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妖狐鬼魅更具人性之美!

2020-12-24 男海縱橫

讀完《聊齋志異》,深深震撼於其中的妖狐鬼魅。《聊齋志異》中,每一個妖、狐、鬼、魅都比人更具有人性美。

人們常:「人有情,鬼無情。」其實不然,有情的往往是人們所懼怕的鬼魅,冷酷無情的往往的有文化、有文明的人類。在《聊齋志異》中,「毫無人性」的花妖狐魅卻比人類更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比人類更懂得友誼的含義;比人類更懂得對情的忠貞......而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只存在所謂的金錢關係、利益關係,人與人之間根本毫無友情,甚至毫無親情可言,有人甚至有了利益而六親不認。現實生活中貪官汙吏、惡霸豪紳的貪婪嘴臉、應試背後的種種黑幕、貪官們昏庸無能、貪婪的醜惡面目,令人對社會產生憤怒、不滿的情緒。

《聊齋志異》中還對像鴉頭等一類人、對純真、堅貞的愛情以及為這種愛情而努力抗爭的底層婦女和窮書生予以讚美,書中許多人與狐鬼精靈的戀愛故事中頗具現代生活人們追求的浪漫主義色彩、情調,著與我們現代人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聊齋志異》中還有一些闡述倫理道德的極富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如《勞山道士》。

