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之鄉~嘉蔭~北方小九寨

2020-11-11 路過地球L雲朵


嘉蔭縣是黑龍江省伊春市下轄縣,位於伊春市北部,黑龍江中遊右岸,小興安嶺北麓東段,處於天山-興安地槽褶皺區吉黑地槽褶皺系北緣。 其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境內有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茅蘭溝地質公園等旅遊景點,曾獲得「國家級文明縣城」等榮譽稱號。

嘉蔭縣東南接蘿北縣,南與鶴崗市,西南與伊春豐林縣、湯旺縣相鄰,西連遜克縣

嘉蔭縣分為4個氣候區:沿江平原溫和區,平崗溫涼區,低山河谷冷區,深山河谷寒冷區。嘉蔭縣境內河流均發源於小興安嶺,流入黑龍江,統屬黑龍江水系,地圖上有名河流56條,其中比較大的26條,黑龍江在葛貢河口流經嘉蔭縣,至嘉蔭河口出境。

嘉蔭縣東部牡丹江深斷裂延伸進來,其東屬二級單元佳木斯隆起之北部,其西為二級單元吉林小興安嶺優地槽褶皺帶。中、新生帶處於環太平洋構造體系之外帶。

恐龍山國家地質公園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它坐落在中俄界河—黑龍江的右岸,面積38.44平方千米。1902年,俄羅斯地質學家在這裡發現了恐龍骸骨化石,並把挖掘出的化石組裝成一具高4.5米,長8米的完整恐龍化石骨架,定名為黑龍江滿洲龍。陳列在聖彼得堡的原蘇聯地質博物館內。在這裡先後挖掘並組裝了10餘具恐龍化石骨架。

神州恐龍博物館坐落在國家地質公園內。是自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後,第五家恐龍博物館。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為地殼變遷的褶皺斷裂而形成的構造深谷。河谷總長15千米。發源於小興安嶺深處的茅蘭河受地形影響,形成跌水並發育成眾多瀑布和深潭,如茅蘭瀑布、迷你瀑布、袖珍瀑布、黑龍潭、三階潭、五階潭、仙女池等。有鄂倫春民族在這裡留下的漁獵遺蹟。嘉蔭茅蘭溝素有「北方小九寨」之稱。


嘉蔭口岸與其對應的是俄羅斯猶太自治州的巴斯科沃口岸,該口岸位於嘉蔭口岸下航班13千米處的黑龍江北岸。嘉蔭口岸碼頭在正常水位可停靠邊站3000噸級駁船,在枯水期也可停靠千噸級駁船。沿江上行可至黑河、漠河,下行可達同江、撫遠,進入松花江、烏蘇里江,也可進入俄羅斯境內,從出海口入韃靼海峽,到日本海;口岸距國鐵湯旺河火車站105千米,是沿江口岸距國鐵較近的口岸之一。


永安東湖景區由落馬湖水長年注入黑龍江水倒灌而成,湖區面積約0.5平方千米。北接一瀉千裡的黑龍江,東、南與翠綠青山相依,西臨永安村。東湖水面寬闊,湖底為砂質,盛產鯉魚、鯿花、鰱魚、鯽魚等多種魚類。

保興山哨所保興山哨所因坐落於海拔400多米的保興山上而得名,常年擔負著近15千米的邊境執勤和守衛任務。保興山主峰高504.2米。山下是緩緩東流的黑龍江,與俄羅斯巴斯科沃鎮隔江相望。

觀音山主峰海拔高度319米,臨江而立,巉巖峭壁,古木參天。東端有一山呈金字塔型,姊妹峰型似坐椅,椅上似有觀音菩薩靜坐。因此得名觀音山。

  • 鄂倫春民族村坐落於嘉蔭縣烏拉嘎鎮的勝利,是這裡定居生存下來最早的遊獵民族,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1985年在烏雲河上遊左岸的石壁洞內發現鄂倫春族戰死首領的「船棺葬」。歷史上鄂倫春族使用獵犬、獵馬在興安密林中狩獵,他們居住在用木桿搭起的「撮羅子」,極具抗寒能力,他們的樺樹皮工藝製品、民族服飾以及只有口傳耳聽的語言等民俗,沿襲至今。


