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內田慎治:零售的本質是商品,我們不怕新零售

2020-12-25 聯商網linkshop

編者按:

2017年底,北京市商務委等四部門印發《進一步優化連鎖便利店發展環境的工作方案》,針對便利店存在的店鋪選址難、運營成本高、行政許可周期較長、搭載服務種類有限等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按照方案計劃,到2020年,本市連鎖便利店數量將達到3000家左右,其中中心城區達到2000家以上,實現中心城區社區全覆蓋,24小時便利店佔比達到50%以上。

業界認為,北京便利店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在2018中國便利店大會前夕,《零售老闆內參》特走訪了北京的主要便利店品牌,並推出系列報導。本文是《北京便利店系列專題報導》第七篇,後續將推出羅森等龍頭便利店品牌的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零售老闆內參》和內田慎治先生的溝通,是一個異常「敞開」的過程。

這位日本7-ELEVEn集團執行董事,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不迴避問題,沒有外交辭令,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如果對7-ELEVEn的門店經營有什麼不解之處,他的答案讓人覺得,他這樣做如同人餓了要吃飯,人困了要睡覺一樣簡單明了。比如他對7-ELEVEn北京門店上馬生鮮蔬菜的疑問,他的回答很乾脆:「北京的城市建設和治理使得蔬菜銷售網點減少,中心城區的顧客需要有地方買菜,而7-ELEVEn提供的蔬菜有保障」。

內田慎治也是7-ELEVEn在華最主要的發言人。他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辦的年度便利店大會上,總是通過核心經營數據,來強調7-ELEVEn在日本經過44年,為什麼能成為全球便利店品牌當之無愧的第一名。

今天,7-ELEVEn也是中國便利店行業公認的楷模,中國零售業者從不掩飾對它的尊重和學習。中國的同行無論是公開的發言,還是私下的討論思考,對7-ELEVEn的態度出奇的一致:我們距離它還有很遠的距離。

不斷提升工廠及供應鏈水平,發展自有特色商品及提高品質,開拓更多區域市場的特許加盟,是業內總結7-ELEVEn得以44年來領先全球的三大策略。

2018年的7-ELEVEn,已經在全球1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5000多家門店。在東亞、東南亞擁有絕對的領先地位。在北美、北歐、澳洲也有很好的覆蓋優勢。

以1996年進入廣州為時間起點,7-ELEVEn在中國內地市場(不含港澳臺)已經開出近1600家門店。其中,廣東地區,在合作方香港牛奶集團較早布局的先發優勢下,成為7-ELEVEn在華布局最早、門店最多的區域市場。

2017年12月,7-ELEVEn與南京金鷹商貿集團籤署江蘇市場合作協議。此舉意味著7-ELEVEn從已有的廣東、京津、成渝、上海、青島、杭州之外,在中國內地又開拓一片新市場。

在這其中,京津市場是廣東之外,現在7-ELEVEn在華業績最領先的區域市場。而這片市場是在7-ELEVEn日方經營下取得的成績。內田慎治正是這片市場的掌舵人。

作為7-ELEVEn中國市場的職級最高的高管人員,內田慎治對中國市場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對7-ELEVEn賴以成名的供應鏈管理、商品開發和市場拓展,以及由網際網路公司引領的新零售大趨勢,都有著區別於業內的思考。

- 1 -

商品開發之道:零售最重要的還是商品

截止到2016年全年,7-ELEVEn便利店全球營收2677億元人民幣。中國內地的7-ELEVEn便利店,在商品層面以日配商品和鮮食加工食品(便當、飯糰、三明治、沙拉等)佔據單店日均銷售額的70%左右。讓7-ELEVEn便利店的盈利結構、商品構成都成熟而穩定。

2017年7月,7-ELEVEn在北京的1號店,也是日均銷售額達到6萬的店王——東直門店,率先上馬蔬菜生鮮商品。東直門店的生鮮貨架上,有西紅柿、土豆、胡蘿蔔、冬瓜、蒜苔等20多種淨菜蔬菜。

對於消費者來說,淨菜雖然省去了擇、洗、切、配等過程,也同樣帶來高於同類市場的售價。而中國人的烹飪習慣和消費理念,還未普遍接受生鮮成本中的服務性支出。淨菜的目標客群不能說沒有,但也顯然未能達到生鮮銷售應該匹配的規模化程度。

7-ELEVEn為何會增加淨菜商品供應,這背後又反映了怎樣的調整思路?

Q&A對話:

《零售老闆內參》:2017年7月,7-ELEVEn為什麼突然在北京門店推出新鮮蔬菜?

內田慎治:北京現在城市建設和改造很快,傳統社區菜市場都逐漸減少,中心城區的人又有這樣的購買需求,希望購買安全放心、品質有保障的蔬菜。所以我們認為既然有這樣的需求,就做了這樣的嘗試,特別是上線蔬菜的門店周邊,能買菜的地方已經很少了。

《零售老闆內參》:如果按照這個思路的話,其他的肉品和水產是不是也有可能?

內田慎治:確實是有的話會更好。其實並不是這個商品在超市賣,便利店就不能賣,便利店賣什麼是沒有限制的。主要看消費者需要什麼,想要什麼商品,我們就賣什麼商品。

《零售老闆內參》:現在已經在考慮推出肉品和水產了嗎?

