個妻子,幾乎全是政治聯姻。通過聯姻來鞏固和擴充自己的軍事實力,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父子倆都是政治姻的受益者。
  • 清太祖努爾哈赤一生中最重要的幾個女人,參與了什麼樣的宮鬥?
    佟佳氏自己沒有捲入宮廷鬥爭,但是他的這兩個兒子參加了奪王位,佟佳氏應該是死的很早,具體哪年死的沒有明確記載,估計是在生了代善之後不久就去世了。 《清史稿》只記載了幾句話:元妃,佟佳氏。歸太祖最早。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下嫁何和禮。
  • 努爾哈赤有傳位多爾袞的意圖,多爾袞與皇太極比較,誰更厲害
    在努爾哈赤的眼中,並沒有把皇太極太看上眼。皇太極的汗位,也不是努爾哈赤給他的,而是他自己聯合代善等三大貝勒奪取的。 當然了,也不能因此就說,努爾哈赤就認為多爾袞比皇太極厲害,因為這還有一個喜愛的問題。由於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現任大妃,而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只是努爾哈赤的前任大妃,因此,努爾哈赤顯然更偏心於多爾袞一點。
  • 烏拉那拉氏有三位皇后,一個殉葬,一個成為雍正至愛,一個被廢!
    早在努爾哈赤時期,海西女真有四大部落,他們的王族就姓那拉氏,分為烏拉那拉氏、哈達那拉氏、葉赫那拉氏和輝發那拉氏四大支系。然而,在這那拉氏的四大支系中卻有兩隻是「贗品」,烏拉那拉氏和哈達那拉氏兩支祖先相同,是最傳統的那拉氏。葉赫那拉氏一支卻原先是來自蒙古的土默特氏,而輝發那拉氏則原姓 益克得裡氏。
  • 歷史上的今天皇太極登基,他的皇位真的是從多爾袞手裡搶來的嗎?
    在《清代名人傳略》中也記載:皇太極稱帝後,按漢族制度,把自己本是妾的生母,尊為了孝慈高皇后。因為皇太極是庶是嫡關係朝政,又因為皇太極是公推制產生的「汗」(如果這句話成立,就說明在滿族的宗法中,嫡庶無差別,誰都有機會繼承汗位。)於是,就有人認為皇太極是搶了多爾袞的位置,多爾袞才是嫡子。
  • 都是清朝極為重要的兩位領導人,皇太極和多爾袞對比,誰更厲害?
    皇太極可以說從小就非常聰慧,每次努爾哈赤出去打仗的時候他都能把家裡安排的井井有條,他也因此逐步受到了努爾哈赤的器重。長大以後在努爾哈赤的歷次戰爭中,如薩爾滸大戰、開鐵戰役、瀋陽、遼陽戰役中皇太極都有上佳表現,皇太極也由此成為了努爾哈赤時期的四大貝勒之一(另外三個是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
  • 多爾袞本有三次機會登上最高統治者寶座,為何他都選擇了放棄?
    只不過,在努爾哈赤去世以後,代善在他兩個兒子嶽託和薩哈廉的「慫恿」下,背叛了多爾袞,轉而擁立皇太極為後金大汗,多爾袞的生母大妃阿巴亥也被「四大貝勒」假借「先汗遺命」,被逼殉葬。然而, 這樣的記載確實是非常不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 多爾袞與豪格的權力之爭,豪橫的真的是多爾袞嗎?
    此事,我們很多人按照漢人的習慣,想當然的認為是因為,多爾袞想要奪權繼位,阻止了豪格的繼位,最後兩派相持不下,所以找了一個六歲小孩繼位。而,事後多爾袞成為叔父攝政王,後又成為皇父攝政王,大權獨攬,充分體現了多爾袞的霸道,只不過因為兩黃旗的拼死阻止才沒當皇帝。
  •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甘心讓給個6歲的娃娃,其中緣由竟是這樣
    多爾袞為何不當皇帝?甘心讓給個6歲的娃娃,其中緣由竟是這樣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多爾袞是最出名的人物之一。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在十七歲時就隨皇太極出徵,徵討蒙古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年紀輕輕他便成為正白旗旗主並被封為和碩睿親王。據說在他阿瑪-努爾哈赤死的時候,留有遺言,而努爾哈赤遺言中的汗位繼承人就是十四子-多爾袞。是因為四貝勒皇太極改了父親的遺言,並捏造先父遺言,要大福晉阿巴亥(多爾袞生母)殉葬。
  • 清朝為何再興人殉之風?
    本來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已經下令廢止了殉葬制度,但是滿清入關後的一段時期,殉葬之風日盛。人殉的範圍從皇家、王府到平民百姓,人殉的對象除了普通宮女外,還有大福晉、福晉、章京和侍衛。清朝為何再興人殉之風,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其一,如金啟孮先生指出:「殉葬本薩滿教之遺俗也。」 遲從努爾哈赤即位以前的後金時期,就存在人殉制度。
  • 八大鐵帽子王聲名顯赫,多爾袞也是其中之一,但首位卻是他!
    例如,在王子去世後,繼承爵位的兒子將被降為郡王。郡王死後,下一代繼承的爵位被降為貝勒,下一代降為貝子,以此類推。然而,鐵帽王子不受這條規則的約束。王子死後,他的繼承人將繼續保留王爺的頭銜,不管他已經傳承了多少代。如果「鐵帽子王」本人獲罪奪爵,則以其旁支承襲爵位。
  • 《孝莊秘史》中,多爾袞明明知道蘇茉兒深愛他,為何最終沒娶她?
    蘇茉兒與多爾袞蘇茉兒作為大玉兒的貼身侍女,為何多爾袞沒有去了蘇茉兒?其中原因又諸多,不過貝勒認為其中主要又這幾點:其一、多爾袞鍾情於大玉兒。在《孝莊秘史》當中,多爾袞對於大玉兒的深情,可以用「不要江山,更愛美人」可以以此形容。多爾袞為了大玉兒一個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