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弋——險要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2021-03-02 加國留學點滴

我們本次行程的最後一站,是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中心,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說它是土耳其的心臟,一點都不為過。

伊斯坦堡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黃金水道」,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這就是著名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全長30.4公裡,最寬處為3.6公裡,最窄處708米,最深處為120米,最淺處只有27.5米。博斯普魯斯在希臘語中是「牛渡」之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希臘萬神之王宙斯,曾變成一頭雄壯的神牛,馱著一位美麗的人間公主,從這條波濤洶湧的海峽遊到對岸。海峽因此而得名。博斯普魯斯海峽被稱為「天下咽喉」,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峽,古往今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一道關口。由於兩洲各國間的商貿等各種交往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斷增多,它的地理位置尤具戰略意義。公元前5世紀的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率領軍隊西侵歐洲時,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建造了一座浮橋。東羅馬帝國時期十字軍東徵時,曾乘船渡過這裡,直逼耶路撒冷。

伊斯坦堡與土耳其其他城市相比,在溫度和天氣方面可謂是天壤之別。一路走來,土耳其的高溫可以說是讓人焦躁難耐,裸露在陽光下幾分鐘就會被烤焦。但伊斯坦堡的氣候卻十分宜人,下飛機我們就感受到了強烈的反差,空氣溼潤且涼爽。早晨微風拂過甚至還會吹來幾絲涼意,和幾天前的熱浪滾滾完全不同。

我們一行人約著去出海,暢遊博斯普魯斯海峽。臨近正午時分,我們登上了一艘大船。船的規模不小,目測可以坐得下上百名遊客,但幸運的是那天船上只有我們一行15人,很安靜。眼前是寬闊的海域,湛藍的海水輕柔地拍打著海岸,陽光暖洋洋的,灑在海面上,隨著波浪微微起伏,粼粼金光微微躍動。

海風帶著鹹鹹的味道拂面而來,立於船頭,欣賞著周圍的景色,別提有多幸福了。海鷗在海面上飛翔,白色的身影是海洋的精靈,同船的小朋友哼起了歌曲:「海鷗海鷗,我們的朋友,你是我們的好朋友。」清亮的歌聲,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刻。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它的一側是亞洲大陸,一側是歐洲大陸,但景色十分相似。草地、樹叢,片片翠綠;高樓、小屋,點點朱紅。大理石宮殿連接著簡樸的石頭堡壘,過去與現在、豪華與樸素奇妙地並存著,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值得人們一窺究竟。

第一個出現在我們視野裡的是多爾馬巴赫切王宮。它又叫新皇宮,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岸的歐洲部分,始建於 1843年,1856年完工。多爾馬巴赫切王宮建於奧斯曼帝國時期,但卻採用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建造,是融合了羅浮宮、白金漢宮以及當地的建築風格建造出來的世界奇觀,可惜我們只能遙遙相望。

將目光投向遠處,在海峽南端的最窄處,飛架著世界第四大吊橋、歐洲第一大吊橋──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它氣勢雄偉,橫跨海峽兩岸,連接著歐、亞大陸。大橋於1970年動工興建,1973年建成。整座橋長1560米,橋面寬33米,可同時並行6輛汽車,橋身高出水面64米,跨越水面1074米,兩端引橋分別為255米和231米。

大橋水中沒有橋墩,整個橋身以兩根巨大的鋼索牽引,支撐著整個橋面,每根鋼索由11300根5毫米的鋼絲擰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整座大橋宛若一條長虹飛架在海峽兩岸,溝通了歐亞兩洲的交通和運輸,方便了兩洲人民間的交流。

我們乘坐遊船從博斯普魯斯大橋的底下橫穿而過,抬頭仰望這座舉世聞名的大橋,在沒有戰爭的和平時期,這座大橋便是經濟的動脈,每年都有數不清的船隻、艦隊通過這個海峽,海上航運十分繁忙。比如我國著名的艦隊「遼寧艦」,就曾斥巨資通過這個海峽,走海路來到中國。

不僅如此,它還溝通了黑海和地中海,也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烏克蘭等國家唯一的出海口。於是近兩個世紀以來,歐洲列強為了爭得海峽的控制權,進行了長期激烈的鬥爭。其中俄國為此曾幾次發動對土耳其的戰爭,英法軍隊也曾佔領國海峽地區,這塊寶地一直在爭奪和侵略的歷史中頑強生長著,卻在今日造就了如此這般繁華的景象。

乘船穿越了兩座跨海大橋後,船一個急轉,來到了一道瀑布面前。水氣氤氳,距離十幾米外都能感受到涼颼颼的細小水珠。這道瀑布不禁讓我聯想到了位於美國和加拿大邊境的尼亞加拉大瀑布,位於國家的邊界,兩國的人民共同守護著這一不可多得的美景,那是和平給予人類的善意和饋贈。這座瀑布也同樣,如果是在一個戰火連天的環境中,人們哪能欣賞到如此寧靜美好的景色呢?

