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絕密突襲計劃—「轟炸東京」

2020-12-10 剛子侃歷史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美國位於太平洋的海軍基地—「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在國會發表演說,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同時,美國國內超過1100萬青壯年應徵入伍,近600萬婦女代替上了戰場的男人,進入兵工廠,為實現短期內製造6000架飛機,7500輛坦克和千萬噸級戰艦的備戰目標而努力工作,這就是羅斯福政府提出的「勝利計劃」。

然而幾個月過去了,太平洋戰場上沒有美國軍隊的捷報傳來,反而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舉步維艱,傷亡人數也不斷增加,這讓國內美國人的士氣降至冰點,也讓時任總統的羅斯福和白宮上下備感焦慮。為提高國家人民的士氣,點燃內部民眾的熱情,羅斯福下令啟動了對日本的報復計劃。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1年12月21日,「珍珠港事件」發生兩周後,羅斯福在與海陸空三軍總司令的內部會議上,提出了針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不惜一切代價報復日本。羅斯福認為「珍珠港」這個恥辱,美國要用最解恨的方式報復回來,最佳方法就是以牙還牙,同時也挽回美國在國際上的面子;這個場景在好萊塢大片《珍珠港》中,曾經再現過。

但是羅斯福的建議,遭到了海陸空三軍最高指揮官的集體反對,因為這個針對日本本土的空襲,在當時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羅斯福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一切皆有可能。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為什麼對日本本土發動空襲不可能呢?難就難在作戰半徑上,美軍飛機飛得過去,未必能飛得回來。當時的日本海域500海裡範圍內,全部都在日軍的警戒範圍之下,美軍若想空襲日本計劃成功,只有讓艦載機從航母上起飛,而計劃成功的主要條件,就是飛機必須要在日軍警戒海域外起飛,這樣才不會引起日軍的警覺和阻撓,但當時的美軍飛機根本沒有這種遠程續航能力;對比之下,日本本土太遠了。

珍珠港事件(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要麼就讓航母直接駛入日軍的警戒海域之內,不過就這樣大搖大擺的進入日軍警戒海域的作戰半徑內,美軍航母這麼明顯的目標,隨時會受到日軍的火力攻擊,所承受的風險呈幾何級上升。而且這片海域也沒有可以作為航母停靠基地的島嶼,因此空襲日本本土的成功率為零。於是,空襲計劃暫時擱置了。

1942年1月1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參謀弗郎西斯.洛奉命,來到位於維吉尼亞的諾福克海軍基地,視察海軍最新型的航母「大黃蜂」號。就在弗郎西斯飛回華盛頓的途中,意外發現為讓飛行員習慣在航母甲板上起降,機場的一條跑道被塗成航母飛行甲板的樣子,頓時腦海中靈光一閃。

大黃蜂號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回到華府後,弗郎西斯.洛上校立刻向當時的海軍總司令,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歐內斯特.約瑟夫.金匯報,提議用航母裝載陸軍的遠程轟炸機,可以解決飛不到日本本土的問題。因為遠程轟炸機的航程數比艦載機要遠上許多,可以在日軍的警戒區外起飛。海陸空配合作戰,這在當時還是史無前例的創舉,不僅可以出乎日本人的預料之外,還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奇效。

計劃確定了,但是計劃的執行人還沒有著落。最終,美軍軍部經過層層篩選,確定了「轟炸東京」計劃的執行人—詹姆斯.杜立特。

杜蘭特(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說起詹姆斯.杜立特,也是個大有來頭的人物。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杜立特還是美國當時最傑出的特技飛行家,擁有博士學位的航空工程師。在杜立特21歲時,這個有著飛行天賦的年輕人,就加入了美國陸軍通訊團航空班,成為一名飛行員;一年後,杜立特就因為其傑出的表現,升任飛行教官,成為航空班新機型試飛員。

一戰期間,陸軍團專門下達命令,為保護杜立特生命安全,不得將他派往前線,而是留在後方專門訓練飛行員,可見陸軍團對杜立特的重視。26歲時,杜立特獨自一人駕機,在12個小時內橫穿美國本土,成為短時間內持續飛行第一人,隨後的數年間,他的紀錄無人可破,而且杜立特一直是美國本土航空競賽的冠軍獲得者。28歲時,杜立特又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航空工程學博士學位,同年,杜蘭特又組建了自己的飛行特技團,享譽美國;這種人才,國家怎麼會派他上戰場送死?

