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輝印象藏傳佛教用品:今生的虔誠供養——曼扎

2020-12-21 八卦搶鮮看

很多人在參加藏區的法會或者去藏地旅遊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種裝滿珠寶的圓盤形的精美法器,而這種獨特的供奉法器被叫做曼扎。曼扎也稱為曼荼羅、曼陀羅,稱呼來源於梵文的音譯,在梵文中有很多種含義,通常的理解就是壇城的意思。壇城也就是佛、菩薩居住的地方。象徵把整個宇宙縮小在上面,加以實物,觀想而作供養,是密宗迅速積聚福德與智慧的巧妙方法。在藏傳佛教的儀式中會在曼扎中裝滿珍珠、寶石、金銀、瑪瑙等各種珍貴的供品,表示供養給佛、菩薩。

供曼扎其實是藏傳佛教特有的一種修法,可以積累修行者的福慧資糧。供曼扎的曼扎盤可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用,上品是金銀打造嵌以珠寶,中品用黃銅或白銅打造,下品用平整光滑的石板、木板也可以。供養所依物上等的可用珊瑚、珍珠、松耳石等各種珠玉寶石,中等的可用訶子、青果、人參等珍貴藥果,下等的可以用大米、小麥、青稞等五穀豆類。實在是太窮,無力購買以上三種供物的人,也可以用河沙、碎石等物來作為代用品。

藏傳佛教中,供曼扎是非常重要的一種修法,通常要修滿10萬遍。曼扎不僅可以供養給佛菩薩,法會時也可以供養給喇嘛。曼扎盤一般有四層,每一層都形成中空的環狀,其內放上五穀雜糧、珍珠、瑪瑙、松石、貝殼及錢幣等物。第四層之上,是螺塔狀須彌山。佛教認為,須彌山是帝釋天和四大天王居住的地方,據說此山處於大海之中,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有三十二座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山腰有四大天王的宮殿。這些宮殿都是用金銀、水晶、玻璃等建造,極其華美富麗。此處的須彌山代表了整個世界。曼扎盤內的糧食和寶石用來供養諸佛菩薩。

那麼這些曼扎一般是用什麼材質打造的?在光輝印象,曼扎盤的打造一般採用金、銀等材質為壁,且由專業的老銀匠純手工打造而成,每一捶、每一刀都蘊含著打造者的精、氣、神以及對佛的崇敬,且每一片花紋細節、每一個圖案都完全嚴格按照藏傳佛教典籍、傳統打造,也只有這樣打造出來的曼扎才真正擁有其文化之魂。