 

調轉船頭,我們開啟了回程。一路向回駛去,兩岸都是古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巍峨皇宮,古堡殘垣,矗立水邊,歷史的遺蹟和自然的風光相映成趣,既擁有濃厚的古典氣息,又不失現代風貌。在和平的保駕護航下,人類的文明才有可能保存、延續和發展下去,我們才得以一覽精粹,歷史感受和現實感受才能融為一體,仿佛能穿越時空,深厚的文明底蘊在和平的沃土上,生根、抽芽,開出一朵朵明豔的花朵!

相關焦點

  • 伊斯坦堡聖火傳遞亮點:博斯普魯斯海峽及大橋
    伊斯坦堡聖火傳遞亮點:博斯普魯斯海峽及大橋 2008年04月03日 11: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土耳其伊斯坦保爾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中新社發 克魯 攝 版權聲明:凡標註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博斯普魯斯海峽
    ,一半在歐洲,一半在亞洲,這道海峽便成了歐亞海洋分界線。這座城市就是伊斯坦堡,古羅馬、拜佔庭、奧斯曼等王朝曾經的帝都,這道海峽叫博斯普魯斯,希臘古語牛渡之意,傳說宙斯曾變成牛從這裡渡海,因而得名。其狹窄處僅七百五十米,如同流經伊斯坦堡市區一條寬闊的城中河。
  • 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堡海峽,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一樣的旅遊感受。人們競相來到這裡尋覓一眼同時看見亞歐兩大洲的不一般體驗。在這裡你可以有一眼看兩洲的眼界;感受兩座連接歐亞的大橋之雄姿;領悟在兩大洲簇擁下的海峽中暢遊的獨特心境。
  • 博斯普魯斯海峽
    馬爾馬拉海是土耳其的內海,聯接馬爾馬拉海與黑海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1973年建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大橋。
  •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堡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堡海峽)是歐洲與亞洲之界。它長約30公裡,最寬處寬約3700米,最窄處寬約700米。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海峽兩岸樹木蔥鬱,村莊、遊覽勝地、華麗的住所和別墅星羅棋布。到伊斯坦堡,一定要坐船遊覽博斯普魯斯海峽。
  • 【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
    次日,我們來到伊斯坦堡碼頭,乘船遊覽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的歐亞風光。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堡海峽,是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海峽全長30.4千米,最寬處為3.6千米,最窄處708米,最深處為120米,最淺處只有27.5米。
  • 博斯普魯斯 世上最美的海峽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有世上最美的海峽吧。描述這最美的海峽,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它美得千頭萬緒,不知從何說起。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一道關口。由於兩洲各國間的商貿等各種交往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不斷增多,它的地理位置尤具戰略意義。公元前5世紀的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率領軍隊西侵歐洲時,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建造了一座浮橋。
  • 美妙土耳其 九、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堡的力量來自博斯普魯斯...生活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隨時都能漫步在博斯普魯斯沿岸」---- 奧爾罕·帕慕克( Orhan Pamuk)在紅茶館遠眺歐亞大陸橋甜點紅茶店伊斯坦堡寬敞的人行道博斯普魯斯海峽岸上的清真寺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城市風光昨天夜裡伊斯坦堡狂風大作,風過後天空烏雲密布,今天上午按計劃趕到新皇宮的時候被告知新皇宮的屋頂昨天晚上被大風掀翻了正在搶修
  • 博斯普魯斯海峽只是一條狹窄水道,對歐亞而言為何那麼重要
    它被土耳其領土環繞,東北端由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黑海相連,西南端經達達尼爾海峽與愛琴海溝通。 博斯普魯斯海峽地處歐亞大陸的「十字路口」,對土耳其政局和世界歷史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地中海氣候控制著博斯普魯斯海峽,夏季受副熱帶高壓影響,乾熱少雨,陽光充足,冬季被西風帶左右,氣候溫和,雨量豐沛。海峽中央有一股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底部又有富含鹽分的逆流由馬爾馬拉海倒灌黑海。特殊的水文條件,造成魚群季節性往來海峽,造福了當地漁業經濟。博斯普魯斯海峽坐擁獨特的區位優勢,「歐亞咽喉」之名不脛而走,廣為人知。
  • 伊斯坦堡縱貫博斯普魯斯海峽
    查谷歌地圖決定沿博斯普魯斯海峽西側向黑海去瞅瞅,大約不須兩個小時,天色或許還沒暗前能趕到。於是準備調頭向北行駛。不料路面窄,車輛多,無法調頭。只得先向南找其它路轉。好一陣轉轉停停,終於駛上了直奔黑海口方向的道路。一路上沿著歐洲地界的海岸公路開,基本沒有高速,也沒有快速公路。
  •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堡海峽,景色特別迷人
