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創新業務步伐加快 場內場外都要硬

2020-12-16 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期貨創新業務步伐加快,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倉單服務、合作套保、定價服務、基差交易等創新業務陸續放開,一些期貨公司先行先試「嘗到了甜頭」,卻也碰到了「難處」。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研多家期貨公司發現,倉單業務遭遇「融資難」,合作套保業務受會計準則、稅收制度難開展,場外OTC市場尚無統一清算體系,相關法律文本及制度不健全,期權等重要風險對衝工具遲遲不推……風險管理業務的創新大框架落地,但實施細則仍不明朗,使得多數期貨公司在創新業務方面謹小慎微,怕觸紅線。

  「場外市場的發展,要依靠場內市場、法制體系、誠信體系等『基礎建設』的完善,對於場內創新方面,建議可在交易所適度引入有效競爭機制。」一位期貨公司高層人士表示,期貨創新業務不能由期貨公司等任何「一極」單方面推動,國內交易所之間適度引入競爭將使其對規則、品種更加精耕細作,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為推動期貨創新「添火加薪」。

  送期貨下鄉期貨創新OTC先行

  「賣糧難」問題一直困擾農民,農民收割後,由於沒有大型倉庫儲存糧食,同時需要新的資金來解決種子、化肥等原料以進行下一年的耕種,加之國家大規模的收儲通常要等到農發行給企業放貸之後,時間跨度比較長,農民等不及,因此往往被迫在收割後立即拋售糧食。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民最擔心的是價格賣低了、賣虧了。為了服務三農,「送期貨下鄉」,新湖期貨與大連商品交易所合作於去年設計了一個類似期權的產品。

  「我們跟農民說是農業保險,流程是和東北的農村合作社合作,收購了1000噸玉米,價格高於正常的收儲價,並約定如果未來價格漲了,我們還把差價補給他們。這就是說,如果未來糧食價格跌了,農民等於賣在了最高價,而價格漲了,他們也能掙到上漲部分的利潤。對這個產品,農民都很歡迎。」新湖期貨副董事長李北新說。

  李北新還是新湖期貨旗下的風險管理子公司——上海新湖瑞豐金融服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這個項目相當於把糧價波動的風險轉移到了風險管理子公司身上,為了對衝價格波動風險,新湖瑞豐和境外機構合作本打算在海外期權市場進行套保,但境外的玉米價格和國內玉米價格波動並不一致,無法實行套保,於是,在境外機構指導下,他們在國內玉米期貨市場進行對衝,效果雖然比不上直接用期權對衝的效果,但整個項目做完之後,也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了相關各方的肯定和支持。

  業內人士表示,實際上,這個項目本身操作起來並不複雜,但它具有很重要的創新意義——它打開了一個利用衍生品工具來服務三農的創新視野, 也符合國家利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精神,可以利用很多衍生出的金融工具來服務三農,也可以把更多的金融機構納入實體經濟中去。

  李北新指出,今後保險公司可以設計類似農業保險的期權產品服務農民,讓農民得到實惠,不再擔心糧價波動、不再擔心天氣影響,而轉移到保險公司的風險則可以通過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子公司進行風險對衝,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則在收取保險公司一定權利金的基礎上為其進行風險管理。

  在實踐中,李北新還有不少「點子」。比如,對於接受現貨企業實物質押融資的銀行而言,無法實時監控抵押物的價值變動,這時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便可「施展拳腳」,將現貨企業和銀行聯繫起來,建立一個透明的風險管理平臺:一方面為現貨企業進行期貨套保,使銀行可對已套保的企業增加抵押融資額度或降低保證金;另一方面,為銀行實時監控抵押物價值波動並向銀行報告,便於銀行及時決定是否提高融資企業的保證金,此外,如有必要將抵押物進行處置,銀行不必再走複雜的拍賣程序,而可將現貨處置交予有現貨處理渠道和能力的風險管理子公司來處理。

  萬達期貨總經理叢龍雲表示:「我們的風險管理子公司成立一年多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定位越來越清晰,我們圍繞打造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服務商這一核心定位開展金融服務和風險管理業務,主要業務範圍涵蓋倉單服務、合作套保、遠期定價、基差交易。其中場外定價是我們的強項,目前已經組建了專業的團隊。」

  基礎滯後 創新仍處初級階段

  「風險管理子公司在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空間很大,目前場外市場建設還是比較滯後,空間巨大但還處於初級階段。」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說,新「國九條」提出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但對於衍生品市場還沒有明確的設計細則出臺,場外的衍生品市場要發展必須滿足基本條件,場內要有配套的對衝工具、品種,等到場內期權鋪設開始後,場外市場才能建設起來。