大黃蜂號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但在1942年1月23日,杜立特還是接到了美國陸軍總司令,美國空軍最高長官阿諾德將軍打來的電話,要他接受由總統授意的絕密作戰計劃—「轟炸東京」。

這個在當時普遍被軍方高層認為不可能的任務和構想,最終落在了杜立特的身上。這位飛行天才雖然天賦極高,但是他也沒有在航母的飛行甲板上,起飛重型轟炸機的經驗。

航母(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此時,擺在杜蘭特面前的有兩大難題:一.選擇轟炸機;二.培訓飛行員。首先,要飛往東京執行轟炸任務的飛機,要滿足以下特點:1.載彈量大;2.遠程續航能力強;3.機身小,起飛距離短。只有滿足以上條件的機型才能在航母甲板上起飛,但能滿足這些條件的飛機,至少在當時的美國戰機機型中是沒有的。最後,杜立特選中了「B—25」米歇爾遠程轟炸機,經過緊鑼密鼓的設計、改裝後,這個機型總算是勉強滿足了上述條件。

B25離開甲板(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隨後,杜立特在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測試。測試的跑道,從飛機起飛到升空,一共467英尺,142米,但是這個長度只有「B—25」轟炸機正常起飛距離的五分之一,相比航母甲板上即窄又短的起飛跑道,若是不能在這個距離升空,轟炸機就會一頭栽進大海中。在經過反覆試驗,杜立特針對轟炸機的機頭、油箱等各方面的零部件進行參數改造,終於試飛成功。

隨後,杜蘭特又在陸軍航空隊所屬六個編隊中秘密進行人才選拔。1942年3月1日,120名經過初選的美軍飛行員進入佛羅裡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進行秘密集訓。這些飛行員斷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而且對所要執行的任務和目標一無所知,他們只知道在三個星期內,必須要掌握短距離起飛的技巧,以及包括投彈射擊、改裝飛機等,對外則是宣稱為飛行競賽作準備。120名飛行員,分24組集訓,經過複選最終確定了80人和16架轟炸機執行任務,作為高度機密被軍方高層絕口不提。

美軍轟炸機(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1日,西方愚人節。「大黃蜂」號航母上,80名飛行員和16架「B—25」轟炸機在諾福克海軍基地集結完畢,次日出海,飛行員和航母上的船員,都不知道他們的目的地在哪裡。

此時的東京,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已經作好了防禦的準備。自「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山本五十六明白美國不會善罷幹休,時刻都在警覺中。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各戰線捷報喜訊頻傳,軍國主義上下都在一片歡騰和陶醉中。

大黃蜂上B25(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自西太平洋海域的馬紹爾群島、吉爾伯特群島、威克島被美軍空襲後,山本五十六更為憂慮;為防備美軍對日本本土特別是東京地區偷襲,山本五十六不止布下了扇形防禦陣線,更是將原來500海裡的預警海域擴大至600~700海裡,又從西南太平洋調回了由南雲忠一指揮的,「祥鶴」和「瑞鶴」號兩艘航母,加強本土東岸的空中防禦力量,並派出無數警戒船隻,包括民用漁船都加裝無線電,徵用為警戒船隻;派遣偵察機,頻繁升空監視美國方面的一舉一動。