相關焦點

  • 被恐龍附身的嘉蔭
    這個小縣城,幾乎是傾盡所有將自己奉獻給恐龍。從黑河去嘉蔭,首先會經過龍骨山,龍骨山裡有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公園裡有恐龍博物館和數不清的恐龍模型。進入嘉蔭縣,大門口有一個石刻,上面雕著「恐龍之鄉」四個大字。
  • 遊覽恐龍之鄉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伊春市嘉蔭縣的龍骨山上、是我國發現第一具恐龍化石的發倔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因龍而名」。在這裡出土的化石、已經被裝成恐龍化石骨架、放在恐龍博物館內,多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嘉蔭野外考察時,發現了新的大規模恐龍化石群,除甲嘴龍、虛骨龍外,還發現了甲龍化石、恐龍被皮膚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使「恐龍之鄉」的名聲更加遠揚
  • 都知道嘉蔭是中國恐龍之鄉,但你知道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都是啥嗎?
    超過142萬人正在關注9月8日 哈爾濱多雲轉晴 8℃~20℃3-4級轉微風編者按:被譽為「中國第一龍鄉」的黑龍江嘉蔭是我國最早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1902年在這裡曾發現以「滿洲龍」為代表的大型鴨嘴龍類恐龍化石,從此名揚世界。到今年,已經是中國發現恐龍115周年了。那麼,對於中國已發現的恐龍,您了解多少呢?
  • 中國恐龍之鄉——伊春
    在我國的小興安嶺上,有這麼一座城市,這裡有松林陣陣,被稱為「紅松故鄉」;這裡和俄羅斯接壤,邊境的嘉蔭縣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出土地,被稱為「中國恐龍之鄉」。這裡居住著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族。整個伊春都在林海群山的包圍中,入眼所見,皆是綠意,也無愧乎「林都」之稱。
  • 中國恐龍之鄉在黑龍江!1902年挖出第一枚化石,號稱神州第一龍
    現實世界裡並沒有「龍」,卻曾經存在過另一種更加令人著迷的「遠古巨獸」——恐龍!從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出發一路向北,大約行駛500公裡就可以抵達嘉蔭縣。地處黑龍江之畔的嘉蔭與俄羅斯隔江相望,是一座僅有15萬人口的美麗小城,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便坐落於此。
  • 9月12日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現場直播,等您來
    9月12日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現場直播,等您來!,快手,嗶哩嗶哩平臺傳播嘉蔭恐龍文化。我們將用直播活動詮釋新的「中國第一龍鄉」。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進入直播間,跟隨主播的腳步「雲遊」神州恐龍博物館。9月12日「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直播間等你!
  • 我國第一塊恐龍化石出土地:黑龍江邊嘉蔭國家恐龍地質公園
    這就是我國出土的第一具恐龍化石骨架,被譽為「神州第一龍」,目前這具恐龍骨架在聖彼得堡博物館內保存。如今這裡被稱為恐龍的故鄉,在這座不起眼的小土丘,已經出土了13具比較完整的恐龍骨架。據估算,這裡恐龍骨架化石存量在100具左右。同時還發現了大量史前植物的化石,如松柏、蘇鐵、銀杏及昆蟲類化石等,這裡是一個巨大的恐龍化石和史前動植物化石的寶庫。
  • 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因龍而名」,這裡被譽為「恐龍的故鄉」。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這裡位於嘉蔭縣城西9公裡處,面積38.44平方公裡。嘉蔭縣龍骨山出土組架的恐龍化石就不下10架。據專家介紹,龍骨山是一座大型的恐龍墓葬群,恐龍化石十分豐富。經估算,龍骨山地區埋藏恐龍化石骨架多達150餘個。嘉蔭龍骨山盛名遠播還是源於100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發現。
  • 伊春第三站:嘉蔭恐龍地質公園。小朋友的最愛,兒童科普好去處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伊春市嘉蔭縣城西南,中俄界河黑龍江中遊南岸太平溝河口與二號亮子之間的嘉蔭龍骨山,地形地貌屬臺地類型。長約11km,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山勢平緩,依江而立,總面積38.44平方公裡。嘉蔭是中國最早發現並經科學記錄的恐龍化石挖掘地。