內田慎治:這樣的商品管理起來比較難,暫時還沒有深入考慮。而且如果我們一旦要做的話,肯定是要選擇好的商品。

《零售老闆內參》:日本7-ELEVEn的自有商品除了鮮食,還有很多一般商品,比如堅果類食品,甚至包括咖喱、米飯之類的。中國沒有涉及到這一塊是什麼原因?以後會不會把自有商品向多品類擴展?

內田慎治:現在中國的7-ELEVEn有120個品項的自有品牌商品,都是除了鮮食商品之外的一般商品,都是中國的工廠幫我們代工的自有品牌的商品。這些自有品牌商品,賣得非常好,接下來會不斷擴大品種。另外,我們也在考慮進口部分日本的自有品牌商品,目前已經導入了一些單品。

《零售老闆內參》:北京7-ELEVEn開發新品的速度和節奏,相對日本本土市場頻次會有不同嗎?

內田慎治:和日本相比還是相對慢的,因為店鋪規模完全不一樣,日本的店鋪規模要大很多。還有就是普通商品,會受中國市場本身的限制,中國供應商本身開發新品的速度就偏慢。每個商品都是有它的生命周期,作為新品剛上市肯定是賣得特別好,慢慢地就會銷量下降,最後可能就消失了。而在中國,商品生命周期是非常長的,在日本則相對短點,有的商品甚至短到一周。

為什麼中國的食品廠商開發商品的速度比較慢?一方面是剛才提到的商品生命周期相對較長,使得他們開發的速度較慢。另一方面是作為零售端收取的各種費用比較多,進店費、上架費等各種各樣的費用,導致廠家沒有多餘的錢進行商品的開發,或者改造生產線。

我們推出自有品牌商品,也是因為自有品牌商品的生命周期是相對較長,而且我們不向廠家收取進店費等相關費用,而反過來要求他們降低供貨價。實際上向廠家收取進店費的零售商,得到的毛利也是非常低的,只能通過走量提升毛利額。而我們不是這樣,我們就是靠毛利額,因為我們有自信提升我們的銷售額。

我們的自有品牌商品為什麼價格會稍高一些?並不是因為做了廣告宣傳,就把相應的費用都放到了售價裡面。其實我們並沒有做廣告宣傳,而是把成本都放在了原材料上面,用的是很好的、高品質的原材料,產出高品質的商品。

我們下一步的政策就是在全國增加店鋪數量,現在在全世界有6.5萬家店鋪,我們希望儘快在中國實現2萬家店的規模。

《零售老闆內參》:你介紹到,中國7-ELEVEn新品開發和更新速度,稍微慢於日本。但相比較中國其他品牌,也是相對比較快的。對於7-ELEVEn來說,開發一個新的商品,更新一批老的商品,都是基於怎樣的標準和維度?

內田慎治:取消商品的話,這個商品肯定是滯銷商品,賣不出去的話,就會把這個商品取消。為了便於自主取消商品,這也是我們不收取供應商進店費的原因之一。如果收取的話,是沒有那麼簡單就可以取消掉的。雖然收取進店費,總部會有這筆收入,但會影響我們的客觀判斷。而且對加盟者來說也不好,總部推薦給他們的都是滯銷商品,銷售額肯定是上不去的。

我們現在每周鮮食商品和非鮮食商品全部都算上推薦新品大約30個品項左右。而日本一周有50-60個品項的新品。

《零售老闆內參》:開發新品的時候,會考慮到供應鏈的難度嗎?比如有一個東西在市場上看起來有銷路,但是為了做這個新品,可能要對原有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做很大的調整,成本上或許並不划算。你們會不會因為開發成本太大,而放棄開發一些新品?

內田慎治:鮮食商品都是專用的工廠,僅給我們供貨,肯定會存在成本的問題,但這屬於溝通層面的問題。因為長期合作下來,供應商已經在盈利了。是不是應該再進一些新的設備,開發一些新品,即便是現有生產線滿足不了,但也要有些新的投入。

而且這些都是我們會提前安排的,不存在今天下單,下個禮拜就讓供應商出貨。我們都要提前好幾個月安排規劃。對於7-ELEVEn來說,我們和供應商之間應該達成雙贏關係才可以。

《零售老闆內參》:可不可以介紹7-ELEVEn開發一個新品的流程是怎樣的?

內田慎治:原材料、配方和設備,是7-ELEVEn決定開發一個新品的三個主要決策條件。

3月底,中國7-ELEVEn獨家銷售了一款自有品牌商品,叫做一風堂拉麵,也是日本非常有名的連鎖拉麵店,味道非常好。7-ELEVEn通過和一風堂合作開發這個商品,委託日清公司幫助生產的。

因為這次是在全國銷售,包括香港、北京所有有7-ELEVEn的地方,在售店鋪數達到2500家。光是北京平均一家店一天就售出80個,其它地區基本上也是一家店鋪平均一天銷售40個。這樣的銷售數據,對廠家來說也是非常吃驚的,驚訝居然能銷售得這麼好。

大家知道,一般的方便麵都是油炸的麵餅,而我們這個一風堂拉麵的麵餅是非油炸的,對身體健康比較好,卡路裡也比較低。此前中國有方便麵油炸麵餅出現過品質問題,導致方便麵整個市場份額都有下降的趨勢。所以在這個時期,我們推出了這款非常健康,對身體很好的方便麵自有商品,反而更有市場機會。