轟炸出發前夕(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8日,「大黃蜂」號航母出發的第六天,由後來的美國五星上將威廉.哈爾西指揮的美國「企業號」航母,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1艘油輪組成的混合航母作戰集群,從珍珠港出發,他們的目的就是掩護杜蘭特的秘密空襲任務。

杜蘭特(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0日,在「大黃蜂」號航母和「企業號」航母互發密碼電報,傳遞匯合訊息時,被日本方面發現信號。山本五十六老謀深算,調兵遣將下暫且按兵不動。山本五十六對美軍艦載機的航空裡程非常了解,除非美軍航母駛入距日本本土300海裡的海域,否則不可能對日本本土構成威脅,而且山本五十六還有一個更為大膽瘋狂的想法,那就是藉機毀掉美軍的這兩艘航母,等於打掉了美軍海上一半的作戰力量。

於是山本五十六打算先裝作毫無防範,準備誘敵深入,在美軍航母駛至離日本本土600海裡的海域,再對其實行軍事打擊。山本五十六甚至已經開始做起了消滅美國航母,進攻美國本土的美夢。只是,自認神機妙算的山本五十六,沒有想到「大黃蜂」號航母上的杜立特和他整裝待發的遠程轟炸機隊。

甲板上的B25(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6日,兩支艦隊匯合完畢,關閉了無線電,開啟了隱身模式。同時,杜蘭特也向80名飛行員公布了這次軍事行動的終極目標—轟炸東京。同時,杜蘭特也強調了轟炸並不是造成平民傷亡,而是震懾日本,同時摧毀破壞日本人的軍工重地。

由於日本人的建築材料多為木頭,每架轟炸機先投下重達230KG的航空炸彈,隨後再投擲450KG的燃燒彈,主要轟炸地點為機場、港口、兵工廠等重要設施,最後的降落地為中國。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根據杜立特的計劃,轟炸機群從日本東南方向進行襲擊,投彈後原方向返回,脫離日本海岸線足夠的距離後向西面飛行,最終飛向中國衢州、麗水、玉山及建甌等多處機場,在這些機場加油後,再飛向位於重慶的空軍基地,並通知在中國的陳納德將軍予以接應,最終這些倖存的飛行員,會送到中國戰區的美國參謀總長,約瑟夫.史迪威那裡,參加中緬戰區的戰鬥,並建立新的航空單位。但羅斯福最終不同意通知中國的蔣介石政府,因為杜立特要停靠的這幾個機場都位於日本佔領區內,這時候向蔣介石政府提供情報,對飛行員們的生命安全威脅很大,為保密先暫時不要知會蔣介石政府。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8日8時25分,日本警戒船「日東丸23號」發現美軍航母混合集群,立即向東京發報,山本五十六要求「日東丸23號」核實美軍航母數量,結果情報被美軍截獲,「企業號」向「大黃蜂」號發送訊息,示警已被日軍發現,「企業號」航母下令擊沉「日東丸23號」,並俘虜船員11名,船長自殺。

7分鐘後,美軍航母混合集群又發現日軍警戒船,這預示著他們已經隱藏不住行蹤了,但是在美軍的作戰計劃中,航母混合集群必須要在距日本本土400海裡處返航。此時距美軍進行空襲的海域還有150海裡,若按照原計劃執行,估計兇多吉少,於是杜蘭特決定提前起飛。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企業號」指揮官哈爾西將軍明白,杜蘭特的提前起飛,就預示著杜蘭特的轟炸機隊將在大白天轟炸日本本土,危險係數升高的同時,還有日本人方面已經有了預警,或許他們將很難飛至東京上空。

即使他們能成功對目標進行轟炸,但最後由於航程增加和載油量減少,他們在中國大陸安全著陸的可能性為零。但若是不提前起飛,這支混合艦隊必將受到來自日軍的攻擊,這支艦隊是自「珍珠港事件」以來,美軍僅存海上作戰力量的50%,若是遭到損失,這個代價太大了。

