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2020-12-25 光明網新聞中心

  【深度解讀】

  作者:沈大力(作家、翻譯家)

  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法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弗納克宣告: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出版。這部名著的核心人物是美麗善良的「狐仙」,曾給諸多中國藝術家以創作靈感,其中《俠女》篇搬上銀幕頗得好評,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這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傳播的大事。

德·裡拉唐作品《薇拉》 資料圖片

  《聊齋志異》20餘位法譯者裡,已故漢學家安德烈·雷維所譯的篇幅最多、最全。他在2005年面世的兩卷全譯本序言裡說:「翻閱這部《聊齋志異》,任何一個讀者,無論其意願好壞,都不免會感知到作品的出類拔萃,世界文學裡罕有其匹。該書應在世界文壇佔有重要地位。」

  在雷維眼裡,蒲松齡便是中國古典文苑中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達摩。他不肯順世隨俗,而是一心參禪,以文筆引人走入一個清平世界。

  《聊齋志異》兼有「怪異」與「神奇」兩類特性,與歐洲純美的「神奇」有異質反向的區別。按修辭學鑑衡,《聊齋志異》的突出特色是《山海經》《太平廣記》和《幽冥錄》中傳統的「怪異玄幻」,蒲松齡所言之事讓人深以為異、驚奇不已。《綠衣女》敘述秀才於璟在醴泉寺夜讀,忽一綠衣女子來訪:「於驚起,視之,綠衣長裙,婉妙無比。」曾經,秀才聞女簷間呼救,仰首見一大蜘蛛追捕一隻綠蜂。他將奄奄一息的小蜂救回。只見小蜂伏在几上,蘸取墨汁寫下一個「謝」字,展雙翅穿窗飛走。這隻蜂原來就是那位綠衣女。

  《伍秋月》描繪高郵王生夢中遇15歲夭亡的「如仙少女」秋月,夢醒至「其沒處」,「發棺視之,女顏色如生。」作者追述前塵,王生曾因護其兄殺公役,累及秋月坐牢,後獲救,二人姻緣既定。「生素不侫佛,至此皈依甚虔。」如此離奇的幻夢,亦見於《荷花三娘子》。在此,蒲松齡又寫湖州士人宗湘若遇妖狐,「兩情甚諧」。最終,「夙業償滿」,狐女告別。「驚顧間,飛去已高於頂。宗躍起,急曳之,捉得履。履脫及地,化為石燕;色紅於丹朱,內外瑩徹,若水精然。」

法文版《聊齋志異》中的《紅玉》插圖 資料圖片

  蒲松齡在1679年寫的《聊齋自志》裡明言:「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展如之人,得毋向我胡盧耶……而三生石上,頗悟前因。放縱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廢者。」他看破紅塵,浪漫幻想,神馳「它處」另一種洞天福地,在「幻由人生」的《畫壁》中展現朱孝廉面對「天女散花」的奇境。而《羅剎海市》和「遠絕人世」的《仙人島》乃是蒲松齡浮海求索的另一類烏有之鄉,旨在擺脫迷失於物質「進步」的紅塵。

  讀《聊齋志異》這些玄幻篇章,筆者自然聯想到法國奇幻文學作家維利耶·德·裡拉唐的遺作《薇拉》。它講的是阿託爾伯爵的奇異故事。阿託爾伯爵的愛妻薇拉亡故,埋葬之日,他絕望之極,將墓園的銀質鑰匙取下,扔進亡妻墳塋。一天黑夜,他夢見薇拉重返人間,緩步來到他床前,輕呼其名「羅傑!」突然,一把鑰匙從床上滑下,落地有聲。羅傑驚醒,彎身將之拾起,恰是他原先扔進薇拉墓穴裡的那把銀鑰匙。人們會想像那是墓中人帶回家來的。這是與《綠衣女》《伍秋月》及《荷花三娘子》一般的神奇故事。

