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門店自行將店招予以遮擋,並表示正在重新製作新的廣告牌。/晨報記者殷立勤
晨報記者李曉明
見習記者張立胡迎
實習生張玥
自上周六晨報獨家報導滬上餐飲店「叫了個雞」涉嫌三俗的新聞後,引發各界強烈關注。市工商局對涉事企業進行了立案調查,該企業也表示將在一周時間內進行整改。
然而,事情在前日出現了轉折,涉事企業「臺享」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封「致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堅稱「叫了個雞」的品牌和店招合法合規。企業的註冊名稱和營業執照由工商部門進行審批,食品經營許可證則由食藥監部門發放,兩證照上的名稱必須一致,但是對於店名店招的監管尚存在一定難點。對此,市工商局表示,上海目前沒有核准過「叫了個雞」相關餐飲企業。
武夷路門店店名被貼封條
被曝光以低俗搏出位後,「叫了個雞」整改情況如何?記者昨日再次前往現場進行了調查。
在武夷路艾達購物中心地下一層,原本有一家「叫了個雞」門店,記者上周曾來此探訪過,昨日再次來到此地,發現「叫了個雞」店名已經被白紙封貼,不過仍在正常營業。在該店鋪櫃檯一側展示著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件,兩證註冊名稱為「上海市長寧區佳逸小吃店」,從名稱和執照上看,屬於個體經營,無法找到任何與「叫了個雞」有關的字樣和聯繫。
店員透露,「叫了個雞」店名被封是執法人員在周二貼封的,並非是「臺享」主動整改。另外,外賣網站和堂食的菜單菜名,也都修改完畢,沒有了之前很低俗的名字。「現在就是童子雞、雞翅、雞腿三種產品選擇。」在其店鋪列印出的外賣小票上顯示的就是「叫了個童子雞/雞腿/雞翅」的菜名。
至於店名被封后何時恢復,以及接下來會用什麼名字,店方表示目前還未收到通知。相較於現場堂食的冷冷清清,其外賣業務卻十分暢銷,堆積在店鋪櫃檯上的炸雞外賣盒排成一大排,等待外賣員來領取,同時櫃檯電腦中不斷傳來顧客下單的提示聲。
其他各區也都開始對「叫了個雞」相關門店進行整治。虹口區城管部門已經對虹口區範圍內該品牌的店牌進行「去汙」行動,對其內容違規的招牌及用語惡俗的菜名,進行責令整改。浦東新區城管局也表示,針對「叫了個雞」店名「辣眼睛」一事,目前,浦東城管部門正對轄區內的相關店鋪進行情況排摸,將聯合管理部門對其違規事實加以認定,一經查實將立即責令其限期整改或者拆除。
「臺享」稱店招外地獲執照
就在各區對「叫了個雞」門店進行相關整治過程中,23日傍晚,涉事企業「臺享」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封「致社會各界的公開信」,信中堅稱:「叫了個雞」品牌和店名合法合規,並無違規之處,希望得到社會寬容和支持。
「臺享」在信中表示,「叫了個雞」炸雞店系2014年創立的餐飲外賣品牌,2016年3月轉由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和管理。同時表示,針對各門店在宣傳詞和菜單上的不統一且多有歧義的狀況,臺享餐飲在2016年8月份開始啟動對「叫了個雞」炸雞店品牌進行升級改造及標識統一工作,目前還在過程當中。
針對店名問題,「叫了個雞」表示,全國各地共有16家門店獲得當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在註冊企業名稱上含有「叫了個雞」字樣。「叫了個雞」圖形也取得了合法的版權登記證書,以上事實說明「叫了個雞」炸雞店的品牌和店招合法合規。
「我們在不少省市的門店都有註冊『叫了個雞』,至少有16、17家得到了工商審批,說明這個名稱是合法的,並非是違規的。」「臺享」律師李洪明認為,「叫了個雞」只是在菜單宣傳上有些不當的地方,但是店名和品牌都是合法合規的,也不應該進行整改。
同時,「臺享」相關負責人還提供了「叫了個雞」圖形獲得國家版權保護的證據,以及相關門店以「叫了個雞」申請註冊獲得工商審批通過的照片。記者通過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了解到,在山東、廣東等省確實有一些個體經營戶以「叫了個雞」為店名拿到了營業執照。
那麼,對於目前各區的整治情況,「叫了個雞」會不會改店名?李洪明表示不會改名,「我們認為掛出這個店名沒有問題,也有權利使用這個店名,如果受到侵犯,我們不排除走法律途徑,進行行政訴訟。」
上海工商月初就已立案
對於「叫了個雞」宣稱自己店名並無違法之處,記者採訪上海市工商局了解到,至目前上海工商從未核准過「叫了個雞」相關餐飲公司。