轟炸東京前準備(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4月18日上午近9時許,哈爾西將軍下達命令,轟炸機群提前起飛。此時的太平洋上,美日雙方相距688海裡,「大黃蜂」號航母將艦首對準了東京灣,航母上警鈴大作,飛行員們開始以為是演習,後來才知道是行動時間提前了。

當杜立特首先架駛著滿載炸彈的「B—25」米歇爾遠程轟炸機,顫顫巍巍地飛出了航母的飛行甲板,消失在艦首甲板下方,一秒鐘後,飛機又被強行拉回空中,讓航母的船員和飛行員們提到嗓子囗的心又放回了肚子裡,現場響起了陣陣歡呼聲。杜蘭特的轟炸機機飛了起來,讓後面起飛的飛行員提高了士氣,又增加了信心。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而此時的日軍指揮部中,山本五十六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美軍航母混合集群正一步步踏入自己親手布置的天羅地網,他要正面對決美軍,讓他們灰飛煙滅。山本五十六啟動了他的三號作戰預案,命令日本海域的5艘航母,6艘巡洋艦,10艘驅逐艦,9艘潛艇,90架戰鬥機和116架轟炸機集結,向「日東丸23號」被擊沉的海域進發。

當山本五十六的大軍正在集結期間,杜立特率領的轟炸機隊已經看到了日本本土的海岸線。

轟炸東京(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1942年4月18日上午10時28分,東京。16架美軍轟炸機的引擎轟鳴聲,讓高度戒備的東京市區市民有所警覺,但他們沒有聽到防空警報的報警聲,這些日本民眾看了看轟炸機機身上一閃而過的太陽旗旗徽,他們認為是日本空軍又搞軍事演習,這些狂熱的軍國主義民眾簇擁在一起,向美軍轟炸機招手歡呼。

正在這時,無數的炸彈從天而降,這些民眾的歡呼聲瞬間被劇烈的爆炸聲所掩蓋。向飛機歡呼的日本民眾被炸得鬼哭狼嚎,全都懵圈了。怎麼日本自己的飛機炸自己人呢?

原來,杜立特駕駛的「B—25」米歇爾轟炸機隸屬美國陸軍航空隊,機徽也是美國陸軍航空隊標識,與日軍軍機機徽稍微相似,再加上飛機飛行速度快,普通民眾根本分辨不出來。

死亡的日本人(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空軍並非獨立軍種,而是稱為美國陸軍航空隊。杜立特這支轟炸東京的編隊,也不屬於美國陸軍航空隊,屬於特別行動隊,所以他們的機徽和美國空軍常見的機徽不同,難免會被日本人誤會。

80名飛行員,16架轟炸機,對日本本土的奇襲,杜立特飛行編隊實施穿梭轟炸,短短30秒,杜立特轟炸了高度戒備的日本本土,迅速完成了轟炸任務。

就在空襲發生前不到一個小時內,山本五十六就接到了美軍航母混合集群返航的情報,他還以為是美軍提前察覺到了他作戰計劃和軍事布防,提前撤退,就在他準備下令日軍全體追擊時,防空警報拉響了,東京被空襲,山本五十六被暴怒的日本天皇罵得狗血淋頭。

山本五十六(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日本天皇表示帝國不能被侮辱,更不能被美利堅威脅,要求山本五十六掩蓋國內的輿論呼聲,把這件事壓制了下來。

而杜立特的轟炸編隊,對東京造成了50人死亡,252人受傷,90餘座建築物被摧毀。美國此次空襲的意義,旨在鼓舞當時國內低迷的士氣,鼓舞美國民眾的激情,打擊囂張的日本,只是轟炸幾天後,美國國內沒有任何有關東京受到美軍轟炸的消息,報紙沒有報導,連電臺都沒有播報。

為什麼沒有消息傳出來?美國人不是要通過轟炸東京來達到本國國內的歡呼聲嗎?

