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圖片 僅供參考)
我們乘坐大巴前往碼頭輪渡,橫跨達達尼爾海峽……
恰納卡萊碼頭岸邊的雕塑
達達尼爾海峽,又稱恰納卡萊海峽,是連接馬爾馬拉海和愛琴海的海峽,屬土耳其內海,也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之一。長61公裡,寬1.2∼6.4公裡,平均水深55公尺,中部最狹處最深達90公尺。達達尼爾海峽因系經地中海進入伊斯坦堡和黑海的門戶,一直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經濟地位。
乘坐渡輪人車分離,車輛停在下層,人員下車在二層客艙休息,觀光瀏覽。行駛約半個小時,即可到達對岸。
燈塔、海鷗、貨船,寧靜而古老……
停到甲板上的小鳥
遠遠的海上採油平臺
矯健的海鷗伴我行
我們團乘坐的白色大巴
站在船舷上,看見清澈的海水中漂浮著許多白色透明的水母……
紅嘴鷗翩翩起舞
到岸下船後,我們繼續乘大巴約3個多小時,趕往伊斯坦堡入住。
次日,我們來到伊斯坦堡碼頭,乘船遊覽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的歐亞風光。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堡海峽,是溝通黑海和馬爾馬拉海的一條狹窄水道。海峽全長30.4千米,最寬處為3.6千米,最窄處708米,最深處為120米,最淺處只有27.5米。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網絡圖片 僅供參考)
伊斯坦堡分布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西岸屬歐洲,東岸則屬亞洲。兩岸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遺留下來的巍峨王宮,傍水聳立,古堡殘垣,林立岸邊。自然風光與歷史古蹟相映成輝,博斯普魯斯海峽已成為土耳其著名的旅遊景區之一。
高聳的尖塔是伊斯坦堡的制高點——加拉達塔。它位於金角灣以北,修建於1348年,當時熱那亞人正在君士坦丁堡擴建殖民地,加拉達塔是環繞熱那亞城堡防禦工事的頂點。塔高9層,66.9米。其底部直徑為16.45米,內部直徑8.95米,牆厚3.75米。現在,加拉達塔內裝有載客電梯,在其上層設有餐廳和咖啡廳,可以觀看蔚為壯觀的伊斯坦堡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景色。
岸上山巒起伏,綠樹掩映中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建築錯落有致。這裡有拜佔庭時期的夏宮,有奧斯曼帝國的城堡,還有無數私人別墅。有的宮殿如今成了博物館,有的被改造為伊斯坦堡最好的五星級酒店,各國總統也常在此下榻。瀕海的叢林中,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咖啡館、酒吧、茶館、餐廳和酒店,是人們消夏、度假的理想去處。
加拉達大橋邊的耶尼清真寺
加拉達大橋橫跨金角灣河口,是伊斯坦堡連接舊城區和新城區的主要橋梁。
多爾瑪巴切清真寺,1853年由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母蘇丹皇太后貝茲米雅萊姆下令興建,是新皇宮專屬的清真寺。
多爾瑪巴赫切宮宮殿建築順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綿延600米,高大寬廣,氣勢恢弘,隱約透露著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的輝煌與富庶。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在此離世,宮內所有的鐘表都停在了9:05這個時間。新皇宮擁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會客廳,猶如迷宮。
