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丨藏傳佛教中最常見的八大法器 帶你一一認識!

2021-02-08 騰訊佛學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文:圓光

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一——法鈴

法鈴(圖源:甘孜新聞網)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有碰鈴、金剛鈴等,其材質大多是銅質,造型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部鏤刻著各種圖案。在藏密中,法鈴具有深刻的內涵意義。

鈴象徵著般若智,多與金剛杵合用,承負它的金剛杵代表著通過金剛乘而變成五種無上智慧的心之五種煩惱或擾亂之感受。法鈴上部相當於佛身,下部相當於佛語,金剛於其心中。法鈴的含義是驚覺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二——金剛杵

金剛杵(圖源:甘孜新聞網)

金剛杵又名「伐折羅」,原來是古印度的兵器,後被密教吸收為法器。金剛杵多使用有金、銀、銅、鐵、香木等材質,形狀一般有一股、三股、五股、九股等。

金剛杵代表堅固鋒利之智,象徵著所向無敵、無堅不摧的智慧和真如佛性,它可以斷除各種煩惱、摧毀形形色色障礙修道的惡魔。也象徵佛智、真如、空性、慈悲和智慧等。在和金剛鈴一起使用時,還有陰陽含義在其內,金剛鈴代表陰性,金剛杵代表陽性,有陰陽和之意。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三——法鼓

法鼓(圖源:甘孜新聞網)

法鼓是藏傳佛教中的禮讚法器之一,種類很多,如大鼓、銅鼓、腰鼓、曲柄鼓、羯鼓、嘎巴拉鼓等。主要用於佛教慶典、宗教節日、活佛坐床、開光儀典等重大喜慶法事活動中。

曲柄鼓的鼓錘是彎的,就像一張弓,鼓面直徑約1米,下有一柄。誦經時,喇嘛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鼓錘敲擊伴奏。嘎巴拉鼓,藏語稱「扎瑪如」,鼓腰箍鑲寶石鏤花金片,墜飄帶,兩面蒙皮,鼓體有木、象牙和人頭骨幾種。法會上嘎巴拉鼓多與金剛鈴一起演奏。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四——法螺(右旋海螺)

法螺(圖源:甘孜新聞網)

法螺,又叫右旋海螺,藏語稱為「東嘎葉起」。是藏傳佛教僧侶從事佛事活動、講經說法時吹奏的法器,又是樂器。作為法器的海螺多為白色,按佛經說,佛祖釋迦牟尼講經說法時聲音宏亮如同大海螺聲,響徹四方,所以用法螺代表法音。

海螺用於佛教法器的歷史約有兩千多年。相傳釋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帝釋天等將一右旋白色海螺獻給佛祖,自此,右旋海螺成了吉祥圓滿的象徵,用於宣講佛教教義,給人們帶去和平。

有的法螺有裝飾,有的法螺不裝飾。裝飾海螺用於法事活動,由專門的司號僧吹響。法事活動所用的法螺,一般都是鑲金嵌銀,華麗無比,其中最有名的是鑲翅法螺。不裝飾的法螺,一般供奉於正殿,放在青稞之上。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五——念珠

念珠(圖源:甘孜新聞網)

念珠是佛教禮敬法器的一種。藏傳佛教的念珠一般一串有108顆。在修五加行之大禮拜、供曼扎時,為了方便計數,也用25顆一串的念珠。

藏傳佛教念珠,一般由念珠本身、節珠大家更常稱作隔珠、佛頭、雲珠/背雲、計數器,卡子,掛環等幾大類構成,在這些大類配件存在的同時還伴隨著各種各樣有意義的小配件的存在。念珠念佛時用來計數和束心的法器。

念珠材質多種多樣,一般而言,菩提子念珠較常使用。根據佛經記載,使用菩提子念珠可增上無量倍功德,而且適用於任何法門的修持。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成就正等正覺,因此菩提子也包含了成就佛果的意思。所以,菩提子念珠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法器之一,無論顯密宗都是如此。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六——嘎烏盒

