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商品與服務談什麼回歸零售本質?

2021-01-09 聯商網linkshop
做不好商品與服務談什麼回歸零售本質?

來源:聯商網2017-03-09 11:11

聯商網消息:經過電商的折騰和實體的野蠻成長,潮水退去夭折者遍地,而那些成功的弄潮兒卻有一個共有的特徵:堅持做好商品和服務。這正是零售的本質所在,很多人認為老生常談,而無數的零售企業卻停留在「是什麼」階段,不知道「為什麼」,更不清楚「怎麼做」。

  

成功的零售企業有著不同的基因和成長軌跡。從東北老工業基地到江南水鄉,從首都北京到巢湖小城。他們的付出換來千萬消費者肯定的腳步,他們為什麼能成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根」在商品

2016年8月22日,安徽安德利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2年安德利改制以來,儘管偏居縣域,但超市和家電自營產品佔比卻高達90%以上,就連百貨行業中自營較少的男裝、女裝佔比也分別達到了60%和50%。在生鮮方面,果蔬、肉類、冷凍品轉換等全球基地採購工作也全面鋪開,自營讓安德利面對競爭有10%-15%的價格優勢。

安德利董事長 陳學高

安德利的自營模式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商業競爭並不充分,做經銷和聯營不但省力更能賺的盤滿缽滿。然而安德利為了做好商品辛苦耕耘20多年。期間更多的同行依然按照舊模式安逸的生活著。當今天零售競爭進入白熱化,此時的安德利卻遊刃有餘,快人一步,這其中董事長陳學高功不可沒。

超市發董事長 李燕川

事實上,北京超市發作為立足首都服務社區的國有零售企業,一直在不斷推陳出新。

2015年超市發定義並劃分了五種類型門店。董事長李燕川認為業態劃分非常簡單,關鍵是賦予門店相應內涵,如何滿足顧客需求,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才是核心。

2016年超市發聚焦果菜、日配、生鮮等關鍵品類,提升生鮮商品經營能力、整體營銷能力、暢銷商品開發能力,拓展「農超」「餐超」對接模式;同時以一公裡為主要服務半徑,延伸一刻鐘商圈,通過引渡、租賃、小業態組合等方式,拓展社區功能,形成社區商業綜合體,滿足社區商業化需求。如今,社區商業發展的如火如荼,超市發的經驗更顯得彌足珍貴。


弘章資本資深合伙人 王培

在對兼備線上線下雙線經驗的王培女士看來,商業模式不再是護城河,更多的零售企業需要回歸到商品本質以及供應鏈的效率,因為供應鏈的效率是真正可以降低成本。很多零售商在做自有品牌,成為商品的開發者和製造者。

質在服務

對於身居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長春歐亞集團而言,歐亞商業連鎖的成立,是一次漂亮的成功轉身,也標誌著集團發展再次走上快車道。

2016年歐亞商業連鎖全年實現銷售105億元,利稅近6億元,全年開店20家。

歐亞商業連鎖總經理 於惠舫

在當地,歐亞的服務水平有口皆碑,但歐亞商業連鎖總經理於惠舫並不滿足,她認為服務的創新同樣重要,也做出了很多大膽的嘗試。比如會員管理數據化、精準信息推送、會員四大服務體系等建設,如今,歐亞依然保持著旺盛地增長勢頭。


樂城股份總經理 王衛

同樣,遠在安徽的王衛創辦樂城5年來一直創新求變,一次次挑動零售行業的神經。從生鮮傳奇到傳奇市集,王衛身體裡流淌著不斷否定自我,持續創新的血液,經營與顧客交流的新模式。

王衛認為,「給顧客承諾的服務並非越多越好。顧客不是上帝,遵守才有尊重」。樂城也成為國內第一家對顧客購物提出規範的零售企業。面對如此「苛刻」的要求,顧客紛至沓來,生意卻越來越好。

一個有趣的故事

說起回歸商業本質,如何做好商品和服務?周勇教授講過一個有趣的故事:晚飯後,見風起,一名兩歲的小朋友嚷嚷著,仍想外出看星星。人已出門又折回,何故?只見他回家取了兩把扇子。這時,正好有虹橋機場的飛機從頭頂飛過,他邊扇扇子邊說,飛機被我扇跑啦!從此小朋友每天都要吵著外出,就是為了顯示他神扇子的威力。但昨天這個小孩子的夢終於破滅了。你看能不能把我扇倒?結果自然是不能。

如今的商人,有些就如那個兩歲的小朋友,成功了,自以為拿著兩個神扇子,其實什麼也不是。

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 周勇

周勇教授的故事給我們很好的啟迪,不要把客觀因素造成的成功當成自己擁有了本能,就自認為已經抓住了商業的本質。僥倖的勝利並不代表你做好了「商品和服務」,擁有根本的技能。未來怎麼去做?2017年聯商網大會,讓我們從這裡再次重來,擁有真正商品和服務這兩把神扇子。

對話專場:商品與服務

3月30日上午08:30-10:00

嘉賓主持:周勇 聯商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

對話嘉賓:

