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呂蒙變身成機智謀士,屢出奇計打敗關羽,深得孫權信任

2020-12-17 花花說時尚

吳下呂蒙變身成機智謀士,屢出奇計打敗關羽,深得孫權信任

說起三國時期的優秀將領就不得不提一下呂蒙,呂蒙是東吳人是孫權的手下。雖然東吳靠海人長得秀氣但東吳人也都有一身好本領,呂蒙也不例外。呂蒙年少時就跟著個個將軍一起作戰,在戰場上他也十分英勇得到了孫權的器重。後來他也成為了一名大將,他憑藉自己的好武藝立下了很多功勞。

雖然呂蒙很優秀但他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愛讀書沒有文化,對於這件事孫權也很頭疼。孫權經常勸他要抽出時間多讀一點書,可呂蒙卻總是把軍營裡事情太多沒有時間當作藉口來推脫。孫權見他推脫也不生氣就拿自己做例子問他哪有自己忙,自己即使再忙也會抽出時間來。更何況自己又不是讓他做一個名流大家,只是希望他能拿出時間看看兵法看看歷史罷了。呂蒙也知道多讀書確實對自己有好處就答應了下來,呂蒙也是個言出必行的人,他既然答應了便會認真去做,從此之後他只要一有空就會捧起一本書。

魯肅和他向來交好,有一次魯肅經過呂蒙的駐地想到與老友多時不見就進去探望呂蒙。他對呂蒙的眼光還停留在有勇無謀這個階段,他還一直以為呂蒙只是個莽夫。後來他一與呂蒙交談發現呂蒙從歷史到軍事侃侃而談很有見解,他就對呂蒙心生佩服就對他說你現在的見識可真是和以前不一樣了。呂蒙見他提起以前自己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一笑說,您可不要再用老用老眼光來看待我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呂蒙對自己的改變也很是滿意,他心裡也十分感激孫權當初的勸告。

呂蒙覺得劉備三人都是有大志向的人不能與他們結盟並且他看出關羽有吞併 東吳的心思就上書請求對付關羽。孫權也覺得關羽太過自傲,當初自己派人請求與關羽和親被他一口拒絕還被他痛罵一頓這件事也讓孫權很是不滿,於是他就同意了呂蒙的提議。正巧曹操也有對付關羽的意思,曹操寫信聯絡孫權讓他與自己聯合兩面夾擊對付關羽,孫權也知道只靠自己一個人難以成事就答應了曹操的聯合。

呂蒙想對付關羽的事傳到了關羽的耳朵裡,關羽也聽說他很厲害不僅不害怕還很期待與他作戰。為了防備呂蒙他對自己的手下要求更加嚴格了對自己的守衛也更加嚴密了,可後來他卻被告知呂蒙重病被送回去了。後來,孫權派出陸遜去接替呂蒙,陸遜是個年輕人並沒有打過幾次仗,一聽到是陸遜來了關羽很失望對手下也漸漸鬆懈了。陸遜接替呂蒙後接著就請求見關羽,見到他後陸遜表達了自己的仰慕之情還希望關羽能多多教導自己,關羽一聽就對他更放心了。

後來關羽把防備孫權的兵力派去對付了曹操,還把孫權的糧食給搶了。孫權聽說後很是生氣就又派出呂蒙讓他襲擊關羽。呂蒙來到陣地之後把戰船全部改成了商船,讓士兵們假扮成商人藏在船裡。他自己也穿上了白衣服假扮成了商人,關羽早就對孫權失去了防備之心,一行人就這樣大大方方地進了關羽的崗樓。呂蒙也就這樣佔領了關羽的大本營,當時的很多將軍都不滿關羽的獨裁一經呂蒙的勸就紛紛投降了。

呂蒙就這樣不費一個兵馬就把關羽了,他不僅有作戰經驗還很會收買人心,他進城後慰問當地的百姓對自己的士兵也很嚴格不允許他們欺負百姓,由此百姓們對他也很愛戴。呂蒙對百姓和將士們的寬容和關羽的嚴厲形成了對比,兩相比較人人都記得呂蒙的好都更加記恨關羽了。將士們也聽說東吳的繁華,一個個地也不想再為關羽賣命還沒作戰就逃跑了。而此時曹操的軍隊也正在與關羽作戰,曹操的將領把他們與孫權結盟的事告訴了關羽,關羽一下慌了神作戰連連失利。曹操的軍隊有屢屢壓迫關羽讓他不得不先撤退,而他這一撤退就決定了他必敗的結局。

