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天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了發熱的情況,去醫院的兒科門診,隨處可見孩子們腦門上貼著退熱貼。而前幾天,退熱貼首次被央視點名,上了熱搜,內容為退熱貼無法達到退燒效果,其效果和涼毛巾敷腦門差不多,無法真正幫助退熱,想要退熱,首選方法是服用退燒藥。
孩子發熱,退熱貼成了家長們的首選,但是為什麼央視此次表示不建議使用退熱貼?
首先退熱貼和物理降溫是一個原理,敷上去僅僅只會帶走孩子額頭的熱量,稍微舒服一些,但是家長可不能真的依靠它來退熱,敷上去額頭的溫度雖然降低了,但是體溫不一定能降下來。
其次美國兒科學會(AAP)也明確指出,物理降溫的效果很差,並不建議作為常規的退熱手段,並且使用退熱貼還可能會發生過敏的情況。市面上大多數的退熱貼裡面都含有薄荷、桉葉油、冰片等成分,孩子皮膚嬌嫩,很容易敷上之後出現過敏。
寶寶發熱家長應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好,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那即使體溫已經超過39攝氏度,也不一定要用藥;但是一旦孩子出現嗜睡、哭鬧不止、煩躁不安等精神狀態不好的情況,不到39攝氏度也需要服用退熱藥物。
家長應該如何給孩子選取退熱藥物?
對於孩子來說,目前國內比較安全的退熱藥物是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
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3月齡以上的寶寶,根據體重來計算服用劑量。布洛芬適用於6月齡以上的寶寶,同樣根據體重來計算服用的劑量。注意:如果是3月齡以下的寶寶,出現發熱的情況就需要及時就醫,家長不要自行在家處理。
除了服用退熱藥物外,還應該適當地給孩子補充奶或者水,避免出現脫水的情況。
孩子發熱,家長憂心,但其實發熱是人體在對抗病原體的反應,只是疾病的一個症狀,我們更應該找出孩子發熱的原因,而不只是單單把體溫降下來。日常多了解和學習育兒知識,做到不慌亂,才是我們家長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