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反哺鄉村,一個張家界青年的別樣民宿

2021-01-10 農村青年雜誌

導語:龍尾巴村位於湖南張家界景區內,距景區入口僅200米,每天來往的遊客眾多,可以說龍尾巴村的旅遊業發展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二三十年來,村民們卻還沒擺脫貧困,直到國家提倡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當地的狀況才得以改觀。如今的龍尾巴村依託自然資源和生態優勢,平價的農家樂與高端民宿共同發展,吸引了一批目光敏銳、思維超前、敢於開拓創新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大學生李平就是其中之一,他懷揣鄉村情懷,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村創建高端民宿——「璞舍」。

2019年,僅有13間客房的「璞舍」吸引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點讚的張家界民宿,到底長啥樣?昂貴的客房緣何能吸引眾多國家和地區的旅客?李平返鄉創業建設鄉村,在思想和行動上與傳統農民的觀念有何不同?在鄉村振興上,又是如何激發傳統鄉村活力?

讓文化反哺鄉村,一個張家界青年的別樣民宿

原載於《農村青年》2020年第12期

文/本刊記者 何召霞

外國遊客豎起大拇指點讚

無邊的泳池,大落地窗, 眼前美景盡入懷。當你踏進李平的「璞舍」,或許更能懂得「回歸」的意思。「璞舍」在建築材料上大量使用原木,打造出一種簡單而不失質感的極簡風格;欄杆、地板、床架選用的都是當地的梓木樹,屋內大多數燈具吊頂都用竹子製成,顯得生態、環保;隨處可見的插畫植物,也是在周邊山上就地取材,可以說是將大自然的美定格在屋內。窗外的綠意總是在不經意間鑽入眼帘,嫩得仿佛能掐出水來。一切新鮮的模樣,喚醒了人們兒時關於鄉間的記憶。

「璞舍」民宿外景

2019年,「璞舍」接待了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七大洲都有。他們對武陵源、張家界的印象特別好,一致評價:山很特別、很神奇,太不可思議了。

英國客人Miller-EthanJohn 因為對於「璞舍」的喜愛, 連續預訂了5個晚上的房間,對當地的風景和美食更是讚不絕口。他稱讚道:「龍尾巴村村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這是在我的家鄉感受不到的一種情懷。有機會一定會帶著家人一起過來,再次體驗張家界的鬼斧神工。」走的時候,Miller- Ethan John還帶著龍尾巴村的莓茶和在當地村民家採購的臘肉。

美國芝加哥客人Becca在訂房網booking(繽客)上留言:「謝謝你們,讓我在這裡有一個很棒的住宿體驗。你們的酒店很漂亮,讓我很放鬆。這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再次回到這裡。你們的食物很棒。我將分享你們的酒店給我的朋友。」

年輕人眼中不一樣的民宿

出生於1988年的李平是當地的土家族人,也是這家被眾多外國遊客點讚的民宿老闆。

「璞舍」老闆李平

李平坦言:「做民宿不算新鮮點子,但要做出特色、做出品位需要思想、理念的轉變,敢於開拓創新。」

大學期間,李平攻讀了藝術設計與廣告學雙學位。熱衷旅遊的他,工作之餘喜歡去世界各地旅行,學習國外優秀的建築設計案例,體驗專業的酒店服務。偶然一次,李平聽到媒體報導有關民宿的新聞:某人在某地,把村裡的舊房子改造得非常溫馨、漂亮,特別受城裡人的追捧。這時,李平了解到,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出臺了支持全域旅遊、發展民宿的相關政策。他想到自己的家鄉龍尾巴村:這麼好的「綠水青山」,太適合做民宿了。

張家界龍尾巴村

2016年,李平放棄大城市的工作,返鄉創業,建設高端精典民宿——璞舍。

「璞舍」不大,有客房13間。李平將土家文化融入到「璞舍」的打造中,其中將當地特色與現代民宿結合最好的設計就是土家花格窗。他說:「以前的土家吊腳樓是沒有玻璃窗戶的,只有花格窗。我們加入自己的想法,重新運用設計。」

