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梅西百貨、Costco等國外零售大佬如何回歸零售根本

2020-12-24 贏商網

   

  近一兩年,零售業普遍陷入銷售增長緩慢,利潤水平下降的困境。究其原因,業內普遍把電商衝擊和反腐規定作為主因,但是對於自身長久以來由於忽視內在經營質量而導致的競爭力缺失分析不夠,也沒有找到有效的抓手。

  治病須治本。零售企業如果希望走出今天的困境,只能走「回歸零售根本、重塑核心能力」之路。做好了這個根本,其它什麼O2O、全渠道都可以是錦上添花,拋棄了這個根本,在其它方面花再多的力氣都會是捨本逐末。

  零售的根本或本質是什麼?

  零售是將商品或勞務直接出售給最終消費者的銷售活動,也是向消費者提供銷售商品的一種商業活動環境,使消費者從零售商店裡獲得消費品及其與消費品有關的無形服務的滿足,它是社會資源分配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最後階段。

  在分銷的各個環節中,相比批發、經銷、代理等,零售是最重要的一環。馬克思在其資本增值理論中,將由產品轉變為貨幣的過程形容為「驚險的跳躍」,即G-W-G中的W-G(W代表產品,G代表貨幣),而G與最終實現的G之間的關係會有三種情況:G=G、GG。

  由此可見零售業的重要性,其職責就是在恰當的時間和地點,以恰當的數量和價格,用恰當的形式向需求者提供恰當的商品,零售業從中獲取利潤並用於再投入。從企業內部看,零售的根本就是以恰當的商品服務好顧客。

  為什麼要回歸零售根本?

  這不需要太多理論上的深究,採用簡單的排除法即可明了為什麼回歸零售根本才是企業的必然方向。

  零售商提高銷售的方法,無外乎開店(包括網店和實體店)、促銷、發購物卡、加快商品周轉、提高來客數或/和客單價等。

  首先,中國零售業快速擴展實體店的時代已經過去。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2013年連鎖百強企業的門店增長只有7.6%,為有統計的十五年來最低,2014年預計在5%左右,將再創新低。很多企業的新開店和閉店數量基本相抵。

  網店更不樂觀,傳統企業中,僅有蘇寧、銀泰、國美等極少數幾家企業的網店超過了億元的銷售規模,大多數僅為幾千萬元,對銷售增長的貢獻幾乎可以忽略,而且背後還有大量的投入。

  其次,傳統促銷方法的效果已明顯減弱。這主要是由於消費者的變化,他們更加精明,更加務實。例如,以往流行一時的贈券促銷,現在已很少見了,一方面它拉低了企業的毛利率,另一方面消費者也不買帳了,他們更希望直接在價格上的折讓。再比如DM促銷,現在企業的印刷量都明顯減少,因為DM發不出去了,住宅小區進不去,直投到小區的信箱,消費者的開箱率又很低,僅為10%左右。促銷不管用了,只能向消費者提供實在價格的實在商品。

  另外,購物卡發卡量已大幅下降,這也是不可逆轉的事實。在過去,購物卡除拉動了銷售,還給企業帶來現金流和資金沉澱。現在,幾乎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填補發卡下降造成的銷售空缺。

  梳理下來,能夠增加銷售的,只有加快商品周轉,以及提高來客數或/和客單價,二者互為關聯。周轉速度反映了企業的商品結構、訂貨管理能力、門店銷售能力等。來客數,是好的購物環境、顧客服務、商品結構共同影響的結果。客單價則主要體現了企業的商品管理能力。這些都是零售根本能力的體現,經營好商品,服務好顧客,自然有高的來客數、客單價和周轉率,最終帶來銷售的增長。

  再來看看零售商提高利潤的方法,一般包括收取通道費用、開發房地產、進行投資理財、降低成本費用、增加商品毛利率等渠道。

  通道費用在過去的一二年已達到上限,只會降不會增。一是國家相關規定的要求,任何企業都不敢再挑戰上限;二是品牌商的渠道分化,包括在實體店之間、實體店和網上,普遍來講實體渠道的價值在下降,不存在增加收費的空間。

  開發房地產和投資理財具有較高的風險。特別是一些零售企業依仗不錯的現金流,在過去的幾年中,開發了住宅房地產,現在正在飽嘗苦果。有的企業理財收益大大超過了商品經營的收益,這恰恰是其主業經營能力欠缺的證明。

  降低成本費用,對於粗放管理的企業還有較大的空間。但對於剛性成本,就沒有什麼下降的餘地了。而且,把降低成本費用作為重點,還會損害企業的長遠發展,例如關店、延遲設施設備更新、降低員工待遇甚至裁員等。

  增加商品毛利率才是我們的本行,是零售商的份內之事。高毛利的前提條件是經營差異化,如自有品牌、定製商品、生鮮經營、舒適環境等,如果是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商品,憑什麼獲取高毛利?