也正是因為他佔領了關羽的地盤才讓關羽撤退時無路可去,最後被人圍住殺死了。呂蒙本就作戰英勇,他讀的兵書後更加神勇了,若不是他假扮成商人的計策孫權怎麼會這麼快打敗關羽。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誰最善於用人
    因為出身於沒落地主家庭,劉備的人才觀比較狹隘,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十分重視武將,卻看不起謀士,結果呢?雖然擁有關羽、張飛、趙雲等猛將,卻經常打敗仗。後來,劉備終於認清了自己的片面性,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這才成就了一番霸業。由此可見,善於識人用人是事業取得成功的基本條件。
  • 三國五大謀士排行榜,三國時期最強的五位軍師
    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為人狂傲,長相又極其醜陋。在赤壁之戰時避亂於江東,被魯肅推薦給周瑜,入曹營獻「連環計」,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後,諸葛亮借弔孝之際拉攏龐統。同時,魯肅也將龐統推薦給孫權,但因龐統容貌醜陋態度傲慢而不予重用。
  • 關羽算不算名將,為何孫權偷襲荊州之後,數萬精兵一鬨而散?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攻魏戰略,即「出秦川」與「出荊州」,兩路夾攻魏國,「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作為鎮守蜀國兩大戰略要地之一荊州的關羽,深得劉備信任,統帥兵馬至少數萬,然而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本來統帥數萬兵馬的關羽,最後身邊只剩十餘騎,數萬精兵盡沒,部將無人跟隨,簡直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古今名將都不可能慘敗到這種程度。因此,不由得讓人疑問:關羽有何用兵之過,做人有何之錯?
  • 三國時期十大頂級謀士,袁紹孫權劉備各得其二,其餘皆在曹操帳下
    至於什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之類的傳言,也有點過於荒謬了。第七位:陸遜奇襲荊州麻痺關羽、火燒連營擊退劉備、石亭之戰大敗曹休,在跟隨孫權的四十餘年時間裡,陸遜可謂是功勳卓著。以一介書生形象示人的他,對外示弱驕敵,對內示弱寬容,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
  • 看正史而生疑:赤壁之戰,劉備孫權是打敗了曹操,還是幫了曹操?
    但是魯肅不這麼看,因為他從來就沒把大漢天子放在眼裡,對大漢朝廷也沒有半點忠心,他早就有了不臣之心,並且向孫權獻計:「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
  • 單刀會:關羽魯肅大變身!
    單刀會:關羽魯肅大變身!‖老家許昌文‖賈鳳翔    三國「單刀會」的故事膾炙人口,而陳壽《三國志》與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的記述有很大不同。    《三國志》中的有關內容是這樣記述的:魯肅勸說孫權,從聯劉抗曹大局考慮,借荊州給無生存之地的劉備。就像做生意,我給你個本錢,賺了錢再還我。
  • 高舉「漢壽亭侯」大旗的關羽,面對孫曹聯手夾擊,為何不求助於劉備
    二、夢想中興大漢人士的悲劇首先要說清楚關羽必死的原因,就要說一說荀彧之死!荀彧是曹操手下的頭號謀士,就其在曹魏集團的地位和威望而言,他遠比郭嘉要高。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失敗之後,荀彧就加入了曹操的隊伍。那一年,荀彧只有二十一歲,但卻成為了曹操手下資格最老的謀士。
  • 大將陸遜屢立軍功助孫權稱帝,為何含恨而亡不得善終?
    後來,吳地發生了山越叛亂,陸遜被孫權任為帳下右都督,率軍赴丹陽平叛。陸遜用計一舉攻破山越人建在山上的營寨,既蕩平了多年的積患,又收編了數萬精壯,由此聲名大噪,大軍班師後奉命駐屯蕪湖。漢建安二十四年孫權趁蜀漢荊州守將關羽和曹魏軍隊在襄陽、樊城激戰之際,採納陸遜之策,決意偷襲關羽,奪還戰略要地荊州。孫權命呂蒙為大都督,以陸遜為前鋒,偷偷領軍溯江而上,孫權自領主力隨後接應。
  • 蜀漢第一武將是關羽,曹魏第一武將是夏侯惇,東吳第一武將是誰?
    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又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云:『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責也。
  • 關羽一輩子戰無不勝?卻被這個不太起眼的小人物接連兩次打敗