陸軍航空隊機徽(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其實在東京遭襲的當天,羅斯福就收到消息了,只是不管是負責這項計劃的軍方高層,還是當時的蔣介石政府,都沒有杜蘭特編隊的任何消息。保持沉默,就是對他們渺茫生存機會的最大保護,所以有關的消息一律封鎖,美國陸軍、海軍軍部都對此項絕密任務絕口不提。

其時,這也是美國政府慣用的方法,他們的態度向來都是一無所知。

(以上文字,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剛子侃歷史」吧!每一期將帶給您不同的視覺感受。

相關焦點

  • 東京上空三十秒:杜立特突襲撬動二戰太平洋戰局
    當時,16架雙引擎B-25米切爾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起飛,在白天對日本首都東京及周邊地區的多個目標進行了打擊。這些簡化後的陸基飛機搭載著80名從第17轟炸部隊中招募來的空軍志願者,貼著海面飛行超過600英裡,神不知鬼不覺地突入敵人領空。抵達日本境內後,飛機先後將16噸炸彈投向了東京、橫濱、神戶和名古屋的工業及軍事目標,隨後又飛行1000多英裡,到達中國。
  • 日軍為報東京轟炸之仇!虐殺美軍俘虜,卻遭美國空軍瘋狂報復
    日本的海上防線已經支離破碎,而美軍卻加快逼近日本東京的速度。在面對著依舊負隅頑抗的日本政府,美國也加快和加大轟炸東京的速度,勢要東京變成一片焦土。在美國轟炸日本東京的過程中,中國也是出了不少力氣。當初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立即向日本宣戰,為了教訓一下日本,美國政府便計劃一個「轟炸東京」的絕密計劃,而這個計劃的實施帶頭人就是杜立特。
  • 二戰,美國投擲原子彈時,為啥不直接轟炸東京?原因你可能不信
    導語:二戰,美國投擲原子彈時,為啥不直接轟炸東京?然而這裡面有很多的事情讓人不解,比如說美國為啥不直接轟炸東京,而對廣島長崎出手,不管從人口的密度,或者是打擊後造成的影響來說,東京都是最佳的轟炸地點,一旦東京淪陷的話,日本將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甚至核心的經歷產業鏈會崩潰,發展倒退幾十年都有可能,從各種角度來說,東京都是最佳選擇。
  • 杜立特突襲東京,不僅導致了中途島海戰,還有浙贛戰役
    說起中途島海戰,必須從杜立特突襲東京說起。 說起中途島海戰,必須從杜立特突襲東京說起。 杜立特突襲東京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損失慘重。第二天,美國對日宣戰。戰爭之初美國遭受到一連串的軍事失利,美國在太平洋的屬地關島、威克島以及菲律賓等相繼被日軍佔領,舉國上下人心沮喪。
  • 二戰時美國曾計劃用動物轟炸日本
    圖片來源:Even AmundsenNEXTMIND二戰期間,美國在日本本土投擲了兩顆原子彈,但你知道嗎,在用原子彈前,美國本來計劃用「蝙蝠炸彈當時,總統夫人身邊的一名牙科醫生提出建議——用蝙蝠當炸彈,然後轟炸東京。這個建議聽上去很瘋狂,但並非不可能,因為東京的很多建築是木頭造的,如果在晚上將綁上定時炸彈的蝙蝠投放下去,蝙蝠就會棲息在屋簷上,然後只需要引爆炸彈即可。
  • 二戰時,為什麼美國B29轟炸東京不炸日本天皇的皇宮?
    《二戰重要的棋子-日本天皇》 在數次對日本東京的大轟炸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投下去的炸彈仿佛長了眼睛一般,都巧妙的避開了日本皇宮,而廣大的日本民眾則認為這是神一般的天皇使用了神力避免了這一切的發生。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嘛?
