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久遠的歷史,個個洞窟的介紹

2020-12-19 花樣雲端旅遊

敦煌莫高窟現存有編號的洞窟735個,顯示出敦煌曾有的興盛但這個石窟群並不是在同一時期開鑿的。據多年來敦煌學者的調查研究,現存洞窟是由北涼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以及與其平行的張氏、曹氏歸義軍政權,直至西夏、元,在大約近一千年的漫長歲月間,陸續營造而成的。

關於莫高窟的開建年代,在我國的史書中幾乎沒有什麼記載。只有到了唐代,才有一些關於莫高窟開建的資料,如巴黎圖書館藏敦煌文書殘文(P.2961)、莫高窟的碑文等。現在認定莫高窟在前秦建元二年(36年)由沙門樂樽開鑿第一窟,是依據武周聖曆元年(698年)立的「李君(克讓)莫高窟修佛龕碑」中文字記載而確定的。此碑簡稱「聖歷碑」、「李義碑」、「李克讓碑」。又稱「李君修慈悲佛龕碑」。碑主李義字克讓,武周時任效谷府校尉,是公元689年李氏修繕莫高窟時所立。

晚唐《莫高窟記》,書寫在第156窟前室北壁左上方。此碑原在莫高窟第14窟,清末被毀,現在可以在敦煌研究院的陳列館裡看到碎成一大塊、兩小塊的殘件。李君(克讓)莫高窟修佛龕碑」碑文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有沙門樂傅,戒行清虛,執行恬靜。

從上面的碑文,我們可以知道第一:敦煌莫高窟開鑿的時間為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366年。第窟的開造者是沙門樂傅,次有法良禪師,又在樂傅開造的洞窟側營造一窟,敦煌營造石窟起源於樂傅、法良兩位僧人。不過公元366年正是前涼張天錫統轄敦煌時期,這並無關緊要。在當時多個政權並立的時期,公元366年,是前秦建元二年,也是前涼張天錫太清四年,也是東晉廢帝太和元年,前燕建熙六年……至於樂傅所開為哪一窟?法良造窟今何在?已不可查,或許不存在了。現存敦煌莫高窟最早的第268、272、275諸窟,一般認為是北涼時期開造的,在公元420年-442年第二,在樂傅、法良造窟後,又有刺史建平公、東陽王等各修一大窟。而後,瓜州敦煌的官吏百姓不斷營造石窟。那麼東陽王是何人,經研究,可以明確為北魏瓜州刺史、東陽王元榮。其姓為元氏,系北魏皇室成員。北魏皇帝鮮卑貴族拓跋氏,早就改為漢姓元氏了。關於另位建平公,經研究可明確為西魏北周時的瓜州刺史建平公於義。

第三,從那時到武周聖歷年「莫高窟修佛龕碑」的時候,已修窟室一千餘。早期洞窟是指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時期到隋以前近200年時間的洞窟,了解了早期洞窟,就可以了解這一時期敦煌的歷史文化藝術。然而要判定敦煌莫高窟的早期洞窟,並非易事。因為現存的早期洞窟中,除了第285窟有「西魏大統四、五年(538年-539年)發願文題記」外,再沒有可供斷代的直接材料。只有通過對洞窟的形制、塑像、壁畫、圖案等項進行分類排比,分析它們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的差異變化及它們的共存關係,探求演變過程的階段性,從而為洞窟斷代。這不是幾個人在短期內能做到的,而是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群策群力,分工協作,幾代人用幾十年調查、排比、分析、研究的結果。比較致的意見,早期洞窟40個。具體分期斷代北涼(421年-439年)7個。

第267、268、296、270、271、272、275窟。

這一組7個洞窟中,第268、272、275三窟南北比鄰,自成一體,為莫高窟現存洞窟中最早的。

2.北魏前期(439年—500年)8個。

第259、254、251、257、260、263、265、487窟。

其中第254窟有大家熟知的「薩埵太子捨身飼虎」的佛教故事畫。

大家喜愛的「九色鹿王本生畫」,在第257窟的西壁上。

3.北魏後期、西魏(500年—534年)10個。這時,北魏在敦煌撤鎮建瓜州,曾以皇室東陽王元榮為瓜州刺史,元榮任期歷北魏、西魏兩代,曾在敦煌莫高窟開鑿了一些洞窟,將內地深受南朝漢文化影響的佛教藝術移植西來,使敦煌莫高窟藝術風格內容向中國化過渡。這轉折時期的洞窟有第246、247、248、249、285、286、288、431、435、437窟。