  讀者在《聊齋志異》裡仿佛看到一些歐洲奇幻文學的意象,發現與斯威夫特、霍夫曼、塞萬提斯、諾迪埃、納爾華及莫泊桑等歐洲奇幻文學家不約而同寫就的傳奇場景和志怪情節。蒲松齡的《畫皮》與泰奧菲爾·戈蒂埃的《女鬼戀情》境況就頗為相似。《畫皮》講述太原王生的遭際。王生途遇一位二八佳麗,甚艱於步。此女卻是獰鬼,執彩筆繪人皮披於身,化為美婦。王生心生愛慕,結果被厲鬼掏心而去。異史氏蒲松齡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

  而實際上蒲松齡的「怪異」與歐洲的「神奇」有所不同。《貝洛童話》《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的睡美人、灰姑娘、白雪公主和海的女兒都奉行「王子崇拜」,競相為既立偶像頌德,而蒲松齡卻鄙夷權貴。在表達撰寫《聊齋志異》的初衷時他明確說道:「自鳴天籟,不擇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螢之火,魑魅爭光,逐逐野馬之塵,魍魎見笑。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由命筆,遂以成篇。」

  他深受屈原、李賀等先賢感染,繼承韓非《孤憤》衣缽,矛頭直指世上豪強享受的特權。「孤憤之書」《夢狼》就是一篇思維深透、入木三分的檄文。作者寫直隸白翁走訪為官的長子,至其衙署:「窺其門,見一巨狼當道,大懼,不敢進……見堂上、堂下,坐者、臥者,皆狼也。又視墀中,白骨如山,益懼……忽一巨狼銜死人來,翁見之心怔忡不寧,辭欲出,而群狼阻道。俄有兩金甲猛士闖堂,出繩索捆綁堂主,翁子撲地化為虎,露出尖銳鋒利牙齒……」蒲松齡嗟嘆:「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而即官不為虎,而吏且將為狼,況有猛於虎者耶!」

艾倫·坡作品《黑貓》 資料圖片

  蒲松齡在《成仙》裡怒斥「強梁世界」,在《促織》《席方平》《紅玉》《梅女》和《續黃粱》等篇中,揭露封建社會暴虐的統治者都是「人面獸心」的「屠伯」,蒲松齡在「三生石」前聽牧童唱道:「此身雖異性常存」,感於此,借鬼狐靈異志怪,提示人間現實,聲言:「驚霜寒雀,抱樹無溫,吊月秋蟲,偎闌自熱。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間乎!」不難看出,蒲松齡筆端「水清石見」,映射的是逼真的現實境遇,與歐洲美化塵世的天真爛漫童話迥異,而更接近薄伽丘的《十日談》。依此視角,筆者願將中國的蒲松齡與美國的艾倫·坡相較。

  艾倫·坡不失為西方奇幻文學巨匠。在他的短篇《橢圓肖像》中,畫家凝眸自己所繪栩栩如生的妻子肖像,喊道:「這確實就是生命!」畫家發現他的作品凝聚了妻子的生命,又悲嘆:「可她死了!」他在《貝蕾尼斯》裡悲觀斷言「災禍種種。地上的苦難多樣。」確實,真實的人間如雨果的「笑面人」,異化的笑臉掩蓋著難言的人世苦楚。艾倫·坡的長詩《烏鴉》、詭異小說《赤色死亡面具》《黑貓》和《心映》,都是玄色的結晶,可與蒲松齡的作品相比擬。若說中國古代有「柳泉居士」蒲松齡,艾倫·坡即是大洋彼岸的蒲松齡。中國的志怪故事從社會深度層面上勝過歐洲童話,只是在傳播上有所欠缺。

  蒲松齡與艾倫·坡二人都一生坎坷,家境貧寒,且都有喪妻之痛,自身發展亦受阻礙。艾倫·坡在南北戰爭後被污衊為「南方里奇蒙的豬玀」,終生潦倒,每每「對酒無歡只欲愁」,深惡社會不公,反抗壓迫,反對特權。他將一腔悲憤流露於泛文學作品的形制奇特,幻由心生,訴諸鬼狐妖怪。