總之,無論從哪方面來看《聊齋志異》,它都極富教育意義和超現實的理想主義。既讓我們了解了歷史,又喚醒了我們的「人性」。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中除了鬼怪,還有什麼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對鬼神之說充滿敬畏與好奇,因為好奇,所以想像,因為想像,所以創作。眾所周知,蒲松齡創作的《聊齋志異》可謂一部內容豐富奇絕的文言文志怪小說集。聊齋志異裡的大部分故事都是蒲松齡根據民間傳說改編而成的,裡面的故事多是以人間為背景,描寫人與精靈怪力的各種糾纏。
  • 「魑魅魍魎」——蒲松齡《聊齋志異》的那些事兒
    「志怪」兩字最早見於《莊子·齊物論》:「齊諧者,志怪者也」志怪,就是寫些奇怪之人,奇怪之物,奇怪之事。現代語境中來說,就是寫超現實的世界。寫志怪小說的人中,最巔峰者當屬《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伏案寫作《聊齋志異》戰禍不斷的少年時期蒲松齡生於崇禎十三年(1640年),其大半生都在淄川縣城度過。
  • 《聊齋志異》即將出版法文繪圖本——東方狐仙與西方奇幻的共鳴
    《聊齋志異》兼有「怪異」與「神奇」兩類特性,與歐洲純美的「神奇」有異質反向的區別。按修辭學鑑衡,《聊齋志異》的突出特色是《山海經》《太平廣記》和《幽冥錄》中傳統的「怪異玄幻」,蒲松齡所言之事讓人深以為異、驚奇不已。《綠衣女》敘述秀才於璟在醴泉寺夜讀,忽一綠衣女子來訪:「於驚起,視之,綠衣長裙,婉妙無比。」
  • 《聊齋志異》:不僅是狐妖鬼怪的故事,更是人生的哲學
    蒲松齡一生窮困潦倒,將自己的一腔孤憤都傾注在了《聊齋志異》中。很容易就能發現,在蒲松齡筆下的狐妖鬼怪與民間傳說中殘忍的形象不同。聊齋中的鬼怪狐妖,大多容貌姣好、平易近人、美麗多情,是世人心目中最理想的伴侶形象。除此之外,她們都還有一個共同點。
  • 相生相剋:《聊齋志異》裡的驅魔靈物!
    在《聊齋志異》的許多驅魔人身上,都有著揮之不去的巫術印跡。可以分為四種類型:靈物巫術,相剋巫術,符咒巫術,儀式巫術。惡害之鬼,執之以葦索,而以食虎。」故而天下鬼魅皆畏桃木。其二,傳說桃木是使後弈喪命的兇器,《淮南子詮言訓》曰:「弈死於桃璧」。桃木驅邪的觀念早已潛移默化到民風習俗中,後世戲曲、小說、民間故事中,以桃驅鬼、鎮鬼之事極多。卷一《畫皮》中道士與鬼搏鬥所用的武器「木劍」很明顯就是桃木劍,這也是道士驅鬼的專用工具。其實桃木劍是兩種巫術靈物的綜合:桃木和劍。
  • 《聊齋志異》:不僅僅是鬼怪亂神的故事,更是一部人生哲學
    在封建社會,禮教壓抑人性,官場黑暗舞弊,科舉制度更是讓有志青年痛苦不堪,所以除了寄希望於神佛,他們別無他法。而對於蒲松齡來說,作為一介書生,他還有手中的筆,不能正大光明的指責,隱晦一點總沒人管吧,所以也就有了《聊齋志異》。
  • 《聊齋志異》中的「閨中之術」:學會這三招,婚姻永保新鮮
    一部《聊齋志異》寫盡了天下世態炎涼。看過的人無不驚嘆於蒲松齡的奇思妙想,以及深刻的人情世故。郭沫若曾說,聊齋是中國最美的寓言,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不論蒲松齡是為了揭示當時的現實,還是將現實寄託於理想。
  • 《聊齋志異》描繪的官場百態
    這十六個字,簡明、精準地概括了《聊齋志異》這部文學巨著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成就。     蒲松齡自己稱《聊齋志異》是一部「孤憤之書」(《聊齋自志》)。他通過談狐說鬼,講神論怪,宣洩和傾吐著自己對種種社會現實的滿腔悲憤。書中涉及的社會問題林林總總,而著力最多的,還是「刺貪刺虐」,對官場黑暗的無情揭露。
  • 45 文史哲II《西遊記》《聊齋志異》,《指環王》《哈利波特》
    比較中國的《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歐美的《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作者:六度陳偉偉【◆1.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看了一點電影《指環王》,有些感慨。西方電影《哈利波特》《指環王》和我們中國的《西遊記》《聊齋志異》比較,哪個想像力更豐富一些,我發現還是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也更懂妖魔鬼怪一些。
  • 影響華夏古代的志怪奇書《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尚有其他題材,如「勞山道士」寫好逸惡勞,「畫皮」寫惡鬼害人的伎倆;「黃九郎」寫斷袖之癖;「嬌娜」寫朋友之義;「張誠」寫兄弟之愛;「阿繡」寫男女互戀之愛;「堪輿」寫風水迷信;「仇大娘」寫仗義行為;「田七郎」寫獵人俠義;「促織」寫鬥蟋蟀的悲喜劇;「羅剎海市」寫海上奇遇記;「偷桃」「口技」寫民間藝人的絕技。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又名《鬼狐傳》、《異史》,因為書中很多篇幅描寫了書生與鬼和狐狸精的故事而得名。《聊齋志異》因為傳世版本太多,篇幅多少不一,一般認為是491篇到496篇左右(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在《聊齋志異》中自稱異史氏。
