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民曾救助轟炸東京美飛行員 70年後再感動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賀紹英與廖明發在紀念活動現場與美國空軍學院巴克勒教授合影。

美軍飛行員與中國軍民合影。左起:布雷默、倫納德、沈鴻、科爾、杜立特、趙福基、波特、賀揚靈。

  核心提示:

  東京上空的30秒轟炸,造就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段傳奇故事。在紀念杜立特轟炸東京70周年之際,美國杜立特轟炸者協會邀請當年浙江籍救援者的家屬、分別來自江山和紹興的廖明發、賀紹英等參加紀念活動,共同回憶那段令人難忘的傳奇經歷。

  在美國華盛頓波託馬克河邊的阿靈頓國家公墓,詹姆斯·杜立特的墓前擺滿鮮花和卡片。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裡悼念這位英雄,其中也包括不少中國人。

  今年是紀念杜立特轟炸東京70周年。70年前,他率領16架B-25式轟炸機,空襲日本。世界戰局也從那一刻開始有了變化。

  返航途中,由於受導航、天氣等影響,美軍飛機大部分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交界地迫降。參加作戰的大部分機組人員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安全返回美國。

  4月下旬,美國俄亥俄州代頓美國空軍國家博物館舉行「杜立特行動70周年」紀念活動。美國杜立特轟炸者協會邀請部分當年浙江籍救援者家屬,赴美參加紀念活動。

  臨危受命——

  東京轟炸三十秒

  在美國,杜立特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杜立特1896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身材矮小,但自小喜愛運動。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後,杜立特更是瘋狂地迷戀飛行,還自行製作了一架飛機。1917年,他加入美國陸軍航空兵部隊,由於出色的表現,僅半年時間,就被晉升為教官。

  杜立特的飛行才能有目共睹。1922年9月4日,他駕駛一架DH-4B型飛機,從佛羅裡達飛到加利福尼亞,全程3481公裡,耗時21小時19分,成為首個完成一天內橫跨美國本土的飛行員。

  1941年12月7日,是一個讓美國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日本偷襲珍珠港,令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幾乎全軍覆沒。美國人覺得蒙受極大的恥辱,全國上下無不沮喪。

  為了提升低落的士氣,狠狠打擊一下日本人的囂張氣焰,美國決心對日本本土發動一次大範圍的空襲,東京自然成了首選。

  很多人不知道,當時對美國來說,這是一項及其艱巨的任務。美國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並沒有足以襲擊日本本土的空軍基地。而且當時美國海軍最遠程的轟炸機續航力也無法從夏威夷直接飛到日本。如果用艦載飛機襲擊,由於其作戰半徑很小,航空母艦必須駛近日本才能成功。而這將使美軍航空母艦駛進日本陸上轟炸機的作戰範圍,嚴重威脅航母安全。

  有人提出一個大膽方案:用陸軍的中遠程轟炸機從航空母艦起飛,做單程飛行,完成轟炸任務後到中國的機場降落。這樣既可以突襲日本,又能使航空母艦保持在日本陸上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外。

  被選中的是B-25式中型轟炸機,全長52.1英尺,總重近13噸,時速近500公裡,續航能力約為2170公裡,是美國當時最先進的轟炸機之一。但在航空母艦如此短的飛行甲板上要使這個龐然大物騰空而起,實在太困難了。

  就在這時,已是美軍小有名氣的轟炸機部隊軍官的杜立特,接受了這個生還希望很小的危險任務。

  在杜立特的帶領下,飛行員們開始了艱難的訓練:儘可能縮短起飛距離。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訓練,終於達到要求,能以每小時100公裡的時速在所要求的距離上起飛,有的甚至還要短。

  一切準備就緒。4月18日,16架B—25轟炸機飛抵東京上空,對軍事目標進行轟炸。從第一枚炸彈落下,到攻擊完畢,總共花了短短30秒鐘。接著,飛機按照原定計劃,向浙江衢州機場及麗水、江西南昌兩個備用機場飛去……

  遇險迫降——

  中國軍民勇相救

  說起這段營救美軍飛行員的歷史,許多浙江的老百姓依然記得。

  分別來自紹興和江山的兩位老人賀紹英、廖明發,是這次70周年美國杜立特轟炸者協會邀請的中國友好人士。他們的父親當年曾救助過美軍飛行員。

  父親賀揚靈去世時,賀紹英只有11歲,對父親的記憶只是兒時零星的生活片段。但從母親的回憶以及父親所寫的書中,她熟悉了那個令人動容的故事。

  由於不熟悉航線,加上天氣惡劣、油料耗盡,美軍16架轟炸機均未能在中國機場平安降落,大部分轟炸機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迫降或墜落。杜立特所在的1號機組,落在了臨安天目山。