  葉燕武表示,未來期貨公司最核心的創新便是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創新,目前風險管理子公司作為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產業的平臺,核心定位是風險管理中介和資本中介,方向是為無法直接參與衍生品市場的企業開展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服務,部分風險管理子公司已發展成為為企業提供大宗商品場外期權產品的服務商,其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已經有所體現。

  去年,上海海通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貿區完成註冊、開展業務。作為海通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目前的定位也是創新平臺。

  海通期貨總經理徐凌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子公司業務將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做好現有四項試點業務,建立熟悉現貨市場的專業團隊,對接客戶和銀行資金渠道,把現有客戶做大;第二步,利用風險管理子公司,對接創新業務,比如期權做市商、OTC市場場外產品設計、交易,充分發揮創新平臺作用,做期貨公司做不了的業務;第三步,為國際化先行先試,對接海外市場、客戶,利用子公司平臺做境外業務。

  「現在還是求穩,不是很快。」徐凌表示,很多業務還是在摸索階段,如果走快了,帶來風險是很多公司不願看到的,走慢一點可能更穩一點,但創新有難度,主要是人才和風險,怎麼去尋求平衡點,即便有專業團隊,在業務發展規模和風險控制方面,如何去管控和平衡很重要。另外,在制度層面上,會計、稅收制度需要進一步明確,如果期貨公司完全按照貿易企業去做,利潤空間很小。

  去年成立的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定位於風險管理服務,公司主要涉及倉單服務、定價服務、合作套保、基差交易等四項試點業務。但據了解,目前公司僅倉單服務、基差交易兩項業務比較成熟,定價服務、合作套保則因相關限制而難以展開。比如合作套保業務,期貨帳戶是設在產業客戶還是期貨子公司,如果設在子公司的帳戶上,賺了錢需要繳稅,而客戶結算時又需要繳一部分稅,等於重複收稅,但如果帳戶設在產業客戶那裡,子公司又難操作。

  「期貨本身風險對衝成本高,亟須推出場內期權,沒有場內期權,期貨創新業務方面會十分謹慎。」浙江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勝喜表示。

  另外,資金制約也是目前風險管理子公司面臨的最迫切的難題。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由於種種原因,目前風險管理子公司要獲得銀行尤其是國有銀行的融資並非易事,希望銀行方面給予更大的支持。

  除此之外,李北新也提到亟待解決的問題還有:場內市場品種有限,尤其是期權沒有推出,無法完全覆蓋場外市場風險;會計準則、稅收制度的限制以及帳戶等細節問題,如合作套保業務;風險管理方面,場外市場缺乏統一清算體系、誠信體系和統一的法律協議文本(如國外的伊斯塔協議)。

  場外騰飛 尚待場內東風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業務範圍的不斷拓展,部分風險管理子公司的業績有望佔到期貨公司利潤的15-20%,預計未來子公司的經營利潤會成為期貨公司重要收入來源之一,風險管理子公司也會成為期貨公司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

  但風險管理業務尚有「風險」。李北新表示,從監管層面來講,風險管理子公司都得定位為風險管理,大政策已經出臺,細則方面期望國企方面在會計準則、記帳方式等方面的限制放開,鼓勵國有企業利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

  他認為,目前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創新,一部分包括傳統業務的創新,如子公司已有的倉單質押、合作套保、基差交易、套利等傳統業務,要挖掘如何和企業相結合,可以幫企業去採購,管理採購價格風險,或者為企業提供定價服務。另一部分創新應該是利用金融工具定價、做場外期權等OTC業務,這是未來真正的創新競爭力所在。

申銀萬國智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閆淦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場外市場包括利率、匯率和大宗商品市場,其中利率佔比70%,大宗商品主要由金屬和能源組成。初步而言,國內構建場外市場只是一個目標,對利率和匯率而言,國內大宗商品定價體系相對而言比較成熟,因此場外市場創新目前主要圍繞大宗商品展開。目前在中國期貨業協會主導下,業內正在參考國外的伊斯塔協議進行協議框架擬定;有的機構在嘗試建立場外統一清算平臺,如北京某券商系期貨公司在嘗試利率類場外產品,如利率互換。

 

  劉勝喜表示,場內是提供對衝工具的平臺,是標準化產品的交易平臺,而場外是和現貨需求相結合的差異化產品的交易平臺,是把金融工具和實體經濟結合起來的橋梁,要進一步豐富場內的品種和工具。他建議,要加快《期貨法》落地、加速期權工具的上市、鼓勵期貨公司上市、發債,為期貨公司直接融資提供支持,促進銀行等金融機構與期貨公司及風險管理子公司對接。