  • 「嘉蔭·冰雪嘉年華」嘉蔭冬季特色旅遊再度來襲,邀你一起開啟
    活動按照《黑龍江省伊春市嘉蔭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總體思路,打造以恐龍冰雪文化為主要目標,雪雕、冰上娛樂、冬捕、冬釣為主要載體,舉辦各種體育活動,積極發展冬季冰上雪上旅遊產品。打造嘉蔭冬季特色旅遊產品一、建設一個「打卡基地」在嘉蔭縣城區設計建造16種不同造型的恐龍形象雪雕,並進行必要亮化,使其成為嘉蔭冬季的打卡地。
  • 嘉蔭旅遊概況
    嘉蔭素有「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之稱。現有耕地55萬畝,適宜開發利用的後備土地資源126萬畝,草場面積33.6萬畝。森林總面積636萬畝,林木蓄積量1420萬立方米,可供造林面積30餘萬畝,林業開發潛力巨大,主要樹種有楓樺、白樺、水曲柳、柞、榆,還有少量黃菠蘿、胡桃楸、暴馬子、色樹、紅松和落葉松。境內野生動物資源種類繁多,野生動物30多種,野生植物近千種。
  • 伊春•嘉蔭丨美麗嘉蔭等你來發現
    出土了中國首具恐龍化石「神州第一龍」,有「中國第一龍鄉」之美譽。近年來,堅持以優良生態為本底,以獨具個性的文化元素為靈魂,突出邊城特色,推動文旅融合,促進經濟轉型,打造了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嘉蔭範例」。
  • 記黑龍江伊春市嘉蔭縣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之行
    身為黑龍江人,黑龍江的好多地方居然都沒有去過,這次十一國慶長假,想著省內轉轉,就選擇了嘉蔭這邊。我們是自駕過來的,去嘉蔭的路有很長一段在修路,不太好走,過往的車輛都變成泥巴車了,估計比平時走這段路要多花一個小時的時間。
  • 黑龍江嘉蔭化石產地
    黑龍江嘉蔭地區晚白堊世地層十分發育,並產有以恐龍為代表的豐富的動、植物化石。自1902年馬納金髮現化石及俄羅斯專家裡亞賓寧正式命名黑龍江滿洲龍以來在龍骨山先後發現了鴨嘴龍類化石、霸王龍類、馳龍類、白鯊齒龍、福井盜龍化石等。
  • 「文化夜遊」助力龍鄉夜經濟
    來源:伊春日報-伊春新聞網本報訊(劉妍 記者 王曉微)「聽歌、作畫、賞燈、遊船、夜讀、DIY……」日前,嘉蔭縣啟動「龍鄉江畔之夏——文化休閒夜遊」活動,讓夜間旅遊越發熱鬧起來,為遊客提供了新的消費選擇。夜幕下的觀江平臺,人頭攢動。來自伊春林業文工團的演員和嘉蔭縣的文藝工作者同臺表演歌曲、川劇變臉等節目,將該縣獨特的文化魅力與內涵展現得淋漓盡致。
  • 一縣一品,黑龍江嘉蔭農特產品黑木耳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從這裡出土的化石,已 經被裝成了10具恐龍化石骨架。兩年前,多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嘉蔭野外考察時,發現了新的大 規模恐龍化石群,除甲嘴龍、虛骨龍外,還發現了甲龍化石、恐龍被皮膚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使"恐龍之鄉"的名聲更加遠揚。
  • 被稱作北方恐龍之鄉,有中國龍城美譽,陳列著世界第一鴨嘴龍標本
    有一座城市號稱龍城,它是舜帝故裡,相傳舜帝出生在這裡,這就是被稱作舜帝之都的「諸城」。說起諸城相信大家許多朋友並不陌生,它位於山東半島(膠東半島)東南部,地勢較為平整、土地肥沃,是龍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傳恐龍文化 展衍紙藝術——嘉蔭縣陽鄉中心校開展衍紙創作活動
    向陽鄉中心校為了讓學校教師、學生感受這一項指尖藝術,同時結合嘉蔭「中國第一龍鄉」的地域特色進行恐龍系列衍紙創作,為了使內容、色彩和形式更加豐富,每幅作品都將繪畫與衍紙手工完美結合。在7月19日由嘉蔭縣宣傳部組織舉辦的「龍鄉江畔之夏——文化休閒夜遊」活動開幕夜,向陽中心校的恐龍衍紙作品在江邊廣場展出,一幅幅變換多姿的恐龍形象吸引著遊人的目光,大家駐足觀賞。
  • 炎熱夏季去邊城嘉蔭避暑納涼,賞美景品美食,縱情在22度的夏天裡
    邊城嘉蔭美如冠玉,她位於黑龍江中遊右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黑龍江在她的身邊深情東去,滔滔江水給了嘉蔭大地靈秀和茁壯,讓這片秀美的國土融入自然,新美如畫。嘉蔭歷史悠久。據陪同我們的縣旅遊局的同志介紹,戰國至西漢期間,嘉蔭境內就有人類居住,隋唐、遼金時期為女真居住地。明朝開始在境內各滿族部落設「衛」和「所」,17世紀後主要為鄂倫春遊獵之地。
  • 去紅松之鄉伊春看浩瀚林海
    有這樣一個地方,中國 黑龍江省東北部,它叫做伊春,這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 去湯旺河石林公園看石海與杜娟 鑽進遮陰蔽日的原始森林 看小松鼠就在腳邊躥上跳下 看小蘑菇頂著色彩各異的帽子鑽出地面 呼吸沁人心脾的清涼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