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聞
標題:王昭君去世後,匈奴人對她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幅壁畫看了讓人心疼
眾人皆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說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而王昭君就是四大美人中的落雁,且傳聞王昭君彈得一手好琵琶。但是相貌出眾且才藝俱佳的她為什麼並沒有在後宮脫穎而出得到漢元帝寵幸,而是被派到遙遠的邊塞與匈奴和親呢?
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名叫秭歸的普通民家中,由於相貌出眾則以民間女的身份被選入後宮。雖說昭君貌美如花,但在宮中就不得不講宮中的規矩。傳聞昭君由於不願意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十分氣憤便在給昭君畫像時把昭君的面容畫得十分醜陋,漢元帝看後龍顏大怒,恰逢匈奴前來求親,一氣之下就把昭君賜給了前來求親的呼韓邪單于。在和親宴上漢元帝才第一次真正地看到王昭君本人,雖當時感覺昭君的美貌十分驚人,心中萬分不舍將王昭君賜給呼韓邪,但是君王無戲言,說出去的話就猶如潑出去的水一般無法收回,漢元帝只好忍痛將王昭君賜給了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且呼韓邪單于對於王昭君可謂是十分滿意,並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傳聞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昭君確實是遠嫁了匈奴,並且昭君出塞和親的這一舉動,讓漢匈之間保持了幾十年的友好。
前面說到,王昭君不僅相貌出眾,而且她還彈得一手好琵琶。這樣的她在匈奴十分得寵,婚後的她與呼韓邪單于過得也是十分幸福。但是儘管生活十分美好,昭君嫁給呼韓邪後沒過多久,呼韓邪便去世了。在滿是黃沙的邊塞生活了幾年後的昭君想請求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依照遊牧民族的繼婚制「父死,妻其後母」的說法,昭君必須嫁給新的單于,所以眾人並未答應王昭君想要回鄉的請求。根據風俗王昭君只好又重新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雖然昭君承受了極大的委屈,但是為了邊塞的安定她也只能夠默默地忍受。
王昭君對於漢匈之間的貢獻毋庸置疑,在昭君嫁到匈奴的幾十年間,匈奴的民眾對於昭君也是十分的愛戴。昭君死後,匈奴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王昭君變文》中記載到:「單于是日親臨哭……衙官座位刀剺面,九姓行哀截耳……」意思即為單于當時哭了,有衙官用刀劃破自己的臉,也有人因為悲傷而割掉自己的耳朵。
雖然昭君深受愛戴,在她葬禮之日眾人哭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記載中眾人劃破臉頰,割掉耳朵的行為未免太過偏激了一點,這樣的行為不禁讓人產生懷疑這難道是匈奴人的風俗習慣嗎?真相是如何到現在也沒有正確的史料記載,但在莫高窟裡的一組壁畫裡確實發現了有劃面割耳這樣的自殘行為。
上圖為莫高窟裡發現的一副壁畫,名叫《各國王子舉哀圖》。圖片中,佛祖圓寂後不僅有人拿刀劃破自己的面頰、割掉自己的耳朵,更有甚者舉著長劍刺向自己的心臟,圖片看起來十分悲痛壯烈。
所以,當時匈奴或許真的存在以刀劃面割耳的葬儀禮制,所以昭君死後當時的民眾或許也採用了這種悲烈的方式祭奠過王昭君,雖然王昭君深受匈奴民眾的愛戴,但是大家是否會覺得這樣的祭奠方式聽起來太過於殘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