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2020-12-25 覃仕勇講史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蟬是傳說中的人物,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楊玉環呢,是紅顏禍水,寵幸安祿山,致使後來有「安史之亂」,歷史名聲不好。而她是否死於馬嵬坡又是千古迷案。相對來說,履歷比較簡單,史跡斑斑可考的就是王昭君了。

王昭君華容絕代,命運卻非常不好。

王昭君原本是南郡(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一個普通民女,日子雖然貧寒,但完全有能力過「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但漢元帝貪財好色,廣選美女入宮。

王昭君的美貌難逃選美者的眼睛,被強行徵選入宮。

宮中美女如雲,漢元帝根本寵幸不過來。據說,為了節約選女過夜的選擇時間,漢元帝讓畫師給每一個美女都畫了畫,自己根據畫像挑選。

畫師毛延壽向王昭君索賄,王昭君沒錢,被愛財的毛延壽醜化了。

由此,王昭君在宮中獨守空房好多年。如果不是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要求和親,王昭君也許孤獨終老。

呼韓邪單于要與大漢皇帝和親,那是要得到漢元帝的女兒做老婆。漢元帝哪裡捨得自己的女兒嫁給這個野蠻人?但又不敢不答應,於是就把後宮那些自己挑揀剩的「剩女」來冒名頂替。

《後漢書》中記載:「(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王昭君天真地以為,逃離出皇宮的牢籠就會海闊天空。

事實證明,這想法太幼稚了。

「昭君出塞」,僅僅是怨曲的開始。

出塞這一年,昭君剛剛二十歲,呼韓邪單于已年近五旬,可以做昭君的父親。

年齡上的相距,註定了他們不可能一起白頭、廝守終生。

嫁到匈奴第三年,呼韓邪單于就年老力衰,不合時宜地掛了。

王昭君抱著給呼韓邪單于生下的兒子伊圖智伢師,兩眼哭腫,卻永遠喚不醒呼韓邪單于了。

《漢書匈奴傳》裡記載:「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啥意思呢?就是說繼位的呼韓邪之子雕陶莫皋有權得到王昭君。

王昭君嚇了一大跳,趕緊向漢廷上書求歸。

漢廷當政的換成了漢成帝,同樣不敢招惹匈奴人,敕令「從胡俗」,拒絕了王昭君的回鄉請求。

沒辦法,王昭君只好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的習俗,硬著頭皮嫁給了成為了復株累若鞮單于的雕陶莫皋,過了長達十一年的屈辱生活,給雕陶莫皋給生下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

補一筆,雕陶莫皋可不是什麼善類,《南匈奴列傳》記載:「初,單于弟右谷蠡王伊圖智伢師,以次當位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于儲副。單于欲傳其子,遂殺智伢師。」

雕陶莫皋得到王昭君後,把王昭君與父親呼韓邪單于生下的孩子伊圖智伢師殺了。

也許是報應,在與王昭君生活了十一年後,雕陶莫皋也掛了。

繼承單于位的是雕陶莫皋的大弟弟且糜胥。

作為雕陶莫皋的老婆王昭君,也繼續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的習俗嫁給了且糜胥。

王昭君再也承受不住這種屈辱,徹底崩潰。最終,選擇了服毒自盡,時年三十三歲,被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這個「青冢」,大史學家翦伯贊曾專門去探訪和拜祭過,並寫下了《內蒙訪古》一文。該文後來收錄入高中語文教材。

文中,翦老大加稱頌和讚美王昭君,稱王昭君是巾幗英雄。他說:「現在還有人反對昭君出塞,認為昭君出塞是民族國家的屈辱。我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因為在封建時代要建立民族之間的友好關係,不能向我們今天一樣,通過各族人們之間的共同的階級利益、經濟基基礎和意識形態,主要的是依靠統治階級之間的和解,而統治階級之間的和解又主要的是決定於雙方力量的對比,以及由此產生的封建關係的改善,和親就是改善封建關係的一種方式。」

話是說得不錯,但感覺上還是怪怪的。

怎麼說呢?要說和親可以建立民族之間的友好關係,那麼匈奴為什麼不肯把他們族群裡的美女送入中原?卻反過來指定漢庭必須送美女給他們呢?

西漢初年,匈奴南下。漢高祖親率三十萬大軍迎戰,準備以軍事力量對抗的辦法解除北方的邊患。但是,大軍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就被匈奴四十萬人馬圍困在白登七天之久,後因賄賂冒頓閼氏才得以解圍。

圍困是解除了,但邊患還在。怎麼辦呢?

