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嫁匈奴和親,先後嫁給父子三人,女兒被太后接回宮中做宮女

2021-01-09 歷史四度

四大美人中,唯獨王昭君得到大眾的歌頌。很多人以為,她遠嫁匈奴過上了上等生活,但實際上,王昭君過得並不如意。

王昭君本名王薔,出生於一般家庭,父親是老來得女,對她非常寵愛。王昭君從小就貌美,父親對她寄予厚望,培養她琴棋書畫。在她16歲那年,以南郡首選的民間女子身份,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

王昭君及父親送她入宮,是奔著得寵的目標去的。奈何,王昭君一介平民女子,沒有機會面見皇帝,是沒有機會得寵的。而此時的漢元帝,先有念念不忘的白月光司馬良娣,後來又有寵妃傅昭儀、馮媛。宮中女子多美貌,想必王昭君的美貌也未必就入了漢元帝的眼。要不然一直不得寵的皇后,怎麼會不知道宮中有個大美人,拉攏她來對付傅昭儀豈不好?

五年過去了,王昭君還是一介宮女,一點晉級都沒有,一直得不到寵愛,她應該是很失落的。史書記載,漢朝的屬國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長安朝覲天子,繳納賦稅,並且提出想娶公主,加強兩國聯婚。在歷朝歷代的聯婚中,鮮少有皇帝真把公主嫁過去的,出嫁的都是宗室郡主。但此時,漢朝已經比匈奴強太多,漢元帝便想把未被寵幸的宮女拉出來,讓呼韓邪單于選一個,而王昭君也就是其中之一。

王昭君因貌美,被呼韓邪單于看上了。漢元帝對她有沒有想法呢?正史中是沒有記載的,傳說故事中是有的,從後面推斷,漢元帝應該是看到她的一剎那有過心動,王昭君確實貌美。以宮女身份嫁給呼韓邪單于畢竟不妥,漢元帝就給她一個昭君的名號,讓她出嫁西域了。昭字是當時的一個等級,比如昭儀,封她昭君也沒有什麼不妥。關於這個封號,是史書中又說她叫王薔,字昭君;又有的說是王昭君,子薔。根據古人字跟名的關係,薔跟昭君沒有關聯。而且也沒有說她出嫁的封號是什麼,不符禮制。後人稱她王昭君來看,昭君就是封號了。

王昭君到達匈奴後,被呼韓邪單于封為寧胡閼氏,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可是三年後,呼韓邪單于去世了,王昭君的悲劇人生開始了。

呼韓邪單于去世了,其子復株累單于繼位。根據匈奴的風俗,復株累單于繼承父親的一切財產,也包括王昭君,意思就是王昭君要成復株累單于的繼母變成他的妻妾。王昭君接受不了,寫信給漢朝,要求回來。這個時候的皇帝已經是漢成帝了,整天只知道跟飛燕合德混,誰還在意她王昭君曾經貌美呢?只告訴她「從胡俗」,王昭君只能接受了。

王昭君嫁了復株累單于,跟他生下了兩個女兒。十一年後,復株累單于去世了。他的弟弟,呼韓邪單于的第三個兒子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于。按照規定,王昭君還得嫁給這個新君主。王昭君心中悲憤萬千,可是無法反抗,只能再嫁。多次嫁人的王昭君病了,兩年後逝世了。有人說她跟搜諧若鞮單于也生了個女兒,但史書中是沒有記載的;而她嫁給搜諧若鞮單于時,已經40多歲了,又只有兩年,不太可能生下兩個女兒。

王昭君跟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在皇權爭鬥中被幹掉了。她的女兒,最後被王莽給接回宮中服侍王太后。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漢元帝在見了王昭君後,確實是動了心,有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念念不忘,這給當時的皇后王政君刺激不小。王莽非常懂王太后的心思,篡權後的王莽為了討好王太后,將王昭君的女兒送到宮中做侍女服侍太后,以此來解當年之氣。可是這一點動心,跟和親比起來,什麼都算不了。王昭君在宮中被蹉跎的那五年,漢元帝本有無數次機會可以遇見的。王昭君喜歡彈琵琶,漢成帝卻也不新奇這樣的女子;入宮多年不曾見面,也沒有做到雨露均沾。說到底漢元帝對後宮的女子,大概都是不在意的。