  如何回歸零售根本?

  大多數零售企業家,在經營初期,都希望把零售做精做透,但由於其它方面的「快錢」(如收通道費用和聯營出租)太多,禁不住誘惑偏離了方向,長期下去自廢武功。要把本行做好,知易行難,我們用歸納的方法,看看國外一些優秀的企業都是怎麼做的。

  1. 區域零售的標兵--赫伯(H-E-B)

  H-E-B第一家門店開業於1905年的德克薩斯州,目前公司的340家門店也大多分布在德州和墨西哥的155個社區,形成了較為密集的區域優勢。公司曾獲「美國最佳雜貨店」、「年度零售商」、「消費者最喜愛的零售商」、「年度最佳自有品牌零售商」等多項殊榮。

  公司的經營特色突出,包括多樣而優質的農產品、超出顧客預期的服務、友好的購物環境等,自有品牌是其最為成功的方面。目前公司有超過3000個自有品牌商品,佔銷售額的20%以上。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發出了以差異化勝出的H-E-B品牌,隨後又開發出高質低價的Hill Country Fare食品系統,並組建了自有品牌產品評估中心、實驗廚房和包裝設計部門,並組建了自己的質量保證小組,運轉多套自有品牌生產設備。公司高層認為,自有品牌是公司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與顧客建立起來的關係和信任的延伸,它是贏得顧客並提醒他們可以信任H-E-B產品質量、價值和口味的一種方式。

  2. 百貨業的榜樣--梅西(Macys)

  梅西於1929年成立,目前在美國的45個州經營有840家百貨店,2013年銷售額為279億美元,旗下包括梅西和布魯明戴爾(Bloomingdales)兩個品牌,後者為高端品牌,在美國僅有13家店。

  很多企業把梅西作為發展電商的榜樣,其實梅西百貨的管理精髓更體現在它的商品經營,如自有品牌佔比總體達到35%(各店有差異,有的接近50%),90%以上的商品為自採自營。具備了這樣的核心能力後,梅西才十分審慎地開展電商探索。

  3. 折扣店的老大--阿爾迪(Aldi)

  這是全球最成功的折扣店,總部位於德國,家族分為南方公司和北方公司,前者經營約4700家店,後者經營約5800家店,目前在歐洲絕大部分國家、美國和澳大利亞都開設有門店。

  阿爾迪的經營理念是以最低的價格向大眾提供有品質的商品(We promise our customers quality products at the best possible price),它不在繁華地段開店,地段房租便宜,但客流充足。店鋪面積僅有400?1000平方米,只專注經營700種最常被購買的商品,而且這些商品中90%以上為自有品牌。為減少人工操作,有的商品就裝在紙箱裡碼放在貨架板上。

  4. 會員店的宗師--好市多(Costco)

  好市多是會員制倉儲批發俱樂部的創始者,它起源於1976年美國加州,2013年銷售達640億美元,在全球七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日本、中國臺灣地區)設有超過500家的分店,是美國第三大零售商。 

  好市多營運理念就是儘可能以最低價格為會員提供高品質的商品,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公司竭力降低所有的營運成本,將省下的錢回饋給會員。其商品策略包括:選擇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品牌商品;以較大數量的包裝銷售,降低成本並相對增加價值;持續引進新的有特色的進口商品以增加商品的變化性;顧客享有全額退款的保證。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如連續多年被評為美國消費者最喜歡零售商的魏格曼(Wegmans)、使高端商品走進大眾家庭的喬氏(Trade joes)、把供應鏈細節做深做透的優衣庫和H&M等。

  這些企業的共性,都是針對消費者的需求,努力把商品管理的各個環節做到極致。在增長較為緩慢的歐美市場,他們依然保持較快的增幅。

  過去幾年,在快速擴張的中國市場,企業的增長更多的是靠外在的推動力量,如經濟增長、城市化、消費升級等,而不是主要依靠自身的經營能力。在慢增長的時代,回歸零售根本,以零售的核心能力打造出差異化才是立足之本。