市工商局之前就已經注意到了「叫了個雞」相關宣傳,並在本月初就已經對涉事企業進行了立案調查。原因是它的相關宣傳「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和「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涉嫌違反《廣告法》。
「叫了個雞」作為企業名稱究竟是否合法?記者了解到,根據《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企業名稱不得含有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內容和文字,不得含有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內容和文字;《個體工商戶名稱登記管理辦法》第十一條也明確規定,個體工商戶名稱不得含有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不尊重民族、宗教民俗的文字。因此,只要被工商認定被違反社會公序良俗的名字,肯定是通不過的,當然也就不能登記為企業名稱。
那麼,為何其他省市審批出「叫了個雞」字樣的企業名稱?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類似「叫了個雞」這樣的字眼具有雙重意義,如果僅從字面意義上來理解,作為註冊名也未嘗不可,但是結合企業相關宣傳內容,強化它的隱喻意義的話,就會被認為違法社會公序良俗,審批不會通過。
【新聞釋疑】
店名店招「低俗」究竟誰管
記者調查發現,企業註冊名稱和實際店名店招不一致的情況非常常見。而對於類似「叫了個雞」這樣隨心所欲取的店名該如何監管,則存在著不少難點。
「叫了個雞」作為餐飲企業,必須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兩證齊全後才能合法營業。即使是加盟店,每一家門店也必須取得獨立的兩證。目前,企業註冊和營業執照是向工商部門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則是向食藥監部門審批。但是取得兩證後,很多商家則不會按照註冊名稱取店名店招,這就給監管帶來了難題。
那麼,對於店名店招是否違規,究竟由哪個部門進行審核和管理呢?一般情況下,是由市容管理部門進行審批。而在具體操作上,則是屬地化管理。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已於昨日開始著手調查相關情況,並表示如果核查下來「叫了個雞」門店的相關設施並沒有經過市容審批,那市容將會對該店家提出責令整改要求,如果該店家並未落實市容要求,市容或將該門店移送城管局。「但這是從管理部門角度去說,具體操作和執法還要落實到各個區縣。」市容局表示。
加盟商有何影響,怎麼打算
在宣傳中,「叫了個雞」聲稱自己是網際網路火爆的外賣品牌,是「一家專門做雞的店」,採取的是加盟店形式經營。那麼,此次因名字「太汙」被整改,對加盟商有何影響?今後又有何打算?
記者聯繫到「叫了個雞」某加盟店的負責人周先生,他告訴記者,他是今年8月份通過朋友介紹,加盟了「叫了個雞」,在9月份拿到兩證(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之後剛剛開始營業,到現在才開了2個多月,而當時的籤約方是上海臺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
周先生表示,自己當時並不知道他們家的商標並未通過註冊,更不知道「叫了個雞」在兩個公司間還存在著轉讓關係。「如果早知道商標是沒有通過審核的,甚至還是違規的,我肯定是不會加盟的!」周先生還說,「當初籤的加盟費用是在6萬元左右,加上裝修等一開始店鋪的投入在10萬元左右。另外每年還有9600元的管理費用於平臺和後期維護。」
對於「叫了個雞」這個名字以及之前的菜單,周先生也表示確實有些不妥,「我也覺得菜單的名字起得有點過了。『臺享』在不久前給我們更換了菜單名稱,但是店鋪名稱還沒定論,說是總公司還在討論中。」
當記者問及整改對最近的銷量是否有影響時,周先生透露說,之前每天都可以穩定在100單左右,現在「無名無分」的情況下,對銷量肯定是有影響的,大概下降了3-4成。「以後更換店名和相關材料還需要一筆費用,『臺享』肯定要彌補加盟商損失的。另外,今後『品牌』調整了,對銷量肯定是有很大影響的。如果還收每年9600元的管理費也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