  蒲松齡的精神狀態與艾倫·坡頗為相似。他曾在《聊齋自志》裡嘆息:「門庭之悽寂,則冷淡如僧;筆墨之耕耘,則蕭條似缽……獨是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

法文版《聊齋志異》封面 資料圖片

  蒲松齡是個逆潮流、敢於挑戰世俗的高雅文士。按中國傳統的民間信仰,百姓視狐為妖,稱為「鬼狐」。吳承恩的《西遊記》第三十四章就講述孫悟空在花果山痛打狐狸精。凌濛初在《二刻拍案驚奇》裡描繪九尾狐外貌美豔,讓人一見便魂飛天外,結果遭受其害。九尾狐被認定為來人間作祟的「禍水」。可是,蒲松齡反其道而行之,將「妖狐」變成給詩文靈感啟示的繆斯女神,回歸原始田園牧歌境界。

  《聊齋志異》卷一《嬌娜》中,孔生為孔子後裔,工詩,遇皇甫公子,二人成為摯友。孔生患疾,皇甫之妹嬌娜療之。嬌娜偕阿松來,與孔生成禮。嬌娜與兄一族實為野狐。天降兇殃,嬌娜為惡鬼所攫,孔生以身赴難相救,皇甫一門得以團聚,孔生與皇甫公子兄妹若一家然。狐女阿松產子小宦,長成韶秀,出遊都市,人人皆知其非凡人。蒲松齡說:「餘於孔生,不羨其得豔妻,而羨其得膩友也。」

  《聊齋志異》卷九《鳳仙》裡,作者講述廣西劉赤水跟大仙、水仙和鳳仙三位狐女的奇遇。赤水與三姐鳳仙相愛,成婚之夕,三狐女輪番吟詩,鳳仙低唱:「夜夜上青天,一朝去所歡,留得纖纖影,遍與世人看。」蒲松齡將狐女的倩影留與世人看,在「異史氏之言」裡祝曰:「吾願恆河沙數仙人,並遣嬌女婚嫁人間,則貧窮海中,少苦眾生矣。」

  這是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為人類留下的祈願。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22日 13版)

[ 責編:李伯璽 ]

