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中以「五花肉」為主角製成的豬肉料理不計其數,眾所周知的有濟南的把子肉、梅菜扣肉、紅燒肉、回鍋肉、粉蒸肉等等,其中紅燒肉絕對是最具國民度,不分南北地域,老少皆宜的一道「五花肉料理」。
紅燒肉做法繁多,派別講究更是多,南方紅燒肉多用醬油(老抽)調色,而北方則偏愛炒糖色兒,南北為界又衍生出許多不同地域的紅燒肉,就連相鄰的上海杭州也有本幫與杭幫之分。
在中餐中,「正宗紅燒肉」絕對是沒有唯一的標準。
「一塊紅燒肉入口,唇齒輕合,瘦肉酥韌有致,幹而不柴;肉皮滑嫩而粘糯,咬勁在似有似無之間;最後舌頭再有一嘬,中間那一層夾一層早已走了油的肥肉一下子溶解在口中」——陳忠明《華人基因中的紅燒肉情結》
把食物吃成文化吃出學問,也許是只有中國人才有的民族特性。至於紅燒肉到底起源於何時何地我們不得而知,但最早記錄著詳細製作方法,並得以流傳的,是在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而真正的中華紅燒肉推廣大使則一定是老饕蘇東坡了,他筆下的《豬肉頌》堪稱經典菜譜。
紅燒肉從古至今,在不同的地區因著不同的風土人情有著不同的發展。清代著名學者,也是著名美食家袁牧在《隨園食單》一書裡就曾詳細介紹了三種紅燒肉的做法:或用甜醬,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醬。每肉一斤,用鹽三錢,純酒偎之;亦有用水者,但須熬幹水氣。三種治法皆紅如琉泊,不可加糖炒色。早起鍋則黃,當可則紅,過遲紅色變紫,而精肉轉硬。常起鍋蓋則油走,而味都在油中矣。大抵割肉雖方,以爛到不見鋒稜上口,而精肉俱化為妙。全以火候為主。諺雲:「緊火粥,慢火肉」。至哉言乎!
至清代,紅燒肉的製作方法就已大致分為三種:用甜醬、用秋油(醬油),也有什麼都不用的。但不管用什麼,「全以火候為主」。「大抵割肉雖方,以爛到不見鋒稜上口,而精肉俱化為妙」。即使樣式繁多做法各異,但每一碗紅燒肉的基礎都是:用一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做出肥而不膩的紅燒肉,肥肉軟爛瘦肉嫩而不柴。
若以南北為界,北派紅燒肉以魯菜、北京、東北菜紅燒肉的做法為代表。南派的有湖南的毛氏紅燒肉、上海的本幫紅燒肉、江浙的蘇派紅燒肉、還有江西紅燒肉、安徽的徽派紅燒肉以及聞名遐邇的東坡肉。
按照口味來說,南派口味偏甜,尤以上海本幫紅燒肉最具代表。以一個字概括就是」甜「。北派鹹中帶甜,湯汁比南派要多一點。
瀋陽能吃到的紅燒肉大致有受魯派影響的東北家常紅燒肉、本幫濃油赤醬的紅燒肉與杭幫的東坡肉三種。本文挑選了幾家高人氣的不同派別的紅燒肉,主要以:肉質、新鮮度、醬汁、配菜、價格等方面進行簡單評述。
東北紅燒肉主要是與魯派相近,汁濃且色重,傳承了魯菜重色重料的特點。甜味沒有那麼重,鹹香味會更重一些,湯汁也不會太濃稠。
家廚小館
肉質&新鮮度:肉不夠軟爛,差了些火候;五花肉一般,分層不算明顯。
醬汁:鹹香適中帶點甜味,燉肉料的味道突出
配菜:無
價格:58
總結:家庭餐館的形式,需要提前預約。紅燒肉的味道不夠驚豔。五花肉差了點火候,沒燒透,肥肉部分熟了但是還帶著彈彈的口感,瘦肉有些柴。醬汁的調味不錯,要是能選更五花一些的肉,再多燉一會兒,味道也許就會更好啦。
本幫紅燒肉,濃油赤醬口感偏甜 。「汁濃、味厚、油多、糖重、色豔」是主要的幾個特點。製作時偏好加入大量醬油、大把冰糖,經過幾十分鐘的燜燒,不用勾芡,湯汁自然濃稠如芡,成品紅潤光亮。
JPC集品餐廳
肉質&新鮮度:肥而不膩,肉質軟爛
醬汁:調味偏向本幫菜
配菜:無
價格:128
總結:整體表現都不錯的一家。五花肉肥瘦相間,軟爛入味,肥肉入口即化,瘦肉不柴。成品紅潤光亮,湯汁自然濃稠。價格略高結合環境服務,也還算不錯。
---
江南狀元樓
肉質&新鮮度:五花肉新鮮 肥瘦均勻
醬汁:濃油赤醬 色澤油亮 酒香與醬汁相輔相成
配菜:鵪鶉蛋 蔬菜(西蘭花 胡蘿蔔)
價格:49
總結:火候、口味都很完美。肥肉層將融未融潤而不膩,瘦肉緊而不僵,肉皮粘糯、微韌,湯汁自然濃稠成「芡」,甜糯可口,可以說是滿分紅燒肉。
---
枕水江南
肉質&新鮮度:肥瘦均勻 肉質新鮮
醬汁:酒香略有突出 醬汁過甜
配菜:鵪鶉蛋
價格:79
總結:相比江南狀元樓稍有遜色,每一方面都差了一分,中規中矩。
江浙派的紅燒肉一般稱為東坡肉,雖然同本幫類似,但沒有那麼甜,香甜不膩,入口即化!
東坡肉採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配以紹酒和醬油等調料燒制而成。一小方色澤紅豔、晶亮豐腴的肉塊靜靜的躺在紫砂小盅蓋碗裡,味醇汁濃肉香糯,入口即化。有酒味又絲毫不會搶了肉香與醬汁的風頭。
弄堂小館-酒香東坡肉
肉質&新鮮度:五花肉不太新鮮,端上來就是涼的。五花三層顏值不錯,但是過於緊緻,失去了五花肉應有的肥而不膩的風味
醬汁:酒味重且衝,醬汁薄,融合度不高
配菜:鵪鶉蛋
價格:19
總結:不推薦
---
秋杭·江浙融合菜
肉質&新鮮度:肥瘦不均有點膩
醬汁:酒香與醬香融合的比較好 醬汁有些重
配菜:千張結 鵪鶉蛋
價格:58
總結:秋杭融合菜,醬汁卻是濃油赤醬的風格。醬汁厚,不太像是燒的有點像是掛上的。調味尚可,肉肥瘦不均,有些肥膩。配菜中的千張結、鵪鶉蛋很好吃。
---
每一家各有特色,但大多中規中規或是不盡如人意,幾家之中唯有江南狀元樓讓我們感受到驚喜。如果是偏好本幫菜,可以前去嘗試一番。但若是純純的東北胃就要謹慎探店啦~
揪三個小夥伴每人100助食基金
(參與方式下拉至留言區)
食評僅代表個人口味且僅針對當次出品
與商家沒有任何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