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人才活水 澆灌三農沃土 ——六安市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紀實

2020-12-25 安青網

注入人才活水 澆灌三農沃土 ——六安市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紀實

2020-11-30 15:38:12   來源:六安新聞網    

【摘要】

為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作用,我市建立鄉土人才與貧困戶結對制度,開展「授農技、作示範、共致富」活動,引導5000多名鄉土人才與1萬多名困難群眾結成「...

基層一線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主陣地,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近年來,六安市始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等戰略機遇,創新實施「人才興村」工程,外引急需、內激活力,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引領支撐作用,為全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廣開賢路,全心「引才」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近年來,我市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從政策、項目、鄉情等多渠道切入,吸引各類人才支持六安建設發展。

實施政策引才,出臺《關於吸引大學生創業創新的實施辦法》《六安大學科技園招才引智工作暫行辦法》等文件,完善在基層一線培養、引進、激勵、保障人才的政策舉措。建立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選拔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大學生創業創新補貼等激勵措施,定期開展「皖西傑出工匠」「鄉村創業之星」等評選表彰,目前已發放市特支計劃補貼390萬元、評選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貼49人、大學生創業創新補貼705萬元。制訂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管理辦法,設立融資風險補償基金800萬元,破解農村創業人才融資難題。

實施項目引才,結合全市重大扶貧產業、項目發展需求,通過搭建「服務精準脫貧專家下基層」平臺等方式,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產業扶貧大潮,共指導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251個、帶動9萬餘戶貧困戶發展特色種養業。

實施柔性引才,先後從合工大、安大、省農科院等18所高校和2家科研院所引進539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到300多家基層單位和農業企業掛職,積極開展技術諮詢、科技推廣、人才培養等工作,目前已幫助解決技術難題230多個,申請發明專利190項,爭取項目35個、資金兩千多萬元。

實施鄉情引才,成立市在外人才協會,制訂在外人才「回引」辦法,吸引優秀人才回鄉創業。2016年以來,共組織在外創業人才回鄉投資考察620多批次6700人次,達成創業投資協議530多個,投資金額超600億元。

需求牽引,專心「育才」

人才貴在於專精,而不在於多雜。多年來,我市始終秉承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實用的人才理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結合六安實際和基層需求,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選育人才。

針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貧困群眾實際需求,積極開展各類農村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通過以會代訓、田間課堂、跟蹤培養等模式,培養一批旅遊經營戶、生產能手、經營大戶、能工巧匠、農業經營管理人等農村實用人才。近年來,共舉辦六安瓜片、皖西白鵝等特色產業培訓和駕駛、縫紉等實用技能培訓近千場次、培訓農民4萬多人次。

利用大別山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加大鄉村旅遊帶頭人、農家樂經營戶、能工巧匠傳承人、鄉村旅遊創客四類人才和鄉村旅遊導遊、講解員等人才培養力度,今年培訓人員近千人次。對能力較強、水平較高、貢獻較大的鄉土人才實施重點培養,目前已選派600餘名鄉土人才外出考察學習,20名優秀鄉土人才被推薦為村幹部,330人被列為黨員發展對象。

大力實施「英才計劃」,旨在從2017年起,5年遴選培養100名左右長期在基層一線創新創業、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領軍型人才;實施「新技工系統培養」工程,推行「技能+學歷」教育,目前已建成高技能人才基地7個。

搭建平臺,精心「用才」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僅要尋覓人才求賢若渴,也要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知道引才、懂得育才、學會惜才,才能在發展中科學用才。

為充分發揮鄉土人才作用,我市建立鄉土人才與貧困戶結對制度,開展「授農技、作示範、共致富」活動,引導5000多名鄉土人才與1萬多名困難群眾結成「1+1」「1+N」幫扶對子,通過傳授農技知識、提供致富信息、籌集創業資金等方式,帶動8000人實現穩定脫貧。