  那天深夜,下著大雨,時任浙西行署主任的賀揚靈正在燈光下處理公務,聽到遠處傳來飛機低沉的引擎聲,在上空盤旋大約20分鐘後,一聲巨響,落在不遠的山外。

  第二天凌晨,他們在一戶人家的牛車裡發現了兩個身穿軍裝的外國人,正是杜立特和1號機組的中尉副駕駛員理察·科爾。經過詢問,賀揚靈獲知他們參與轟炸日本的事後,立即邀請他們到家中,並讓妻子準備一些半西式早餐。

  在與杜立特的交談中,賀揚靈了解到,由於汽油耗盡,機組人員不得不選擇棄機跳傘。他們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按原定計劃趕到衢州,與其他飛行員會合。在中國軍民的陪同下,杜立特等人最終安全抵達衢州。

  在衢州江山,美軍3號機不幸跌落在山間。當時只有7歲的廖明發至今還能記起父親廖詩元救助美國飛行員的些許片斷。

  「我記得,那個時候,我父親在山上發現了受傷的領航員奧祖克。」 廖明發說,雖然對方是個穿著軍裝的外國人,但父親仍然將他從山上背下來,安置在自己家中,並上山採草藥為他療傷。後來,廖詩元和村民們又輾轉將奧祖克從江山送至衢州。

  最終,美軍80名機組人員中,有64人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獲救,最終安全返回美國。

  家屬訪美——

  七十年後再感動

  站在華盛頓美國國家航空與航天博物館的二戰展廳中,賀紹英感慨萬分。雖然過了70年,但牆上父親賀揚靈和杜立特等飛行員的合影,依然十分清晰。這是賀紹英第二次來到這裡。1995年,賀紹英赴美國出差,經過華盛頓時,在這裡第一次看到了父親的照片。

  「在這個異國他鄉、舉目無親的地方,看到這張照片,心裡真的很溫暖。美國人民沒有忘卻這段歷史。」賀紹英激動地對記者說。

  在美國,兩位老人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許多美國老百姓聽說兩位老人的父親曾經救助過美國飛行員,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跑上前與他們合影、交談。

  但最激動的,還是那些曾經獲救的飛行員們。當年80位美軍飛行員中,如今健在的只剩下5位。其中,有4位參加了紀念活動。

  賀紹英父親曾救助過的飛行員理察·科爾,今年已經96歲。雖然年事已高,但他堅持要來活動現場,再見見這些中國朋友。

  「在我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中國軍民營救我們的那一幕幕,我至今記憶猶新。這是一段非常令我動情的歷史。我永遠感謝你們,偉大的中國人民!」雖然講話有些顫抖,但科爾依然用他洪亮的聲音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感謝。

  聽到科爾動情的話,賀紹英的眼眶也紅了。她將一本由父親撰寫的《杜立特降落天目記》英文版贈送給了科爾。「沒想到17年後,我還能有幸來到美國,見到父親曾經救助過的飛行員,非常激動。」賀紹英說。

  而廖明發至今還保存著美國飛行員臨走時贈送的兩枚硬幣,雖然只有5美分,但這卻是中美人民之間友誼的象徵。

  第一次走出國門、還操著一口鄉音的廖明發,感受到了美國人民對他父親救命之恩的由衷謝意。「沒想到美國人民這麼熱情,我回到江山,一定要把他們的熱情告訴村民們。」

  雖然時隔70年,那段歷史依然讓中美兩國人民銘記在心。

  正如美國空軍學院教授巴克勒所說,為營救美國機組人員,25萬勇敢的中國軍民作出了巨大犧牲,不少中國農民抬著擔架跋山涉水數百公裡,將他們送至安全地點。「兩國人民都十分珍視這段歷史,我們能夠共同做出偉大的事情,更應該保持和發揚這種偉大的友誼。」(方力)

