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逝世,曾寫出「有史以來最偉大間諜小說」

2020-12-16 新京報

周日,勒卡雷的家人證實他於周六晚上在英國皇家康沃爾醫院(the Royal Cornwall Hospital)死於肺炎(pneumonia)。其經紀人喬尼·蓋勒(Jonny Geller)認為勒卡雷是「無可爭議的英國文學巨人」,「他定義了冷戰時代」。英國大眾小說家羅伯特·哈裡斯(Robert Harris)悼念說,「(勒卡雷)是戰後英國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是一位令人刻骨銘心的獨特人物」。愛爾蘭犯罪小說家阿德裡安·麥金蒂(Adrian McKinty)也將勒卡雷的代表作品《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視作「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間諜小說」。

勒卡雷出生於1931年10月19日,原名為大衛·康威爾(David Cornwell)。勒卡雷於18歲前往瑞士伯爾尼大學攻讀文學,同一時期,掌握德語的勒卡雷開始為特勤局工作,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伯爾尼大學畢業後,勒卡雷進入牛津大學林肯學院深造。1956年後,勒卡雷一度在伊頓公學任教。但不久便進入英國外交部,冷戰期間,他主要負責招募、管理和監視「鐵幕」(the Iron Curtain)之後的間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他的M5(英國安全局,又稱「軍情五處」)同事,小說家約翰·賓漢(John Bingham)的啟發下,他開始以約翰·勒卡雷為筆名出版驚悚小說,但當時的出版社建議他選擇兩個單音節名字作為筆名,比如「大塊頭史密斯」(Chunk-Smith)。

1961年,勒卡雷以其同事賓漢為原型塑造了具有持續影響力的角色喬治·史邁利(George Smiley),出版其處女作《呼喚死者》(Call for the Dead)。1962年,主人公史邁利在其第二本小說《優質殺手》(A Murder of Quality)中開始在一家公立學校調查殺人事件。一年後,其第三部驚悚間諜小說《柏林諜影》(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出版,勒卡雷的寫作生涯也登上了一個新臺階。主人公史邁利再一次出現,但這個關於東德情報機構的故事中充斥著作者的厭世犬儒主義。這部小說的大獲成功也令勒卡雷感到驚訝。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作者: 約翰·勒卡雷,譯者: 董樂山,版本: 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公司,2014年6月

上世紀70年代,勒卡雷的主人公史邁利又被寫進了三本新出版的小說中,講述了史邁利和蘇聯情報頭子卡拉(Karla)之間的明爭暗鬥。「史邁利三部曲」包括《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榮譽學生》(The Honourable Schoolboy)和《史邁利的人馬》(Smiley’s People)。勒卡雷的作品也不斷被搬上大銀幕,其中《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便於1979年和2011年被翻拍成電影。出演BBC改編電視劇《夜班經理》的湯姆·希德斯頓表示:「我們對間諜的迷戀源於我們對真理和身份問題的天生好奇心。甚至在孩提時代,我們就對說謊行為的犯罪有了深入的了解……約翰·勒卡雷是我們對了解間諜世界的建築師。」

隨著冷戰的結束,當被問及「你現在要寫什麼」時,勒卡雷表示自己憂慮的東西總是更廣於「東西方的衝突」。2017年,勒卡雷完成其最後一部作品《間諜的遺產》(A Legacy of Spies),史邁利的故事也走向了尾聲。2005年布克獎得主、愛爾蘭著名作家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le)在《衛報》上撰文稱讚勒卡雷的獨創性與技巧,認為「自從間諜勒卡雷成為講故事的人以來,他是如此有力且激動人心地發揮了天賦」。

《間諜的遺產》,作者: [英] 約翰·勒卡雷,譯者: 文澤爾,版本: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

事實上,幾十年以來,勒卡雷一直被描述成一個陰暗且神秘的人物。2016年其個人回憶錄《鴿子隧道》(暫譯,The Pigeon Tunnel:Stories from My Life)衝擊了讀者。其中,勒卡雷詳細介紹了他與其虐待狂的騙子父親之間的破裂關係,以及其他涉及這位間諜作家的古怪生活。美國編輯羅伯特·戈特利布(Robert Gottlieb)在其自傳《我信仰閱讀》中也回憶了和勒卡雷交往中的種種趣事。

勒卡雷一生熱愛寫作,他寫道:「在秘密世界之外,我曾經知道我試圖為我們所居住的更大世界打造一個劇院」,「首先是想像,然後是對現實的追求。然後回到想像,再回到我現在坐在的桌子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Le Carré in his study,攝影Ralph Crane

參考連結: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0/dec/13/john-le-carre-author-of-tinker-tailor-soldier-spy-dies-aged-89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gallery/2020/dec/14/john-le-carre-a-life-in-pictures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ng-interactive/2016/sep/03/hes-very-sexy-tom-hiddleston-simon-russell-beale-and-other-actors-on-le-carre