2017年10月,只有4間房的「璞舍」開業。2018年全年做到70%的入住率,4間房的年營業額相當十幾間房的客棧年收入,成為當地民宿圈內的一匹黑馬,刷新了大家對於民宿的認識。民宿不僅僅要有情懷,還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前瞻性以及對於市場的精準定位,正是這些讓「璞舍」成為張家界民宿的一張新名片。

由於房間數不足,市場供不應求,2018年3月,「璞舍」二期開工。李平把自家老房改建成9間民宿客房,2019年5月開始投入使用。自此,「璞舍」的總房間數達到13間,還配套有一個咖啡廳、一個餐廳、一個酒吧,還有一個無邊際的泳池和100多平的戶外平臺、SPA 房和健身房。員工數從之前的4人增至目前的10人,其中大學生私人管家就有5位。

早餐後,管家正在用地圖幫客人規划行程

「龍尾巴村從前最大的問題是汙染,後來經過全村上下的努力,在不改變村容村貌的前提下,鎖定汙染源、處理汙染物。一個乾淨、整潔的村落,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高端民宿講究整體感,如果只是民宿內部美輪美奐,窗外一眼望去是白色垃圾和臭水塘,這樣的民宿不可能真正走向高端。」 李平說道。

兩代人思想觀念上的碰撞

村民把房子租給李平之前也是做民宿,當時有7間客房, 每間客房每晚售價在80~100元。李平接手後,將原來的7間改成了4間,注重設計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讓每個房間的空間又大又舒適。父母不理解:「你怎麼越改越少?一個馬桶幾千元,一個浴缸又是幾千元,你花錢像是大風颳來的,不曉得心疼。」李平心裡明白,父母擔心的是投進去的錢怎麼能夠賺回來。

法國朋友一家4口在餐廳吃晚餐

第一期開業前,李平把價格定為每晚800~1000元。父親覺得不可思議:誰肯花這麼多錢住一晚啊?你以為人家是憨頭(方言「傻瓜」的意思)啊?

在管理方面,李平與父母的想法也有碰撞。李平請的員工多了,父母覺得划不來。不管店裡是否有住客,李平都要把燈打開,吸引人來,也給周邊營造一種氛圍,他認為這樣才有人氣。而父母想到的只是省電。有一次,一個女遊客要3間客房,每間客房還價488元。李平父親見兒子說每間房至少要 688元,在一旁急得直跺腳:「賣得噠(當地方言「可以的」), 空在這裡一分錢都沒有。」而李平堅持不能賤賣。像李平與父母之間在思想上的代溝,也是眾多青年返鄉創業的一個縮影。

第一期的「璞舍」得到市場良好的反響和認可以後,李平開始著手第二期工程,擴建9間高端客房,以及配套設施。這回,李平的父母態度鬆動了些。但是,9間房要投入幾百萬元,他父母的心理壓力大。李平理解父母的擔擾,幾百萬元不是個小數字。後來,見房子還沒完工,9間房就已完成三個月的預訂,李平的父母才稍稍噓了口氣。

在龍尾巴村,旅遊業成了村子的致富產業,農家樂、民宿成了村民的「招財樹」。村民收入高了,幸福感越來越強。

自助餐
夜幕下的「璞舍」

青年人是鄉村振興的希望,沒有年輕人的鄉村是沒有活力的。更加關鍵的是,年輕人如何通過自己先進的觀念、新穎的思路和開放的心態改變傳統農村觀念,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實現農村的良性發展,才能為農村的建設添磚加瓦。

兒時記憶,堅定回鄉創業

1997年香港回歸,龍尾巴村搞的活動給李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回憶:「當時村裡搞活動,把香港歌手張明敏請來,唱《我的中國心》《龍的傳人》,村裡的大人小孩看了都像服了興奮劑:第一次見到大明星了!後來,村裡組織外國小朋友來和我們交朋友,一對為一組分到各家各戶,一起吃、住、玩。」 當時李平覺得外面的世界不知有多大,萌發了走出大山的念頭。那會兒,有企業家來村裡現場捐款;有畫家書法家來這裡義賣。村裡在門票站外立了一塊心願碑,供村民表達心願,還請來專家做規劃搞鄉村旅遊,村裡人還能免費學習。總之,那段日子深刻地影響、鞭策了少年時代的李平。

