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去世後,匈奴人對她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幅壁畫看了讓人心疼

2020-12-11 百家號

文/阿聞

標題:王昭君去世後,匈奴人對她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幅壁畫看了讓人心疼

眾人皆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說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而王昭君就是四大美人中的落雁,且傳聞王昭君彈得一手好琵琶。但是相貌出眾且才藝俱佳的她為什麼並沒有在後宮脫穎而出得到漢元帝寵幸,而是被派到遙遠的邊塞與匈奴和親呢?

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名叫秭歸的普通民家中,由於相貌出眾則以民間女的身份被選入後宮。雖說昭君貌美如花,但在宮中就不得不講宮中的規矩。傳聞昭君由於不願意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十分氣憤便在給昭君畫像時把昭君的面容畫得十分醜陋,漢元帝看後龍顏大怒,恰逢匈奴前來求親,一氣之下就把昭君賜給了前來求親的呼韓邪單于。在和親宴上漢元帝才第一次真正地看到王昭君本人,雖當時感覺昭君的美貌十分驚人,心中萬分不舍將王昭君賜給呼韓邪,但是君王無戲言,說出去的話就猶如潑出去的水一般無法收回,漢元帝只好忍痛將王昭君賜給了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且呼韓邪單于對於王昭君可謂是十分滿意,並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傳聞的真假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昭君確實是遠嫁了匈奴,並且昭君出塞和親的這一舉動,讓漢匈之間保持了幾十年的友好。

前面說到,王昭君不僅相貌出眾,而且她還彈得一手好琵琶。這樣的她在匈奴十分得寵,婚後的她與呼韓邪單于過得也是十分幸福。但是儘管生活十分美好,昭君嫁給呼韓邪後沒過多久,呼韓邪便去世了。在滿是黃沙的邊塞生活了幾年後的昭君想請求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依照遊牧民族的繼婚制「父死,妻其後母」的說法,昭君必須嫁給新的單于,所以眾人並未答應王昭君想要回鄉的請求。根據風俗王昭君只好又重新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雖然昭君承受了極大的委屈,但是為了邊塞的安定她也只能夠默默地忍受。

王昭君對於漢匈之間的貢獻毋庸置疑,在昭君嫁到匈奴的幾十年間,匈奴的民眾對於昭君也是十分的愛戴。昭君死後,匈奴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在《王昭君變文》中記載到:「單于是日親臨哭……衙官座位刀剺面,九姓行哀截耳……」意思即為單于當時哭了,有衙官用刀劃破自己的臉,也有人因為悲傷而割掉自己的耳朵。

雖然昭君深受愛戴,在她葬禮之日眾人哭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記載中眾人劃破臉頰,割掉耳朵的行為未免太過偏激了一點,這樣的行為不禁讓人產生懷疑這難道是匈奴人的風俗習慣嗎?真相是如何到現在也沒有正確的史料記載,但在莫高窟裡的一組壁畫裡確實發現了有劃面割耳這樣的自殘行為。

上圖為莫高窟裡發現的一副壁畫,名叫《各國王子舉哀圖》。圖片中,佛祖圓寂後不僅有人拿刀劃破自己的面頰、割掉自己的耳朵,更有甚者舉著長劍刺向自己的心臟,圖片看起來十分悲痛壯烈。

所以,當時匈奴或許真的存在以刀劃面割耳的葬儀禮制,所以昭君死後當時的民眾或許也採用了這種悲烈的方式祭奠過王昭君,雖然王昭君深受匈奴民眾的愛戴,但是大家是否會覺得這樣的祭奠方式聽起來太過於殘忍呢?