建信侯劉(婁)敬出了個餿主意,說:「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革,未可以武服也。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單于,厚奉遺之,彼知漢女送厚,蠻夷必慕,況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外孫為單于。豈曾聞(外)孫敢與大父亢禮哉?」

所以,「和親之論,發於劉敬」。

事實上,和親並不能限制匈奴的搶掠活動。

匈奴人除了得到香車美女外,還得到西漢每年送來的大批絮、繒、酒、食物等,而且還可以達到通關市的目的,以獲得所需的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即「和親」,根本就是送錢、送女人以乞求平安。

劉邦駕崩,呂后當國,匈奴冒頓居然又指名道姓,要呂后嫁給他,更是一種赤裸裸的挑釁和侮辱。

實際上,從高祖六年(公元前二0一年)至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0年),《漢書》記載和親事就有九處之多,西漢王朝對匈奴極盡賄賂之能事,但匈奴帶來的邊患見於記載的尚有二十來處。所以說,和親只不過是給民族關係上披上了一層和平友好的外衣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和睦親善。史書也直言「漢與匈奴和親,率不過數歲,即復背約」。劉敬首倡和親的目的根本就沒有達到,也不可能達到。

為此,宋代大史學家司馬光曾經說:「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

可惜的是,古人就明白的道理,到了現代史學家這兒,又反而弄混了。

總之,稱王昭君是巾幗英雄是有點過了,變味了。

王昭君,只是一個時代的棄兒、一個悲憤無處訴的弱女子,僅此而已。

相關焦點

  • 王昭君與匈奴和親,卻先後嫁給了父子二人,自己女兒要叫兒子叔叔
    在我國的歷史上,是有著不少女性長得特別美麗的。要說古代哪些女性長得特別美麗,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四大美女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其中的一位,也是在漢朝時能夠稱得上第一美女的王昭君。她的一生真的是充滿了坎坷和傳奇,我們也知道她是被和親所迫害的一個女性。
  • 王昭君嫁匈奴和親,先後嫁給父子三人,女兒被太后接回宮中做宮女
    宮中女子多美貌,想必王昭君的美貌也未必就入了漢元帝的眼。要不然一直不得寵的皇后,怎麼會不知道宮中有個大美人,拉攏她來對付傅昭儀豈不好?五年過去了,王昭君還是一介宮女,一點晉級都沒有,一直得不到寵愛,她應該是很失落的。史書記載,漢朝的屬國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長安朝覲天子,繳納賦稅,並且提出想娶公主,加強兩國聯婚。在歷朝歷代的聯婚中,鮮少有皇帝真把公主嫁過去的,出嫁的都是宗室郡主。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相傳毛延壽也知道王昭君是難得的絕色美女,覺得他日定能大富大貴,所以他三番五次暗示王昭君給一些辛苦費,但是為人正直的王昭君對賄賂一事不屑一顧,為此王昭君便得罪了毛延壽,毛延壽在給王昭君畫像時,在她的臉上點了一顆克夫痣。漢元帝見了王昭君的畫像後,沒有產生好感,反而心生厭惡之情,他可不想被剋死,所以王昭君一直得不到召見。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儘管說皇帝不知道後宮裡有這樣一個美人,但民間早已流傳開來,後來呼韓邪單于俯首稱臣,向漢朝請求和親,漢元帝捨不得公主,便在後宮裡找人代替,昭君自願遠嫁,等到皇帝見到她之後,立即心生悔意,但君沒有戲言,已答應好的事無法改變,只好任昭君遠嫁。
  • 王昭君17歲還不肯嫁,如果生活在宋朝,結局會怎樣?
    別說在古代,如今現代重男輕女的觀念還是非常強的,雖然王昭君是住在一個比較偏遠的小縣城,叫秭歸縣。足以說明王昭君家裡在這個縣城裡的背景還是比較好的。王昭君的父親,是一位多才的雅士。不喜歡走官宦之路,跟很多才子的個性一樣,喜歡自由自在,在平凡中度過一生。
  • 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一嫁呼韓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史書中確切關於王昭君的記載很少,她本人具體的想法究竟如何,如今也不得人知。只不過從僅有的史實中,可以看出出塞大概率並非王昭君個人的意願。首先,人們耳熟能詳的"昭君出塞"故事是這樣的。王昭君到達塞外後,呼韓邪單于對她敬愛有加,兩人婚姻美滿,先後生有3個兒子。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遠嫁匈奴後,很多人都好奇王昭君過得幸不幸福,從背井離鄉,一輩子都不能回來這一點上看,是不幸福的,王昭君的《怨詞》有這樣一句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非常明確地表達這種感受。,同時王昭君又因為美貌得到呼韓邪的喜愛,兩個人夫妻和睦,還育有一個兒子,漢朝跟匈奴的關係也因此保持和平穩定的狀態,這段時間大概有五六十年,可見昭君出塞,不僅僅是嫁女兒那麼簡單。
  • 央視最美女主播嫁入百億豪門,夫家父子三人相繼入獄,她怎麼樣了
    在李紅嫁入百億豪門後不久,丈夫吳志陽因為酒後侵犯一位美女CEO被舉報鋃鐺入獄,緊接著丈夫的弟弟又因為造成了嚴重的車禍被逮捕入獄,真是禍不單行,公公為了保住搖搖欲墜的家族企業非法集資了100多億,又因為詐騙罪入獄。 央視最美女主播嫁入百億豪門,夫家父子三人相繼入獄,她怎麼樣了?
  • 山河地理——塞外拜謁昭君墓
    各個時期的畫像,多以「昭君出塞」為主題,精湛的畫藝展現出王昭君閉月羞花的「落雁」之美。,育有一子,呼韓邪單于死後,嫁於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生育二女,復株累單于死後,又嫁與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
