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惟一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時代的河流裹挾你我,也澤被眾生,讓人們得以超越出身、地域、階級、眼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時代機遇,譬如「70後」們,出生不久便迎來了改革開放,在飛速發展、翻天覆地的時代裡盡情揮灑著自己的激情與夢想;如今,他們正年富力強,成為各個行業的中堅力量。
出生於1975年的成國富,已是中國烹飪大師、中國廚鄉長垣烹飪協會名譽會長、河南省餐飲與飯店業協會副會長。從一個農村孩子到「成師傅汴京烤鴨」品牌創始人,他無數次站在命運的交叉口,在那些偶然或必然的抉擇中一路走來,初心未改。
經歷丨立志當廚師,學遍各菜系
1989年,14歲的成國富第一次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個選擇——學廚。
「我成長在長垣縣米屯村。長垣是廚師之鄉,米屯村也是廚師名村,村裡的很多哥哥們都在外地當廚師,每次回來,他們都給我講外面的世界——開放競爭的環境,能學到一技之長,能多勞多得……」成國富心裡充滿了嚮往,他決定像村裡的哥哥們一樣當廚師,去外面的世界闖蕩。
拿著父親賣糧食換來的450元學費,成國富走進了長垣縣烹飪大樓。上午學理論,下午練刀工、擺盤、翻鍋,成國富學得無比認真,半年後順利畢業。
拿到畢業證書,帶著豫菜的功底,成國富先去了武漢,在一家酒店幹了幾個月,學到了鄂菜的做法。又南下廣州,進入一家酒店,從最基礎的洗碗工做起。勤快的成國富每天早早把碗刷好,就主動去幫師傅們打下手,慢慢開始承擔打荷的工作。「師傅的大勺伸過來,該放什麼食材或調料就要迅速放進去。他們說粵語我聽不懂,經常找不到東西,師傅一勺子就砸我身上。」成國富沒有沮喪氣餒,每天下班後都在後廚鑽研,學粵語,學菜品搭配,苛刻嚴厲的師傅們被他打動,開始教他一些經典粵菜,以及紅燒醬、海鮮醬的製作方法。
掌握了粵菜的做法後,成國富前往南京,接受蘇菜的薰陶;半年後,他又去成都學習川菜……當時流行的川粵魯蘇四大菜系,他幾乎都學了一遍,並融會貫通。經歷了各大菜系的學習、融合,成國富覺得,還是豫菜功底最深,而且這些菜系中都有豫菜的影子。
1993年,成國富回到河南,開始「下海」承包廚房,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轉折丨離開體制,創業逐夢
1997年,已小有名氣的成國富被高薪聘請到新鄉市九州賓館。憑藉優異的技術,成國富很快被特批轉為正式職工,當上了副科級幹部。
2002年,成國富代表河南參加央視「滿漢全席」欄目,一舉拿下擂主。幾個月後,27歲的他當選新鄉市人大代表;不久,成國富又升職成了副處級幹部。短短幾年,從廚師長到餐飲總監兼行政總廚,再到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成國富幾乎一年一個臺階,順風順水。然而人人羨慕的光環,卻不是他想要的。
「我農民本色,性子直,容易得罪人,很不適應當時的工作環境。」眼看著自己離初心和夢想越來越遠,成國富萌生離開的念頭,他只想堅守廚師夢。
辭職了三次,2005年,這個倔強的年輕人終於在眾人不解的目光中離開了這份光鮮的工作,開始跟朋友們合夥開飯店。
2008年初,成國富在鄭州東明路紅專路口看中一家店面。下雪的季節,他到處奔走借錢,終於在農曆小年那天盤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獨自在店裡收拾了幾天,直到除夕,成國富才回老家過年。
臨走前,他一個人在店門口放起了煙花。燦爛的煙花在寒夜裡升起,如水的月光映著他充滿憧憬的眼睛。那片月光中有如許的孤獨,在漫長的歲月裡,守夜的人們用古老的悲歡將它填滿。它永遠皎潔,永遠在天穹高懸,一如夢想。
傳承丨聚焦汴京烤鴨,發掘豫菜文化
2008年3月9日,二月二龍抬頭,成國富的第一家店——成師傅大長垣美食正式開業。幾年間,成師傅中興樓店、成師傅汴京烤鴨店陸續開業,成國富一步一個腳印,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紮穩打。2013年初,面對市場大環境的轉變,他及時調整店面定位,從高端轉為高性價比,主打婚宴包桌,讓剛剛開業的中興樓渡過了難關;2016年,他把旗下幾家直營店統一改名為「成師傅汴京烤鴨」,聚焦單品,做到極致。