    當時因為劉備的勢力還小,所以就不小心被曹操打敗了,但是曹操可捨不得把關羽殺了,反而將關羽招待得服服帖帖,想要收攏他。關羽這樣一個武藝高強且忠義兩全之士,誰又捨得殺呢?於是關羽就被留在了曹操的軍營裡面,待遇非常之好,且曹操都對他以禮相待,還給了關羽一個偏將軍當。
  • 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生前最後一個權謀之術、諸葛亮不得不「中計」!
    自古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也是如此,群雄爭奪天下,湧現出三股勢力瓜分大漢天下。分別是曹魏、蜀漢、孫吳三方勢力,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從魏、蜀、吳三國互相制衡到蜀國走向滅亡的轉折點來自於關羽大意失荊州,蜀國失去了重要的戰略領地,打破了三國相對制衡的局面。關羽謝幕從關羽北伐「威震華夏」,打的曹操連連敗退,直到被孫權偷襲關羽後方,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害,關羽謝幕三國。
  • 諸葛亮與孫權見面的地點是在豫章郡的柴桑城中
    眼看孫權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立場,諸葛亮立即對形勢進行了冷靜而客觀的分析,諸葛亮認為:劉將軍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地區遭遇失敗,但是陸續回來的士兵以及關羽的水軍加起來尚且有精兵萬餘人;荊州江夏太守、劉表的長子劉琦手中還有萬餘名士兵,這些軍隊都將是對付曹操的生力軍。
  • 三國被低估的謀士!若他在早就把曹操滅了,官渡之戰袁紹就不會敗
    古語有云「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就是一個戰亂不斷的時期,因此三國時期是出現名仕、名將、謀士最多的時期。例如:蜀國的諸葛亮、趙雲、關羽;東吳的孫權、周瑜、陸遜;曹操旗下的郭嘉、荀彧、曹操建國魏國後,輔佐魏國四代的司馬懿等這些膾炙人口的名人謀士。
  • 關羽如果將女兒嫁給孫權兒子,就不會有敗走麥城之說,關羽憑啥...
    關羽雖然是個令人敬重的大英雄,可關羽這個人也有點小毛病,他自恃本領高強,平時就有點傲氣,不把一般人放在眼裡。也正是這點小毛病,最後讓他丟了性命。 當初孫權對關羽這個人是比較認可的,孫權就有意和關羽接親,他想讓關羽的女兒做自己的兒媳婦,就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去找關羽提親。不曾想關羽看不上這門親事,他對諸葛瑾說:「我老關家的閨女咋會嫁給他們老孫家那個小子呢?
  • 三國最強十大謀士權威排名,不黑不吹不偏愛,這才是最正確的所在
    第九位:楊修楊修學問淵博極其聰慧,他是曹操丞相府的主簿,因為辦事幹練有才氣,深得曹操信任。有詩文記載:」聰明楊德修,世代繼簪纓.筆下走龍蛇,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 國政侃歷史:「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並不全面,關羽魯肅單刀赴會
    這齣戲,突出地表現了關羽的孤身虎膽、臨危不懼和機智果敢,而魯肅則成了窩窩囊囊的人物。事實是這樣的嗎? 自赤壁之戰以後,荊州成了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軍事集團的必爭之地。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就說:「荊州北據漢、汙,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 赤壁之戰中,為何曹操那麼多謀士卻無人識破火攻之計?2點告訴你
    也許人們會十分好奇,曹操麾下那麼多的謀士,為何就沒有人看出來周瑜他們的火攻之計呢?關於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細細研究,今天我就從以下2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也許會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三國歷史。朋友間的信任和各自利益導致看破不說破其實在赤壁之戰前,曹操麾下是有謀士發現火攻之計端倪的,比如徐庶。在龐統與眾人商量完火攻之計後,徐庶已經看出事情有些詭異,覺得周瑜等人可能會採取火攻之計,於是就找到龐統試探一下。
  • 三國最聰明的十大謀士,徐庶第九,諸葛亮僅排第五,誰是第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都說時勢造英雄,所謂英雄,並不僅僅就是指上馬打仗的名將,還有智計百出的謀士,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三國時期排在前十的謀士。 第十:陳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