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龍尾巴村位於湖南張家界景區內,距景區入口僅200米,每天來往的遊客眾多,可以說龍尾巴村的旅遊業發展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二三十年來,村民們卻還沒擺脫貧困,直到國家提倡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當地的狀況才得以改觀。如今的龍尾巴村依託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平價的農家樂與高端民宿共同發展,吸引了一批目光敏銳、思維超前、敢於開拓創新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大學生李平就是其中之一,他懷揣鄉村情懷,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村創建高端民宿——「璞舍」。
2019年,僅有13間客房的「璞舍」吸引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點讚的張家界民宿,到底長啥樣?昂貴的客房緣何能吸引眾多國家和地區的旅客?李平返鄉創業建設鄉村,在思想和行動上與傳統農民的觀念有何不同?在鄉村振興上,又是如何激發傳統鄉村活力?
讓文化反哺鄉村,一個張家界青年的別樣民宿
原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12期
文/本刊記者 何召霞
外國遊客豎起大拇指點讚
無邊的泳池,大落地窗, 眼前美景盡入懷。當你踏進李平的「璞舍」,或許更能懂得「回歸」的意思。「璞舍」在建築材料上大量使用原木,打造出一種簡單而不失質感的極簡風格;欄杆、地板、床架選用的都是當地的梓木樹,屋內大多數燈具吊頂都用竹子製成,顯得生態、環保;隨處可見的插畫植物,也是在周邊山上就地取材,可以說是將大自然的美定格在屋內。窗外的綠意總是在不經意間鑽入眼帘,嫩得仿佛能掐出水來。一切新鮮的模樣,喚醒了人們兒時關於鄉間的記憶。
2019年,「璞舍」接待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七大洲都有。他們對武陵源、張家界的印象特別好,一致評價:山很特別、很神奇,太不可思議了。
英國客人Miller-EthanJohn 因為對於「璞舍」的喜愛, 連續預訂了5個晚上的房間,對當地的風景和美食更是讚不絕口。他稱讚道:「龍尾巴村村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這是在我的家鄉感受不到的一種情懷。有機會一定會帶著家人一起過來,再次體驗張家界的鬼斧神工。」走的時候,Miller- Ethan John還帶著龍尾巴村的莓茶和在當地村民家採購的臘肉。
美國芝加哥客人Becca在訂房網booking(繽客)上留言:「謝謝你們,讓我在這裡有一個很棒的住宿體驗。你們的酒店很漂亮,讓我很放鬆。這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再次回到這裡。你們的食物很棒。我將分享你們的酒店給我的朋友。」
年輕人眼中不一樣的民宿
出生於1988年的李平是當地的土家族人,也是這家被眾多外國遊客點讚的民宿老闆。
李平坦言:「做民宿不算新鮮點子,但要做出特色、做出品位需要思想、理念的轉變,敢於開拓創新。」
大學期間,李平攻讀了藝術設計與廣告學雙學位。熱衷旅遊的他,工作之餘喜歡去世界各地旅行,學習國外優秀的建築設計案例,體驗專業的酒店服務。偶然一次,李平聽到媒體報導有關民宿的新聞:某人在某地,把村裡的舊房子改造得非常溫馨、漂亮,特別受城裡人的追捧。這時,李平了解到,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出臺了支持全域旅遊、發展民宿的相關政策。他想到自己的家鄉龍尾巴村:這麼好的「綠水青山」,太適合做民宿了。
2016年,李平放棄大城市的工作,返鄉創業,建設高端精典民宿——璞舍。
「璞舍」不大,有客房13間。李平將土家文化融入到「璞舍」的打造中,其中將當地特色與現代民宿結合最好的設計就是土家花格窗。他說:「以前的土家吊腳樓是沒有玻璃窗戶的,只有花格窗。我們加入自己的想法,重新運用設計。」
2017年10月,只有4間房的「璞舍」開業。2018年全年做到70%的入住率,4間房的年營業額相當十幾間房的客棧年收入,成為當地民宿圈內的一匹黑馬,刷新了大家對於民宿的認識。民宿不僅僅要有情懷,還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前瞻性以及對於市場的精準定位,正是這些讓「璞舍」成為張家界民宿的一張新名片。
由於房間數不足,市場供不應求,2018年3月,「璞舍」二期開工。李平把自家老房改建成9間民宿客房,2019年5月開始投入使用。自此,「璞舍」的總房間數達到13間,還配套有一個咖啡廳、一個餐廳、一個酒吧,還有一個無邊際的泳池和100多平的戶外平臺、SPA 房和健身房。員工數從之前的4人增至目前的10人,其中大學生私人管家就有5位。
「龍尾巴村從前最大的問題是汙染,後來經過全村上下的努力,在不改變村容村貌的前提下,鎖定汙染源、處理汙染物。一個乾淨、整潔的村落,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高端民宿講究整體感,如果只是民宿內部美輪美奐,窗外一眼望去是白色垃圾和臭水塘,這樣的民宿不可能真正走向高端。」 李平說道。
兩代人思想觀念上的碰撞
村民把房子租給李平之前也是做民宿,當時有7間客房, 每間客房每晚售價在80~100元。李平接手後,將原來的7間改成了4間,注重設計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讓每個房間的空間又大又舒適。父母不理解:「你怎麼越改越少?一個馬桶幾千元,一個浴缸又是幾千元,你花錢像是大風颳來的,不曉得心疼。」李平心裡明白,父母擔心的是投進去的錢怎麼能夠賺回來。
第一期開業前,李平把價格定為每晚800~1000元。父親覺得不可思議:誰肯花這麼多錢住一晚啊?你以為人家是憨頭(方言「傻瓜」的意思)啊?