客人天真無邪泳池戲水

李平母親的小生意也影響了他的決定。當時,李平的母親在張家界景區內的水繞四門擺攤,提供民族服裝供遊客拍照。那裡有瀑布作背景,遊客喜歡在那裡留影。後來,景區不讓提供民族服裝拍照了,母親就改賣水果。李平兄弟倆一有時間,也幫著叫賣。這段時間,李平接觸到天南海北的人,越發覺得外面的世界真大,自己長大了也要跟這些人一樣走遍天下。

產業多元化,帶動村民發展

2020年春節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旅遊業損失巨大,民宿也不例外。「『璞舍』今年整體收益預計比去年略低,但在今年8月的入住率是97%,去年8月的入住率是85%,比去年高出一些 。這半年來,外省的遊客絡繹不絕,我定位高端民宿這步棋是走對了。」李平說道。

隨著我國疫情得到根本性控制,以及全面復工復產的開展,全國旅遊業正在重新煥發生機。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需要不一樣的思路和前瞻性的眼光,李平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最近一段時間,在單一民宿的基礎上,李平正朝著「鄉村文藝思潮,文化藝術設施」建設進行多元化發展。在接受《農村青年》記者採訪時,他正在籌備「璞舍書局」。李平說:「我要在龍尾巴村開辦鄉村書局、鄉村咖啡廳或者純手工藝品展。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年輕人對文化藝術、設計等具有傳統文藝氣質的東西越來越看重。鄉村書局不僅吸引城裡的『小資』們,也在吸引這裡的普通村民。浙江一帶的鄉村書局做得非常棒,那裡民宿的文藝氣息很濃,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高,整個鄉村的狀態更加好,我覺得這也是我們龍尾巴村需要學習的地方。當一個地方的整體文化水平提高了,人們素養也能得到提高,然後做出來的東西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精緻,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會越來越有幫助。」

「璞舍」春節互動——包餃子

可以想像,李平建設璞舍書局、造物空間、鄉食餐廳等一系列文化、藝術、設計類空間計劃的實施,將推動龍尾巴村鄉村文化的建設,為龍尾巴村乃至張家界市帶來一張嶄新的名片,甚至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在鄉村建書店、做藝術節,讓更多的人來參與鄉村實踐,也讓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美好。讓文化反哺鄉村,讓城市的年輕人回到家鄉來建設家園,李平對家鄉的發展充滿憧憬。

或許從前說起民宿,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廉價的農家院。但李平——一個典型的「85 後」農村年輕人,卻憑藉自己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國際化的管理理念,將土氣變成了高端,甚至未來還將引領鄉村拓展一個新的行業,這正是如今廣大中國農村最需要的。