本文轉載來自:富基融通,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回歸零售本質,建立零售思維
    但是不久到了19世紀中葉,百貨公司就像雨後春筍般地在美國、英國和歐洲湧現,主要代表有:1834年的倫敦哈羅德百貨,1836年的曼切斯特的肯德爾百貨、1909年倫敦的塞爾弗裡奇、1858年紐約的梅西,1861年的布盧明代爾、1867年的薩克斯百貨、1902年的JC潘尼、1852年的樂蓬馬歇百貨、1905年的老佛爺等,還有澳大利亞的1838年的大衛瓊斯等。
  • 梅西百貨退出中國市場 外來和尚如何念好中國經?
    而這一次天貓國際官方旗艦店的關閉,意味著梅西百貨在中國的最後也是唯一渠道終被掐斷,徹底退出中國市場,梅西百貨敗走中國,這不僅僅與零售行業大環境有關,更是與其自身有關。作為美國的百貨巨頭,最初進入中國市場的梅西百貨也曾士氣滿滿,但是它低估了中國百貨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也高估了中國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迎合度,最終遭遇「滑鐵盧」。
  • 天貓國際總經理劉鵬:「黑五」攜手全球百貨探索新零售
    從正品的角度,天貓國際直接邀約國外的優質商家,尋找國外有名的零售賣場品牌店,只有有實力的機構才能夠入駐天貓國際。我們也和許多國家開展了國家館形式的合作,這在業內無疑是最好的。在豐富度的維度上,只有平臺的才可以讓消費者更好地逛起來,可以買更多的東西。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請問天貓國際目前的營收規模、結構如何?未來還有哪些的盈利點與增長點?
  • 北京SKP的秘訣:商場如何借力新零售提升自營比例(上)
    根據wind CS 的行業分類,2016年百貨業的銷售淨利率為3.69%,連續2年低於往期4%的淨利率水平;從門店數量上看,與十年之前相比,全國連鎖零售企業門店總數翻了一番,但百貨門店總數佔比從4.15%下降到2.15%。
  • 美國折扣零售的先行者,是如何布局的?
    科技自媒體 / 莊帥4月1日消息,據央視報導,當地時間30日,美國零售巨頭梅西百貨、Gap以及Kohl's宣布將臨時裁減大部分門店員工,加入了越來越多受疫情影響而宣布裁員的零售商行列。雖然這些零售商宣布將暫停支付大部分員工的薪資,但保留了部分員工權益。
  • 樂天百貨開始撤出中國 Facebook在梅西百貨開設快閃店
    核心提示:過去一周(11.5-11.11),樂天百貨開始撤出中國,天津東馬路店12月底將閉店;Facebook在梅西百貨為小商家免費開設實體店;老牌高端百貨Selfridges利潤創新高......
  • 9位零售大佬說O2O:實體店零售渠道不可替代
    但網絡購物全面取代購物中心、連鎖超市百貨的情況還沒有出現。    按照國家統計局2014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2014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2.8萬億的交易規模大致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7%。這個數據,意味著必須承認網絡購物已經成為現代零售的一個組成部分,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新興的零售業態,但未來網絡購物會否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未來到底會佔據零售市場多大的份額?
  • 全球零售巨頭Costco實現線上線下門店一體運營
    在進入中國18年後,全球零售巨頭Costco終於準備開實體店了。入華前15年Costco持續調研中國零售市場卻無進一步動作,形同「散步」,3年前上線天貓國際才實質「起跑」。然而Costco隨即就「全力加速」,今年9月剛剛開設天貓旗艦店,實體門店的計劃又進入日程。
  • 擁有8000萬會員的亞馬遜和「最牛逼」零售costco究竟啥區別?
    二、即將超越最強零售costco(好市多)?Costco(好市多)是什麼?成立於1993年,最開始與老牌零售沃爾瑪並不具備正面抗爭的能力,然而它選擇了一條與對手完全不同的道路「會員制」——之後,很顯然,沃爾瑪明顯已不是對手了。
  • 上海的太平洋百貨都快關門了,美國梅西百貨為什麼活得好好的
    由於租約將於2017年到期,太平洋百貨淮海店的去留問題目前仍處於商討階段。但傳統百貨業如何面對電商衝擊,也是一個長久的課題。面對電商的崛起,美國傳統零售商也曾感到危機四伏,但梅西百貨卻渡過了難關。過去幾年,梅西百貨的市值和銷售規模一直在連續增長。藉助於本地化策略,曾經僅專注於美國東西海岸的梅西百貨,已經把門店開遍全國。
  • 銀泰百貨如何交新零售答卷?
    9月中旬,杭州市商務局公布首批新零售企業名單,銀泰百貨、盒馬、星巴克等79家企業入選,認證成功的企業中有14家是商場,銀泰百貨佔了9席,9月18日,杭州市政府公布20家新消費領軍企業榜單,銀泰百貨再次上榜。 優異成績的取得來自銀泰百貨苦練新零售內功。