陳學高 安徽安德利百貨董事長

李燕川 北京超市發董事長

於惠舫 歐亞商業連鎖總經理

王  衛 樂城股份總經理

王  培 弘章資本資深合伙人

  ↓掃碼報名參會

  2017聯商網大會移動端官網:http://m.linkshop.com/meeting/2017/index.aspx

(來源:聯商網 程相民)

相關焦點

  • 回歸零售本質,建立零售思維
    所以我這裡將通過零售的定義和零售的發展,特別是對今天零售業所發生的實體和數據交融的趨勢和變化(不是所謂「新零售」的)讓大家回歸零售的本質,建立零售的思維(不是所謂「網際網路思維」的)。從而可以對我們今天所從事的很多與零售相關的工作重新認識和反思。這將有助於我們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撥亂反正、以零售的思維分析和指導我們今後的工作實踐。
  • 貝店顧榮:拐點已至,社交電商將回歸零售本質
    貝店總裁顧榮在談及2020年的發展時表示,社交電商將會回歸零售本質與初心:提質增效。 比如2019年初,貝店升級了用戶服務系統,推出貴就賠、慢就賠、假就賠的「三賠計劃」和「紅黑榜」,將用戶評價和平臺打分納入供應商評價中,被打「黑榜」超過一定數量,平臺就會對商家進行警告、責令整改,嚴重的直接下架處理;同年5月,貝店在拿到了8.6億元的融資後,在供應鏈體驗升級方面又增加了投入,深耕源頭供應鏈,打造社交驅動的柔性供應鏈基礎設施,全面提升KOC社交零售體驗。
  • 新零售要回歸商業本質:高品質、低價格、好服務
    新零售要回歸商業本質,依然是要保證「高品質」、「低價格」、「好服務」。在目標上,要做到模式最佳、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體驗最好、速度最快。舊零售時代但是很遺憾,質量和成本關聯,因此在電商成長期,經常被強調的是「性價比高」。再就是「好」不僅要商品好,而且服務也要好。店員要和顏悅色的,商品陳列要乾乾淨淨的,商品包裝也要高端大氣上檔次。
  • 7-11內田慎治:零售的本質是商品,我們不怕新零售
    所以我們認為既然有這樣的需求,就做了這樣的嘗試,特別是上線蔬菜的門店周邊,能買菜的地方已經很少了。《零售老闆內參》: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的話,其他的肉品和水產是不是也有可能?內田慎治:確實是有的話會更好。其實並不是這個商品在超市賣,便利店就不能賣,便利店賣什麼是沒有限制的。主要看消費者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商品,我們就賣什麼商品。
  • 是時候回歸商品的本質了
    微信電商熱火朝天,微信朋友圈賣貨的號稱月入千萬,微信大號動則十萬粉絲,微店、拍拍、京東爭相舉起皇室正宗的牌匾開始準備反淘寶復QQ,微信風頭正勁,做電商的人們開始蠢蠢欲動,紛紛想扮豬吃老虎,去做風口上的那頭豬;筆者認為,微信電商只是個偽命題,電商應該回歸商品的本質,產品和品牌。
  • 王府井張峻:2017年品質消費「回暖」 零售回歸本質
    -----------------------------------------------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享譽中外的新中國第一店——北京市百貨大樓,創立於1955年,經過五十年的發展,其現已成為國內專注於百貨業態發展的最大零售集團之一。
  • 從「商品新零售」到「服務新零售」——尋找現象級品牌 「樂享會...
    樂刻運動聯合創始人 夏東樂刻運動聯合創始人夏東,發表了題為《樂刻運動的服務新零售三年探索》的主旨演講(3年500家門店之後 樂刻運動全面開啟平臺化模式)。談公司:樂刻運動不是做健身連鎖,而是要做一家平臺型公司。
  • 看梅西百貨、Costco等國外零售大佬如何回歸零售根本
    零售企業如果希望走出今天的困境,只能走「回歸零售根本、重塑核心能力」之路。做好了這個根本,其它什麼O2O、全渠道都可以是錦上添花,拋棄了這個根本,在其它方面花再多的力氣都會是捨本逐末。   零售的根本或本質是什麼?
  • 銀河系創投蔡景鍾:零售本質沒有改變,新零售B2B服務將有巨大機會 |...
    新零售到底「新」從何來,還是資本吹來的春風?新零售到底「新」向何處,還是會在時間中歸於沉寂?近日,野草專訪銀河系創投合伙人「蔡景鍾」先生,詳細講述沃爾瑪,Costco等零售巨頭的演變和選擇,剖析零售的本質和背後的規律,辨析中國零售的未來格局,或許你可以藉此看見零售的來處和去向。
  • 2020東莞市民喜愛品牌|廣東合家歡便利店有限公司:回歸便民服務本質
    作為綜合性零售連鎖企業,合家歡本著「誠信為本、互利互惠、共同發展、共享成功」的運營理念,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優質、便利、實惠」的商品和服務,也為加盟店提供了「放心、互惠、共贏」的創業平臺,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 從好市多和家得寶看零售本質