終審:藺玉紅

審校:李志國  劉朱嬰

編輯:何召霞

相關焦點

  •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甘肅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
    農耕文化的「布道者」——全省鄉村旅遊反哺「三農」路徑探析系列報導之四中華裕固風情走廊景區新甘肅·甘肅農民報記者 何成軍在秦安縣五營鎮邵店村,坐落著一處距今8000年的史前遺址——大地灣。在那裡,先民們開始了原始粟作農業,農耕由此發端。自那時起,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開枝散葉、繁衍生息。
  • 張家界民宿.六甲酒店-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武陵源精品民宿酒店
    張家界民宿.六甲酒店,位於張家界武陵源森林公園景區標誌門的門票站主入口處附近,在一個背山臨水的好地方——六甲坡。距離武陵源汽車站和張家界魅力湘西文化廣場、商業街都在步行15min可達的範圍內,到張家界溪布街也是不遠。
  • 楓棲民宿走進鄉村 感受別樣生活
    積極響應兩會脫貧攻堅策略,結合農業農村部對農村閒置宅基地盤活和農民收入的鼓勵,綜合市場需求,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波年輕的創業者來到霸州經濟開發區葉莊村,將從當地村民手中租來的閒置房屋租進行主題式、個性化裝修改造,打造了霸州首個獨具特色的康養民宿——楓棲民宿。
  • 袁學婭:說說鄉村民宿的「老闆娘文化」
    原標題:說說鄉村民宿的「老闆娘文化」  休閒是種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目前我國正在興起休閒文化下的鄉村旅遊。逢年過節或是周末約上親朋好友、三五知己,找一個城市周邊的鄉村,去自駕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時尚。遊客到鄉村旅遊,期望的是青山綠水、散養雞、鴨、魚、蝦,還有就是綠色蔬菜。
  • 張家界首批星級民宿系列體驗分享活動啟動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5日訊(記者 寧奎)12月25日上午,「民宿張家界·邀約全世界」張家界首批星級民宿系列體驗分享活動在大庸古城「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文化廣場舉行啟動儀式
  • 張家界旅遊之鄉村旅遊攻略——張家界回憶小谷
    我是張家界回憶小谷,今天來我們大家分享來張家界不一樣的遊玩方式,以前我們聽過,農村包圍城市,而現在旅遊業的發展,將旅遊業發展到農村,讓過來遊玩的客人有很多的遊玩選擇性,以及真正的了解當地本土農耕文化。,然而現在張家界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為了更好來的吸引過來旅遊的朋友,張家界將在這幾年內打造出一旅遊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旅遊路線,讓過來遊玩的朋友真正地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當地農耕文化的宣傳。
  • 張家界的33家星級民宿,你來過幾家?
    12月25日上午,「民宿張家界·邀約全世界」張家界首批星級民宿系列體驗分享活動在大庸古城「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文化廣場舉行啟動儀式。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張家界日報社、張家界大庸古城發展有限公司、市旅遊協會等單位的嘉賓及張家界33家星級民宿掌柜,媒體、文藝界大咖及網紅代表參加本次啟動儀式。
  • 鄉村振興戰略中民宿該如何發展
    2018年8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和同年10月《關於促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發展行動方案(2018~2020)》等文件的出臺,明確了鄉村民宿戰略意義和發展使命。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提出,「充分發揮鄉村資源、生態和文化優勢,發展適應城鄉居民需要的休閒旅遊、餐飲民宿、文化體驗、健康養生、養老服務等產業」,為鄉村民宿的深入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 灣區青年民宿行,首屆清遠青年民宿節開幕
    11月21日,「灣區青年民宿行——首屆清遠青年民宿節」在清新開幕,在幽靜美麗的清新九牛洞民宿,集聚灣區大咖話旅遊、論經營、促發展。在大灣區同一片天空下,以青年創業為主體的清遠民宿向所有大灣區民眾、大灣區青年發出邀請——「灣區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 遇見瓊海的美,尋訪瓊海的別樣民宿
    領略最美麗的鄉村風情 探尋不一樣的民宿 體驗不同風格的特色文化 品嘗地道的當地美食 跟隨我們的腳步 一起尋訪瓊海的別樣民宿