在光輝印象,曼扎、嘎烏盒等佛教用品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在這裡,你購買的不僅僅是藏飾或藏傳佛教用品,買到的是其工藝及底蘊,打造飾品的老師傅大多為祖傳世代老銀匠,傳承可追溯至明朝中期,光輝印象自1990年創立伊始,品牌始終堅持依託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在吸收和傳承老祖宗的文化和技藝精華基礎上,將傳統文化元素與佛教文化元素完美融合,設計出既莊嚴神秘又精緻美觀的飾品,以富有底蘊、善於創新和值得信賴的手工藝飾品匠人享譽業界,並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鍾愛。也一直是行業內值得信賴的佛教用品開拓者及其標杆。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文化之具象呈現,一切盡在光輝印象
    說起藏飾,除了少部分民族文化飾物以外,大部分都與藏傳佛教文化相關,因此,在藏區的各大寺廟周圍人們也常常能夠看到售賣藏傳佛飾的小商小販。但這類佛飾通常良莠不齊,對於入門者而言,很容易買到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近年來眾多消費者也知曉了其中套路,在藏傳佛飾的購買上也更為謹慎了,多數人都會選擇相對集中的售賣地區或者是專業定製佛飾佛具的品牌。
  • 藏傳佛教法器欣賞
    一般架在經堂的牆上吹奏,聲音洪亮而低沉,瀰漫著濃鬱的藏傳佛教神秘莊嚴的氣氛。 三、供養法器 供養類法器專為供養之用,包括香爐、燈臺、幢幡、華蓋、瓔珞、花籠以及供養器盆、盤、缽、杯、碗等等。香爐和燈臺均為供於佛像前,分別用於燒香和照明的法器。
  •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 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時間:2020-12-11 17: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光輝印象:詮釋佛教文化,賦予蓮紋佛飾美好寓意 藏傳佛教,在許多人心目中都充滿著神秘色彩,其各類佛飾佛具都有著濃烈的藏傳佛教氣息,尤其是代表著吉祥如意和驅邪避禍的藏傳佛飾,令許多人都愛不釋手
  • 藏傳佛教法器你知道多少?
    藏傳佛教的法器種類繁多,神聖而威嚴。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時也加進了具有自己特點的內容。藏傳佛教的持驗法器包括曼扎、金剛杵、金剛鈴、金剛钁、本巴瓶、法輪等。曼扎,即曼陀羅,是藏傳佛教密宗神聖的壇場。僧人修法之地。用金銀、銅等金屬製成,形制有圓有方,有立體式、平面雕刻或繪畫等。
  • 如何擺放佛堂的佛教用品
    請加客服QQ:2419157249淘寶店鋪名:福圓堂淘寶店網址:http://fu369.taobao.com--在家按照一定的規則安置一個佛堂,並將佛教用品按照一定的規範擺放在其中。1.最完善的佛堂擺設首先要擺放的佛教用品包括:佛像(包括衣服)、八供、八吉祥、輪王七珍、曼扎盤、護法杯、託巴、唐卡、如來八塔、舍利塔、淨水瓶、轉經輪、酥油燈、手鼓、鈴杵、帷幔、幢幡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以上都需要供奉。但是最簡單的佛堂擺設佛像、八供、八吉祥、輪王七珍、曼扎盤、護法杯、酥油燈等。這些都是必備的,而手鼓、鈴杵等是修法必要的。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下面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 實拍|成都「八廓街」:藏傳佛教用品的集散地
    西藏和成都本地生產的、以及來自尼泊爾的藏傳佛教用品匯集於此,分銷各大藏區。圖為武侯祠橫街上的一家佛教用品店,攝影:李元梅兩條長街上還分布著不少尼泊爾佛教用品店,這家尼泊爾佛像迎請店名為「曲登嘎布」,店主人多吉東周解釋這是「白塔」的意思。
  • 藏傳佛教八大法器,玩家必知!
    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
  • 藏傳佛教壇城圖集,過目增福!
    藏傳佛教壇城總集又譯作曼拏羅、滿荼邏、蔓陀羅、漫怛羅等,略雲曼拏、曼荼。新舊之譯有種種,舊譯多曰壇,又雲道場,新譯多曰輪圓具足,又雲聚集。意譯為壇城、中圍、輪圓具足、壇城、聚集等。為了修行者觀想方便所繪製、雕造的曼荼羅,而有形像曼荼羅,而成為曼荼羅的表徵。 曼荼羅,是由意為「心髓」、「本質」的 manda,以及意為「得」的la所組成的。因此「曼荼羅」一詞即意謂「獲得本質」。
  • 天人合一的藏傳佛教密宗曼荼羅藝術
    [關鍵詞]藏傳佛教;曼荼羅藝術;天人合一  [中國圖書分類號]J2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0003(2004)-01-049-11  「曼荼羅」是佛教中的密教藝術,在藏密中稱「金廓」、「曼扎」。「曼荼羅」是梵語Mandala的音譯,本意為「壇」、「壇場」或中圍,是指密乘本尊道場的圖畫和佛的宮殿。
  • 【精美圖文】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
  • 藏傳佛教寺廟大盤點
    藏傳佛教,也就是俗稱的喇嘛教,是傳入中國西藏的佛教分支,主要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藏區流傳。藏傳佛教寺廟眾多,野小遊盤點5個聞名的藏傳佛教寺廟,不管你有何種信仰,都希望你能有一顆虔誠敬畏之心。
  • 揭秘藏傳佛教的四大聖山!
    西藏,歷來被世人看做是這個世界最為神秘的地方,而藏傳佛教又是藏地居民心中最為神聖的信仰。那麼,你知道有哪些神山承載了藏傳佛教信奉者,最為虔誠的信仰嗎?這就是「岡仁波齊」,這就是萬山之神,不只是在藏傳佛教當中,它被當做心中最崇高的聖地神山,在全世界很多的教派當中,它都是聖山!古老的岡仁波齊,流傳著至少三千多年的史詩,滄桑的歲月划過,卻讓它更深地植根在阿里這片土地上,根植在世界信仰民眾的心中。它幾乎常年都戴著白雲的面紗,除非有機緣者,否則很難能夠一睹它真實的容顏。
  • 實地探訪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小布達拉宮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裡,從中甸向北望去,在寬闊的草原盡頭,群山之間,有座集鎮規模的建築群,及高處的屋頂有金銅瓦熠放光,奪人眼目,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築,就是松贊林寺!
  • 佛教故事:虔誠供養 福報永恆
    來人中有一位長者希望可以供養佛陀,更想親近佛陀,於是便想在這祇桓林中購買一塊土地,來建造房屋,這樣就可以離佛陀更近些。只是林中的土地已經全部被須達長者給買下了,沒有剩餘的地皮。沒有辦法長者便想了一個方法,於是就準備了甘甜的茶水,在祇桓林的入口處以這些茶水供養所有路過的行人,佛陀每天都會外出託缽,如果每天都能用此方式供養佛陀也將是無量福報。
  • 佛教入千家·滴灌菩提種 廣東潮州開元鎮國禪寺啟建供僧法會
    佛教在線廣東訊  供僧法會源於佛陀時代,應廣大信眾承請,為重現廣大善信供養僧眾的盛況,廣東潮州開元鎮國禪寺謹於8月19日(農曆七月十七)隆重啟建2016年供僧法會。開元寺方丈達詮法師、首座惟忠長老,開元寺、明鏡古寺、饒平弘法寺、留隍惠仁聖寺、江東吉祥寺、泰佛殿的123位法師接受供養。
  • 觸摸藏傳佛教的靈魂大昭寺——自駕西藏之19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藏語意為佛殿),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築。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 常識丨藏傳佛教中最常見的八大法器 帶你一一認識!
    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
  • 藏傳佛教學府拉卜楞寺,每年錄取不超過3人,難度遠超清華和北大
    在藏地生活的人們,從降生這個世界到離去,佛教的影響簡直是無所不在。信仰就像空氣一樣,已經深入到了藏民族的行為和思維方式當中。所以,給我們的印象是,在拉卜楞這個地區,這裡不僅僅只有佛教寺院,還是一個僧、俗互動的小社會。在這裡,人們的生活也同樣發生著不斷的改變,特別是當地的一些年輕人,他們也有了越來越多的可供選擇的人生道路,不在像過去那樣,只有進入寺廟出家才是最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