相關焦點

  • 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法國映象出版社與北京外研社今秋在巴黎推出《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蒲松齡《紅玉》等五十餘篇名作配以清朝畫家的精美插圖,首次在西方面世。法國最大的出版集團弗納克宣告:中國文學經典《聊齋志異》法文繪圖本將於11月9日出版。這部名著的核心人物是美麗善良的「狐仙」,曾給諸多中國藝術家以創作靈感,其中《俠女》篇搬上銀幕頗得好評,曾在坎城電影節獲獎。這無疑是中國古典文學在西方傳播的大事。《聊齋志異》20餘位法譯者裡,已故漢學家安德烈·雷維所譯的篇幅最多、最全。
  • 蒲松齡《聊齋》西漸巴黎
    街內有一家查理·莫羅出版社,亦名映像書局,熱衷於光揚中國古典文學,今年與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簡稱「外研社」)合作,共同推出《聊齋志異》線裝法文繪圖本,進入法蘭西全國的銷售渠道。出版者表示:「《聊齋志異》繪圖本是首次在異邦面世,期望讓西方讀者更形象地賞析中國十八世紀傑出作家蒲松齡心目中的奇幻世界。」
  • 影響華夏古代的志怪奇書《聊齋志異》
    全書共496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反映了17世紀中國的社會面貌。 作者蒲松齡在這本書深刻地描寫了狐仙、鬼和妖,而字裡行間也透露出鬼比人還要有情有義來諷刺當時的世代。 c、異史稿本 d、鑄雪齋抄本/乾隆十六年(1752年)3、刊本系統(即正式發行出版的本子):青柯亭刻本(首刊本)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蒲松齡逝世50年後才出版,蒲氏無緣得見)。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在蒲松齡的筆下,刻畫了這樣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狐仙、鬼怪、花妖,都與人類發生了各式各樣的情感糾葛,怪力亂神,讓人嘆為觀止。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科舉失意的他轉而開始對民間光怪陸離的狐妖精怪的故事感興趣,於是便開始收集民間故事,經過自己的加工之後,用盡大半生的經歷,寫出了驚世之作《聊齋志異》。如果說聊齋中的書生都是蒲松齡自身的寫照,那麼他筆下溫柔小意、美麗多情的狐妖精怪,就全都是他妻子的影子。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聊齋志異》是以鬼怪亂力為依託,講述的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故事。這本書有多出名,不用做多贅述。但是它通過狐仙,鬼怪,山石,鳥獸等揭露的官場黑暗,人性的詭辯,愛情的悽美等註定它成為傳世之作。
  • 《聊齋志異》中除了鬼怪,還有什麼呢
    眾所周知,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可謂一部內容豐富奇絕的文言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裡的大部分故事都是蒲松齡根據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裡面的故事多是以人間為背景,描寫人與精靈怪力的各種糾纏。電視劇《聊齋》我們小時候大概都看過,提到《聊齋》我們總會想到《畫皮》中那個天天把美女的皮囊貼在自己臉上去吃人的惡鬼,各種狐狼精怪,以及陰森恐怖的配樂。然而,《聊齋志異》若被僅僅視為狐精鬼怪之作,那未免太小看蒲松齡了。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為什麼裡面總是離不開狐狸、書生、妖魔鬼怪
    《聊齋志異》是我兒童時代就很愛看的書本,那書中的情節全是人與鬼,和狐狸精的愛情故事,很感人,也很真摯。但那時候還小,不懂世事,不知道是作者在借題發揮,傻傻的還以為世上真的有那麼多情的鬼怪,和那麼專一的,又懂得感恩的狐狸精呢!
  • 從亞馬遜書評到博爾赫斯,解析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聊齋的故事內容豐富,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書生與狐妖。
  • 《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百態
    去世前一天,他剛剛完成為《清史研究》撰寫的學術論文《〈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百態》。長期以來,先生一直是光明日報的熱心讀者和重要作者,生前在本報史學專刊發表了大量膾炙人口、發人深思的精品佳作,深受讀者好評。經與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及先生親屬協商,決定由本刊發表先生的這篇絕筆,以此作為對先生的緬懷和紀念。
  • 45 文史哲II《西遊記》《聊齋志異》,《指環王》《哈利波特》