4.北周(557年-580年)15個。這15個洞窟是20世紀60年代初,研究者從原先認為是隋代的115個洞窟中分離出來的,但未能得到承認。

相關焦點

  • 敦煌莫高窟:開放洞窟由40個增至66個
    來源:經濟日報「通過莫高窟參觀預約網註冊年審的旅行社可開展團隊旅遊業務,將原來正常開放的洞窟由40個增加至66個……」 7月16日,敦煌研究院發布調整莫高窟旅遊開放政策公告。據悉,為切實保障遊客參觀需要,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形勢,7月17日起將原來正常開放的洞窟由40個增加至66個,特窟收費標準維持2019年政策不變。莫高窟開放時間為8:30至18:00,售票時間7:30至15:30,網絡售票時間7:00至22:00。
  • 比敦煌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青浦博物館展出龜茲石窟壁畫,太驚豔了
    提起我國的石窟藝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然而,新疆龜茲卻擁有比敦煌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12月18日,由新疆龜茲研究院、青浦區博物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絲路遺韻·五彩龜茲——龜茲石窟壁畫藝術展》在青浦區博物館拉開序幕。
  • 敦煌莫高窟,精美絕倫
    莫高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 精美絕倫的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 敦煌莫高窟是歷史唯美的遺留
    夏天旺季時可參觀洞窟數量在8個或者4個。冬天淡季來臨時,進入莫高窟如同包場一般,可觀摩洞窟將增加至12個。同時,莫高窟還會開放特級洞窟預約,如果你覺得普通洞窟無法滿足你對莫高窟的熱愛,還可以現場預約多個特級石窟進行觀摩。
  • 真好,敦煌莫高窟230多個洞窟有了數字檔案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6月1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記者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經過30多年的努力,敦煌研究院目前已累計為230多個洞窟有了數字檔案,「數字敦煌」成果正在得到廣泛應用,讓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實現「永久保護,永續利用
  • 敦煌莫高窟,觸摸歷史的滄涼
    敦煌坐落在河西走廊的西端,莫高窟為敦煌北窟群。敦煌以其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莫高窟,也稱千佛洞,居中國四大名窟之首。在這些奪目的壁畫背後,敦煌度過了它不凡的歷程。自藏經洞被王道士無意間發現以後,鮮為人知的莫高窟又一次回到人們的視野,還吸引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及探險者,他們便開始以低廉的價格獲取大量珍貴的經書及壁畫。隨之而來的是對洞窟壁畫不同程度的竊取,及在戰亂中所遭受的各種損壞。近代有許多學者在這裡為之付出了青春和畢生的精力。
  • 敦煌莫高窟一瞥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西北行,感受歷史的滄桑,敦煌莫高窟遊記
    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有著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莫高窟更是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留下一個個碗大的疤痕,就算如此,這些樹的樹枝依然眾多,它舒展著那無數的手臂,在空中撐起一把把巨大的傘,陽光從樹枝的縫隙裡灑下來,照在這蒼老虯勁的樹幹上,感受到歲月的滄桑。
  • 遊記:敦煌莫高窟
     青甘大西北環線旅遊,我們第六天到達的是一個世界遺產之地------敦煌莫高窟。這是我多年來的願望所至,因為在此之前,我到過山西的雲崗石窟,也到過河南的龍門石窟,可是石窟我國太多了,只是被世界遺產收入名錄的只有這三家,而敦煌莫高窟在這三家中是最引人注目的,最精彩,最有考察價值,最能讓我做出優秀的遊覽視頻。
  • 敦煌莫高窟有700多個石窟,你看過其中幾個?
    眾所周知中國有四大石窟,山西大同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其中敦煌莫高窟距今已有1650多年的歷史,不管是色彩鮮豔的壁畫,還是生動傳神的佛像。都令人心嚮往之,前三座石窟小編已經分別打卡駐足觀賞,敦煌莫高窟是小編這次甘肅之行的重中之重,青甘環線第7天,小編帶大家走進號稱中國羅浮宮之稱的敦煌莫高窟。中國著名的史學家,佛學家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
  • "敦煌女兒"樊錦詩:3D實景版莫高窟將於2014年開放
    2013年03月11日 12:29:29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3月11日電(記者 李志暉)全國政協委員、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11日說,從10年前的最初提案到論證實施,千年敦煌莫高窟將於2014年搬上3D實景熒幕,讓遊客全方位體驗莫高窟的精美藝術。
  • 歷史上的敦煌莫高窟內到底隱藏了多大的秘密?