  此外,有業內人士建議,場外創新的發展,還需要場內不斷創新,可以讓交易所適度引入有效競爭機制,使其對規則、品種更加精耕細作,激活品種活躍度,提供更多個性化服務,使場內期貨交易所品種價格更貼近現貨波動,這對於現貨的參與者、組織者都很有裨益。

相關焦點

  • 多方協作, 場內場外融合在路上
    為此,市場上關於「促進場內和場外市場融合」的呼聲不絕於耳。 場內場外需攜手並進與其說是場內與場外融合,倒不如說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本身就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從功能上看,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是互補的。」
  • 期貨公司經營差強人意,場外衍生品業務未來可期
    從統計數據來看,2018年期貨公司的淨利潤一直在下降,2019年上半年期貨公司的交易額和交易量,分別增長33%和22%,但公司淨利潤卻出現了18%的下降。但在2018年之前期貨公司的淨利潤每年都呈現一個很好的增長的態勢。
  • 場外衍生品業務步入關鍵階段
    多家風險管理公司場外衍生品業務負責人都認為,人才對行業發展有很深遠的影響,現在行業在人才培養機制上還沒有實質性的進步,這也是行業創新面臨的一大問題。在他看來,場外業務不只是交易,而是「一門生意」。場外業務鏈條要下沉,期權業務不能只局限在金融領域和盤面,應該作為產業和貿易鏈條的工具,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銜接。同時,行業要持續培育市場,堅持投教工作。「開發場外業務不能『一塊磚反覆搬』,要有新的客戶,大小機構都應該做好市場培育,發揮各自的長處。」夏龍表示。
  • 場外業務壓力下「向陽而生」
    A 場外業務發展面臨壓力今年面對巨大的挑戰和複雜的市場環境,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業務在期貨行業助力脫貧攻堅及抗「疫」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今年的環境對於風險管理公司場外業務而言也是一場「大考」。期貨日報記者在會上了解到,今年商品場外業務的推進難度依然較大。
  • 加快生豬期貨上市……方星海最新講話 十二大...
    2019年品種上市步伐加快,前11個月上市了包括紅棗、20號膠、尿素、粳米期貨在內的6個商品期貨和天膠、棉花、玉米3個商品期權,12月還將有純鹼期貨以及PTA、甲醇、鐵礦石、黃金期權等5個品種上市,2019年新品種上市數量將達14個,為我國期貨市場歷年之最。
  • 促進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
    而要促進場內場外市場協調發展,可以根據「深化場內市場、規範場外市場、引入機構投資者、培育中介機構」的思路進行。壯大場內市場規模10年來,我國共有33個商品期貨品種和2個金融期貨品種上市,目前交易所上市期貨品種總數達到42個。商品期貨方面,覆蓋了農產品、金屬、能源和化工等主要產業領域。金融期貨方面,實現了權益類和利率類產品的重大突破。
  • 美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參與場外市場牌照管理
    由於場外市場易出現複雜、繁多的創新品種,而我國現行法律對其定位不明,缺乏對於基礎性制度安排的法律依據,因此需要防範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本文回顧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美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參與場外市場的牌照管理經驗,旨在為我國規範持牌機構的場外業務提供一定的啟示。
  •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夯實市場法治基礎 爭取期貨法早日出臺
    他指出,要深刻理解「十四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和要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加快推進期貨市場各項工作,積極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配合做好期貨立法工作,夯實期貨市場法治基礎。二是圍繞價格發現這個期貨市場的核心功能,進一步夯實期貨市場的基礎。要繼續推動新品種上市。增加交易制度供給。繼續擴大市場主體供給。三是要積極穩妥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
  • 銀河期貨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青:「保險+期貨」業務逐漸成為期貨...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周曉雅)12月19日,由中國期貨業協會、深圳市期貨業協會主辦的「2020年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在下午的風險管理與期貨公司轉型發展論壇分論壇上,銀河期貨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青介紹了「風險管理子公司在場外業務的創新探索」。
  • 期市資金總量5450億元 抓緊上市生豬期貨 鼓勵期貨公司收購兼併...
    期貨公司資本實力的增強將有力支持期現業務、做市業務、場外衍生品業務、資管業務等創新業務的發展。與此同時,期貨公司國際化發展步伐加快,已有21家期貨公司在海外設立了分支機構,部分期貨公司已成為CME、LME等境外交易所會員,其中廣發期貨的英國子公司已經成為LME圈內會員,並實現較好的盈利。近年,主要服務中小企業的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發展迅速。