    比較中國的《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歐美的《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作者:六度陳偉偉【◆1.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看了一點電影《指環王》,有些感慨。西方電影《哈利波特》《指環王》和我們中國的《西遊記》《聊齋志異》比較,哪個想像力更豐富一些,我發現還是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也更懂妖魔鬼怪一些。
  • 狐仙與凡人的愛情
    這裡用來形容狐仙與凡人的愛情,再合適不過。數千年來,凡是有狐仙的地方,一般都會有狐仙與凡人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凡是有狐仙出沒的地方,就少不了仙凡之戀。試想一下,她嬌態萬方、溫柔可人,輕盈的笑臉令人著迷。又有法力,還善解人意。
  • 聊齋志異「特殊版本」入手記
    作者 | 北平狂人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收集聊齋志異的各種版本特別熱情。大小書攤,不同的書店,網上幾大平臺,都留下了我孜孜尋找的足跡。聊齋志異對於人的這種魔力,應該是影響了不同層次的人,影響了不同城市,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愛好者。它從最開始的傳抄本,到後來的木刻本,再到後來的石印本鉛印本,一直到今天的膠印本,版本不可謂不複雜,所以想收集齊全也相當不容易。在收集了一部分當代印刷本以後,又開始接觸影印本。
  • 男青年看《聊齋》迷心竅 夜宿狐仙廟盼得到豔遇
    他對父母說,他要等待一位善良的狐仙推開他的房門,走進他的生活。   昨日上午,付軍的父親付曉勇認為兒子看《聊齋 【轉載自《揚子晚報》;《東方今報》供稿 】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在《聊齋志異》中自稱異史氏。
  • 「魑魅魍魎」——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那些事兒
    寫志怪小說的人中,最巔峰者當屬《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伏案寫作《聊齋志異》戰禍不斷的少年時期蒲松齡生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其大半生都在淄川縣城度過。蒲松齡被這場大規模的「起義」深深震撼,在《聊齋志異》中多次提到於七之亂。其中,《盜戶》就描述了這個時期的民眾爭做盜匪的亂象:順治間,滕、峰之區,十人而七盜,官不敢捕。後受撫,邑宰別之為「盜戶」。凡值與良民爭,則曲意左袒之,蓋恐其復叛也。後訟者輒冒稱盜戶,而怨家則力攻其偽。每兩造具陳,曲直且置不辨,而先以盜之真偽,反覆相苦,煩有司稽籍焉。
  • 新聊齋之狐仙外傳:狐仙下凡與秋香!
    原題:新聊齋之狐仙外傳之狐仙下凡與秋香!改編自蒲松齡《聊齋》故事!人也不是那人,怪也不是那怪,說的就是狐仙,就在這一刻後,狐仙搖身一變,就變成了人。從此,她就來到了人間。就在狐仙下凡來到人間的時候,頓時間天崩地裂,就從地下冒出來一陣白煙,狐仙從白煙中出來了。
  • 《聊齋志異》改編的電視劇中,你還記得唐寧的小謝嗎?
    對於《聊齋志異》這本書,相比許多隻要稍微有點文化的都知曉,就算不知曉,估計也知道這些年在電視劇上放映的《聊齋》諸多改編電視劇。說起來,對於《聊齋志異》這本小說,小編是真的佩服古人,無論是在網文圈,還是在娛樂圈,都引起巨大的轟動,在網絡文學圈子裡,估計許多仙俠類的作者都取材這本書,不信的話,只要搜索聊齋兩個字,絕對會出來很多數。
  • 看了這麼多年聊齋,你不去聊齋城看看?7月13日,《好客山東》節目送淄博聊齋城門票啦!
    小時候看的第一部鬼片,應該就是《聊齋》,這部根據我國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改編的神話劇,故事情節精彩、刺激,你還記得美麗的狐仙嗎?你想親身體驗聊齋文化嗎?那就來淄博聊齋城吧!  聊齋城主要景點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蒲松齡藝術館、柳泉、蒲松齡墓園、魔幻聊齋宮、狐仙園、石隱園、滿井寺、俚曲茶座、柳泉山莊、水街、霧街、書畫古玩交易市場、夢幻演藝劇場。
  • 聊齋志異:妖狐鬼魅更具人性之美!
    讀完《聊齋志異》,深深震撼於其中的妖狐鬼魅。《聊齋志異》中,每一個妖、狐、鬼、魅都比人更具有人性美。人們常:「人有情,鬼無情。」其實不然,有情的往往是人們所懼怕的鬼魅,冷酷無情的往往的有文化、有文明的人類。
  • 蒲松齡《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表達了什麼?
    《聊齋志異》的成書與取材一、成書《聊齋志異·自志》:「才非幹寶,雅愛《搜神》;情類黃州,喜人談鬼。聞則命箋,遂以成編。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郵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積益夥。」>> 採擷或借鑑前人的小說和筆記,如《續黃梁》、《蓮花公主》、《阿秀》。>> 友人提供和寄贈,如《蓮香》、《張誠》、《狐夢》、《巧娘》、《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