  • 二戰日本被原子彈炸竟是逃過一劫?蘇聯毀滅計劃曝光才是真可怕!
    那可能是你們還不知道當時蘇聯針對日本的計劃啊!  就當時的時代背景而看,二戰可以說已經進入尾聲,最大的法西斯國家德國已經戰敗,可以說當時各國都在針對日本了,最強的美國和蘇聯自然是不會輕易放過日本。至於美國的計劃,大家肯定都知道,那便是已經發生的曼哈頓計劃了,美國用兩顆原子彈炸降了日本,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正是由於美國這一計劃的成功實施讓日本乖乖投降,因此蘇聯針對日本的計劃才胎死腹中,蘇聯針對日本的計劃可是比美國原子彈轟炸更可怕的毀滅計劃!
  • 二戰幸虧日本投降快,一旦蘇聯啟動計劃,比被原子彈轟炸還慘
    導語:二戰幸虧日本投降快,一旦蘇聯啟動計劃,比被原子彈轟炸還慘眾所周知,二戰時期日本的投降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原子彈推動的,這種擁有大面積殺傷的武器首次問世就造成了十幾萬人死亡,影響是極其深遠=,人類心底也是由衷的感到恐懼
  • 為何當年美國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而不是轟炸人口更多的東京?
    美國投下的這兩顆原子彈,對日本的打擊很大,據統計,原子彈造成廣島與長崎共10萬人傷亡,日本遭受了沉重的打擊,日本軍隊在外遭受頑強抵抗,而且國內又遭受了如此沉重的打擊,使得日本首尾不能兼顧,最後只能選擇投降,使得二戰提前結束。那麼問題來了,美國既然決定要用原子彈轟炸日本,那麼為什麼要選擇較為偏僻的廣島和長崎呢?
  • 美軍先轟炸東京,後投放兩顆原子彈,日本空軍為什麼不攔截?
    美軍先轟炸東京,後投放兩顆原子彈,日本空軍為什麼不攔截?隨著太平洋戰爭天平漸漸向反法西斯陣營傾斜,美國轟炸機已經可以從航母上直接起飛轟炸日本,這就是歷史上罪名的東京大轟炸,美國為了極大的減弱日本的軍工能力對日本的軍工設施展開大規模的轟炸,而作為日本重要的城市東京受到美國的戰略轟炸。
  • 二戰時,美國為報仇活活燒死50萬日本人,戰後美國發聲明:不道歉
    二戰時,美國為報仇活活燒死50萬日本人,戰後美國發聲明:不道歉 核心提示:美國的二戰英雄柯蒂斯·李梅在珍珠港事件後策劃了美國陸軍航空隊對日本東京的一系列大規模戰略轟炸行動,主要時間在1945年3月10日、5月25日兩次轟炸。這一空襲史稱「李梅火攻」。
  • 日本熊本挖出大型航空炸彈,為二戰美軍戰略轟炸遺留
    一枚今年七月份在日本九州熊本市出土的未爆彈近日被確定為二戰中美軍投擲的航空燃燒彈。研究者還通過研究美軍轟炸記錄和相關資料,大致判明了這枚炸彈的來歷。判斷該炸彈為美國陸軍第5航空隊(現美國空軍第5航空隊)第3轟炸機大隊於1945年8月10日的轟炸行動中投擲的。當時美軍正在為登陸九州的「奧林匹亞」計劃進行準備,其中以衝繩為基地的輕轟炸機部隊的任務是對九州的軍事目標,城市和交通運輸系統進行破壞。熊本當時是九州一個重要的港口工業城市和交通樞紐,也是一個軍事重鎮,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日軍第6師團就來自熊本。
  • 東京大轟炸 二戰中的空中屠城!
    對於此時的美軍而言早已在西歐對納粹德國施展的滾瓜爛熟的戰略轟炸,自然會故技重施般的降臨在日本人的頭頂上。然而和預想中不同的是,美軍對於日本的轟炸一開始並非一帆風順,在1944年11月24日,美軍88架B-29機群空襲東京卻因為天氣原因而鮮有戰果,而且由於日本國內的一個特殊原因使得美軍在歐洲戰場的轟炸經驗完全的派不上用場,這個原因就是日本國內極為特殊的工業布局。
  • 「圖文」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轟炸東京,美軍傳奇飛行員杜立特功不可沒