相關焦點

  • 王昭君與匈奴和親,卻先後嫁給了父子二人,自己女兒要叫兒子叔叔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其中的一位,也是在漢朝時能夠稱得上第一美女的王昭君。她的一生真的是充滿了坎坷和傳奇,我們也知道她是被和親所迫害的一個女性。而她在和親之後,更是先後嫁給了父子二人,以至於後來自己的孩子之間的稱呼都因為有了輩分而出現了問題。
  • 四大美女之王昭君,嫁匈奴父子三人,為大漢換來數十年的和平
    公元前33年正月,南匈奴首腦呼韓邪單于,借著中原春節的喜慶前來朝見漢元帝劉奭,並請求做漢家的女婿,劉奭(shì)自然不願把女兒下嫁給年過六旬的呼韓邪單于,他便召來劉家子弟討論,看看他們誰願意獻出自家的女兒。劉家人討論來討論去,沒有一個人願意獻出自己的寶貝女兒,漢元帝只能在宮中選拔,宮女也沒有人願意。
  • 昭君出塞,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
    可是,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中,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看到那些年老色衰卻從未被皇上臨幸過的宮女,整整3年過去了,昭君還是沒能見到皇帝一面,後宮佳麗三千,而皇帝只有一個。就算皇帝有精力,每天見一個宮女,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見完。
  • 說說你所不知道的王昭君,先後嫁父子三人,生育了不同輩分的孩子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和貂蟬是傳說中的人物,歷史上可能並不存在;楊玉環呢,是紅顏禍水,寵幸安祿山,致使後來有「安史之亂」,歷史名聲不好。而她是否死於馬嵬坡又是千古迷案。相對來說,履歷比較簡單,史跡斑斑可考的就是王昭君了。王昭君華容絕代,命運卻非常不好。
  • 王昭君被迫和親,嫁父子二人命運太悲慘?不,其實是匈奴人救了她
    史書上最有名的與親事件大概是王昭君出獄,王昭君出身貧寒,漢元帝時期,以民間女子身份入宮,成為宮女,史書上記載王昭君長得非常漂亮,但在宮裡,王昭君卻一直得不到皇帝賞識,甚至根本沒有機會認識他。被選入宮中後,王昭君的一生充滿戲劇性,只是一個普通的宮女,以最卑微的身份度過了整整6年,最美好的年華被浪費在宮中,無權無勢的後宮,想要活下去就得小心,當然,即使沒有皇帝寵幸,也不能私自出宮嫁娶。
  • 匈奴女人是美還是醜?與匈奴和親,漢朝皇帝為何不願娶匈奴老婆?
    呼韓邪單于一次:漢元帝時期嫁王昭君於呼韓邪單于。在這前後167年間,漢朝派出的十一位和親公主中,除了王昭君是明顯的宮女外,其他人中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公主呢?漢朝派出和親公主有真公主嗎?按照《史記》的說法,前10位和親的公主都是宗女,也就是宗室之女的意思。
  • 昭君出塞我們不應該同情她,應該為她高興,其實是匈奴人挽救了她
    這樣一來二去,為了加強與漢朝的聯繫,呼韓邪單于向漢朝提出來和親的請求。當時的漢元帝自然不捨得讓自己的公主遠嫁匈奴,於是便想到挑選一個樣貌出眾的宮女,再加封公主的稱號送去匈奴和親。 這時,王昭君毛遂自薦,主動向皇上請旨嫁到匈奴去。
  • 王昭君空有落雁之容,卻得不到皇帝寵愛:我要遠嫁匈奴
    如此漂亮的女子,本應該是留給皇帝本人,為何卻遠嫁匈奴,圓滿了呼韓邪單于?一、早年入宮,獨守空房王昭君也叫王嬙,很年輕就被選入宮中,其相貌無與倫比,只不過漢元帝宮女、妃嬪甚多,王昭君在眾妃嬪中也不太起眼。王昭君沒有受寵信的主要原因,是漢元帝不知道後宮有位如此美人。
  • 一女子先後嫁祖孫三代,古人這麼重視女子貞潔,為何對她無比敬仰
    哪怕丈夫去世了,古代女子也是要守寡的,為了自己的貞潔也不能夠改嫁給其他的男人,要不然也會被人所嘲笑,就連家族中的女子也會受到牽連。一入後宮深似海,沒有得到皇帝注意的女子結局是比較慘的,也只能在宮中孤獨終老,但是王昭君不想要這樣的人生,當時正好遇上漢朝和匈奴打算和親,皇帝也為此在尋找適合的女子,這個時候王昭君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與其在皇宮裡孤獨終老,不如去和親,最起碼自己可以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於是就毛遂自薦。
  • 本可以在宮中平凡度日,卻以最勇敢的方式現身大漠,遠嫁匈奴
    王昭君出生在今天的湖北宜昌興山,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求和親,王昭君自願請求去匈奴和親,嫁給呼韓邪單于,公元前31年呼韓邪死。他遵從匈奴傳統嫁給呼韓邪單于的長子復株累單于,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這位美人做出了異於尋常女子所能做出的事情。
  • 還在為「王昭君」感到惋惜嗎?也許,她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悽涼