相關焦點

  • 匈奴人到底對美人王昭君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副壁畫,讓人不忍直視
    《匈奴傳》記載說漢竟寧元年,就是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也就是說漢武帝在後宮選了個叫王嬙的宮女,匈奴的呼韓邪單于,這位犧牲自己遠嫁北國,為邊境帶來60餘年和平。千百年來,關於王昭君的一些故事,第一個是王昭君本名真的是王嬙嗎?第二王昭君的墓葬。第三王昭君真的如現在公認的那樣,是湖北宜昌興山人嗎?王昭君真的先後嫁給了匈奴單于,祖孫三代人嗎?  漢宣帝五鳳元年,就是公元前57年,盤琚北方大漠的匈奴出事了,你是否知道匈奴有5個部落,這5個部落還打起來了,最後其他3個部落,很有可能會打敗,,最後投靠了漢朝。
  • 昭君出塞我們不應該同情她,應該為她高興,其實是匈奴人挽救了她
    她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王昭君 。 一. 一代美人的貢獻 自從王昭君遠嫁到匈奴和親後,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漢朝與匈奴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她的美貌吸引了許多人,然而,人們在同情昭君的同時,是否也設身處地為昭君想過,這也許是她最想要的呢?比在孤獨寒冷的深宮裡孤獨地老吧。大沙漠至少還能與外界聯繫,所以不必為自己的命運哀嘆,也許這就是她最好的結局吧。昭君天生麗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選入宮中後,憑姿色便可衣食無憂,為何還要遠走高飛?
  • 王昭君嫁匈奴和親,先後嫁給父子三人,女兒被太后接回宮中做宮女
    很多人以為,她遠嫁匈奴過上了上等生活,但實際上,王昭君過得並不如意。王昭君本名王薔,出生於一般家庭,父親是老來得女,對她非常寵愛。王昭君從小就貌美,父親對她寄予厚望,培養她琴棋書畫。在她16歲那年,以南郡首選的民間女子身份,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王昭君及父親送她入宮,是奔著得寵的目標去的。奈何,王昭君一介平民女子,沒有機會面見皇帝,是沒有機會得寵的。
  • 王昭君雖然為中原帶來了和平,但她嫁到匈奴後,並沒有過上好日子
    「昭君出塞」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出名的典故。世人都記住了王昭君出嫁時的美麗,可很少有人知道,王昭君嫁到匈奴後,並沒有過上好日子。 手中拮据的,就竭力在畫師面前搔首弄姿,以此來討好這個能主宰她們命運的人。但是,與那些想盡辦法來展現自己的秀女們不同。王昭君進宮之後泰然自若,一點也沒有爭寵的心思。在畫師面前,她也是不卑不亢,一份銀子也沒有出。 王昭君如此行事,自然令畫師很是不快。因此,畫師有意報復,將天生麗質的王昭君畫的普普通通。這樣的王昭君,肯定引起不了漢元帝的注意。
  • 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
    王昭君生於湖北興山縣,自小就因美貌而聲名遠揚。西漢元帝年間,她被選入宮作宮女。那時昭君還不滿20歲,年輕貌美的昭君期盼著哪天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 主動求見掖庭令,主動要求嫁給呼韓邪單于,也就是說,王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完全出於自願,並沒有人逼迫。
  • 王昭君出塞遠嫁匈奴:一嫁呼韓邪,二嫁其子,三嫁其子之弟
    匈奴的婚嫁制度十分不符合倫理據《漢書》中記載,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漢元帝劉奭(shì)將她賜給呼韓邪單于,是"皇命難違",不得不背井離鄉;而《後漢書》中則說,是王昭君沒有得到寵愛,心生悲怨,自願遠嫁匈奴。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就在劉奭為難之際,一位女子挺身而出,她願意犧牲自己,遠嫁匈奴,為大漢王朝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位就是歷史上被譽為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傳奇故事至今廣為後世之人稱讚。公元前38年,漢元帝下詔選秀女,王昭君上了南郡首榜,兩年後,王昭君告別父母來到長安城,做了漢元帝的掖庭待詔,掖庭是嬪妃、宮女居住的地方,掖庭待詔就是普通待詔的宮女。
  • 王昭君與匈奴和親,卻先後嫁給了父子二人,自己女兒要叫兒子叔叔
    但王昭君卻堅決不肯這麼做,因而畫師就醜化了王昭君,以至於她錯失了見到漢元帝的機會。 後來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來中原,希望能夠求娶一個漢人作為妻子。漢元帝就把王昭君許給了呼韓邪,在他見到了王昭君以後,看到她美麗的面孔,特別高興。
