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公主李倕真容被考古人員復原

2020-12-12 中國文明網

  唐代公主李倕真容復原圖。(資料照片) 

  1200年前,唐高祖李淵第五代孫女李倕病逝,時年25歲。今天(4月15日),這位年輕的公主藉助現代科技手段,容顏恢復,風採再現。  

  據悉,2001年11月至2003年6月,考古人員在西安發現李倕墓,當時棺木已朽,屍骨尚存。考古專家發現了一件完整的頭冠,這頂頭冠在頭顱遺骸上,雖然已經散亂,可頭冠幾乎用盡了唐代可能用到的所有裝飾材料:綠松石、琥珀、珍珠、紅寶石、貝殼、瑪瑙、金銀銅鐵等,很多金飾件下還有翡翠鳥鮮豔的藍色羽毛……色彩絢爛,極盡奢華。2010年2月,中德兩國專家利用出土的佩飾實物修復了公主的頭冠。 

  今天,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技術成功復原了公主的頭像。該項目組負責人周明全教授介紹,在西北大學的支持下,北京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虛擬實境與可視化中心的研究人員對公主的顱骨進行了計算機斷層的CT掃描,將獲得的數據輸入計算機,通過他們研製的軟體重構出了公主的三維顱骨,對缺損部分給以修補,並以現代人頭部數據為基礎,採用回歸統計法推導出顱骨與面貌之間的關係,利用「計算機顱面復原軟體」技術復原了公主的三維頭像。 

  「顱面復原技術在考古學和醫學研究方面均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周明全介紹,「該中心曾多次與國家物證鑑定中心合作,利用顱面復原技術協助破案,其技術的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公安部門的認可。同時,他們還利用這項技術成功地復原了秦始皇陵葬者的頭骨,他們的樣子跟秦始皇兵馬俑居然有些相似。」(記者劉茜)

