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與匈奴和親,卻先後嫁給了父子二人,自己女兒要叫兒子叔叔

2020-12-23 騰訊網

在我國的歷史上,是有著不少女性長得特別美麗的。要說古代哪些女性長得特別美麗,相信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四大美女了。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其中的一位,也是在漢朝時能夠稱得上第一美女的王昭君。她的一生真的是充滿了坎坷和傳奇,我們也知道她是被和親所迫害的一個女性。而她在和親之後,更是先後嫁給了父子二人,以至於後來自己的孩子之間的稱呼都因為有了輩分而出現了問題。

王昭君的家庭並不是特別好,但她卻長得特別美麗。14歲那年,就被選進了宮裡,成了一名宮女。當時漢元帝每天都沉浸在享樂當中,全然不顧國家朝政。甚至連選妃子都不親自過問,而是交由畫師,讓他們把女子的肖像畫出來,然後再進行挑選。當時不少女子為了能夠得到漢元帝的寵幸,就賄賂畫師,以求畫上的自己更加美麗。但王昭君卻堅決不肯這麼做,因而畫師就醜化了王昭君,以至於她錯失了見到漢元帝的機會。

後來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來中原,希望能夠求娶一個漢人作為妻子。漢元帝就把王昭君許給了呼韓邪,在他見到了王昭君以後,看到她美麗的面孔,特別高興。並且對漢元帝保證,自己將不會再侵犯漢朝的邊境。漢元帝在後來送行時,見到了王昭君的真面容,他被王昭君的美貌所打動,但為時已晚,氣憤之下,回宮以後漢元帝就下令處死了所有的畫師。

王昭君沒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只能隨呼韓邪去往遠離家鄉的匈奴。在那裡,王昭君和呼韓邪一同生活了3年的時間,期間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後來單于去世,王昭君見自己有希望能夠回到故鄉中原了,便寫了一封信給漢朝,希望能夠讓自己回到中原。但是漢元帝並沒有同意,反而是希望她能夠以匈奴習俗,嫁給單于的長子復株累若鞮,也就是後來的新單于。

王昭君此刻才明白自己已經徹底沒有希望可以回去了,無奈她只能再嫁給自己前夫的兒子。在和復株累若鞮結婚以後,兩個人又生下了兩個女兒。王昭君這兩個女兒在長大以後都分別嫁給了匈奴的貴族。但是在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王昭君和呼韓邪所生的兒子,和她與呼韓邪的長子所生的兩個女兒之間,輩分就產生了問題。畢竟呼韓邪的長子並不是王昭君的兒子,但嚴格說來,王昭君也算是一個後母。而她的親生兒子在輩分上,則是成了自己兩個親生女兒的叔叔。當然了,這是按照父系的輩分來說,若是按照母系來說,那自然就是兄妹了。

