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甘露:勒卡雷超越了間諜小說家,是一流寫作者

2020-12-15 澎湃新聞

英國著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於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

約翰·勒卡雷已出版的25部作品中有11部被改編為電影與電視劇,代表作有《柏林諜影》 《頭號要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約翰尼·蓋勒表示,勒卡雷是「無可爭議的英國文學巨人」,他「定義了冷戰時代,無畏地對權力說出了真相」。

12月14日,澎湃新聞記者致電作家孫甘露。他表示,勒卡雷的寫作完全超越了類型小說和間諜小說的範疇,是一位一流的寫作者。「今天上午,看到他去世的消息,又找出世紀文景出版的《鴿子隧道》,嘆服於他的文筆和構思。」

孫甘露認為,間諜小說只是勒卡雷表達個人思想的某個視角,他的寫作和人們普遍認為的「嚴肅作家」「經典作家」不同。在他的筆下,通過描寫人在多重身份下的掩飾和庇護、正義和背叛、社會通行的原則、倫理和道德,把人放在極端的環境下觀察,亦揭示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微妙關係。作為一名間諜小說的愛好者,在孫甘露心裡,「勒卡雷創造也定義了間諜小說」。「好的小說家最終關心的是人性,在勒卡雷的作品中,更多的是在考驗人類的命運。」他也提到,勒卡雷的諸多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影響和輻射深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逝世,曾寫出「有史以來最偉大間諜小說」
    英國大眾小說家羅伯特·哈裡斯(Robert Harris)悼念說,「(勒卡雷)是戰後英國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也是一位令人刻骨銘心的獨特人物」。愛爾蘭犯罪小說家阿德裡安·麥金蒂(Adrian McKinty)也將勒卡雷的代表作品《鍋匠,裁縫,士兵,間諜》(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視作「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間諜小說」。
  • 英國間諜「變身」小說家 這40件瘋狂的小事刻骨銘心……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7月8日報導:近日,英國國寶級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回憶錄《鴿子隧道》由文景出版,書中除了講述作者如何在年輕時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還記錄了他人生中近四十個刻骨銘心的片段,有他採訪獄中恐怖分子、跟著戰地記者藏身壕溝等等。
  • 「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的遺作,將於2021年推出
    英國間諜小說家、89歲高齡的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於當地時間12月12日晚去世。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約翰·摩爾·康納爾,他早年曾供職於英國情報部門,後以筆名勒卡雷創作小說。憑藉小說《柏林諜影》,勒卡雷一舉成名。
  • 為寫小說,這位作家辭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工作
    勒卡雷就是間諜小說家的第一人,而且第二名可能還沒有出生。文 | 王卓嬌 編輯 | 沈小山據英國媒體報導,電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的同名原著作者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上周六(12月12日)因肺炎在英國康沃爾去世,享年89歲,報導指出,他並未感染新冠病毒。
  • 約翰·勒卡雷,那個「完美的間諜」去世了
    此時,勒卡雷還叫大衛·約翰·摩爾·康威爾,公開身份是英國駐西德大使館二等秘書,實則為軍情六處的情報官員。他利用碎片時間寫小說,已經用約翰·勒卡雷的化名出版了兩部間諜小說,不過沒有什麼反響。9個月後,勒卡雷的第三本間諜小說《柏林諜影》面世。
  • 英國國寶級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他的作品還原了真實的007
    勒卡雷被不少人稱為間諜小說大師,1963年,他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諜影》一舉成名,從此奠定文壇大師地位。勒卡雷一生獲得諸多文學獎項,包括1965年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1964年獲得英國毛姆獎,1988年更獲頒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他的很多作品,如《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夜班經理》等都被成功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
  •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原著作者、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
    勒卡雷的家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因肺炎去世,逝世時,妻子與四名兒子在旁陪伴。他的著作代理人喬尼·蓋勒表示,「我差不多代理了15年他的作品,今天,我失去了一位導師、一位啟發我靈感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位好朋友。」被蓋勒稱為「毫無爭議的英國文學巨匠」,勒布雷醫生創作了26本書籍,以40多種語言在50多個國家發行。
  • 著名間諜小說作家去世,享年89歲,死因已經露出