    隨後,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日宣戰,決定派飛機轟炸東京。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有限,飛機想要從美國本土飛到日本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美軍最終制定了讓航母搭載遠程轟炸機的計劃。羅斯福對日宣戰但是,當時的航母甲板跑道長度難以滿足轟炸機的起飛距離。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並培養出合格的飛行員呢?
  • 此人策劃一場戰爭,334架戰機轟炸東京長達2小時,說一句心酸的話
    一時間幾十萬日本人傷亡慘重,然而其實在這之前,美軍還曾策划過一場戰爭,造成的後果不會比原子彈轟炸輕,那麼這是什麼戰爭呢?據資料揭露,這便是美軍對日本首都東京實施的燃燒式轟炸,首先提出這種轟炸戰略的是柯斯蒂·李梅,他策劃這場戰爭。當時李梅將軍在提出這個方案之前,曾仔細了解過到東京的地形和天氣狀況,並且在此基礎上做出過精心部署。
  • 二戰1942:東京遭到第一次空襲
    為了防止日軍侵略印度和斯裡蘭卡,在阿卡迪亞會議上還制定了一個空襲日本的大膽作戰計劃。要想從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艦起飛,對相隔1000千米之遙的東京進行轟炸,這在當時來說,是戰爭史上未曾有過的冒險,經研究決定把這個任務交給航空隊第一流飛行員、飛行速度世界紀錄保持者詹姆士·杜立特中校來率領。
  • 二戰時期的「東京大轟炸」,歷史上造成破壞和傷亡最多的常規轟炸
    1945年3月10日,為了最大限度的破壞日本生產戰爭物資的能力,在第21轟炸機部隊司令柯蒂斯·李梅的策劃下,美軍派出334架B-29轟炸機,對日本東京實施輪番地毯式轟炸,共投下兩千餘噸燃燒彈,直接讓東京陷入了一片火海,因而也被稱為「李梅火攻」。
  • 二戰如沒有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蘇聯啟用這一計劃,現今日本早沉到海底
    二戰末期,德軍戰敗投降,蘇聯終於有時間可以來處理來自日本的威脅。蘇聯考慮到自己剛經歷大戰不久,國家還處在恢復期,若此時直接對日作戰,勢必會損失很大。於是,為了儘可能的減少損失,蘇聯秘密制定了一個驚人的計劃。
  • 美軍為何不轟炸東京,而是選擇了廣島和長崎
    二戰末期隨著義大利和德國的投降,法西斯國家就只剩日本還在垂死掙扎。但是日本拒不投降遭到了國際的聯合進攻,其中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大大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那麼為什麼美國要在日本和長崎投下兩個原子彈,而不是在其他城市呢?下面小編來為大家揭秘一下吧。
  • 為什麼二戰時美國沒有把兩顆原子彈投在東京?
    一是因為此時的東京已經在「東京BBQ」中差不多成了一片廢墟 早在1944年6月,美國就開始了對日本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各大城市、工業中心都遭到了美軍的反覆轟炸。早期美軍採取的是在歐洲用慣了的高空轟炸戰術。然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臨海,風很大,炸彈受氣流影響大,精度就差了很多。因此一開始東京等城市受到的損失不大。 後來美國改變了戰術,在夜間低空轟炸,而且把炸彈換成了燃燒彈。低空轟炸這風的影響就小了,而日本當時都是木頭房子多,燃燒彈下去引發大火,一燒就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