    無論零售模式如何變化,零售的本質一直沒有變:把品質做到最高,把價格做到最低,把服務做到最好。  本刊特約作者  明輝/文  在前文《消費股甄選,首看品質》(刊發於《證券市場周刊2019年第3期》)中,我們提到品牌內涵的進化需要與顧客、供應鏈齊頭並進。
  • 講透巨人阿里的戰略本質,掌握新零售的思維核心
    聯商專欄:2019年,「新零售」被談論了很多,也有很多的商業實踐。我們看到,零售業態可以創新多樣,甚至商業模式也可千變萬化,然而,零售業的本質始終不變,再「新」的零售也有其「原有」的規律可循。如果要掌握這樣的商業底層規律,第一個需要學習的對象,肯定繞不開阿里巴巴這一電商巨人、新零售鼻祖。
  • 從自營品牌佔93%的奧樂齊超市,重看零售的本質
    作者:步搖編輯:tuya出品:財經塗鴉零售到底有多少玩法?不斷做減法的奧樂齊絕對算是一種。2019年,德國連鎖折扣巨頭奧樂齊(ALDI)進入中國,線下開店,引起了零售界的密切關注。《財經塗鴉》認為,高性價比商品一直會自帶流量,而隨著消費升級,性價比會愈發成為是消費者的核心訴求。精簡SKU、且為消費者做真正需要的商品,這樣的平臺會持續有市場,精品、性價比也正是零售的本質。奧樂齊在自有品牌上的運營值得學習,如何通過選品以及和供應鏈的深度聯動來做性價比超高的爆品,而不是把自有品牌當作增加盈利的方式,這是中國的零售商需要學習的。
  • 華潤萬家擁抱數字時代:堅守零售本質 加速「萬家+網際網路」轉型
    在這樣大背景下,零售行業呈現出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競爭也更加激烈,不論是網際網路電商巨頭還是新興零售企業都在加速湧入。為了更好服務消費者,近年來,華潤萬家加速建設自有線上渠道「華潤萬家APP」,並與京東到家、美團外賣、餓了麼等第三方線上渠道展開合作,大力推進到家業務,不斷延伸線下門店的服務範圍。
  • 品道企業打造一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零售服務平臺,品道APP
    儘管如此,只要打開網頁搜索,「非法傳銷」、「商品是否正品」等字樣比比皆是。而雲集開出的9百萬罰單,以及花生日記開出的7千萬罰單確是值得大家警醒的。那麼究竟社交電商的出路在哪裡?如何能夠守住分銷模式的紅線?如何能讓利給廠商與消費者?
  • 京東7FRESH連志軍:新鮮本是尋常|2018商業新生態零售主題峰會
    16位零售大咖和近1000名零售界的同仁和行業精英齊聚,圍繞「回歸零售本質」,展開高峰對話以及主題演講,就「傳統零售行業轉型升級」與「探索零售未來新模式」兩大主題進行深度的探討。在峰會上,京東7FRESH副總裁連志軍發表了精彩演講,他認為生鮮本是尋常,但真正把生鮮這件事情做好,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不斷提升在商品、物流、供應鏈、品控等方面的能力。
  • 怎樣做好商品?零售大咖揭秘商品背後的故事
    怎樣做好商品,為顧客提供最基本的服務?沒有好商品所謂的服務、環境都是空中樓閣。我們請了四位區域優秀零售商,來聽聽他們的分享,他們做商品背後的故事,怎麼做到商品可以吸引顧客。商品背後最重要的力量來自於企業文化理念,接下來先請四位嘉賓用最簡單的語言介紹一下自己企業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什麼。
  • 【專訪】廣東永旺董事總經理:傳統超商要回歸商業本質
    1996年日本永旺率先進入廣東,將零售百貨的經營模式帶入中國。至今已經20年,見證了中國消費者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近年來,在電商大潮中,如何留住消費者成了傳統零售商面臨的第一大挑戰。對此,鯉渕豐太郎表示:「應對來自線上的競爭,傳統零售商要回歸商業本質,強化實體店。」商業的本質在於服務。
  • 社區新零售是什麼?什麼是穆蘭之家社區新零售
    社區新零售是什麼?社區新零售本質上還是零售,「新」在於消費場景、平臺、大數據等,看網際網路行業兩大巨頭就可以明白幾分。對於普通中小企業來說,把握風口除了自身的強力「鍛造」以外,也要學會像中金國建全國社區品牌服務平臺這樣「快、準、狠」,直接把新零售住進社區,建立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商業模式。
  • 你知道購物中心和百貨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嗎?
    但是我發現人們在談論這些詞彙的時候其實是很含混不清的,如果你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那當然也沒有必要搞清楚什麼是購物中心或者百貨,但作為一個從事零售和地產的行業人士如果分不清其中的所以然,那就會造成很多的混淆、誤導甚至是投資和經營的損失。  所以,我首先以我的理解並嘗試用最簡單的方式說明這兩個定義的本質:  1.什麼是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