作者|汪天颺

編輯|張婷

校對|李銘

相關焦點

  •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原著作者、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
    首席記者 張磊世界著名的英國間諜小說作家大衛·康威爾(其創作筆名為約翰·勒卡雷)上周六去世,享年89歲。其中,中國也引進發行了大量其作品,包括了他的自傳體作品《鴿子隧道》,最新的一本是今年發布的,由世紀文景出版的《間諜的遺產》,這也是其生前最後幾本小說。其作品也大量被翻牌為影視作品,最近一部最有名的作品是由加裡·奧德曼、科林·費爾斯、「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 「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的遺作,將於2021年推出
    英國間諜小說家、89歲高齡的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於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去世。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約翰·摩爾·康納爾,他早年曾供職於英國情報部門,後以筆名勒卡雷創作小說。憑藉小說《柏林諜影》,勒卡雷一舉成名。
  • 英國國寶級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他的作品還原了真實的007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13日,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稱,英國知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因患肺炎,於12日晚間逝世,享年89歲。圖:約翰·勒卡雷(出版方供圖)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維爾,1931年10月19日出生於英國沿海小鎮普爾。勒卡雷被不少人稱為間諜小說大師,1963年,他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諜影》一舉成名,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
  • 約翰·勒卡雷,那個「完美的間諜」去世了
    當地時間12月12日,英國著名作家約翰·勒卡雷在康沃爾郡的家中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文|李孟蘇柏林諜影約翰·勒卡雷被定義為「間諜小說作家」,他確實也做過情報工作,是如假包換的特工。間諜兼職寫作,似乎是英國文學界的一個傳統。
  • 孫甘露:勒卡雷超越了間諜小說家,是一流寫作者
    英國著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於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約翰·勒卡雷已出版的25部作品中有11部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代表作有《柏林諜影》 《頭號要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
  • 約翰·勒卡雷逝世:這個做過間諜的小說家,在重重戒備中見過阿拉法特
    導語著名英國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le Carré)於當地時間12日晚去世,享年89歲。勒卡雷創作頗豐,經歷奇幻,由間諜而創作,以諜報類型小說聞名於世。小說中少有摻雜動作驚悚的元素,例如武術或是高科技設施;劇情中的主角也有相當透徹的智力分析。可以說,勒卡雷是以深沉內斂的寫作風格確立了其在20世紀類型小說文學中的地位。選文摘自勒卡雷的自傳《鴿子隧道》。所講述的其實是勒卡雷在巴勒斯坦的見聞和經歷。為了《小鼓女》的小說取材,勒卡雷深入中東,他和阿拉法特的交往也就發生於此。小說仍舊是間諜題材,但是故事的背景被放置了中東。
  • 英國間諜「變身」小說家 這40件瘋狂的小事刻骨銘心……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7月8日報導:近日,英國國寶級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回憶錄《鴿子隧道》由文景出版,書中除了講述作者如何在年輕時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還記錄了他人生中近四十個刻骨銘心的片段,有他採訪獄中恐怖分子、跟著戰地記者藏身壕溝等等。
  • 為寫小說,這位作家辭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工作
    勒卡雷就是間諜小說家的第一人,而且第二名可能還沒有出生。文 | 王卓嬌 編輯 | 沈小山據英國媒體報導,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同名原著作者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上周六(12月12日)因肺炎在英國康沃爾去世,享年89歲,報導指出,他並未感染新冠病毒。
  • 再見,約翰·勒卡雷;再見,我們時代偉大的記錄者
    他於上世紀60年代開始投身寫作,在其58年的寫作生涯中曾多次問鼎全球暢銷書榜首。這六個十年間,勒卡雷製造了一個又一個出版奇蹟。雖然他最初是以諜戰作家的身份步入文壇,其作品卻遠遠超越了傳統間諜小說的範圍。作為一名人道主義者、一位文學巨匠,勒卡雷受到了國際上的廣泛讚譽。
  • 生前獨家專訪丨約翰·勒卡雷:我作為間諜最大的弱點是缺乏耐心
    約翰·勒卡雷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英國知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因患肺炎,於12月12日晚間逝世,享年89歲。報導指出,他並未感染新冠病毒。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維爾,1931年10月19日出生於英國沿海小鎮普爾。他被認為是全球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一生獲得諸多文學獎項,包括1965年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1964年獲得英國毛姆獎,1988年更獲頒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他的《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夜班經理》等都被成功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