  • 王昭君雖然為中原帶來了和平,但她嫁到匈奴後,並沒有過上好日子
    「昭君出塞」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出名的典故。世人都記住了王昭君出嫁時的美麗,可很少有人知道,王昭君嫁到匈奴後,並沒有過上好日子。 漢元帝也知道和平的重要性,於是,以盛大的禮節來迎接呼韓邪。酒酣耳熱之際,呼韓邪單于請求做漢元帝的女婿。見呼韓邪單于如此敬重大漢,漢元帝欣然同意。 他把宮中女子的畫像拿出來反覆挑選,最終決定讓一個名叫王昭君的宮女嫁給呼韓邪。之前,王昭君是以秀女的身份進入皇宮的。來到皇宮之中,按照慣例,宮廷畫師要把眾多秀女一個一個地畫下來,然後呈遞給漢元帝。
  • 楊貴妃有狐臭,王昭君是溜肩,西施身子弱,唯獨貂蟬你可能不知道
    在我國形容一個女子的容貌美麗往往會說對方為「沉魚落雁之姿色,閉月羞花之容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就在於這句話是來自於我國古代的四位美麗的女子西施,王昭君,楊貴妃,和貂蟬,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四個女子美豔動人有我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稱,但沒有人是完美的,這四位美女也不例外,研究史書我們驚訝的發現這四位美麗的女子身上都各自有著一些小缺陷。
  • 王昭君嫁到匈奴後,過著怎麼樣生活?丈夫死後改嫁兒子,育有兩女
    王昭君作為四大美女之一,相比較其她三位結局無疑是幸福的。西施沉溺於江中,貂蟬生死不明,楊玉環死於心愛之人(唐玄宗)面前,只有貂蟬嫁到塞外,成為匈奴單于王后(寧胡閼氏)。只是嫁到塞外的王昭君真的幸福嗎?
  • 昭君出塞: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進宮後的王昭君始終沒有得到漢元帝的垂青,原因是性直的王昭君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因此將王昭君畫像畫醜,最終王昭君只能在漢宮中蹉跎。匈奴的求親書飛到漢宮廷,漢元帝打算使宮女冒充公主和親,昭君請求和親匈奴。漢元帝見昭君貌美始知毛延壽欺騙,殺毛延壽後昭君出塞。
  • 一女子先後嫁祖孫三代,古人這麼重視女子貞潔,為何對她無比敬仰
    在古代,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貞潔是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了這個古代女子,不僅在丈夫死掉後改嫁過,而且還改嫁了兩次,所嫁的丈夫還是祖孫三代人,不光是在思想傳統的古代,哪怕是在開明的現代,這種做法都是有違倫理道德的,但是這名女子卻受到了後人的無比敬仰,這又是為什麼呢?
  • 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
    王昭君生於湖北興山縣,自小就因美貌而聲名遠揚。西漢元帝年間,她被選入宮作宮女。那時昭君還不滿20歲,年輕貌美的昭君期盼著哪天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 世事無常,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大漢求親,皇帝就挑選了王昭君去和親,誰也不願離開故土,但沒有辦法,昭君只得奉命嫁到匈奴荒涼之地。
  • 還原歷史真相,真實的王昭君
    謁昭君墓 圖文/立早章 離開大同,已是中午一點多鐘,夜宿塞外青城--呼和浩特,不說呼市繁華的夜市,不說呼市美輪美奐的夜景,不說藏傳佛教大召寺,不說好吃好看的燒麥,說說歷史古蹟昭君墓,現在叫王昭君博物院。
  • 豆瓣2.2,王昭君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最廣為人知的還要數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大美人」。 昭君明知錦兒是鬼,卻也一點不知道小心行事。 她在宮中自言自語被許多宮女太監撞見,大家背地裡都議論紛紛。
  • 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長啥樣?專家復原樣貌,網友:不懂古人審美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我國的四大美女到底長什麼樣,能夠讓她們的美名從古代,經過幾千年的傳播一直傳到現代,讓眾多古代著名詩人紛紛寫詩,來讚嘆她們的美貌。不過,畢竟時間過於久遠,在她們所處的那個年代,沒有照相機,最多也只能留下一張畫像,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就算留有畫像,也早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 「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究竟是什麼意思,越早知道越好!
    時至今日,俗語所涵蓋的範圍也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領悟先賢三兩句,除去身後百千條,正是說明我們只要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就會以後少碰釘子,少走彎路。那麼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句俗語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這句俗語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裡面的學問可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