這就是古代女子的不幸,嫁給兩個人,自己的女兒卻要叫自己的兒子為叔叔。王昭君在匈奴的時候,匈奴也確實沒有再和漢朝起過衝突,只是後來王莽亂政,導致了匈奴又一次和漢朝發生了戰亂。王昭君面對這自己無力改變的現狀,只能在匈奴悽涼的孤獨死去,雖然她只是一個弱女子,但卻用自己的一生,換來了兩國之間的和平。這樣的貢獻也還是巨大的,她能夠稱為四大美女之一,不光是長得漂亮,還有她所做出的貢獻。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王昭君嫁匈奴和親,先後嫁給父子三人,女兒被太后接回宮中做宮女
    但此時,漢朝已經比匈奴強太多,漢元帝便想把未被寵幸的宮女拉出來,讓呼韓邪單于選一個,而王昭君也就是其中之一。王昭君因貌美,被呼韓邪單于看上了。漢元帝對她有沒有想法呢?正史中是沒有記載的,傳說故事中是有的,從後面推斷,漢元帝應該是看到她的一剎那有過心動,王昭君確實貌美。以宮女身份嫁給呼韓邪單于畢竟不妥,漢元帝就給她一個昭君的名號,讓她出嫁西域了。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史書上最有名的與親事件大概是王昭君出獄,王昭君出身貧寒,漢元帝時期,以民間女子身份入宮,成為宮女,史書上記載王昭君長得非常漂亮,但在宮裡,王昭君卻一直得不到皇帝賞識,甚至根本沒有機會認識他。呼韓邪單于知道漢朝的厲害,所以三番兩次請求和漢朝結盟,鞏固地位,漢朝以前也有女子遠嫁,但她們都是養尊處優的公主,只有王昭君是不知名的宮女。在十九歲那年,一切都有了轉機,昭君搖身一變,成為地位顯赫的「公主」,與一位和親士兵結婚,嫁給了呼韓邪單于,從此為他生下了兒子右日逐王,漢匈關係大大加強。
  • 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王昭君的美貌難逃選美者的眼睛,被強行徵選入宮。宮中美女如雲,漢元帝根本寵幸不過來。據說,為了節約選女過夜的選擇時間,漢元帝讓畫師給每一個美女都畫了畫,自己根據畫像挑選。畫師毛延壽向王昭君索賄,王昭君沒錢,被愛財的毛延壽醜化了。
  • 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
    世事無常,匈奴呼韓邪單于來大漢求親,皇帝就挑選了王昭君去和親,誰也不願離開故土,但沒有辦法,昭君只得奉命嫁到匈奴荒涼之地。 主動求見掖庭令,主動要求嫁給呼韓邪單于,也就是說,王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完全出於自願,並沒有人逼迫。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公元前33年正月,南匈奴首腦呼韓邪單于,借著中原春節的喜慶前來朝見漢元帝劉奭,並請求做漢家的女婿,劉奭(shì)自然不願把女兒下嫁給年過六旬的呼韓邪單于,他便召來劉家子弟討論,看看他們誰願意獻出自家的女兒。劉家人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人願意獻出自己的寶貝女兒,漢元帝只能在宮中選拔,宮女也沒有人願意。
  • 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呼韓邪單于一次:漢元帝時期嫁王昭君於呼韓邪單于。在這前後167年間,漢朝派出的十一位和親公主中,除了王昭君是明顯的宮女外,其他人中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公主呢?漢朝派出和親公主有真公主嗎?按照《史記》的說法,前10位和親的公主都是宗女,也就是宗室之女的意思。
  • 王昭君空有落雁之容,卻得不到皇帝寵愛:我要遠嫁匈奴
    如此漂亮的女子,本應該是留給皇帝本人,為何卻遠嫁匈奴,圓滿了呼韓邪單于?一、早年入宮,獨守空房王昭君也叫王嬙,很年輕就被選入宮中,其相貌無與倫比,只不過漢元帝宮女、妃嬪甚多,王昭君在眾妃嬪中也不太起眼。王昭君沒有受寵信的主要原因,是漢元帝不知道後宮有位如此美人。
  • 張作霖效仿帝王和親,最漂亮的女兒嫁給一個傻子,原因讓人心酸
    和親,在古代也叫「和戎」、「和蕃」,是中原王朝和周邊少數民族的一種聯姻,歷史上最著名的和親發生在漢朝,昭君出塞就是和親的故事。此人就是「東北王」張作霖,土匪出身的張作霖娶了6個漂亮的老婆,子女多達14人,其中8個兒子6個女兒,也許是因為老婆漂亮,張作霖的6個女兒個個也漂亮。尤其是他的二女兒張懷英,不僅出脫的漂亮,而且還十分溫柔,對父母的話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張作霖平日對其是極其的喜愛。
  • 匈奴人到底對美人王昭君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副壁畫,讓人不忍直視
    《匈奴傳》記載說漢竟寧元年,就是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也就是說漢武帝在後宮選了個叫王嬙的宮女,匈奴的呼韓邪單于,這位犧牲自己遠嫁北國,為邊境帶來60餘年和平。千百年來,關於王昭君的一些故事,第一個是王昭君本名真的是王嬙嗎?第二王昭君的墓葬。第三王昭君真的如現在公認的那樣,是湖北宜昌興山人嗎?王昭君真的先後嫁給了匈奴單于,祖孫三代人嗎?  漢宣帝五鳳元年,就是公元前57年,盤琚北方大漠的匈奴出事了,你是否知道匈奴有5個部落,這5個部落還打起來了,最後其他3個部落,很有可能會打敗,,最後投靠了漢朝。
  • 衛、霍已滅掉匈奴主力,為何到漢元帝時期,還要派昭君出塞和親?
    在漢武帝時期,衛青、霍去病因與匈奴作戰有功而聲名大噪,二人聯手消滅了匈奴主力。更因為「封狼居胥」,一直被後世視為一代戰神。但是,當時的匈奴,實際上並沒有被衛霍二人「消滅」。漢武帝死後不久,匈奴又開始南下,對漢朝進行試探性的騷擾。