嘎烏盒(圖源:甘孜新聞網)

嘎烏盒是藏傳佛教的護身法器之一,可以用來避邪、護身、鎮宅和增福等。嘎烏,漢語為「佛盒」,一般用金、銀、銅製成,並雕飾有精美的圖案,有的甚至還鑲嵌松石、珍珠、珊瑚等寶石。嘎烏盒裡面裝有泥塑或金屬制小佛像或經卷,隨身佩帶,用來祈佛保佑平安吉祥。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七——轉經筒

轉經筒(圖源:甘孜新聞網)

轉經筒在西藏非常常見,是藏傳佛教的祈禱法器的一種,又叫「嘛呢」經筒,嘛呢輪。分為手搖式和固定式兩種。手搖式轉經筒也叫手搖嘛呢輪,用金、銀、銅皮製成,壓制著各種花紋圖案,並刻有六字真言。內裝有經卷。並裝有可轉動的軸。轉一轉嘛呢輪,就等於誦經一遍。

固定式轉經筒是指裝置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的經筒。寺廟裡的轉經筒有大有小,一般有銅製和木製兩種,經筒筒身刻有「唵、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裡面裝有經卷。依據藏傳佛教的教律,凡轉動經筒一回,等於誦讀了一遍內藏經文。轉經是藏傳佛教信徒們懺悔往事、消災避難、修積功德最好的方式。

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八——酥油燈

酥油燈(圖源:甘孜新聞網)

藏傳佛教中,酥油燈是供奉神明時不可缺少的法器之一。使用酥油作為燃燒源的油燈就是酥油燈。西藏的寺院裡最常見的莫過於那一盞盞長明的酥油燈。酥油燈在藏傳佛教信徒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信徒們的精神之燈。

除了在寺院,在藏族人家中,也能看到長明不滅的酥油燈。無論是家中舉行念經法事,還是為逝者作祭祀活動,都要點上幾盞或上百盞酥油燈。

在佛前供一盞酥油燈,可以祈願老人健康長壽,兒女吉祥平安,家庭幸福快樂;可以將世間變為火把,使火的慧光永不受阻,可以排除障視和愚昧之黑暗,獲得智慧之心,使在世間永不迷茫於黑暗。

法鈴、金剛杵、法鼓、法螺、念珠、嘎烏盒、轉經筒、酥油燈是藏傳佛教最常見的八大法器,是眾多佛教儀式和重大法事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器具。當然,藏傳佛教法器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圖文選自網絡,騰訊佛學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出處。

佛教咒輪最全收錄(精華匯總  見聞得福)

常識丨師父  來寺院吃齋飯  為什麼不讓人講話?!

告訴你財神法的正確打開方式!