    十二月十四日,據外國媒體報導,英國著名間諜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JohnleCarre)當地時間周六下午死於肺炎,享年89歲。約翰?勒卡雷的經理人證實了這一消息,稱死因與新冠軍杯無關。JohnLacare的《柏林諜影》、《頭號要犯》、《冷戰諜魂》、《鍋匠,裁縫,士兵,間諜》等經典作品都被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使他成為了20世紀世界上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JohnLecare的生活就像他的許多小說一樣充滿色彩。JohnLecare在文學方面大顯身手,以其複雜而神秘的間諜故事吸引了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讀者。
  • 生前獨家專訪丨約翰·勒卡雷:我作為間諜最大的弱點是缺乏耐心
    他被認為是全球20世紀最著名的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一生獲得諸多文學獎項,包括1965年獲得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1964年獲得英國毛姆獎,1988年更獲頒英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他的《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夜班經理》等都被成功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他本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在英國軍情五處(MI5)和軍情六處(MI6)工作,這為他的經歷和作品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 西方間諜小說與「007之父」的成人童話
    同樣酗酒的他56歲就死於心力衰竭,和書中那個可以每天抽70支香菸、狂喝雞尾酒而不會咳嗽不會虛弱的007並不相同……弗萊明矢口否認邦德好色這一點也來源於生活中的自己,不過貌似除他之外的所有人都感覺就是這樣的,弗萊明是唐璜一類的人物,女小說家羅莎蒙德•萊曼說他「因為不能跟女人搞好關係,所以只好跟她們發生關係」。
  • 約翰·勒卡雷逝世:這個做過間諜的小說家,在重重戒備中見過阿拉法特
    導語著名英國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le Carré)於當地時間12日晚去世,享年89歲。勒卡雷創作頗豐,經歷奇幻,由間諜而創作,以諜報類型小說聞名於世。比起著名的詹姆斯·邦德系列,勒卡雷的作品獲得了更廣泛的回應,他筆下的人物相較於邦德,與社會的互動更為真實,外表也不怎麼突出。小說中少有摻雜動作驚悚的元素,例如武術或是高科技設施;劇情中的主角也有相當透徹的智力分析。可以說,勒卡雷是以深沉內斂的寫作風格確立了其在20世紀類型小說文學中的地位。選文摘自勒卡雷的自傳《鴿子隧道》。所講述的其實是勒卡雷在巴勒斯坦的見聞和經歷。
  • 澎湃思想周報|Pornhub的隱秘帝國;勒卡雷的冷戰真相
    說出冷戰間諜活動真相的約翰·勒卡雷作家約翰·勒卡雷近日去世,享年八十九歲。他的小說拒絕了冷戰時期間諜小說的光彩和豪華。相反,他把間諜活動描繪成一個沉悶的、令人不安的機器,為了一個不值得付出人性代價的目標而磨碎了無辜的人。Emma Steiner在《雅各賓》發文稱勒卡雷說出了冷戰時期間諜活動的真相,而很少有人願意這樣做。
  • 作家孫甘露解讀「張愛玲熱」 稱微博使資訊泛濫
    作家孫甘露(右)做客騰訊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馬原、餘華、蘇童等青年作家以實驗性的獨特話語方式登上文壇,從此開創了「先鋒派」文學創作的先河,孫甘露先生正是「先鋒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天我們在演播室請來了上海文壇一名著名的作家孫甘露先生。您好!孫甘露:您好。文學脫離不開社會的影響主持人 駱新:孫老師進入作家圈子的時候,如果我沒有記錯,您是以先鋒派的姿態進入的。
  • 《解憂雜貨鋪》:東野圭吾到底算不算一流小說家?
    在東野圭吾小說迷眼中,東野圭吾無愧於一流這個名號,至於是一流小說家還是一流作家亦或是一流偵探小說家,這一點還有待討論,但對於非東野圭吾小說迷而言,東野圭吾是萬萬不能與村上春樹等人相提並論的,甚至給其冠以一流偵探小說家,三流小說家的名號
  • 約翰·勒卡雷逝世,曾答全世界讀者:想當間諜,去找你的就業指導員!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今日消息,英國當代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於當地時間12日晚因肺炎去世,享年89歲。勒卡雷在書中記錄了自己人生的十四個片段,從與父親之間疏離又複雜的情感,到間諜工作與戰場見聞,再到他對回憶的真實性與自己雙重身份的一次次思考。我們從中不難看到勒卡雷長久的掙扎與徘徊,但也會無法克制地被他的自嘲精神和幽默氣質逗到捧腹。就拿他這個間諜身份來說。
  • 沙青青評《鴿子隧道》︳穿越間諜世界的「隧道」之旅
    普羅大眾對英國情報機關的印象大多來自兩位英國作家:創造出「007詹姆斯·邦德」的伊恩·弗萊明與寫出《柏林諜影》《鍋匠、裁縫、士兵、間諜》《夜班經理》《巴拿馬裁縫》等名作的約翰·勒卡雷。其實,英國作家對「間諜題材」的興趣歷史悠久,幾成傳統。約翰·勒卡雷稱之為:「一百多年來,我們的英國間諜與任性妄為的小說家之間,始終有著令人發狂,又是又頗為滑稽的愛恨糾纏。」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只是虔誠的寫作者」
    2012年被媒體稱為「薛憶溈年」,《遺棄》的重寫版入選深圳讀書月「年度大好書」,引起全國關注;2013年是他的「短篇之年」,出版了包括《計程車司機》和《首戰告捷》在內的三部短篇小說集,並使薛憶溈首次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2014年,長篇小說《空巢》入選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薛憶溈也因此再次「年度小說家」提名。
  • 金庸盛讚的一流歷史小說家,作品得張愛玲高度評價,他是?
    高陽的作品也受到同時代文人大家的喜愛,金庸稱高陽為「一流歷史小說家」,張愛玲則說:「高陽的小說我一直看。」 高陽作品的一大特點在於引經據典,雅謔不斷,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增加了閱讀門檻,而作為音頻作品演繹出來,就需要喜馬拉雅製作團隊及主播們憑藉自身經驗和專業度,為小說錄製做大量前期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