    元前101年,漢武帝以「宗室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翁歸靡;公元前66年,漢宣帝以「宮女」嫁鄯善國王;公元前60年,漢宣帝以「相夫公主」嫁烏孫王儲元貴靡,「相夫公主」到敦煌後,烏孫發生內亂,漢遂取消婚約;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 百年嫁六位公主,西漢和親:打不贏的仗,化作和親公主的眼淚?
    劉敬之前就反對劉邦出兵打匈奴。劉邦兵敗狼狽而回,因此對劉敬的建議很是看重。劉敬於是建議,把西漢劉家的女兒嫁給匈奴首領,與匈奴人建立起「甥舅」的血緣關係,同時送給匈奴人大量的財物,以實現「久遠子孫為臣」的目的。劉邦欣然採納。於是和親政策成為西漢初期的一項基本國策,執行力度還挺到位。
  • 王昭君去世後,匈奴人對她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幅壁畫看了讓人心疼
    文/阿聞標題:王昭君去世後,匈奴人對她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幅壁畫看了讓人心疼眾人皆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說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而王昭君就是四大美人中的落雁,且傳聞王昭君彈得一手好琵琶。但是相貌出眾且才藝俱佳的她為什麼並沒有在後宮脫穎而出得到漢元帝寵幸,而是被派到遙遠的邊塞與匈奴和親呢?
  • 匈奴人到底對美人王昭君做了什麼?莫高窟一副壁畫,讓人不忍直視
    《匈奴傳》記載說漢竟寧元年,就是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也就是說漢武帝在後宮選了個叫王嬙的宮女,匈奴的呼韓邪單于,這位犧牲自己遠嫁北國,為邊境帶來60餘年和平。千百年來,關於王昭君的一些故事,第一個是王昭君本名真的是王嬙嗎?第二王昭君的墓葬。第三王昭君真的如現在公認的那樣,是湖北宜昌興山人嗎?王昭君真的先後嫁給了匈奴單于,祖孫三代人嗎?  漢宣帝五鳳元年,就是公元前57年,盤琚北方大漠的匈奴出事了,你是否知道匈奴有5個部落,這5個部落還打起來了,最後其他3個部落,很有可能會打敗,,最後投靠了漢朝。
  • 青冢和親越千年,走進昭君故裡,感受傳統文化
    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朔州大地源遠流長。公元前33年,漢元帝把宮女王昭君嫁給匈奴呼韓邪單于以求邊境安定。王昭君率領和親大隊人馬由長安,走太原,經雁門關出塞,來到的第一個村便是山西省朔州市的青鍾村,後來經殺虎口北上內蒙。
  • 昭君出塞,傳頌千年,你可知「昭君」二字代表什麼?
    班固在他的著作《漢書.元帝紀》中稱君為「王檣」但在另一篇章《何奴傳》中又說,「王牆字昭君,號寧胡閼氏」,而範曄在他的著作《後漢書》卻說:「昭君字嬙。」這裡除「寧胡閼氏」這個明顯的屬於匈奴後宮的政治封號外,人們該稱呼這個歷史上美麗絕倫的女人為王昭君、王檣、王牆還是王嬙呢?
  • 匈奴強大,王昭君遠嫁和親可以理解;唐朝那麼強,為何和吐蕃和親
    和親是一種有效對付遊牧民族的做法,歷史上最有名的和親,莫過於漢朝的王昭君和唐朝的文成公主。王昭君遠嫁匈奴可以理解,畢竟匈奴可是很強大的。但文成公主嫁給的是吐蕃王朝,唐朝不是很強嗎?怎麼會怕吐蕃呢?但他的兒子很爭氣,十三歲便繼承了老爸的遺志,先後徵服了那些不聽話的部落,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贊幹布。威震青藏高原後,16歲的松贊幹布做了一個夢,他對大臣說,我要迎娶尼婆羅國的公主,我還要娶大唐的公主。
  • 昭君出塞: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流傳的故事:王昭君的故事出處非常多,《漢書》、《後漢書》、《西京雜記》等文獻中多有記載,現在我們聽到的耳熟能詳的故事梗概如下:出自農家的姑娘王昭君聰明伶俐、絕色美貌,漢元帝下詔天下,遍選秀女,17歲的王昭君被選入掖庭當宮女。
  • 王昭君雖然為中原帶來了和平,但她嫁到匈奴後,並沒有過上好日子
    「昭君出塞」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非常出名的典故。世人都記住了王昭君出嫁時的美麗,可很少有人知道,王昭君嫁到匈奴後,並沒有過上好日子。 酒酣耳熱之際,呼韓邪單于請求做漢元帝的女婿。見呼韓邪單于如此敬重大漢,漢元帝欣然同意。 他把宮中女子的畫像拿出來反覆挑選,最終決定讓一個名叫王昭君的宮女嫁給呼韓邪。之前,王昭君是以秀女的身份進入皇宮的。來到皇宮之中,按照慣例,宮廷畫師要把眾多秀女一個一個地畫下來,然後呈遞給漢元帝。漢元帝從成千上萬的畫像中選出自己中意的女子,給予這些女子名份,使她們進入後宮。
  • 昭君出塞是國家之幸,但卻是昭君的不幸,守了一方安定卻苦了自己
    ,匈奴來勢洶洶,定時做了很多準備,結果可想而知,漢朝大敗,剛剛平定天下的劉邦忍受不了這樣的屈辱,但是也是沒有辦法,只想御駕親徵殊死一搏。王昭君只是一個宮女啊,怎麼能送去和親?,漢元帝表示非常同意,但是漢元帝這次準備選個宮女加封為公主送去和親,雖然在深宮中的宮女們一直很渴望外面的世界,但是,和親是要去一個不熟悉的國家,她們也是不願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