我們的店鋪是離消費者是最近的,能夠聽到消費者各種各樣的反饋聲音。我們會把消費者的需求轉達給廠家,建議他們生產怎樣商品。自有商品的開發,其實就是我們和廠家共同開發,並不是委託給廠家換個包裝。

7-ELEVEn的自有品牌商品(PrivateBrand)政策,和其他便利店很不一樣。他們在做自有商品的時候,品質可能和其他現有的商品差不多,但價格要比品牌商品(NationalBrand)更低。但我們不是這樣做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品牌商品只要降價,就可以和自有商品達到一樣的效果。

我們的自有品牌商品政策,首先注重的是商品的品質,就是從安全放心的角度考慮,一定要確保高品質。只有高品質,別人才沒有辦法模仿。如果只是降低它的價格,那就是打價格戰,誰都可以去模仿。

我對我們的商品是非常有自信的,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其他中國網際網路電商巨頭,都不會讓我們受到很大影響。

在我看來,只要我們不斷開發獨家銷售的差異化商品,我們就不會被電商打敗。反過來,我們有這樣的商品,自己再去做電商的話,連電商平臺上賣的都是差異化的商品,其實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所以從網際網路到實體零售是非常難的,但從實體零售走向網際網路其實是很簡單的。因為線上平臺具有的優勢的是物流和數位化系統,以及APP這樣的便利體驗。但是作為消費者來說,要購買的並不是APP或者物流,而是商品。

零售,和商業模式相比,最重要的還是商品。是看能不能開發出消費者所需要的商品,然後去很好的銷售這些商品。

- 2 -

門店加盟:總部和加盟商要雙贏

44年前,7-ELEVEn在日本的第一家門店就是一家加盟店。創始人鈴木敏文先生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7-ELEVEn必須幫助加盟者賺錢。

目前北京7-ELEVEn經營委託加盟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70%。特許加盟的門店拓展也在積極開展中。

即便如此,相比較7-ELEVEn在日本門店的加盟店佔比來看,中國7-ELEVEn的加盟店的發展,還有一個巨大的提升空間。

就像內田慎治所說的,只有加盟,才能帶來門店數量的快速拓展。通過總部直營的方式,80家直營店是自營的極限。

7-ELEVEn帶給加盟者的回報,是一個全球知名品牌,差異化的商品開發和供應、單品管理經驗及系統,門店開發,和全球最頂級的經營Know-how。

Q&A對話:

《零售老闆內參》:現在7-ELEVEn面對中國特許加盟的個體經營者當中,除了滿足常規的那些條件之外,有沒有一些加盟者自身的條件,會特別引起7Eleven的注意?比如滿足這些特別條件,7-ELEVEn會優先選擇和他們合作?

內田慎治:主要就是人、財、物三點。我們要判斷人怎麼樣,資金上有沒有一定實力,加盟肯定是要有一定的資金才可以的。還有就是房源,如果有好的房源的話就更好了。

現在我們招募加盟者的時候,具有投資意願的也可以,重要的是判斷這個人加盟7-ELEVEn的意願。現在北京的加盟者最多一個人加盟了6家店鋪,每月收入相當可觀。因為經營得非常好,特別有手腕,業績特別好,所以總部就把更多的店也交給他做,越做越多。這種是我們的經營委託型加盟,房子是總部租的。

還有一種是自己帶房源過來加盟的,房租就由他自己承擔。天津這種模式做得很好。天津的加盟者,最多一個月能賺7-8萬元。

為什麼說如果加盟做得好的話,店鋪數量就能夠迅速增長?其實就是靠口碑,加盟主自己獲益了,肯定會很高興的告訴周圍做7-ELEVEn怎麼樣,帶動更多人願意來做。

這也讓我們所追求的一定是開出高銷售額店鋪,而不是大量類似小賣部的低銷售額店鋪。我們覺得現在做的這種模式完全沒有問題,非常有自信,成本和利潤等方面都是公開透明的。所以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式。

《零售老闆內參》:剛才提到7-ELEVEn的幾個競爭點之一,就是快速的、高密度的開更多的店。廣東本地品牌美宜家,已經開到了1萬多家店,而且還在高速擴張中。北京的便利蜂,也是500米間距的密集式開店方式加速拓展。7-ELEVEn和這種密集開店有怎樣的區別?因為他們的選址門檻和加盟條件會比7-ELEVEn低一些,你會感覺到有很大的壓力嗎?

內田慎治:北京的7-ELEVEn平均日銷售額是2.4萬元,這樣的日銷售額是其他便利店品牌的3倍左右。所以我們在北京的250多家店鋪,按照這個銷售額換算相當於其他便利店品牌的750家店鋪。

剛才提到我們的競爭力是有三點,除了高密度集中開店之外,還有商品和特許加盟,實際上最重要的是特許加盟。正是因為採取了特許加盟的方式,才使得我們的店鋪能夠得到不斷的增長。如果總部自己直接做直營店的話,80家店就是極限了,再多的話就會出現管理不善的情況。

我們的加盟模式並不是總部掙的更多,而是總部和加盟者之間是雙贏的方式。因為中國現在想創業的人非常多,寧做雞頭不做鳳尾,自己做比什麼都強。2017年3月我們在天津開加盟說明會,到目前為止參加的人數已經超過了2000人,排隊等著加盟的就有1200人。

《零售老闆內參》:這1200個人理論上對應的是1200家店是嗎?

