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數學行程問題,是一個難題,種類多,變化多端,今天我們通過兩道經典例題來學習一下行程問題。
01行程問題的基本類型及公式
02解答行程問題的步驟
先找出關鍵對象、速度、時間、路程等關鍵信息畫出線段圖,通過線段圖分析使用代數法或方程法列出關係式、等式計算解答
03【經典例題】
【例1】甲班與乙班學生同時從學校出發去15千米外的公園遊玩,甲、乙兩班的步行的速度都是每小時4千米。學校有一輛汽車,它的速度是每小時48千米,這輛汽車恰好能坐一個班的學生。為了使兩班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到達公園,那麼甲班學生與乙班學生需要步行的距離是多少千米?
【提示】
關鍵是找到步行距離、汽車行駛距離、總路程之間的比例關係。
1、兩個班的行走路程一樣。
2、找出步行與汽車在相同時間內行走的路程,根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的關係得出相應路程的比例關係,最終求出答案。
【分析】
由於兩班速度相同,所以要使時間最少,必須同時出發,同時到達,因此行走的路程要相同,即AD=CB,畫圖如下:
【詳解】
在某一班行走BC的時間內,車行走的路程就是C—A—B,即CB+BA+AB,這樣得出
CB︰(CB+BA+AB)=4︰48=1︰12
該比例式可以化為:
CB︰BA=1︰(12-1)/2=1︰5.5
所以CB和總路程的比為
1︰(1+5.5+1)=1︰7.5=2︰15
CB的長度為15÷15×2=2(千米)
所以每個班步行的距離為2千米。
【例2】甲、乙、丙三個班的學生一起去郊外活動,他們租了一輛大巴,已知學生步行的速度為5千米/小時,大巴車的行駛速度為55千米/小時,出發地到終點之間的距離為8千米,但大巴只夠一個班的學生坐,於是他們計劃先讓甲班的學生坐大巴,乙、丙兩班的學生步行,甲班學生搭乘大巴一段路後,下車步行,然後大巴車回頭去接乙班學生,並追趕上步行的甲班學生,再回頭載上丙班學生後一直駛到終點,如果三個班的學生同時到達,求這些學生到達終點一共所花的時間。
【提示】
關鍵是找到步行距離、汽車行駛距離、總路程之間的比例關係。
【分析】
由於題目條件只涉及速度和總路程,所以如果要求出時間必須首先將速度和路程對應起來,即明確學生或者大巴車的行程路段,因此我們應該畫出整個行程過程的線段示意圖。
【詳解】
如圖所示:虛線為學生步行部分,實線為大巴車行駛路段,由於大巴車的速度是學生的11倍,所以大巴車第一次折返點D到出發點A的距離是乙班學生搭車前步行距離AB的(11+1)÷2=6倍,如果將乙班學生搭車前步行距離AB看作是一份的話,大巴車第一次折返點到出發點的距離AD為6份,大巴車第一次折返點D到接到乙班學生B又行駛了5份距離,
同樣的大巴車在B點接到乙班學生到在E點追上甲班學生所走的路程也應該是6份距離,而從E點回來到C點接到丙班的距離為5份,
大巴車從C點到終點F的距離為6份,這樣大巴車一共行駛了6+5+6+5+6=28份距離,而A到F的總距離為6-5+6-5+6=8份,所以大巴車一共行駛了
8÷8×28=28(千米)
所花的總時間為28/55小時。
04練習鞏固
某人沿公路前進,迎面來了一輛汽車,他問司機:「後面有騎自行車的人嗎?」司機回答:「十分鐘前我超過一輛騎自行車的人。」這人繼續走了十分鐘,遇到了這個騎自行車的人,如果自行車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三倍。問汽車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多少倍?小張、小李和小王於某日上午分別步行、騎自行車和開汽車從A地出發沿公路向B地勻速前進。已知小李比小張晚1小時出發,小王比小李晚45分鐘出發。他們三人恰在中途某地相遇。若小李比小張早到達B地24分鐘,則小王比小張早多少分鐘。歡迎在評論區寫出你的答案,我會及時去評價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