    從藍色清真寺開始,沿著有軌電車的線路,一直走到寬闊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看一看對岸高聳的加拉太塔,再走過大橋,遙望蘇萊曼清真寺的雄偉,雖然人流如織,但一路的風景令人目不暇接。當然,欣賞這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黃昏來臨的時候,選一個地勢較高的靠海餐廳,點一杯咖啡,看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往來的遊船,海風拂過你的發梢,海鷗掠過你的頭頂,靜待夜幕降臨。亞歐分界線博斯普魯斯海峽, 真的特別美,一望無際全是藍色!來這裡坐船遊覽是一定要體驗的!從市中心乘坐電車就可以直接到達碼頭!很方便!
  • 博斯普魯斯海峽——「十字路口」上的「紅綠燈」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楊慶軍 劉常春博斯普魯斯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如果說土耳其是亞歐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博斯普魯斯海峽則堪稱這條「十字路口」上的「紅綠燈」,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唯一通道。歷史上,多國對該交通要道有所覬覦,博斯普魯斯海峽也見證了無數刀兵相接。1809年,英國與奧斯曼帝國籤訂《達達尼爾條約》,條約規定所有國家的軍事船隻禁止進入海峽,英國此舉雖不能從根本上控制海峽,但可防止其他國家捷足先登,間接上保護了英國的利益。
  • 串起歐亞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三橋
    博斯普魯斯海峽(Straitof Bosporus),又稱伊斯坦堡海峽,北連黑海(The Black Sea),南通馬爾馬拉海(Marmara Sea)和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是一條狹窄水道。它不僅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同時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一道關口,地理位置獨特,自古以來一直為世人所矚目。
  • 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沿線風光還是很不錯的
    博斯普魯斯海峽沿線風光還是很不錯的,所以遊船值得一遊。伊斯坦堡 是國際著名旅遊城市,你看停泊的大郵輪排成長隊博斯普魯斯海峽乘坐遊船觀光博斯普魯斯海峽,看兩岸風光,不同的清真寺很多 博斯普魯斯海峽歐洲 堡壘 ,建於15世紀博斯普魯斯海峽堡壘依山而建,扼住海峽的咽喉,氣勢恢宏,可謂固若金湯 博斯普魯斯海峽魯梅利堡壘對河,是一個比較小的堡壘
  • 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長線遊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博斯普魯斯海峽不僅僅是海峽風光和旅遊勝地,無論在經濟價值戰略位置歷史事件方面,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很多伊斯坦堡當地人,也會把博斯普魯斯海峽當做度假和郊遊的地方。海峽裡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海鷗,還有野鴨子略過水麵。伊斯坦堡可是擁有1500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如此繁忙航運旅遊的海峽居然保持了這麼好的生態,值得點讚和學習。
  • 一起夜遊博斯普魯斯海峽
    文字:大檸 | 攝影:林知逸/大檸遊輪在博斯普魯斯航行
  • 遙遠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圖)
    在如此濃重的烤肉的煙火氣息中,我內心裡還惦記著深藍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我想像這應該是印度恆河完全不同的顏色,而且因為狹長海峽濃縮了洶湧的海水,使得這水比愛琴海的藍更加深沉。  當然這僅僅是我的猜想,我想要一些現實證據來驗證。
  • 地緣║土耳其:伊斯坦堡,戰略要塞博斯普魯斯海峽
    到伊斯坦堡的第二個必遊的景觀,就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這是一個戰略通道,可當我們坐著遊艇船行於此時,「戰略」的感覺卻沒有那麼重。第一眼的感覺是,海峽比河道要寬,藍藍的海水特別養眼;兩岸建築在海峽邊成為一種陪襯,與在建築內參觀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 世界上最性感的海峽——博斯普魯斯[圖]
    ——博斯普魯斯海峽。   性感博斯普魯斯  如翡翠般的海水在夕陽之下泛著無限的光芒,在作家麥可·翁達傑的筆下,博斯普魯斯海峽被演繹為女性最性感地帶的代名詞。「她喉嚨下方有塊小小的凹處,我們叫它博斯普魯斯海峽,我會從她的肩膀看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將眼光停在那裡休息徜徉」,在榮獲9項奧斯卡大獎的經典愛情影片《英國病人》中,當奧爾馬希在玫瑰架下被凱薩琳的「胸骨上凹」所吸引,世界上最性感的海峽由此誕生,它就是博斯普魯斯。  船行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之中,眼前所見是深藍的海水、翻飛的海鷗、兩岸紅色的屋頂、遠處起伏的山丘。
  • 不能錯過的美妙絕倫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遊船
    每一座城市都有幾個必須要看的地方和必玩的活動,只有「點到」才能真正不枉此行。就像是沒到過天安門廣場就等於沒來過北京一樣,來到伊斯坦堡坐遊輪遊覽博斯普魯斯海峽,它是不可錯過的項目。海峽兩岸分屬歐亞兩洲,但景色十分相似。草地、樹叢,片片翠綠;高樓、小屋,點點朱紅。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巍峨王宮,傍水聳立,古堡殘垣,矗立岸邊。海峽的自然風光與歷史古蹟相映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