內田慎治:是的,為什麼這麼多人有意願想做7-ELEVEn?只要大家到天津的店看一看,不用問就知道為什麼銷售這麼好。其他的店一天沒有幾個顧客,肯定誰也不願意加盟。

我們對加盟者一切都是公平透明的,一方面是不會向廠家收取各種費用,比如進店費和上架費,另一方面從廠家獲取的返利,我們也會公開透明地分配給加盟者。

其實做加盟利潤的分配方式主要是三種:一種是銷售額分配,一種是毛利分配,還有一種是利潤分配。如果是利潤分配,加盟者特別努力工作減少人工費,得到利潤雖然多了,但還要分給總部一部分,這不公平。

如果是銷售額分配,總部會傾向於把一些低毛利的商品讓加盟主去充銷量,然後跟廠家拿返利也不分給加盟者,這樣的方式不好。

我們選擇毛利分成方式,總部有義務向加盟者推薦高毛利商品,加上加盟者自己的努力,各盡職責,雙方都能夠得到更高的收益。

這種加盟體制,是只有幫助加盟者把銷售額提高,總部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我們針對加盟店有專職店鋪經營指導員,一個指導員負責6-8家店,每周至少要去兩次進行指導。這種模式尋求的是雙贏,不只是總部盈利,總部和加盟主都能夠盈利。如果我們的店鋪銷售額低的話,是沒有辦法做加盟的,我們也不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發展。支撐加盟體系的不光是商品,還有運營等各個方面,大家成為一體共同支撐加盟的體系。

《零售老闆內參》:北京有很多夫妻店,如果是這種店主申請加盟,和完全沒有零售工作經驗相關經驗的人相比,是不是更合適?

內田慎治:二者都行,因為有些人可能沒有零售經驗,但是非常適合做生意,這說不準,如果是夫妻店自己帶著原來的店也未必就行,面積較小等條件不合適也做不了。

《零售老闆內參》:我們去看了東直門店,我們注意到日銷高有一個原因,就是周邊的客群很特殊,是多個定向客群的構成。既有外籍人士,也有學生,本身還是一個較大社區,同時這個地方也是交通樞紐。任何一種加盟方式,這種選址上的成功,是不是選擇加盟商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

內田慎治:實際上是三點原因:一個是店鋪的位置,就是所謂的商圈。然後是商品和運營,而且三者之間是相乘的關係,任何一個不行都等於零。現在其他便利店品牌在我們隔壁開店的也非常多,就是因為品牌不同,即使是在隔壁開店,和我們的銷售額相比也相差甚遠。

- 3 -

區域市場:各個省會城市都可以開便利店

3月6日,內田慎治前往陝西西安,與當地政府官員座談中,表示會加快步伐,落地國家「一帶一路」橋頭堡城市西安。

至少從公開發言來看,這是7-ELEVEn首次和西安這座腹地城市形成連接。代表著7-ELEVEn在沿海省市和成渝之外,開始向中國內陸市場全面深入拓展的開始。

2017年,隨著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消費升級潮帶動的居民消費力,便利店市場,終於迎來多年來少見的逆勢(零售業)增長。

這也是內田慎治反覆強調在中國最終開出2萬家門店的歷史機遇。2017年12月,7-ELEVEn和南京金鷹商貿達成江蘇市場的合作。相信類似的合作,7-ELEVEn已經同步在陸續對接中。

Q&A對話:

《零售老闆內參》:你剛才說,7-ELEVEn下一步的政策就是在全國增加店鋪數量,希望儘快在中國實現2萬家店的規模。實現這一步,需要多長時間?

內田慎治:現在已經有品牌在全國部分省份或城市,擁有幾百或上千家門店。但要在全國做到幾萬家店,就只能是一個全國性品牌,並需要同時在各個地區持續增加規模才可以實現。現在7-ELEVEn也在跟各個地區、各個省市的本地零售業者、零售企業進行接觸,看一看大家有沒有意願來做7-ELEVEn。

《零售老闆內參》:沒有具體的推進時間或計劃嗎?

內田慎治:具體什麼時間,還真判斷不出來。

《零售老闆內參》:按照2萬家店的比例,北京應該是多少家?

內田慎治:不知道。

《零售老闆內參》:在中國,7-ELEVEn中國已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山東、重慶、浙江進行了直接經營或授權。2017年,7-ELEVEn終於又有了一個很重要動作,就是在江蘇省選擇金鷹商貿合作開發江蘇市場。為什麼會選擇在2017年?為什麼是江蘇南京?

內田慎治:去年這個時間點是偶然的,選擇江蘇也是偶然的,和別家進駐沒關係。就是在這個時間點與江蘇金鷹談成了,能夠和金鷹商貿這個在全國排位非常靠前的零售企業合作,我們也覺得非常榮幸。

2004年我們進入北京的時候,並非照搬照抄日本便利店的做法。而是一直以北京作為試點,尋求適合中國市場的發展模式,現在北京做得非常成功,包括在天津的業績也非常好,去年日銷額超過了2萬元。我們有自信,能夠按照這樣的模式在中國做好。

中國現在發展得特別快,各個省會城市都已經達到了可以開便利店的水平,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在多方尋求合作夥伴,在全國發展7-ELEVEn的理由之一。