名人佛緣丨林青霞:學禪日記

死後真的會下地獄嗎?如果不是 靈魂又會去向何處?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下面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 【精美圖文】藏傳佛教中常見的八大法器
    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下面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法鈴是喇嘛、僧人誦經作法時手中離不開的法器之一。有碰鈴、金剛鈴等,其材質大多是銅質,造型為喇叭口,柄把呈半根金剛杵形狀,內有鈴舌,外部鏤刻著各種圖案。在藏密中,法鈴具有深刻的內涵意義。
  • 【佛教揭秘】佛教中神秘的八大法器,你見過幾種?
    藏傳佛教法器是指僧侶們舉行佛事活動和佛教儀式時所用的器物。佛法賦予了它們特殊的作用,使他們不再是普通的器物,而變得更加神聖莊嚴。藏傳佛教法器的種類繁多,各種法器的用途、型制、大小也各不相同,如轉經筒、念珠、海螺、金剛杵等。它們大多借鑑了印度佛教法器的形式,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
  • 藏傳佛教八大法器,玩家必知!
    藏傳佛教的法器大多用於供養諸佛、莊嚴道場、修持佛法等。今天主要介紹藏傳佛教中比較常見的八大法器。▌八大藏傳佛教法器之三——法鼓法鼓是藏傳佛教中的禮讚法器之一,種類很多,如大鼓、銅鼓、腰鼓、曲柄鼓、羯鼓、嘎巴拉鼓等。
  • 揭密藏傳佛教常見圖案及其喻意(圖)
    佛教在線5月31日訊  據網易科技報導:藏傳佛教常見圖案及其喻意:白海螺佛經載,釋迦牟尼說法時聲震四方,如海螺之音。故今法會之際常吹鳴海螺。在西藏,以右旋白海螺最受尊崇,被視為名聲遠揚三千世界之象徵,也即象徵著達摩迴蕩不息的聲音。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文殊」
    四臂文殊是藏傳佛教「五部文殊」之一。相對於「四臂觀音」而言,這種造型的文殊菩薩像不是很常見。五部文殊是指文殊菩薩的五種化相法身,分別為黃文殊、四臂文殊、白文殊、黑文殊、紅黃文殊。藏傳佛教尤其重視文殊菩薩的法門。五部文殊造型即出自藏傳佛教。藏傳佛教認為,修持文殊菩薩法門可以快速得到加持,而擁有世間及出世間的智慧。「智慧」也就是般若,擁有般若智慧,是佛教所有修行人的追求。也就此可見文殊菩薩在佛門中的地位。
  •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你一定要搞清楚!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大佛教系統齊備的國家: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交相輝映。不過,南傳佛教只局限於雲南一地,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較大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一般的學界看法,佛教在印度本土不斷發展同時向四周傳播。當發展到中期大乘時期的時候,正好是大規模延絲綢之路向中原地區擴散,所以漢傳佛教比較接近印度佛教的中期面貌。藏傳佛教則是印度佛教發展到晚期,開始傳入吐蕃地區,所以藏傳佛教接近印度佛教晚期的面貌。
  • 廣宗寺:內蒙古名望最高的藏傳佛教聖地
    說起佛教,大多數人想到的地方可能是少林寺;而說到藏傳佛教,大多數人想到的可能就是西藏布達拉宮;其實,藏傳佛教不單在我國西藏的布達拉宮,在我國其他省份也有。我們先來了解下藏傳佛教的基本常識。所謂藏傳佛教,也稱為藏語系佛教,又叫喇嘛教,是指傳入我國西藏的佛教分支。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體系。全國名望最高的藏傳佛教聖地就是西藏的布達拉宮,那麼內蒙古名望最高的藏傳佛教聖地是哪兒呢?答案就是廣宗寺。廣宗寺,位於內蒙古阿拉善左旗賀蘭山西麓的一個山谷之中,距巴彥浩特鎮二十多公裡。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 藏傳佛教的金剛法舞
    金剛法舞,是藏傳佛教特有的宗教儀軌(舞蹈)。藏語稱為「噶爾羌姆」或簡稱「羌姆」。在書面記載中,正式名稱為「密宗金剛噶爾羌姆舞」。漢語意譯為金剛神舞。寫這篇文字之際請示仁波切,仁波切說可以根據漢譯再轉譯為「多吉羌」,這樣很直觀。
  • 你所不知道的藏傳佛教吉祥八寶圖(圖)