推行基層農技人員包村聯戶工作,實施基礎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解決發展瓶頸、爭取財政獎補,目前已培育各類農業科技示範戶2萬多戶。通過「科技小分隊」「新型農民培訓講師團」等渠道,引導各類技能人才開展農技推廣、項目研發、服務指導等,培養致富能手、科技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近3萬人。

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堅持組織選派與基層需求相結合、人才專長與產業發展需求相結合,共選派科技特派員821名,覆蓋全市110多個鄉鎮600多個行政村。近年來,全市科技特派員共創辦領辦經濟實體300多個,推廣新技術700多項次。(陸祖軒)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就《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對此,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接受專訪,就《若干措施》有關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您介紹一下《若干措施》出臺的背景。
  • 【地評線】讓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湧流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吸引流動和激勵保障機制,鼓勵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6月20日 中國網)支持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加快發展,人才是關鍵。
  • 「人才活水」為「四個歷城」建設注入新動能
    近年來,歷城區以「才聚首邑·智匯歷城」人才集聚計劃為抓手,做足做強政策升級、平臺增效、服務提質三篇文章,充分激發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愈發突出,全區識才、敬才、用才、愛才氛圍更加濃厚,為建設科創歷城、智造歷城、文化歷城、品質歷城注入了生生不息的人才活水。
  • 厚植人才培育沃土 創新發展活力引擎 未央區凝心聚力 助推青年企業...
    今年以來,按照《西安市打造內陸改革開放人才高地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未央區在全市率先開展了「新銳西商」青年企業家評選活動,激勵鼓舞青年企業家提振信心、攻堅創新、砥礪奮鬥,全力推進企業由「新銳型」向「領軍型」企業轉變,為「奮戰『一三五』、建設新未央」貢獻青年企業家力量。
  • 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組織人才保障
    全區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狠抓工作落實。我們各級黨組織真正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以強有力的領導和人才培養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是需要大投入的大戰略,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向「三農」傾斜的力度,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制度;黨組織的領導把更多的金融資源配置到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了,也更加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要積極創新農牧業保險產品,健全農牧業保險風險分散機制,加大農牧區信貸投放力度;另一方面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就需要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引導更多工商資本、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戰略
  • 人才往哪些城市流動
    1)一線城市:北上人才淨流入佔比逐年下降、深廣呈上升趨勢。3.1 一線城市:北上人才淨流入佔比逐年下降、深廣呈上升趨勢3.2 二線城市:杭寧渝漢人才淨流入佔比呈上升趨勢、津蓉有所下降正文1 數據說明:通過跨城求職數據解密人才流動趨勢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人才更是第一資源,但當前能夠反映人才流動的數據缺乏。
  • 築起「人才高地」推進甘肅文旅融合發展
    兩年來,全省文旅系統廣大藝術、圖書、文博、農實類專家學者深入一線,組織文藝骨幹下鄉演出、開展群文專家專題講座和業務培訓,涵蓋文化旅遊、舞蹈、聲樂、美術、書法、攝影、「非遺」、文物修復等方方面面,每年有近5000名基層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得到提升。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在深入培訓的同時,密集開展的各類文化下鄉活動,潤澤了一方藝術土壤,成果呈幾何倍數持續增長。
  • 肖睿:讓基層成為引聚人才的「一池活水」
    近年來,「公考熱」持續升溫,熱門崗位百裡挑一,但基層崗位的「人氣」卻逆勢下行、頻頻「遇冷」。基層難招人,更難留人。已經考錄的幹部很難長留基層,擠破頭往城裡「鑽」的現象數見不鮮。幹部無心戀戰,流動性大,影響了幹部隊伍的穩定性和積極性,也不利於基層工作開展。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
  •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酒泉市出臺職稱新政讓專業人才更有奔頭
