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文化中,茶為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之一,並且加起來有數十種之多。
當人們談到日本茶時,許多人會立馬想到「緑茶」(りょくちゃ),而一提到綠茶,就會想到「抹茶」。
但在本文中,除了「抹茶」之外,還將為大家介紹你可能從沒聽說過的其他綠茶類型。
製法:新鮮嫩芽採下後以高溫蒸汽殺青,再揉成細卷狀茶葉後烘乾而成。
「煎茶」或許是日本消費量最多的茶類,在日本的餐館裡,你很有可能會喝到「煎茶」。
其茶水為清晰的黃綠色,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口感美味而均衡。
與其他茶相比,「煎茶」清爽且易於入口,因此適合大多數人的味蕾。
製法:新鮮嫩芽採下後以高溫蒸汽殺青,再揉成細卷狀茶葉後烘乾而成。
↑ 你沒記錯,這句話是照搬「煎茶」的,因為在製造法上,「玉露」屬於「煎茶」之一。
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採摘前是否被遮過光。
直接採摘的為「煎茶」,在採摘前被遮擋陽光14天以上的才配叫「玉露」。
「玉露」口味高雅,是日本茶品質最高的茶類之一,最佳飲用溫度為55度。為了享受其醇厚與最優風味,建議小口飲用。
製法:茶葉採下後以高溫蒸汽殺青,直接烘乾後去除莖梗,再以石臼碾磨成微小而細膩的粉末。
抹茶冰淇淋、抹茶巧克力、抹茶蛋糕和抹茶馬克龍… 想必許多人都對抹茶並不陌生。
「抹茶」是一種綠色粉末狀、溶於開水後會起泡的苦澀綠茶,具有優雅而清爽的香氣和濃鬱的鮮味。
「抹茶」在「茶道」(さどう)中使用較為頻繁,而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使用。
製法:茶葉採下後以高溫蒸汽殺青,直接烘乾後去除莖梗。
所謂「番茶」,說白了就是粗茶。
「番茶」用的是除了茶芽之外的較大葉片。也可以用比較硬的芽、比較嫩的莖或是在加工「煎茶」時被剔除的葉子。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春天採摘的新葉外,夏秋收採的所有茶葉,不論是茶芽還是較大的葉子,都只能叫做「番茶」。
「番茶」相對不太具有知名度,其茶水呈現為金色,由於味道很是細膩,因此在日本人當中很受歡迎。
製法:在日本綠茶中,唯有「焙茶」以溫火烘焙而成。
「焙茶」因被炒過,故而茶葉呈褐色,苦澀已被去除,味道清淡且帶有濃濃的煙燻味,其香氣和口感深受日本所有年齡層的喜愛。
製法:「粉茶」與「抹茶」看上去相似,實則並不相同。
「抹茶」是由茶葉碾磨而成的細膩粉末。而「粉茶」,則是將製作「煎茶」及「玉露」過程中所剩的細碎茶屑收集起來,然後再加工而成。
「粉茶」通常在壽司店內提供,儘管由碎葉製成,而且價格也很實惠,但茶味卻非常濃鬱而鮮明,這也是壽司店選用這種茶的原因之一。
製法:將糙米在鍋中炒至足火香,再混入「番茶」或「煎茶」之中。
「玄米茶」是「番茶」或「煎茶」與「糙米」的混合物,而「糙米」為其賦予了一種獨特風味:不僅蘊含普通綠茶的芳香,而且散發出沁人心脾的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