現在也是便利店熱,各個投資人都在投便利店,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認為只要裝修成7-ELEVEn的樣子,導入相同的設備,就能夠把便利店做好,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我們尋求合作夥伴的時候,希望能夠和有零售經驗的企業合作。因為做過零售業,對零售業是了解的,這是我們尋求合作夥伴的基礎條件。所以對零售業來說,更重要的是人,並不是你有相同的設備和店鋪外觀,就可以把便利店和零售業做好,這也是網際網路巨頭企業都在收購零售業的原因之一。

《零售老闆內參》:選擇江蘇,是否意味著在此之前,7-ELEVEn已經在江蘇建立了自己鮮食的加工基地?按照行業常識,應該是先做好後端,再做前端的開店。

內田慎治:現在供應鏈還在構建當中,和開店是同時進行的,因為中國對速度的要求比較高,大家都在追求速度。

- 4 -

變與不變:全世界的門店都應統一

《零售老闆內參》認為便利店的理想發展狀態,一定是消費者日常出門的「第一選擇」。

這種理念下的極致產物,就是日本和臺灣地區的便利店,成為全世界少有幫助周邊居民,解決本地生活服務的一站式綜合解決平臺。

按照內田慎治的理解,7-ELEVEn在中國大陸做不到像日本、中國臺灣地區那樣全面的功能設計(購物、繳費、郵寄、垃圾處理等),只是因為中國大陸有著強大的移動網際網路滲透率。

這就是這就是不同地區,在深層次領域,濃縮在便利店這個微觀世界裡的差別。

針對中國7-ELEVEn門店,內田慎治對門店功能,以及和周邊關聯業態的關係,都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Q&A對話:

《零售老闆內參》:在日本,當一個人出門不知道要去哪裡,或者不知道怎麼解決日常需求時,大家都會優先想到去便利店。但在中國,目前便利店還做不到這種氛圍,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內田慎治:其實日本7-ELEVEn提供的部分服務,在中國用手機就可以實現。比如買票,交水電費,日本是在便利店交,而在中國用手機就可以。

《零售老闆內參》:您認為日本自動售貨機和便利店二者共存、互不幹擾的理想情況,會在中國出現嗎?

內田慎治:自動售貨機銷售的多是非鮮食一般商品,所以這種共存是可以的。據統計日本有580萬臺自動售貨機,但是在中國只有100萬臺左右,按照人均臺數來看,和日本是沒法比的。

中國自動售貨機之所以沒有普及,是現金交易安全方面問題較大,找零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但現在手機支付實現了,所以今後在中國自動售貨機也會越來越普及。當然,自動售貨機不能銷售所有的商品,所以便利店也有存在的意義,但夫妻雜貨店會越來越少。

《零售老闆內參》:有一種意見認為,北京便利店市場,相比較上海、廣東不夠發達的重要原因,是北京有很多夫妻店。現在夫妻店在變少,是不是品牌便利店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或者這些人更容易被收編成潛在的加盟商?

內田慎治:我認為品牌便利店的發展機會,和夫妻店的變化沒有什麼關係。品牌便利店發展的不好,最大的原因是租金太高。因為7-ELEVEn鮮食商品佔到50%以上,完全不受夫妻店的影響。當然,如果不是以鮮食商品為主的品牌便利店,可能會受到夫妻店的影響,導致發展不起來。

《零售老闆內參》:7-ELEVEn的店型無論是裝修風格、店內裝璜,甚至燈光、音樂,感覺這麼多年來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中國便利店同行反而會有很多變化,比如裝修風格模仿咖啡館,也會設置舒適的桌椅。7-ELEVEn在中國市場的門店設計和風格,需不需要變化和創新?

內田慎治:我們是不會考慮改變形象的,我們追求的就是形象統一,外面門頭燈箱不一樣的話,有些顧客認為這是不是假的7-ELEVEn。其實在天津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所以我們認為還是不變為好。

現在我們甚至考慮全世界6.5萬家店鋪都保持統一的形象,大家都一樣,不管走到哪裡,人們一看到這個形象,就知道這是我日常用的7-ELEVEn,可以很放心地使用這家店。

能夠稱之為世界品牌的只有7-ELEVEn,其他便利店品牌都是在亞洲發展的。所以你會看到,麥當勞和星巴克在全球的形象,也是基本統一的。

《零售老闆內參》:提到麥當勞,恰恰麥當勞現在很多門店在迭代變化。尤其是加入了麥咖啡以後,快餐廳變成了混搭著咖啡廳的風格。對比麥當勞,你還是不太贊成在便利店裡設立桌椅嗎?

內田慎治:是的,如果店鋪面積足夠大的話,放一些也可以,但我們主要還是銷售商品,有那麼多需要陳列的商品,還是要優先陳列商品。因為北京的租金比較高,這樣的方式更能夠有效地利用面積,只有更高的銷售額,才能更快地發展加盟。上海的便利店其實是相反的,幾乎所有的店裡都有餐飲區,陳列的商品品項反而比較少。

《零售老闆內參》:北京7-ELEVEn不設桌椅,只是因為會佔用商品陳列面積?