相關焦點

  • 美國轟炸東京後,落難飛行員在被中國軍民救起後高呼:美麗的國家
    1942年4月18日,日本東京、橫濱、大阪、名古屋等地遭到美軍B25轟炸機超低空轟炸。這場空襲不僅改變了亞洲戰區的形勢,也改變了中國抗戰的命運。按照計劃,美軍的這16架B25轟炸機將於1942年4月18日,在距離東京400英裡時,從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在轟炸東京後繼續向西,飛往中國降落。據記載,1942年2月,美國將此計劃的大概向蔣介石做了通報,要求在中國浙江、江西、廣西等地提供降落跑道。
  • 美國復仇,轟炸東京,在中國軍民掩護下轉到大後方
    隨後他倔強地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堅決地說:「別再告訴我不可能,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羅斯福1942年4月2日,杜立特上校帶著飛行員即將出發,為了完成這次艱巨的任務,他們必須給B-25轟炸機進行「減肥」。1942年4月18日,在去往日本的航空母艦上,杜立特宣布了這次的任務:「我們要去轟炸東京,這是羅斯福總統直接特批的任務,航母會將我們送到距離日本本土400海裡的地方,我們從航母上起飛後,直接飛往日本執行任務,航母會返回夏威夷,我們則需要飛到中國降落。」
  • 光亭:美國轟炸東京,中國付出多大代價
    【1942年4月18日,美國陸軍航空隊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發動了對東京的空襲。轟炸結束後,由於美軍在空襲行動前並沒有與中國方面溝通,以至當他們按計劃飛到中國沿海時,飛機燃料耗盡,除1架迫降蘇聯、3架迫降中國海岸外,其餘12架飛機的機組人員都在浙贛上空棄機跳傘。在中方的幫助下,美軍轟炸東京的任務得以完成。
  • 「圖文」轟炸東京後美軍飛行員迫降中國農田講中文:我是在天上打...
    1942年4月18日,美軍杜立特中校率領16個B-25轟炸機機組人員從海軍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起飛,成功轟炸東京。這次空襲極大震撼了日本朝野,也被稱為美國二戰的「首次勝利」。當晚,羅斯福總統通過日本電臺聽到了這個消息。
  • 華人作家赴浙江考察江山人民營救美飛行員資料
    華人作家赴浙江考察江山人民營救美飛行員資料
  • 美國轟炸東京,中國付出多大代價
    光亭摘要:11月10日,以中國百姓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為歷史背景的影片《烽火芳菲》在全國上映,因此特別刊發這篇舊文,對杜立特空襲日本以及中國軍民救助杜立特飛行員的歷史進行一下回顧。阿諾德當下拍板,讓杜立特全權負責飛機改裝和挑選訓練參戰飛行員。至於轟炸機完成轟炸之後不能在航母上降落的問題,既然無法在技術上解決,乾脆就換個思路,讓B-25在完成轟炸後飛往中國降落,然後加入陳納德指揮的由原來著名的美國志願航空隊改編的第10航空隊第23大隊。
  • 光亭:美國轟炸東京,中國付出多大代價
    【1942年4月18日,美國陸軍航空隊中校杜立特,率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發動了對東京的空襲。轟炸結束後,由於美軍在空襲行動前並沒有與中國方面溝通,以至當他們按計劃飛到中國沿海時,飛機燃料耗盡,除1架迫降蘇聯、3架迫降中國海岸外,其餘12架飛機的機組人員都在浙贛上空棄機跳傘。在中方的幫助下,美軍轟炸東京的任務得以完成。
  • 大陸唯一在世飛虎隊員病危 70年前曾駕機轟炸日軍
    大陸唯一在世飛虎隊員病危 70年前曾駕機轟炸日軍 2014-09-25 08:46:53來源:文匯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70多年前,他駕駛著戰機在中國上空與日軍浴血奮戰;如今,91歲的他戴著呼吸機,躺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科病床上,骨瘦如柴,體重只有70多斤。
  • 大陸唯一在世飛虎隊員病危 70年前曾駕機轟炸日軍
    大陸唯一在世飛虎隊員病危 70年前曾駕機轟炸日軍 2014-09-25 08:46:53多年前,他駕駛著戰機在中國上空與日軍浴血奮戰;如今,91歲的他戴著呼吸機,躺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老年科病床上,骨瘦如柴,體重只有70多斤。
  •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空軍對日本的一次特殊轟炸,經歷了多少曲折
    1938年5月19日下午15點23分,兩架美制B-10轟炸機在東海附近的衢州機場騰空而起,負責執行一項「轟炸」日本的特殊任務。這是自抗戰爆發以來,中國對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轟炸」。說起這場轟炸,不能不令人感嘆抗戰的不易。
  • 美國轟炸東京30秒,25萬中國浙江平民慘遭屠殺