  • 專家還原美人王昭君的容貌,網友:怎麼這麼醜?專家:最真實的她
    據史書記載,王昭君是一位普通的民間女子,公元前52年出生於湖北興山縣的平民家庭。從小聰明伶俐、長相水靈的她,在14歲那一年被選入宮中,成為一名宮女。皇帝日理萬機,自然是沒有時間來親自選妃,全靠畫師們將女子的畫像送上去,皇帝看完後再選妃。
  • 王昭君嫁到匈奴後,過著怎麼樣生活?丈夫死後改嫁兒子,育有兩女
    再婚對於現代來講可能不算什麼?但在古代很多女性並不能接受。當然,不單是封建思想的束縛,還要看嫁人對象!王昭君作為四大美女之一,相比較其她三位結局無疑是幸福的。西施沉溺於江中,貂蟬生死不明,楊玉環死於心愛之人(唐玄宗)面前,只有貂蟬嫁到塞外,成為匈奴單于王后(寧胡閼氏)。只是嫁到塞外的王昭君真的幸福嗎?
  • 王昭君被計算機還原長相,拋開她的功績談顏值,有些過於狹隘!
    ,很多秀女得知這個消息後,死活不肯當,她們覺得匈奴生活條件太艱苦,去了之後指不定會受什麼苦。遠嫁匈奴後,很多人都好奇王昭君過得幸不幸福,從背井離鄉,一輩子都不能回來這一點上看,是不幸福的,王昭君的《怨詞》有這樣一句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非常明確地表達這種感受。
  • 王昭君空有落雁之容,卻得不到皇帝寵愛:我要遠嫁匈奴
    王昭君不僅樣貌超凡脫俗,性格也是比較清冷,畫師向其索賄,王昭君堅決不給,這樣一來畫師當然要給王昭君穿小鞋兒。所以王昭君的那張畫必定是進行了醜化,那麼自然漢元帝就不會去寵幸她。以王昭君的美貌,在後宮絕對可以排個第一,而偏偏她受到皇帝的冷落,當時恰巧匈奴單于想做漢朝的女婿,王昭君下定決心,主動報名。史料記載「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
  • 王昭君真實的容貌復原圖,網友看後炸鍋:這麼醜?專家:這就是她
    王昭君本來就樣貌出眾,畫師驚為天人知道王昭君是一個能出頭之人,所以說主動找到了他,說自己會將王昭君的相貌要麼給畫下來,並且主動的暗示他要給予一些賄賂。但是,王昭君卻是一個剛正不阿並不喜歡走歪門邪道的人,所以說面對畫師的各種暗示,王昭君還是堅決的拒絕了。
  • 還原歷史真相,真實的王昭君
    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當漢元帝看到昭君本人,發現她並沒有那顆"傷夫落淚痣"時,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無法挽回,只好作罷。怒殺畫師毛延壽。
  • 昭君出塞是國家之幸,但卻是昭君的不幸,守了一方安定卻苦了自己
    ,匈奴來勢洶洶,定時做了很多準備,結果可想而知,漢朝大敗,剛剛平定天下的劉邦忍受不了這樣的屈辱,但是也是沒有辦法,只想御駕親徵殊死一搏。楊玉環兩人成婚後,呼韓邪單于也要回去了,於是兩人就到漢元帝跟前去謝恩,令漢元帝萬分後悔加吃驚的是,這麼年輕貌美的宮女為何他沒有見過,當場就很想讓她留下,但是這已經無法挽留,據說,漢武帝回到後宮後,越想越後悔,他叫人將王昭君的畫像拿過來一看
  • 古代四大美人,為什麼唯獨王昭君,能經常出現在文人雅士的筆下?
    《後漢書》、《西京雜記》都有王昭君的記載。後有馬致遠的《漢宮秋》,直到清朝的《紅樓夢》裡,曹雪芹借用林黛玉的詩,還在歌頌王昭君。有相關數據統計,寫過其事跡的著名文人有500多人,關於王昭君的詩歌高達700首。
  • 昭君自有千秋在,昭君墓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宜昌興山縣)。漢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16歲的王昭君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宮成為宮女。因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遂將王昭君畫得不是十分美麗,因此沒有被選入元帝的後宮中。昭君進宮多年,得不到皇帝臨幸,心生悲怨。此時的匈奴王呼韓邪單于歸順漢王朝,行藩臣之禮。呼韓邪三次朝漢覲見天子,並自請為(女)婿。
  • 她成功「複製」敦煌壁畫,日本人出資1700萬購買,她直接...
    此後經敦煌研究院專家討論,大家同意讓李東方以莫高窟112窟的反彈琵琶作為試製。在洞窟的兩個多月裡,李東方每天不斷地拍攝、比對、塗色標、修版。兩個月後她帶著做好的版回到北京,將壁畫還原到紙張上,然後再拿到敦煌對照原作反覆修改,前後8個多月才完成第一張珂羅版壁畫臨製作品。
  • 議我對王昭君的崇拜與敬仰
    王昭君(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約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 [1] (一說昭君非表字),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