內田慎治:是的,我們不是家居店那樣賣椅子的,我們是賣商品的。

- 5 -

新零售:我們還沒有和阿里交流過

對於電商,尤其是對於目前引發全球關注的新零售變革,內田慎治站在傳統零售業的角度,持有一種並不懼怕的態度。他甚至不太完全認為網際網路公司能夠完全具備零售能力。對於新零售這種透過大數據驅動消費零售的整體變革,帶動傳統實體零售數位化轉型升級的大趨勢,內田慎治的態度也是謹慎的觀察著。

其實,與網際網路的並非直面的「交鋒」,在內田慎治帶領的中國7-ELEVEn經營中,也不是沒有過。2017年5月,他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7(上海)便利店大會上,曾透露他一度擔心網絡外賣會對7-ELEVEn有所衝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應對,以及觀察外賣實際可能帶來的顧客分流情況,內田慎治表示7-ELEVEn已經解決來自網絡外賣的衝擊。

就像上文所說的那樣,內田慎治應對網際網路平臺的衝擊策略,還是7-ELEVEn強大的商品開發能力。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零售,最重要的還是商品。

Q&A對話:

《零售老闆內參》:2017年5月,在上海的便利店大會上,你提到了非常重視網絡外賣的衝擊,後來成功應對了。今年面對去年變化那麼快的零售市場,你是否也感覺到某些外部因素,對便利店行業的衝擊嗎?

內田慎治:現在應該是沒有受到什麼影響,2017年對我們來說還是比較不錯的一年。去年我們在天津的平均每家店鋪日銷售額超過了2萬元,去年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一年。

商品是我們的實力之一,除了商品之外我們還有運營的能力,包括特許加盟方面的實力,所以發展的不錯是多方面的原因。

我們的成功主要是三個原因:高密度集中開店、特許加盟、商品開發和供應鏈的建設。

《零售老闆內參》:消費者的感覺外賣這兩年有很大的發展,外賣有一個特點,其實是通過更多的選擇提供給客戶一種新鮮感,這種特性便利店是可以做到的。最近兩年7-ELEVEn面對外賣的發展,是否會促進新品開發的周期和頻次?包括刺激消費者的信心感方面,是不是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和做法?

內田慎治:我們也會考慮加快新商品推出的周期、速度和頻率,這種外賣的優勢就是給消費者提供各種選擇,消費者可以選擇任意一家店鋪的商品,但有一點是不能確保的,消費者選擇的商品未必真的是很好吃的商品。因為在外賣平臺能夠銷售食品的店鋪,不一定能夠確保安全放心。但我們通過我們的品牌,隨時能夠確保產品的安全放心。

《零售老闆內參》:您怎麼看2018年中國便利店市場的整體狀況,以及現在非常火熱的新零售帶來的可能影響?

內田慎治:新零售方面的影響主要是電商的影響,百貨商場、超市和大賣場,受到電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銷售的商品都是服裝、食品和雜貨類的商品,和電商的商品沒有什麼差異化、哪裡都可以買到。

7-ELEVEn受到新零售的影響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影響不是特別大。因為正如這個行業的名字,便利店就是要提供便利。實際上便利店賣什麼商品是沒有定論的,而是要根據顧客的需求,銷售顧客需要的商品。

日本便利店也並不是從成立初期,就開始銷售便當這樣的鮮食商品,而是之後發現顧客有這樣的需求,才開始的。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探尋顧客的需求,根據他們的需要開發和銷售商品。我們也認為今後便利店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

《零售老闆內參》:2017年新零售有一種傾向和變化,一些小型的超市在餐飲化、便利店化。比如盒馬在上海做了一個叫F2的餐飲式便利店。可能它的服務和便利店關係非常遠,但它背後的概念確實具有便利店的便利。這種集合了餐飲和購物,同時又是小業態的混搭跨界門店,會影響到7-ELEVEn嗎?

內田慎治:這樣形態店鋪的出現,其實也是一個好的事情,能夠以各種各樣的形態引領行業的發展。因為中國女性的就業率非常高,所以在外就餐的比例其實是非常高的。而在日本有一種所謂的中食,就是買現成的東西回家在家裡吃。我們提供的就是這樣的一種服務和便利,各種形態的就餐形式共同發展,也沒有什麼不好的。

《零售老闆內參》:你怎麼看無人零售?很多意見會把無人零售當做7-ELEVEn為代表的傳統便利店的對立面。

內田慎治:其實無人零售也是一種方式,比如銷售方便麵和一些零食,這樣的商品無人可能更好一些。但我們的模式是以鮮食商品為主,放在自動售貨機的話肯定是不行的。

《零售老闆內參》:現在無人零售可買的商品也很多,比如賣新鮮的橙子榨汁。

內田慎治:但那只是一個單品,鮮食通過無人銷售的方式,可能還是比較難的。如果能實現自動識別技術,驗貨收銀都不需要人工,這個方面的成本可以節約,鮮食也可能實現自助售貨。現在訂貨鮮食商品,考慮的因素會比較多,如周邊環境和天氣變化等。將來,如果能夠實現AI人工智慧也是可以的,但也要分不同商品。可能某個品類和服務可以實現IT化和系統化。但如果只是單純為了節省人工來做無人的話,效果未必會好。

《零售老闆內參》:我們把這個問題的想像力再往前推進一下。目前整個零售行業有一股風潮,就是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會收購那些線下零售企業,雖然目前沒有涉及到便利店領域。我們假設,這股收購潮涉及到了便利店,而且可能還是行業比較領先的便利店品牌,這方面7-ELEVEn會不會有所對應和察覺?