    父親曾是「杜立特行動」3號機組的領航員,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參與過轟炸東京,還曾因此受傷。與其他老兵不同的是,父親很少跟我們分享他的經歷,也很少參加老兵聚會。戰爭結束後,父親進入摩託羅拉公司工作,他和母親退休後,便定居在聖安東尼奧的老兵村。給父親來信的是一位中國民間學者,叫鄭偉勇,專注研究「杜立特行動」已20多年。
  •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空軍對日本的一次特殊轟炸,經歷了多少曲折
    1938年5月19日下午15點23分,兩架美制B-10轟炸機在東海附近的衢州機場騰空而起,負責執行一項「轟炸」日本的特殊任務。這是自抗戰爆發以來,中國對日本本土的第一次「轟炸」。說起這場轟炸,不能不令人感嘆抗戰的不易。
  • 日本老兵懺悔轟炸 稱重慶軍民堅強抵抗一直未止
    在日本,他見到了曾轟炸過重慶的老兵、曾參與製造毒氣彈的反戰老人……越來越豐富的歷史細節漸次顯露,更讓我們感到歷史不容忘卻,和平如此可貴。重慶空戰研究專家一行在日本合影  轟炸過重慶的日本老兵回憶戰爭  見到巖崎嘉秋,是唐學鋒此次日本之行的意外收穫。這個96歲的日本老兵,曾經參與了轟炸重慶。
  • 杜立特轟炸東京為什麼不炸日本皇宮?嘴不把門,飛行員調整到後補
    1942年4月,空襲東京的行動開始實施,杜立特的隊員們儘管為之興高採烈,但他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如何在東京上空確定轟炸目標,以及到了中國後如何快速歸隊等等,這都需要一位「亞洲通」來傳授經驗,誰能擔當此任呢? 他就是海軍情報官史蒂芬.朱裡卡上尉。
  • 報復日本偷襲珍珠港 美國戰機轟炸東京
    4月18日凌晨,神採飛揚的哈爾西出現在早已列隊完畢的飛行員們面前。他向飛行員們宣布:「我們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將匕首插向日本帝國的心臟———東京!」隨後,哈爾西將杜立德叫到跟前,交給他一枚「日美親善紀念章」。這是哈爾西還在當少尉的時候,隨艦訪問日本橫濱時,不知哪個團體贈送的。「把這個東西從東京上空扔還給日本鬼子吧!」
  • 「圖文」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轟炸東京,美軍傳奇飛行員杜立特功不可沒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隨後,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日宣戰,決定派飛機轟炸東京。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飛機想要從美國本土飛到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美軍最終制定了讓航母搭載遠程轟炸機的計劃。
  • 珍珠港偷襲後,杜立德轟炸機隊飛臨東京,日本人為何在下面歡呼?
    此時,美國的陸軍被打得丟盔卸甲,剛剛狼狽逃離,軍心兵力都無力再戰;海軍更是遭受了重大打擊,僅存的航母不能輕易再受損失,且在日本的防衛圈外,航母的艦載機航程也不足以打擊日本。儘管如此,總統的命令還得執行。於是,海軍上將Admiral King與航空作戰參謀經過5天的探討,做出了一個方案:"轟炸東京"。這並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只有單程機票。
  • 二戰絕密突襲計劃—「轟炸東京」
    「大黃蜂」號航母上,80名飛行員和16架「B—25」轟炸機在諾福克海軍基地集結完畢,次日出海,飛行員和航母上的船員,都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在哪裡。此時的東京,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已經作好了防禦的準備。自「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山本五十六明白美國不會善罷幹休,時刻都在警覺中。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各戰線捷報喜訊頻傳,軍國主義上下都在一片歡騰和陶醉中。
  • 半個多世紀前的東京大轟炸,中國救了多少美國飛行員
    在飛機完全起飛後,航母再掉頭返航,飛機在完成轟炸後也不用返回,而是直接降落在中國衢州機場。 在經歷了近三個月的地面模擬訓練後,1942年4月2日,「大黃蜂號」航空母艦搭載著16架B-25轟炸機,在兩艘巡洋艦和一艘「企鵝號」航空母艦的護衛下,悄悄駛往日本海域,開始執行這項秘密任務。
  • 江南秘境 人間大愛——一段來自拯救美軍飛行員的故事
    1942年4月18日,以策劃和組織該行動的杜立特中校的名字命名的「杜立特轟炸」行動正式啟動,美國16架B-25轟炸機空襲東京、橫濱等地後,15架墜毀或迫降在我國浙江、安徽、江西一帶。中國百姓為了尋找、掩護、轉送和救助美國飛行員,還遭到侵華日軍的殘酷迫害。這段在戰爭和生死之間結下的深厚友誼是最真誠的、最崇高的,同時也是最令人欽佩和敬仰的。這一事件見證了抗戰時期中美人民並肩作戰的特殊歷史。戰後,美軍飛行員與當年的救命恩人互有往來,情誼不絕。「山河不會忘記,大地不會忘記,因為他們曾在這裡灑下一片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