  • 圓桌論壇二:場外市場是個性市場 要在專業基礎上發揮優勢
    我認為今天的傳統就是昨天的創新,今天的創新可能就是明天的傳統。所以創新的步伐是永遠不能停歇的,而且創新永遠都是相對的。比如說海外市場,現在我們國內認為是創新業務,實際上在國外早就是傳統的了。場外是場內的補充,都是市場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特徵。場內市場是一個標準市場,場外市場是一個個性市場。場內市場是一個基礎市場,場外市場是一個衍生市場。那麼我們能做什麼呢?
  • 「雙循環」促創新 期貨公司發展前景可期
    中國期貨業協會秘書長吳亞軍在致辭時從監管角度對期貨市場的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中信期貨總經理方興則表示,在證監會、協會指引和帶領下,近年期貨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尤其是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大宗商品和衍生品市場波動較大,機構和產業的風險對衝需求迫切,期貨公司服務客戶數量急速增長,風險管理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期。
  •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發表講話
    面對國際原油市場大幅波動,我國原油期貨制度設計、風險管理和應急能力經受住了考驗。在WTI原油期貨出現「負油價」等極端行情下,上海原油期貨展現出較強的韌性和自我修復能力,獲得國內外各方的肯定。  二是品種創新和規則制度改革加速推進,市場運行質量不斷提升。今年以來,我們排除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快新品種上市步伐,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
  • 場內、場外市場,如何協調發展?
    近年來,隨著商品期貨新品種推出步伐的加快,大宗商品場內衍生品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但由於場內衍生品都是標準化產品,無法有效滿足相關實體企業和機構個性化、多樣化的風險管理需求。據有關統計,目前國內期貨市場法人開戶數6萬個左右,佔國內期市開戶總數的比例不到3%,其中經常參與期貨交易的法人戶只有1萬多個。
  • 期貨法即將進入一讀!今天,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還透露了這些重磅信息
    同時,新品種上市步伐加快,我國重要大宗商品定價影響力得到提高,市場運行質量也不斷提升。12月19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第16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評價道:「2020年我國期貨市場在許多方面的進展令人鼓舞。」成就已為過往。
  • ...8500億元 新設期貨交易所工作進入尾聲 未來將推出這些新品種……
    二是品種創新和規則制度改革加速推進,市場運行質量不斷提升。今年以來,新品種上市步伐加快,全年共上市12個新品種,截至11月底,我國期貨和期權品種共有90個,其中國際化品種6個,為廣大實體企業提供了有效的避險工具。持續優化交易制度,全年新增32個期貨期權做市品種,目前已實施做市制度的期貨期權品種總數達到65個,做市品種的流動性和活躍合約連續性顯著提升。
  • 拓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
    12月15日,大商所場外市場「一圈、兩中心」建設啟動,推出非標倉單交易業務,組建黑色、化工兩個品種圈,標誌著我國期貨市場的場外業務邁入縱深發展新階段。值此之際,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了大商所黨委書記、理事長冉華。幫助企業優化產業鏈廈門某企業為山東六家民營鋼鐵企業提供統一的鐵礦石等原材料採購和鋼材等產品銷售,鋼廠作為加工主體,只負責生產,並可獲得穩定的生產利潤。
  • 李蒙娜:場外市場場內化成為趨勢 交易所深度介入場外市場
    ,但是不能從事期貨自營,多年來期貨公司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經濟業務模式,形成了很多產業功能,為了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充分發揮我們期貨公司作為中介機構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協會在證監會指導下於2012年底開啟了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試點。
  • 期貨公司上半年日子過得怎麼樣?資管業務滋潤,永安期貨領跑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市場總體環境不佳,行業大型期貨公司的客戶權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一些開始布局創新業務的公司有所突破。  浙商期貨副總經理華俊也表示,「好的公司能保持穩定增長。排名前15-20公司的市場份額在提升,市場呈現良性競爭的態勢。以前沒有差異化的競爭,現在主要體現在創新業務上。」
  • 場外互換 小荷才露尖尖角
    從期貨行業的角度看,風險管理公司是行業創新的支點和服務實體的重要抓手。2014年,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推出後,行業以場外期權為重點發展場外商品衍生品市場。隨著場外市場建設推進以及產業企業風險管理需求的增強,國內產業客戶對綜合運用場外衍生工具的創新產品接受度穩步提升。今年上半年,互換業務尤其是商品互換逐漸在場外市場中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