內田慎治:為什麼網際網路巨頭公司要收購實體零售企業?對於大型網絡公司來說,他們其實比較擅長的是物流方面的Know-how,還有就是系統管理方面,他們做的APP也可能特別好用,但是他們沒有零售經驗。

我認為網際網路公司收購零售企業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學習這種商品開發的能力。針對商品開發我們是非常有自信的,7-ELEVEn在全球已經有超過6.5萬家店鋪,我們可以利用這樣大的門店規模,開發各種各樣的商品。特別是在日本自有品牌商品開發的就特別好,全店所有商品當中的自有商品佔比非常高。

《零售老闆內參》:我們再假設一個問題,假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巨頭公司現在來找7-ELEVEn談合作,不管是不是股權層面,還是商品層面的合作,哪怕只是O2O式的淺層面合作,你會持什麼態度?

內田慎治:現在我們還不考慮合作,比如在天貓開店在這樣的方式都沒有考慮。但是商業合作的方式是有很多的,要看具體是什麼方式,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阿里巴巴或騰訊也是這樣,他們應該是很想涉足零售行業的。只是我們和這樣的網際網路公司還沒有直接深入地溝通交流過,但也有可能會有各種各樣方式的合作。

(來源:零售老闆內參 萬德乾

相關焦點

  • 7-11內田慎治:帶給顧客便與利
    (圖為柒一拾壹(北京)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內田慎治)  內田慎治:大家好,我是北京柒一拾壹內田慎治。下面我就有關情況向大家發表。首先我們是做便利店的,對於消費者來說,什麼樣是方便的,什麼是便利性,就此話題,就我們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介紹一下。首先是一個全球性的企業,他是怎麼分布的呢?我作一個簡單的介紹。7-11在全國有4萬多店,單從數量上來說,現在是全球數量最大的連鎖店。現在在中國除臺灣地區以外,總共有了1700多家店,主要分布在日本、北京、上海、香港、成都、重慶以及澳門,日本是分布得最多的國家,現在有13000多家店。
  • 回歸零售本質,建立零售思維
    即使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也是這樣的,所謂「工農兵學商」就是把商排在最後一位的。而且由於長年的商品稀缺和供不應求的狀況,百貨商場的經理從來就不用擔心商品賣不出去而是擔心你是否能夠搞到商品。小的時候,我們都經歷過需要各種票據購物的年代,從吃的糧票、油票、糖票、肉票、魚票、蛋票、豆製品票到穿的布票,還有更多用的像手錶、自行車、洗衣機、電冰箱和電視機等都需要票。
  • 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ELEVEn」落戶西安 加速打造新零售之城
    據悉,12月18日上午,7-ELEVEn陝西省特許經營項目籤約儀式成功舉行。全球最大連鎖便利店「7-ELEVEn」正式進軍陝西,將為大西安加速打造新零售之城,也將提升市民生活品質提供有力支撐。   陝西賽文提客便利連鎖有限公司與柒一拾壹(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籤署協議   據悉,7-ELEVEn誕生於美國,由於店鋪的營業時間是從早上7點開始到晚上11點結束,1946年正式改名為7-ELEVEn。
  • 做不好商品與服務談什麼回歸零售本質?
    做不好商品與服務談什麼回歸零售本質?來源:聯商網2017-03-09 11:11聯商網消息:經過電商的折騰和實體的野蠻成長,潮水退去夭折者遍地,而那些成功的弄潮兒卻有一個共有的特徵:堅持做好商品和服務。這正是零售的本質所在,很多人認為老生常談,而無數的零售企業卻停留在「是什麼」階段,不知道「為什麼」,更不清楚「怎麼做」。
  • 漫談新零售(5):典型零售模式 – 7-Eleven
    無處不在的便利店大家都十分熟悉,在新零售浪潮中我們也看到了阿里零售通、京東新通路、蘇寧小店、盒馬便利店Pick』n go,以及各色各樣的無人便利店的嘗試探索。本文會深入解讀便利店龍頭7-Eleven的運作模式,以尋找新零售浪潮中的新型便利店應該或試圖解決的問題和方向。
  • 銀河系創投蔡景鍾:零售本質沒有改變,新零售B2B服務將有巨大機會 |...
    近日,野草專訪銀河系創投合伙人「蔡景鍾」先生,詳細講述沃爾瑪,Costco等零售巨頭的演變和選擇,剖析零售的本質和背後的規律,辨析中國零售的未來格局,或許你可以藉此看見零售的來處和去向。1「會員制」就是20年前的「新零售」1962年,沃爾瑪起步於美國阿肯色州的一個小鎮上,最早的業態就是社區小標超。
  • 講透巨人阿里的戰略本質,掌握新零售的思維核心
    聯商專欄:2019年,「新零售」被談論了很多,也有很多的商業實踐。我們看到,零售業態可以創新多樣,甚至商業模式也可千變萬化,然而,零售業的本質始終不變,再「新」的零售也有其「原有」的規律可循。如果要掌握這樣的商業底層規律,第一個需要學習的對象,肯定繞不開阿里巴巴這一電商巨人、新零售鼻祖。
  • 以7-11等為例反思新零售:加盟便利店的終極出路
    除了便利店以外,零售行業還存在哪些機會?帶著這些疑問,來看看春曉資本創始合伙人何文在調研了上引水產、7-Eleven、羅森、全家等企業之後對零售業態新的思索。7-Eleven的零售邏輯我個人認為,所謂新零售更多是一個概念,不存在實質上的新零售。零售這個古老的行業一直存在,也一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演進。
  • 從好市多和家得寶看零售本質