  • 作為《聊齋志異》近500篇小說之首,《考城隍》如何做到開宗明義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考城隍》為例,探索蒲松齡獨樹一幟的志怪小說藝術特色和創作宗旨,領略《聊齋志異》超凡的文學成就。《考城隍》:人鬼世界切換自如,合而為一志怪小說,從它誕生之初,就搜錄靈異鬼怪、神冥傳說為其主要內容。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為什麼都說《野狗》是最恐怖的一個?
    《野狗》是蒲松齡創作的一篇僅280字的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第一卷中。在三百多篇聊齋故事中,《野狗》的篇幅短小,故事情節也很簡單。然而其恐怖程度甚至超過了著名的《畫皮》,其原因就在於這是一篇披著鬼神外衣的紀實文字,真實的再現了幾百年前清軍對山東地區的一場大屠殺。
  • 《聊齋新傳之畫皮人》開機 全新演繹聊齋故事
    11月20日,《聊齋新傳之畫皮人》在象山影視城開機。電影由尹波執導,無限精彩(無錫)影業公司、安徽澤深影業出品,此次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打破觀眾對聊齋的傳統印象,演繹不一樣的聊齋故事。立足當下市場:聊齋題材仍火熱十二年前,《畫皮》以二億的票房和超高口碑成為國產電影的典範,開啟國產魔幻電影時代。
  • 從亞馬遜書評到博爾赫斯,解析外國人視角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根據聊齋短篇故事改編的電影《倩女幽魂》《畫皮》可以說在中國家喻戶曉。聊齋的故事內容豐富,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於書生與狐妖。
  • 聊齋志異之義鼠:老鼠的同伴被蛇吃掉,它的做法很機智
    聊齋志異之義鼠:老鼠的同伴被蛇吃掉,它的做法很機智在《聊齋志異》中描寫過許多有情有義的動物,它們都有一顆善良之心,不僅同伴之間互相幫助,對待人類也十分友好,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如此。它用鼻子嗅了嗅自己的同伴,吱吱叫著表達自己的悲傷之情。然後,它用嘴銜著死去的同伴離開了。後來,有一個叫張歷的人為此作了一篇名叫《義鼠行》的文章。老鼠在人們的形象當中是以奸詐、狡猾的形象出現的,但是它們其實對待同伴是很友好的,就想文中所說的老鼠,見到同伴遇難並沒有離去,而是想辦法對付蛇,最後帶回了同伴的屍體。這不僅體現了它的智慧,。
  • 連飲三杯:《聊齋志異》裡的酒文化!
    幾乎在所有關乎禮節的場合中,我們都能看到酒的出現,就像古人所說的「非酒無以成禮,非酒無以成歡」、「有禮之會,無酒不行」。酒本身就是為禮服務的,因此飲酒理所當然更要有一定的禮節,這就是所謂的「酒禮」。卷三《庚娘》:「王喜,具酒對酌。庚娘執爵,勸酬殷懇。王漸醉,辭不飲,庚娘引巨碗,強媚勸之,王不忍拒,又飲之,於是酣醉。」卷四《胡相公》:「於是酬酢議論,意氣頗洽。鱉羞鹿脯,雜以薌蓼。」普通敬酒常以三杯為度。之所以以三杯為度,是因為「三」在古代哲學中具有圓滿之意,《史記·律書》曰:「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 幻書啟世錄聊齋志異嬰寧攻略 嬰寧契印搭配&陣容推薦
    角色圖鑑&技能介紹幻書啟世錄聊齋志異嬰寧是遊戲中非常強力的一個幻書角色了,嬰寧的爆發能力非常強,可以輕鬆適配各種陣容搭配,也是完全值得3保1的陣容頭牌角色。聊齋志異嬰寧契印搭配和陣容該怎麼選擇呢?這就來了解下吧。
  • 《聊齋志異》之於去惡,人生意義在於經歷和過程
    《聊齋志異》這部偉大的文學名著,思想性藝術性絕不在《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之下,甚至這部著作的思想性,個人認為是超過了《三國演義》的。《聊齋志異》體現的那種對生和死命運的求索,對生命意義的拷問,對人世間美好事物的嚮往、對眾生優良品質的弘揚和以及對醜惡的鞭撻,對現實社會和真實人性鞭辟入裡地洞察,每一個短篇故事都可能有著豐富的蘊含,令人體味不盡。《於去惡》,是聊齋全書不太重要的一篇抨擊科場時弊的篇目,故事圍繞北平陶生和其結交的兩個鬼友參加陽間和陰間科場考試的情節展開。
  • 談《聊齋志異》中的善惡因果報應
    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表達的善惡報應的內容是入世的思想,書中善報的內容以延年益壽,得子嗣,得財產等,都是積極的現世思想,勸解人們珍視當下生活。《聊齋志異》還對六道輪迴進行簡化,杜小雷之妻虐待婆母,按照佛家說法「宜墮畜生道」,她作惡後收到丈夫的斥責,沒等到投胎轉世,就直接變成了豬。這也是為了縮短報應時間,讓人們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