  • 從Costco熱看新零售
    從商品角度看,Costco上海閔行店大熱的原因有二:一是它的3400種商品,不僅超過一半的上架商品都來自國外知名品牌,而且還普遍比其他店便宜,這對於喜歡進口貨的消費者無疑具有極大吸引力。二是為吸引眼球,Costco毫不猶豫地推出了限量發售的低價茅臺、五糧液、愛馬仕、Burberry等熱銷產品,從而引發搶購熱潮。
  • 淺析Costco、沃爾瑪等外資零售企業數位化轉型中的多業態矩陣布局
    自1995年以來,外資實體零售企業進入中國已走過了20餘年的時間,在國外盈利模式業已成熟的零售業巨頭,面對如今複雜多變的中國線上線下市場,早已失去了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先機。,千篇一律的「會員卡」模式註定不能贏得持久的勝利,梅西百貨、樂天百貨等相繼退出中國市場便是最好的說明,但在統計各大零售企業的微信布局時發現,實際上,「會員卡」模式仍貫穿其微信運營的始終,相比對微信小程序的開發,在公眾號領域的運營主流呈現為商品促銷等信息,其對消費者的個性化運營程度並未凸顯出來。
  • 做不好商品與服務談什麼回歸零售本質?
    做不好商品與服務談什麼回歸零售本質?來源:聯商網2017-03-09 11:11聯商網消息:經過電商的折騰和實體的野蠻成長,潮水退去夭折者遍地,而那些成功的弄潮兒卻有一個共有的特徵:堅持做好商品和服務。這正是零售的本質所在,很多人認為老生常談,而無數的零售企業卻停留在「是什麼」階段,不知道「為什麼」,更不清楚「怎麼做」。
  • 梅西百貨撤了 麥德龍慫了 Costco在中國能逆天改命嗎?
    這家成立於1983年的零售巨頭,自問世起就致力於為市場提供物美價廉的優質商品。而在發展過程中,Costco幾乎從未出現過頹勢,一直處在穩步增長的道路上。也正因為如此,Costco受到了無數大佬的推崇: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將其視為「最值得學習的零售商」,股神巴菲特的死黨查理·芒格稱之為「最想帶進棺材的企業」;在中國,Costco俘獲了雷軍、傅盛、黃崢等眾多擁躉。
  • 綿陽前9月大型零售商場銷售增長緩慢 包括大潤發梅西
    全市包括百貨店、大型超市和購物中心在內的大型零售商場商品零售雖然通過多種手段進行促銷,但是銷售還是不夠火爆,增長較慢。1-9月,全市11家大型零售商場累計實現零售額42.71億元,同比增長12.5%,比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0.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增幅低3.1個百分點,如大潤發(需求面積:20000-22000平方米)、梅西百貨、好又多、富安百貨、成都人民商場零售都不理想,甚至於下滑嚴重。
  • 中國零售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
    第五章 國際典型零售企業全渠道轉型成功經驗借鑑  5.1 梅西百貨    5.1.1 梅西百貨的成長歷史    5.1.2 梅西百貨的MOM發展戰略    5.1.3 梅西百貨全渠道轉型策略及發展路徑    5.1.4 梅西百貨全渠道戰略實施措施與服務    5.1.5 梅西百貨融合各渠道提升購物體驗的做法    5.1.6 梅西百貨對供應鏈系統的改進措施    5.1.7 梅西百貨的社會化媒體營銷之道    5.1.8
  • 借道電商入華 零售巨頭Costco搶食會員店市場
    制勝法寶1983年,好市多在西雅圖開第一家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在此以前,「老大哥」沃爾瑪已經立足了20年之久,並且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零售公司。當時誰也沒想到,又一個20年過去以後,好市多竟會成為沃爾瑪眾多競爭者之中最具威脅性的一個。
  • 百貨周報:梅西百貨退出中國 杭州解百轉型城市奧萊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12.3-12.9),聯商網走進企業活動持續進行,這一站選了東百;梅西百貨退出中國市場;杭州解百將於12月15日全新亮相......2、梅西百貨退出中國市場 外來和尚如何念好中國經?繼瑪莎百貨、樂天瑪特退出中國市場後,梅西百貨也於12月4日發布撤店公告,宣布天貓國際Macys官方海外旗艦店從12月3日起停止接單。《聯商網》登錄天貓國際Macys官方海外旗艦店發現,頁面上除了撤店公告已經空無一物。
  • 當代商城總經理匡振興:現代百貨如何轉型創新?
    聯商網消息:1月13日-14日,2015年中國零售創新與電商融合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本次論壇通過零售領袖的智慧思考,創新案例的分享、零售電商的對比、深入的理論剖析、權威電商政策解讀,來探索零售業發展趨勢,重建零售生態圈,重構零售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