汴京烤鴨,是成國富剛入行時就接觸的一道名菜,也是從成師傅第一家店起就主打的招牌菜。汴京烤鴨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東京夢華錄》記載的「爊鴨」便是烤鴨。北宋遷都時,汴京的大批廚師、匠人跟隨趙構遷於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一帶,烤鴨自然傳入了臨安。元滅南宋後,元將伯顏曾將臨安的百工技藝帶至大都(今北京),汴京烤鴨的技藝也由此傳入。如今在開封烹飪界,不少老人仍記得上世紀50年代末,北京全聚德專程到開封請烤鴨師傅的事。
2018年9月,中國烹飪協會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河南共有10道經典名菜、10大主題名宴上榜,汴京烤鴨名列其中,成師傅汴京烤鴨作為汴京烤鴨代表性企業榜上有名。活動現場,成國富親自製作的汴京烤鴨受到了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全聚德前董事長姜俊賢的稱讚:「不愧是千年汴京烤鴨!」成國富對汴京烤鴨文化挖掘與傳承做出的貢獻,也得到了業界大咖的一致肯定。
「汴京烤鴨才是烤鴨的鼻祖,但很多人卻只知道北京烤鴨。作為一名河南餐飲人,我對這道歷史名菜有很深的情結,成師傅每家店裡都寫著汴京烤鴨的歷史,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汴京烤鴨、了解豫菜文化乃至宋文化。」成國富說。
思考丨傳統融入創新,讓豫菜更有生命力
回顧30年的從業經歷,成國富感慨萬千:「一開始想學廚師,是出於對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的渴望,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個人夢想。後來出門闖蕩,接觸了鄂菜、粵菜、蘇菜、川菜等菜系,再對比自己在長垣烹飪大樓學到的傳統豫菜,還是覺得豫菜最好,味形器都非常講究,很多菜都有典故,屬於官府菜、御膳菜。豫菜的文化太深厚,隨便一挖都是寶藏,只是太多傳統豫菜都不為人知,我想把它發揚光大。」
「成師傅」這個名字,蘊含著成國富關於傳承的理念:「學徒時,我尊稱別人一句師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仰和尊重;現在,別人管我叫一句師傅,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傳承的責任。」成國富不僅要把從師傅那裡學來的傳統手藝傳承下去,也會在傳承中融入自己的創新和思考,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研發改良,讓豫菜文化更有生命力。他把汴京烤鴨的擺盤做成「文房四寶」,新穎的形式頗受年輕人的歡迎。
關於未來,成國富有自己的「小目標」。首先要持續提升品質,追求品質食材、品質客戶、品質餐飲、品質品牌。在傳統大店之外,他還創立了「成師傅烤鴨融合餐廳」子品牌,加入更多年輕時尚創新的元素,「目前剛開了一家店作為孵化器,三年內會重點發展,鋪開店面」。
關於行業,作為鄭州市餐協副會長,他希望整個行業抱團努力,為豫菜的發揚光大做貢獻。「源遠流長的豫菜需要被更多人看到,協會將通過考察交流、比賽、論壇、美食節等活動,讓河南餐飲企業走出去,讓國內外優秀品牌走進來,共同打造鄭州國際美食之都。」
哲人說,歷史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找到了便是永恆。70年風雲激蕩的偉大變革,70載波瀾壯闊的民族壯歌,從這段歷史裡,我們觸摸到了怎樣的永恆?
對成國富來說,永恆就是不滅的信仰,不改的初心。作為「70後」河南餐飲人的代表者,他將帶著心中不變的夢想,把豫菜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