  • 著名間諜小說作家去世,享年89歲,死因已經露出
    十二月十四日,據外國媒體報導,英國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leCarre)當地時間周六下午死於肺炎,享年89歲。約翰?勒卡雷的經理人證實了這一消息,稱死因與新冠軍杯無關。JohnLacare的《柏林諜影》、《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經典作品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使他成為了20世紀世界上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JohnLecare的生活就像他的許多小說一樣充滿色彩。JohnLecare在文學方面大顯身手,以其複雜而神秘的間諜故事吸引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讀者。
  • 約翰·勒卡雷逝世,曾答全世界讀者:想當間諜,去找你的就業指導員!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今日消息,英國當代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於當地時間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如果你印象中那個寫了《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柏林諜影》《夜班經理》的勒卡雷是個神秘兮兮的傢伙——畢竟18歲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1958年就職於英國安全局軍情五處這種簡歷不是一般作家都能有的——那你或許應該放下他的諜戰小說,先看看《鴿子隧道》,因為這實在是一本很誠懇、很有料的傳記。
  • 麥家《解密》入圍《每日電訊報》「史上間諜小說二十佳」
    在全球文化視野中,「間諜」題材的影視作品可謂是戰爭與英雄、經典與商業結合的絕佳範例。「007邦德」系列風靡全球數十年,《諜影重重》系列每有新作都是媒體熱議的話題,而在上世紀80年代末,蘇聯電視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也讓中國觀眾印象深刻,成為一代人共同的經典記憶。
  • 英國大報評出史上間諜小說二十佳 麥家《解密》為中國獨佔一席
    比如英國《泰晤士文學增刊》刊載書評認為,小說《解密》「於微妙與複雜中破解秘密、夢想及其意義……,全書引人入勝……釋卷之後,揭示人性的複雜才是本書永恆的旨趣之所在。」麥家也成為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的一位排頭兵。2018年開年,又傳來好消息。近日,英國老牌權威報紙《每日電訊報》從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裡評出了最傑出的20部間諜小說。其中僅有兩部來自非英語國家。
  • 沙青青評《鴿子隧道》︳穿越間諜世界的「隧道」之旅
    理查·佐爾格大概是二戰前後最富傳奇色彩的國際間諜,作為蘇聯的情報人員曾在遠東建立了龐大的情報網。後藤田正晴對軍情六處的這個要求感到非常困惑,問對方:「為什麼到現在還要了解這件事呢?那不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的事嗎?」對方回答道:「不,有關人員還在。」後藤田又追問:「在哪裡?」
  • 倫敦的間諜與冷戰故事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編者按】倫敦,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學城市之一。莎士比亞、彌爾頓、拜倫、狄更斯、伍爾芙;福爾摩斯、斯麥裡、福斯塔夫乃至帕丁頓熊——這些文學史上聲名赫赫的作家和深入人心的虛構人物都跟倫敦有著密切的關聯,貢獻了大量可供讀者朝聖的文學地標。
  • 西方間諜小說與「007之父」的成人童話
    所以,說實話,與007系列同類的間諜小說,你有一些其他的更好的選擇。弗萊明本人是資深特工弗雷德裡克 •福賽斯在間諜小說領域,福賽斯就是神。福賽斯曾為英國軍情六處工作二十多年,曾在冷戰時期為英國提供前線報導,足跡遍及歐洲、中東和非洲。在那個動蕩不安、戰火不斷的年代裡,什麼暗殺、爆炸、綁架、黑幕等國際政治事件都是他關注和追蹤的焦點。長期記者生涯眼見耳聞的豐富內容,外加記者職業性地注重細節與邏輯線條,塑造出其作品最完美也最可怕的一種特質——真實性,真實到讓你覺得可以拿小說當說明書去實操的真實性!
  • 英國知名作家逝世
    英國當地時間12月13日,據BBC報導稱,英國知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因患肺炎,於12日晚間逝世,享年89歲。報導還專門指出,他並未感染新冠新冠病毒。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維爾,1931年10月19日出生於英國沿海小鎮普爾。勒卡雷被不少人稱為間諜小說大師,1963年,他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諜影》一舉成名,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
  • 間諜小說,推薦三大燒腦間諜文
    沒找到好圖隨便配一下關於作者:尋青藤,這是他最出名的小說,之前好像有過文章,不過沒找到。關於劇情:寧志恆買下菩提子,穿越到民國時期,成為黃埔軍校一名學員,加入軍統,開啟間諜生涯,加入抗日戰爭,為民族解放出一份力。
  • 文論家陸建德談小說"甜牙":英語世界是有間諜文化的
    她負責接近並引誘的是小說家湯姆•黑利。  但這部小說卻被稱為「非典型諜戰戲」。作家徐則臣表示,書中「幾乎從頭到尾沒有那種我們在傳統小說中看到的、或者是電影特情片出現的、拍電報的『嘀嘀嘀』的聲音,通篇就是講女特工和小說家兩個人的愛情。」  此外,故事最終的結局也有較大反轉。談及此,本書譯者黃昱寧說:「我在序言裡面說到一定要沿著順序看到最後的結局,因為結局有比較大的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