    無論零售模式如何變化,零售的本質一直沒有變:把品質做到最高,把價格做到最低,把服務做到最好。  本刊特約作者  明輝/文  在前文《消費股甄選,首看品質》(刊發於《證券市場周刊2019年第3期》)中,我們提到品牌內涵的進化需要與顧客、供應鏈齊頭並進。
  • 《零售簡史》:從「以物易物」到「新零售」
    ,即7-11便利店的前身。1946 年改名為7-11,取「營業時間為上午7點至晚上11點」之意。1927-1951年,7-11、羅森和OK便利店等連鎖品牌相繼誕生了,並先後被引入日本。鈴木敏文,當時是日本頂級零售企業伊藤洋華堂的董事,他想讓自家的大超市開個新門店,卻遭到了周圍小商店的強烈抵制。鈴木敏文勸說大家,咱們可以一起賺錢啊,但是根本沒人買帳。在大超市受歡迎的年代,小商鋪有沒有機會呢?鈴木敏文帶著這個問題,前往美國考察,遇到了7-11便利店。這種小店在鈴木敏文看來很新鮮,他想,或許這就是日本小商鋪的新機會。於是,他將7-11引入了日本。
  • 零售拆解:4000億營收的7-11憑什麼贏?
    可就是在受到網際網路衝擊最大的零售行業裡,7-11便利店(7-eleven)人均創造利潤竟然超過120萬人民幣,人效產出比肩中國最會賺錢的公司之一——阿里巴巴。7-11便利店的營收更是超過4000億人民幣,百度的最新市值不到400億美元,相當於1.5個百度的市值。
  • 忽視傳統零售模式 新零售從只放一隻羊談起
    我也經常面對各位創業者介紹BP,稱自己做的是消費升級或新零售項目,我更經常在各類風投會議或論壇上聽到各類專家的新零售報告,全渠道、人貨場、平臺化、數字改造、IP商品、高毛利、前置倉、工匠製造、智能設備、無人店、合伙人、共享經濟…各類眼花繚亂的名字和技術充斥在新零售的風口中,聽的多了,我才發現,新零售可能就是一個大筐,凡是非傳統零售用的詞都可以往裡裝,裝得多了,就深奧了。
  • 社區新零售是什麼?什麼是穆蘭之家社區新零售
    社區新零售是什麼?社區新零售本質上還是零售,「新」在於消費場景、平臺、大數據等,看網際網路行業兩大巨頭就可以明白幾分。對於普通中小企業來說,把握風口除了自身的強力「鍛造」以外,也要學會像中金國建全國社區品牌服務平臺這樣「快、準、狠」,直接把新零售住進社區,建立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的商業模式。
  • 日本7-11商業邏輯 對我們新零售有什麼啟發
    日本7-11最後一公裡的商業邏輯對我們中國社區新零售的思考,像阿里、京東、美團、蘇寧、永輝等巨頭也陸續在推出對應業態;這個「最後三公裡生活圈」會成為零售必爭之地:1、7-11的三個不同階段,代表了日本最後一公裡生意的迭代
  • 新零售的冰與火之歌2——新零售「新」三問?
    編輯導語: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關於新零售的認知和趨勢等,詳情:新零售的冰與火之歌1——集齊七顆龍珠就可以召喚神龍;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新零售行業的幾個問題分析,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兩會民生:從「新零售」看如何發展消費新模式
    良性閉環的周而復始,成就了國外的好市多、阿爾迪、7-11,國內的永輝等等。電商要成為「新零售2.0」,就該把好市多、阿爾迪等實體零售作為自己模仿、學習的榜樣。簡言之,對於我國眾多「舊零售」企業(包括電商)來說,如果不在3-5年內完成兩個「重新」,就不可能實現「新零售1.0」轉型,也就更談不上向「新零售」升級了。
  • 國家統計局: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螞蟻集團或將拿下消費...
    國家統計局: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7月份中國經濟數據顯示,市場銷售繼續回暖,商品零售月度同比增速由負轉正。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03億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
  • 實體零售破電商局:融入電商技法 展開新零售創新路
    電商巨頭天貓、京東競逐最大商超寶座   實體零售企業的陣地仍將進一步淪陷   天貓與京東的天羅地網   2016年7月14日,天貓超市宣布預計三年內達到千億規模,將成為中國線上線下最大商超,同步啟動「雙20億計劃」,其中20億補貼於消費者
  • 「盒馬鮮生」、「7—11」……南京這些零售「新物種」想不想試試?
    也是菜市場……盒馬鮮生 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首個規模化落地的新零售試驗場年內開10家據悉,年內阿里巴巴集團希望開出10家左右的門店,7-11這個月,南京第一家7-11門店已經圍擋裝修,預計5月底6月初開店!
  • 新零售要回歸商業本質:高品質、低價格、好服務
    新零售要回歸商業本質,依然是要保證「高品質」、「低價格」、「好服務」。在目標上,要做到模式最佳、流程最優、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體驗最好、速度最快。(7)與零售商建立更好的共贏關係銷售經理需要更積極主動參與到與零售商的深度合作中來,而不是賣完東西就完事。六、如何成為新零售平臺方?平臺方為供應商、零售商、顧客提供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中樞,最大程度地提升零售業運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