    吉祥八寶,藏語稱"扎西達傑",又稱八吉祥徽,是藏族繪畫裡最常見而又賦予深刻內涵的一種組合式繪畫精品。大多數以壁畫的形式出現,也有少量雕刻和塑造的立體形,這八種吉祥物的標誌與佛陀或佛法息息相關。
  • 抗戰勝利70周年:抗戰中的藏傳佛教高僧
    中新社西寧8月30日電 (羅雲鵬)「藏傳佛教僧人在嚴酷的戰爭面前,清醒地認識到唇亡齒寒,只有與各民族人民緊緊地維繫在一起,才能拯救祖國,最終拯救自己。」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喜饒尼瑪曾在《論戰時藏傳佛教界僧人的抗日活動》一文中這樣寫道。
  • 藏傳佛教中的「象鼻財神」
    在藏傳佛教中,除了之前介紹過的「五姓財神」和「多寶天王」以及兼有掌管財務的「白拉姆」之外,還有一尊女性財神,這就是象鼻財神。象鼻財神源自印度教,據說在佛教創立之前,就被印度民眾廣泛崇拜,同時也是印度教的歡樂神。
  • 藏傳佛教佛塔的起源
    佛教在線訊 佛塔的起源與佛祖釋迦牟尼有密切關係。據佛經記載:當時印度有個名叫給孤獨的佛教居士拜見釋迦牟尼時說道:「您常巡遊各國,我不能常見到您,請您送點紀念之物給我吧。」佛祖就把自己的指甲和頭髮給了他。並說道:「送給你這爪發供養好了。」於是給孤獨居士便建塔供養之。釋迦牟尼涅槃後,弟子們將其佛體火化,變成「擊之不碎,色彩晶瑩」的舍利子。舍利被認為是法力無量的神物。
  • 藏傳佛教主要節日(殊勝日)有哪些?
    藏傳佛教四大節日及殊勝日文/舒放儘管教義並無不同,但和漢傳佛教相比,藏傳佛教有著顯著的自身特點。藏傳佛教特別注重法脈傳承、所以對開派立宗的的祖師以及傳法過程中有過重要作用的活佛、高僧極為尊崇。佛教所倡導的「三皈依」在藏地演變為「四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之外,另有一條「皈依上師」,就是這一尊崇的具體表現之一。 由於這個緣故,藏傳佛教在通常的佛教節日之外,有了很多不同於漢地的佛教節日。
  • 藏傳佛教密宗中恐怖的人骨法器,有什麼說法?
    佛教不是教人行善嗎?怎麼拿人體骨頭做法器?肯定是一大堆的不解和驚愕。 疑雲重重,不可理解。不過沒關係,我來替你說道說道。 首先,我們漢文化和佛教文化對人體這一物件的理解不同。 在我們漢文化中,身體受之於父母,是珍貴的東西,生命就是身體,身體就是生命。生命和身體是一致的。所以珍惜生命就要愛護身體,愛護身體就是珍惜生命。
  • 朱麗霞:清代北京藏傳佛教中的關公信仰|清代北京佛教學術研討會|...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關帝信仰也滲透到北京的藏傳佛教寺廟中,這主要表現在:1、清代北京的藏傳佛教寺院中幾乎都有關帝殿,如雍和宮、東黃寺、普勝寺、隆福寺、淨住寺、長泰寺、五門廟、福祥寺、資福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則為:《關老爺祈禱文》、《三界命主貢瑪赤尊贊祈文》、《統轄中國地域戰神之主大帝關老爺獻神飲法•召引所欲之鐵鉤》。二、以關公信仰為媒介溝通漢藏佛教繼章嘉和達擦活佛後,積極推動戰神關帝進入藏傳佛教神靈體系的一個主要人物便是章嘉國師的弟子土觀•洛桑曲吉尼瑪(1732—1802)。
  • 你所不知道的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又稱喇嘛教二:密宗藏傳佛教中的五方佛藏傳佛教所信仰的神很多都與印度教的神同名,但是也有不同的,就是藏傳佛教信仰的主神為大日如來。藏傳佛教當然也信奉佛與菩薩,所以都隸屬於佛教法門中的分支,都是釋迦摩尼的弟子。五方佛也稱五智如來。
  • 藏傳佛教的「五明」
    五明是佛教所稱的五類學科,源自古印度。在藏傳佛教中尤為重視。當今世界最大的佛學院,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即以「五明」命名。藏傳佛教各大寺院,也都設有與五明有關的的學院,學僧完成學業之後,還會授予相應的學位。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在藏傳佛教中,最為廣泛的信仰當屬觀音菩薩。在整個藏區,男女老幼無人不會誦念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除此之外,在藏族人民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藏族先民,是神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當神猴猶豫不決的時候,正是觀音菩薩明確指示,在雪域繁衍人類是莫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