    轉到山的東麓,遠遠望見南北長約1600米崖壁上,上下五層的布滿了洞窟。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放眼四外,此處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前有陽關,後有玉門。此處歷史悠久,自漢代起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漢代,此地是轄六縣的敦煌郡。東漢人應劭稱:「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兩千年後的今天,這一「繁盛大地」以其擁有的舉世無雙的石窟藝術、藏經文物而成為人類最偉大、最輝煌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 獨特氣候條件留住敦煌莫高窟
    獨特氣候條件留住敦煌莫高窟莫高窟是我國及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雖然在漫長的歲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襲和人為的破壞,但莫高窟目前仍保存有從十六國後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個、彩塑2415身、壁畫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結構建築5座。從開鑿第一個洞窟公元366年到現在已經歷經了1600多年。
  • 中國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門票最貴,參觀洞窟最少,到底值不值?
    有人說,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於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但不是國家5A景點。憑藉敦煌莫高窟的號召力,2018年,敦煌市全年接待遊客1077.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5億元。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是國家5A景區,門票110元。
  • 敦煌開啟「冬遊」模式,莫高窟增開4洞窟半價迎客
    敦煌開啟「冬遊」模式,莫高窟增開4洞窟半價迎客。國際旅遊名城甘肅敦煌11月正式開啟冬季旅遊市場,當地推出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等六大景區+4星酒店住宿團購打折優惠措施。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亦從當日起實施門票半價優惠,並在旺季開放8個洞窟的基礎上向遊客增開4個精美洞窟。傳統上,每年11月初至次年3月底,氣溫寒冷的戈壁城市敦煌開始進入旅遊淡季,遊客較旅遊旺季明顯減少。不過自去年冬季至今年春季,敦煌接待遊客較上一年同期增長37.3%,當地旅遊一反常態地呈現出「淡季不淡」的趨勢,這一「轉暖」趨勢在今年秋涼後仍在持續。
  • 歷史文化瑰寶莫高窟
    敦煌在很多人心中都一直有個誤會,以為莫高窟就是敦煌 ,而敦煌就是指那些洞窟、佛塑、壁畫、遺經等文化遺產。莫高窟距敦煌市區二十五公裡,由於20世紀初洞藏經書的發現,這座人類文化寶庫受到舉世矚目。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
  • 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演化是怎麼樣的?裡面藏經洞又遭遇了哪些浩劫?
    莫高窟不存在發現一說,它自修建第一個洞窟起,就一直存在於敦煌。莫高窟中唯一能與「發現」掛上鉤的,就是沉睡了八百多年的第十六窟中的藏經洞。敦煌莫高窟的歷史演化說起敦煌莫高窟,大家都是如雷貫耳,他是敦煌著名的旅遊景點。莫高窟,也被稱為千佛洞,位於甘肅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 走進敦煌莫高窟,看石窟藝術背後的歷史故事
    轉到山的東麓,遠遠望見南北長約1600米崖壁上,上下五層的布滿了洞窟。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放眼四外,此處南枕祁連,襟帶西域;前有陽關,後有玉門。此處歷史悠久,自漢代起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漢代,此地是轄六縣的敦煌郡。東漢人應劭稱:「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兩千年後的今天,這一「繁盛大地」以其擁有的舉世無雙的石窟藝術、藏經文物而成為人類最偉大、最輝煌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 莫高窟:洞窟735個,彩塑2415尊,大沙漠逼近,不保護就看不到了
    莫高窟始建於十六國時期,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樂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莫高窟,就是沙漠的高處。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沒有比修建洞窟更高的修為了。這些且不去管它,但是莫高窟能在敦煌這樣的地方出現,讓人震驚,也足見敦煌曾經擁有多麼燦爛的文明,這是幾大文明交匯之地。尤其是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以後,為莫高窟的開鑿,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