塞拉宮,這座宮殿建造於1863年到1867年之間,在這個時期,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們正熱衷於建造自己的宮殿而不是繼承前人的住所。如今,這座昔日的奧斯曼帝國皇宮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家五星的凱賓斯基酒店。據說,這裡的蘇丹總統套房標價15332美元一晚上,被列為世界上最貴酒店第14位。
博斯普魯斯大橋通常指1973年10月通車的懸索橋,又名歐亞大橋,是第一座連結亞洲與歐洲兩大陸的跨海大橋。大橋全長1560米,造型獨特,兩座塔橋之間跨越海峽水面部分的橋長1074米,橋寬39米,高出海面64米。整個橋身用兩根粗大的鋼索牽引,每根鋼索由11300根5毫米的鋼絲擰成,是歐洲第一大吊橋。
奧塔科伊清真寺與歐亞跨海大橋交相輝映。清真寺由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下令興建,整體設計為新巴洛克風格,是伊斯坦堡的地標性建築之一,也是博斯普魯斯海峽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岸邊布置有大幅黑白圖片,講述著海峽的古今故事……
一艘橘紅的巨輪似打翻了的調色盒,把靛藍的海水渲染……
第二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大橋於1988年通車,橫跨在海峽歐洲部分的希沙呂斯蒂與亞洲部分的卡瓦久克之間,命名為法蒂赫大橋,在長度和荷重量等方面都優於老橋。橋身高出海面64米,任何遠洋巨輪均可自由航行。橋面寬39.4米,可平行通過8輛汽車,比第一座大橋寬出兩個車道。整座大橋沒有一個橋墩,由兩岸高達107米的兩座橋塔用兩根粗達77釐米的鋼索牽引製成。每根鋼索重9500噸,由16128根粗5.38毫米的鋼絲擰成。
海鷗在船的鼓動中滑翔……
海峽中隱隱約約出現一座小塔……
女兒塔,位於伊斯坦堡博斯普魯斯海峽南部入口,是在一座小島上建造的城堡。女兒塔建於奧斯曼時期,其前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臘,在拜佔庭時期被改建成了海關塔,也作為夜晚為來往船隻指明方向的燈塔。此外,歷史上它還曾被作為不同功用,如稅收區、軍事堡壘、防禦塔、廣播電臺等等,在1830年間霍亂疫情時,還曾被當作醫院使用。
現在的女兒塔被改建成了高級餐廳,遊客可預約登塔用餐欣賞美景。如今女兒塔也成為伊斯坦堡的愛情聖地,戀人們乘船來到這裡,在伊斯坦堡那具有魔力的落日下,讓女兒塔見證他們甜蜜的愛情。遊客可以在這裡享用美味的土耳其咖啡。此外,人們還能在傍晚時分,一邊觀賞著360度全景的伊斯坦堡,一邊享用浪漫的晚餐。
據說,對岸逆光下是一所軍校。
加拉達大橋是拉索橋,橋上可以跑地鐵,是當地居民的一個在新、老城之間交通的快捷通道。我們遊覽一周,又回到碼頭……
加拉達大橋引橋的下面布滿了咖啡店、餐館等休閒之處……
穿過橋墩,準備靠岸……
比翼雙飛的海鷗
碼頭上用玫瑰花組成的心形花環門,迎接往來的賓客。
碼頭邊的木椅上坐著一位老海員,這個場景將我的思緒一下子拉到老電影的鏡頭中……
海鷗在輕歌曼舞……
想起「這一張舊船票……」的歌詞……
海邊偶見垂釣人,怎麼全世界的釣魚者都是一個形象?!
伊斯坦堡,原名拜佔庭,公元前658年,始建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古希臘的一座小城。公元330年被羅馬大軍佔領,擴建改名為君士坦丁堡,並定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別稱新羅馬。 一千多年後,被突厥人攻陷,成為奧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堡。現為土耳其共和國第一大城市,也是唯一跨歐洲亞洲的城市。
我們下榻伊斯坦堡的酒店大堂
豪華酒店的外觀模型
酒店裝飾著精美時尚的銅雕藝術品
晚風吹撫澀女郎藍色衣裙的一角,似海灣浪花飛濺;伊斯坦堡的夜,在海之夢中入眠……
透過酒店大廈的玻璃窗,仿佛看見古老的東西方文明在這裡碰撞、交融、閃爍。伊斯坦堡,一本充滿傳奇的史書。時代車輪繼續日復一日留下印跡,書寫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