在管理方面,李平與父母的想法也有碰撞。李平請的員工多了,父母覺得划不來。不管店裡是否有住客,李平都要把燈打開,吸引人來,也給周邊營造一種氛圍,他認為這樣才有人氣。而父母想到的只是省電。有一次,一個女遊客要3間客房,每間客房還價488元。李平父親見兒子說每間房至少要 688元,在一旁急得直跺腳:「賣得噠(當地方言「可以的」), 空在這裡一分錢都沒有。」而李平堅持不能賤賣。像李平與父母之間在思想上的代溝,也是眾多青年返鄉創業的一個縮影。
第一期的「璞舍」得到市場良好的反響和認可以後,李平開始著手第二期工程,擴建9間高端客房,以及配套設施。這回,李平的父母態度鬆動了些。但是,9間房要投入幾百萬元,他父母的心理壓力大。李平理解父母的擔擾,幾百萬元不是個小數字。後來,見房子還沒完工,9間房就已完成三個月的預訂,李平的父母才稍稍噓了口氣。
在龍尾巴村,旅遊業成了村子的致富產業,農家樂、民宿成了村民的「招財樹」。村民收入高了,幸福感越來越強。
青年人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沒有年輕人的鄉村是沒有活力的。更加關鍵的是,年輕人如何通過自己先進的觀念、新穎的思路和開放的心態改變傳統農村觀念,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實現農村的良性發展,才能為農村的建設添磚加瓦。
兒時記憶,堅定回鄉創業
1997年香港回歸,龍尾巴村搞的活動給李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回憶:「當時村裡搞活動,把香港歌手張明敏請來,唱《我的中國心》《龍的傳人》,村裡的大人小孩看了都像服了興奮劑:第一次見到大明星了!後來,村裡組織外國小朋友來和我們交朋友,一對為一組分到各家各戶,一起吃、住、玩。」 當時李平覺得外面的世界不知有多大,萌發了走出大山的念頭。那會兒,有企業家來村裡現場捐款;有畫家書法家來這裡義賣。村裡在門票站外立了一塊心願碑,供村民表達心願,還請來專家做規劃搞鄉村旅遊,村裡人還能免費學習。總之,那段日子深刻地影響、鞭策了少年時代的李平。
李平母親的小生意也影響了他的決定。當時,李平的母親在張家界景區內的水繞四門擺攤,提供民族服裝供遊客拍照。那裡有瀑布作背景,遊客喜歡在那裡留影。後來,景區不讓提供民族服裝拍照了,母親就改賣水果。李平兄弟倆一有時間,也幫著叫賣。這段時間,李平接觸到天南海北的人,越發覺得外面的世界真大,自己長大了也要跟這些人一樣走遍天下。
產業多元化,帶動村民發展
2020年春節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旅遊業損失巨大,民宿也不例外。「『璞舍』今年整體收益預計比去年略低,但在今年8月的入住率是97%,去年8月的入住率是85%,比去年高出一些 。這半年來,外省的遊客絡繹不絕,我定位高端民宿這步棋是走對了。」李平說道。
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根本性控制,以及全面復工復產的開展,全國旅遊業正在重新煥發生機。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需要不一樣的思路和前瞻性的眼光,李平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近一段時間,在單一民宿的基礎上,李平正朝著「鄉村文藝思潮,文化藝術設施」建設進行多元化發展。在接受《農村青年》記者採訪時,他正在籌備「璞舍書局」。李平說:「我要在龍尾巴村開辦鄉村書局、鄉村咖啡廳或者純手工藝品展。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年輕人對文化藝術、設計等具有傳統文藝氣質的東西越來越看重。鄉村書局不僅吸引城裡的『小資』們,也在吸引這裡的普通村民。浙江一帶的鄉村書局做得非常棒,那裡民宿的文藝氣息很濃,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高,整個鄉村的狀態更加好,我覺得這也是我們龍尾巴村需要學習的地方。當一個地方的整體文化水平提高了,人們素養也能得到提高,然後做出來的東西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精緻,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會越來越有幫助。」
可以想像,李平建設璞舍書局、造物空間、鄉食餐廳等一系列文化、藝術、設計類空間計劃的實施,將推動龍尾巴村鄉村文化的建設,為龍尾巴村乃至張家界市帶來一張嶄新的名片,甚至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在鄉村建書店、做藝術節,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鄉村實踐,也讓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美好。讓文化反哺鄉村,讓城市的年輕人回到家鄉來建設家園,李平對家鄉的發展充滿憧憬。
或許從前說起民宿,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廉價的農家院。但李平——一個典型的「85 後」農村年輕人,卻憑藉自己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國際化的管理理念,將土氣變成了高端,甚至未來還將引領鄉村拓展一個新的行業,這正是如今廣大中國農村最需要的。
終審:藺玉紅
審校:李志國 劉朱嬰
編輯:何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