  • 昭君出塞我們不應該同情她,應該為她高興,其實是匈奴人挽救了她
    這些公主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可是她們一出生,就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她們中的許多人為了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被遠嫁到少數民族進行聯姻,一輩子都見不到自己的家人。在後人看來,她們是偉大的,但這其中的心酸又有誰能知道呢?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奇女子,她就為了民族的利益,為了人民免受戰爭之苦,自願遠嫁到匈奴去和親。
  • 匈奴強大,王昭君遠嫁和親可以理解;唐朝那麼強,為何和吐蕃和親
    和親是一種有效對付遊牧民族的做法,歷史上最有名的和親,莫過於漢朝的王昭君和唐朝的文成公主。王昭君遠嫁匈奴可以理解,畢竟匈奴可是很強大的。但文成公主嫁給的是吐蕃王朝,唐朝不是很強嗎?怎麼會怕吐蕃呢?但他的兒子很爭氣,十三歲便繼承了老爸的遺志,先後徵服了那些不聽話的部落,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贊幹布。威震青藏高原後,16歲的松贊幹布做了一個夢,他對大臣說,我要迎娶尼婆羅國的公主,我還要娶大唐的公主。
  • 王昭君去世後,匈奴人對她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幅壁畫看了讓人心疼
    在和親宴上漢元帝才第一次真正地看到王昭君本人,雖當時感覺昭君的美貌十分驚人,心中萬分不舍將王昭君賜給呼韓邪,但是君王無戲言,說出去的話就猶如潑出去的水一般無法收回,漢元帝只好忍痛將王昭君賜給了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且呼韓邪單于對於王昭君可謂是十分滿意,並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 一女子先後嫁祖孫三代,古人這麼重視女子貞潔,為何對她無比敬仰
    哪怕丈夫去世了,古代女子也是要守寡的,為了自己的貞潔也不能夠改嫁給其他的男人,要不然也會被人所嘲笑,就連家族中的女子也會受到牽連。一入後宮深似海,沒有得到皇帝注意的女子結局是比較慘的,也只能在宮中孤獨終老,但是王昭君不想要這樣的人生,當時正好遇上漢朝和匈奴打算和親,皇帝也為此在尋找適合的女子,這個時候王昭君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與其在皇宮裡孤獨終老,不如去和親,最起碼自己可以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就毛遂自薦。
  • 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一嫁呼韓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史書中確切關於王昭君的記載很少,她本人具體的想法究竟如何,如今也不得人知。只不過從僅有的史實中,可以看出出塞大概率並非王昭君個人的意願。首先,人們耳熟能詳的"昭君出塞"故事是這樣的。王昭君到達塞外後,呼韓邪單于對她敬愛有加,兩人婚姻美滿,先後生有3個兒子。
  • 昭君出塞是國家之幸,但卻是昭君的不幸,守了一方安定卻苦了自己
    王昭君只是一個宮女啊,怎麼能送去和親?,漢元帝表示非常同意,但是漢元帝這次準備選個宮女加封為公主送去和親,雖然在深宮中的宮女們一直很渴望外面的世界,但是,和親是要去一個不熟悉的國家,她們也是不願意的。楊玉環兩人成婚後,呼韓邪單于也要回去了,於是兩人就到漢元帝跟前去謝恩,令漢元帝萬分後悔加吃驚的是,這麼年輕貌美的宮女為何他沒有見過,當場就很想讓她留下,但是這已經無法挽留,據說,漢武帝回到後宮後,越想越後悔,他叫人將王昭君的畫像拿過來一看
  • 百年嫁六位公主,西漢和親:打不贏的仗,化作和親公主的眼淚?
    劉敬之前就反對劉邦出兵打匈奴。劉邦兵敗狼狽而回,因此對劉敬的建議很是看重。劉敬於是建議,把西漢劉家的女兒嫁給匈奴首領,與匈奴人建立起「甥舅」的血緣關係,同時送給匈奴人大量的財物,以實現「久遠子孫為臣」的目的。劉邦欣然採納。於是和親政策成為西漢初期的一項基本國策,執行力度還挺到位。
  • 古代的和親公主中,誰對中國的貢獻最大?這兩個女人絕對不容忽視
    如果說起和親公主,相信大家一定都會想到王昭君和文成公主。歷史上,各個朝代的文人都對她們做出的傑出貢獻和歷史功績都大加讚賞。但是,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出塞和親的故事,卻更值得人們傳頌。都知道,劉細君是開通絲綢之路以來,第一個遠嫁到西域的公主,她先後兩次嫁給了爺孫兩輩烏孫王。
  • 青冢和親越千年,走進昭君故裡,感受傳統文化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朔州大地源遠流長。公元前33年,漢元帝把宮女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以求邊境安定。王昭君率領和親大隊人馬由長安,走太原,經雁門關出塞,來到的第一個村便是山西省朔州市的青鍾村,後來經殺虎口北上內蒙。
  • 還原歷史真相,真實的王昭君
    謁昭君墓 圖文/立早章 離開大同,已是中午一點多鐘,夜宿塞外青城--呼和浩特,不說呼市繁華的夜市,不說呼市美輪美奐的夜景,不說藏傳佛教大召寺,不說好吃好看的燒麥,說說歷史古蹟昭君墓,現在叫王昭君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