    是人才。職稱作為衡量專業技術人才的標準,但因指標限額,影響了人才的發展。今年,我市突破常規、打破限制,出臺一系列職稱新政,為基層人才職稱評聘開拓了一條新路徑。市人社局局長宋誠說:「我市出臺的職稱新政策主要面向基層釋放正高級、高級職稱名額。尤其向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多、人才相對密集的教育、醫療行業傾斜,引導各類人才向基層聚集,激發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敦煌市黃渠鎮衛生院副主任醫師任德明在基層衛生院工作了近30年。對她來說,一個鄉鎮衛生院的醫生能評上正高級職稱,是過去不敢想的事。
  • 昆明經開區:給人才一片沃土
    原標題:昆明經開區:給人才一片沃土  日前,經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認定,蔣興祥等10人獲評為「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第六屆優秀人才」。他們當中既有企業經營管理者,也有專業技術、高技能和民族文化人才。
  • 【來論】真的人才勇於做一條「逆流而上」的魚
    2019年1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是人才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大量「三農」人才支撐。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31422萬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員佔91.8%,高中或中專的佔7.1%,大專及以上的僅佔1.2%。人才匱乏、素質不高長期困擾「三農」工作的開展和鄉村社會的發展。
  • 創新人才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網友熱議】打造高水平科創平臺網友認為,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科創平臺,搭建重點產業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對促進人才集聚、提升人才競爭力意義重大。有網友建議,從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評價激勵制度、成果轉移轉化體系等方面入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孵化更多科技型企業,充分發揮創新平臺對科技人才的集聚作用。
  • 我省推行基層人才職稱評審「地方糧票」 切實加大貧困地區人才引育...
    11月12日,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為切實加大貧困地區人才引育激勵力度,讓基層人才發展有空間、晉升有通道,我省緊盯深度貧困地區、艱苦邊遠地區人才缺口,推行基層職稱評審「地方糧票」,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評聘機制,實現了職稱評聘「雙軌制」運行。
  • 近年來河南省人才工作回眸:海納百川凝聚英才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轉型之要、競爭之基、活力之源。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省委書記郭庚茂強調,河南要在區域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推動河南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大省轉變,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從「資源河南」向「人才河南」轉變,打造中原崛起人才高地。
  • 中考政治熱點:解決「三農」問題
    材料一: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014年8月23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實現農村金融與「三農」的共贏發展。《意見》要求各地根據自身實際,支持保險機構提供保障適度、保費低廉、保單通俗的「三農」保險產品。   相關連結:進一步完善「三農」政策執行機制。
  • 聚焦惠州鄉村振興②:選拔2205名鎮村幹部,注滿基層「人才池」
    黃新政這樣的青年人才返鄉,得益於惠州創新性地實施鎮村幹部「大儲備」工作。針對鄉村「頭雁」質量不高、村民小組幹部脫管等基層難點問題,2019年9月開始,惠州拉開了鎮村幹部「大儲備」序幕。為此,惠州開發出「農村外出人才建檔立卡系統」,對鎮村「三級五類」人選進行系統儲備,「靶向」動員返鄉任職。
  • 不拘一格降人才!雨花區探索打破基層幹部上升「天花板」
    基層工作實不實、基層基礎牢不牢、基層大局穩不穩,直接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去年7月,省委出臺《關於全面加強基層建設的若干意見》及《規範鄉鎮(街道)職責權限實施方案》等5個配套文件(簡稱「1+5」文件),對全面加強基層建設作出系統部署。
  • 【地評線】魯網網評:@畢業生 你願到基層來嗎?
    六月來臨,處在大學最後一個學習階段的大學生們迎來了畢業季,而在這裡有一個地方,它不在繁華的都市而在靜謐的鄉村,它沒有高樓大廈卻有廣闊天地,它的名字叫基層,讓我們一起來看它的「招聘簡介」。「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這裡有詩意的田園風光。遠離了城市的喧囂,基層有著其獨特的風景。
  • 高校高層次人才流動的契約化管理
    摘要:人才的有序流動與合理配置,是實現人力資本深度融通、社會智力結構不斷優化、人才紅利充分釋放的核心和關鍵。「雙一流」建設對於人才流動和配置具有天然的虹吸效應,高薪酬高待遇更加劇了高校高層次人才的無序流動,由此給高等教育資源均衡布局和高等教育事業穩定發展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