  • 青年設計師進村創作民宿 浙江開化21個鄉村民宿設計作品獲獎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新時代美麗鄉村綠色發展高峰論壇暨開化縣鄉村與民宿設計大賽頒獎典禮,7日在浙江衢州開化縣舉行,有21個鄉村民宿設計作品獲獎。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攝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何崴是本次的評審嘉賓之一,他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本次設計大賽大多數是青年設計師,參賽作品多、質量頗高,「通過這些作品,看到了『後浪』們滾滾而來」。何崴表示,鄉村民宿設計大賽只是開始,真正的鄉村民宿還需要多方面支持,「希望開化能夠把參賽的好的設計作品落地,期待這些鄉村民宿開業運營」。
  • 張家界很個性的民宿:名字非常搞笑,卻蘊含當地習俗文化
    張家界以世界地質公園武陵源而聞名天下,與國內其他城市一樣,也有著屬於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武陵源山腳下就有一個頗具個性的民宿,雖然名字聽起來很搞笑,但是都是當地習俗文化的體現。湖南張家界以震撼全球的武陵源自然奇觀而一度火熱全球,引來了諸多海內外遊客到此遊覽。可以說絕大部分的遊客來張家界都是衝著震撼無比與美輪美奐的武陵源景區慕名而來。神奇無比的石柱山體讓張家界武陵源充滿了夢幻一般的風光,吸引的不止是美國好萊塢大片《阿凡達》劇組們,還吸引了成千萬上億數的遊客不斷到此遊覽,欣賞這樣的美景。
  • 2017年張家界武陵源鄉村特色民宿(客棧)星級評定結果公示
    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官網1月23日訊 (通訊員 柴本淼)去年10月份,由旅遊、建設、規劃、安監、公安、消防、衛生、食藥、工商、環保等11個職能部門以及鄉、街道代表,市客棧協會,旅遊民宿專家組成的專門工作組,按照《武陵源區鄉村特色民宿(客棧)星級劃分與評定標準》,對全區通過初評的
  • 共建+共生+共融 南京鄉村民宿點燃「美麗經濟」
    開幕式上,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王敏虹就《打造鄉村精品民宿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主題發言,他從共建、共生、共融三方面,結合南京的民宿實際案例,現場與大家分享了南京的「小民宿」是如何點燃「美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
  • ​民宿:一個處於鄉村經濟風口的特色文化載體
    民宿:一個處於鄉村經濟風口的特色文化載體在特色小鎮的建設背景下,大量優秀的鄉村遺產資源的價值正待挖掘。事實上,很多特色小鎮的建設,其「特色」便是來自對鄉村地區優秀的自然、文化遺產資源的挖掘利用。民宿本身按照類型和功能又可以分為農家樂、鄉村別墅等多種類別,和酒店最主要的區分點在於民宿具有由「主人文化」帶來的當地特色化體驗,住宿空間高度個性化、體量小而美。
  • 天津薊州:別樣「返鄉」大戲,攪動鄉村商機
    新華社天津10月7日電  題: 天津薊州:別樣「返鄉」大戲,攪動鄉村商機  新華社記者王井懷、張宇琪  一間房,窗含山野千年綠;滿庭樹,掛滿枝頭鄉愁情。在這個被人們當成春節過的國慶長假,一場別樣的「返鄉」大戲正在上演,一座座鄉村民宿「火」了起來。  6日,燕山腳下,一座青瓦白牆徽式建築的小院中,遊客如織,人們邊走邊賞雅致的建築、院中的荷花。  大廳裡,民宿老闆王平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向記者算起假期帳:29間房,按相關部門75%承載量的要求已經住滿,訂單已排到了下個月。
  • 有一種生活叫民宿——長沙縣慧潤民宿的鄉村遊新玩法
    長沙縣下足力氣培育民宿業,發展鄉村旅遊。長沙慧潤鄉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皮青情懷滿滿,創造了「631」合作模式,收益的60%給予農民,讓他們收穫真金白銀。越來越多農民投身民宿,變身發展鄉村旅遊的合伙人。安逸軒的「四合院」、湖畔人家的「十大碗」、香樟樹下的藤編工藝品……一宅一品一主人,一個個民宿漸漸形成自己的文化IP。
  • 張家界:「美麗經濟」助脫貧
    在與貧困進行決戰的徵程中,張家界緊緊依託旅遊開展脫貧攻堅,堅持一手抓旅遊、一手抓扶貧,以旅遊反哺農村,引導貧困群眾融入旅遊產業鏈,因地制宜壯大「美麗經濟」,使旅遊發展的成果惠及當地百姓,打造出了旅遊精準扶貧的「張家界樣本」。
  • 首屆「清遠青年民宿節」來了!跟年輕人玩轉民宿
    這幾年,住民宿、鄉村遊成為廣東人喜愛的周末假期休閒節目。在廣東,清遠的民宿發展迅速,在風景優美的鄉間,各種特色民宿遍布,讓人們體驗到居住在鄉村裡的魅力。 近日,「首屆清遠青年民宿節」開幕,本次活動由共青團清遠市委員會、清遠市青年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會、清遠市電子商務發展促進會主辦,清遠各民宿團體代表齊聚一堂,分享了民宿創業的經驗。
  • 青年漁民轉產轉業開民宿,「豬聯璧合「直播為海南鄉村民宿發展育新機
    2010年的春節,來三亞散心解壓的小莉意外的來到了當時三亞西島上未向遊客開放的原始漁村,一個擁有近500年的歷史的古村落。當地質樸的民風、時間仿若靜止的慢生活讓她念念不忘,之後幾年,她經常和朋友們往返成都與西島,租住在當地的漁民家中。「去的多了,就想如果能在西島建一個自己的落腳點就好了。」這個想法的萌發,是漫時光民宿雛形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