相關焦點

  • 1200年前的大唐公主長啥樣?科技團隊神復原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來自1200多年前的大唐公主。 最終考古專家通過墓志銘,得知墓主人是唐高祖李淵的玄孫,嗣舒王李津的第二女李倕,是千年前的大唐公主。李倕死時只有25歲,墓志銘中「子在於襁褓」,說明李倕剛剛產下了一個嬰兒,推測李倕可能死於難產。
  • 人像復原:巴赫、哥白尼、查理三世都長什麼樣?
    39屆數字考古國際會議上,北京師範大學周明全教授團隊展示了唐代公主李倕的顱面復原像。李倕的墓葬於2001年11月在西安郊區被考古人員發現,根據出土墓誌記載,李倕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五代孫,病逝於唐開元二十四年,時年25歲。 與顱骨同出的還有頭冠殘件,頭冠的材質包括了金銀、綠松石、紅寶石、琥珀、珍珠、瑪瑙、象牙等材料,冠飾由非常多的小部件組成。出於保護的目的,考古人員將顱骨連同冠飾整體提取回實驗室,進行修復工作。
  • 復原後震撼世界,專家:已超越現代科學
    這個「外星人頭骨」與人類的頭骨有很大的不同,在挖掘的時候,這個頭骨異常的龐大,而且上面還發出幽幽的光芒,在現場的考古工作人員大為詫異。一、外星人頭骨的出現2001年時,在西安這樣一個古墓疊著古墓的地方,又有一批唐代墓葬被人發現。在所有這些墓葬中,有一座屬於唐代的李倕公主。
  • 唐代宗元陵考古獲重要成果對復原唐代宮殿建築提供借鑑
    唐元陵下宮建築基址1發掘探方圖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央廣網西安2月7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今天(7日)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唐代宗元陵考古獲重要成果,新出土石刻共27件,發現的元陵下宮建築遺址對研究
  • 疑似秦始皇嬪妃相貌被復原 或有中亞甚至歐洲血統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南華早報》7月14日報導,中國西北大學的研究者日前運用計算機顱面復原技術將疑似秦始皇嬪妃和皇子的兩具遺骸成功復原出「真容」。結合現有史料,他們很可能死於秦二世胡亥的血腥屠殺。 其中被復原的女性生前大約20歲,屍體被肢解。這具遺骸出土自秦始皇陵內城西北部的一片墓地。
  • 名將高駢主持修築 有助復原唐代羅城
    成都西北角首次發現唐代城牆,千年前成都格局已基本復原 名將高駢主持修築 有助復原唐代羅城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公布,繼同仁路、天仙橋南街等地之外,在成都的西北角通錦橋附近,再度發現了唐代城牆。據現場考古發掘負責人江滔介紹,發現的這段古城牆分為夯土和包磚部分,為東西走向,略呈弧形,其中西側城牆保存較好。據介紹,此次發現將有助於考古學家復原唐代羅城的位置。
  • 唐代九成宮考古:「粉壁塗泥」見證唐太宗力戒豪奢
    原標題:唐代九成宮考古:「粉壁塗泥」見證唐太宗力戒豪奢  魏徵上書、長樂公主下嫁、薛仁貴救駕……這些歷史上的大事都發生在唐九成宮。近日,考古人員對位於陝西麟遊的隋仁壽宮唐九成宮4號殿址進行了科學發掘,發現這個殿極有可能是唐高宗和武則天駐蹕並喜歡使用的寢殿——鹹亨殿。
  • 洛陽考古新進展!玄武門遺址歷史真容初現【視頻】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隋唐洛陽城宮城玄武門遺址考古工作取得重要進展,這座被深埋地下一千多年的重要城門,歷史真容首次呈現世人。玄武門遺址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從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工作隊獲悉,經過近一年的清理髮掘
  • 俄境內現唐代古城疑為公主行宮 圖揭世界十大神秘遺蹟
    俄境內現唐代古城疑為公主行宮 (資料圖)  人民網北京4月13日電  (陳苑)近日,位於俄羅斯境內的一座古城遺址引起人們關注,據了解,該遺址名為「博爾巴任」,遺蹟體現了中國唐代建築特色但有考古專家推測,該古城有可能是中國唐代寧國公主的行宮。 據媒體報導,名為「博爾巴任」的古城遺址位於俄羅斯南部圖瓦共和國小鎮昆古爾圖克附近,佔地約4公頃,距離俄蒙邊境數十公裡。考古學家們在此發現了方形建築物地基、與建築物正面相連的成對樓梯、立式梁結構、支撐屋頂的雕花頂梁結構、陶製瓦片等具有中國唐代建築特色的遺蹟。
  • 【考古】上官婉兒墓又現謎團
    2013年8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建設用地的考古勘探中,無意中發現了這座帶有5個天井的唐代墓葬,根據蓋題「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銘」的一方墓誌,考古工作者判斷該墓的主人當為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兒,並在考古發掘中,在墓室中部發現了這兩塊骨頭,除此之外,墓室中再無他物,也未發現棺槨。
  • 考古專家打開4000年小河公主墓,出土面帶微笑,復原圖驚豔四方
    2003年在羅布泊,考古工作者正在對這片祖國大地上最神秘的無人區域展開考察,在孔雀河的下遊,距離樓蘭古城170多公裡的羅布沙漠中。一個橢圓形的沙山引起了考古人員的重視。1934年的時候,瑞典考古專家貝格曼在這裡曾發現有上千口棺材的墓地,將此取名為小河墓地,在當時由於戰爭的影響,考古工作的發展較為緩慢,直到2003年才再次被發現。在這裡有許多未開啟的棺木,他們經過了4000年的風雨依然「安靜的沉睡」。這裡發現的棺木都是船一樣的形狀。
  • 中國出土3800年前的「樓蘭公主」,日本復原其容貌,美麗動人
    原標題:中國出土3800年前的「樓蘭公主」,日本復原其容貌,美麗動人《從軍行七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1981年,我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帶領科考隊進入樓蘭,在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髏,在一個船形木棺當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打開棺木,嚴密的裹屍布一碰就風化成了粉末。
  • 唐代大明宮含元殿,復原成「重簷」的依據是什麼?
    而唐代大明宮含元殿知道的人不多,更談不上對已經毀滅了一千多年後重新復原的含元殿,它的「重簷」依據是什麼?是否有誇張、猜測的成分?本文將作出回答。(含元殿復原圖局部·外觀)一,中國古建築的特點就是展現「曲線美」在觀賞中國古建築時,向你迎面撲來瞬間的印象就是大坡度的屋面,而最令人展開豐富聯想的便是屋頂的曲線。
  • 古壁丹青尚有文:唐代壁畫的動人魅力
    先見陝西歷史博物館唐壁畫真跡庫研究員王建岐,他在歷博長期從事歷史研究、考古美術與壁畫保護、復原臨摹和壁畫真跡庫的重要接待講解工作。2004年上海博物館與陝西省文物局合辦「周秦漢唐大展」,他曾參與編寫《周秦漢唐文明特集·壁畫卷》,與王運天的深厚情誼也是那時結下的。
  • 埃及法老木乃伊露出真容(組圖)
    11月4日,考古工作者將圖坦卡蒙的木乃伊石棺揭開 新華社發圖坦卡蒙的純金面具>圖坦卡蒙終露真容CT掃描還原的圖坦卡蒙原貌  圖坦卡蒙法老的木乃伊被「請出」石棺,在出土85年後首次公開展出。人們終於可以一睹這位少年法老的「真容」。  木乃伊真身僅有約50人見過  圖坦卡蒙法老墓位於埃及旅遊勝地帝王谷地下。這位法老裝殮在一座裝飾華麗的鍍金石棺中。遊客此前只能參觀石棺,而無法看到裡面的木乃伊。  工作人員將圖坦卡蒙的木乃伊從石棺移出,揭去層層包裹在木乃伊頭部和腳部的白色亞麻布,然後放入旁邊一個特製樹脂玻璃櫥窗中。
  • 世上唯一被稱作陵的公主墓 墨玉棺槨世間罕見
    關於永泰公主之死,有「杖殺」和「賜白綾死」等說法,唐中宗即位後,追封女兒為永泰公主並厚葬。永壽公主墓就成為史上唯一被冠以「陵」稱號的公主墓葬,規格與帝王等同。考古專家收集了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了李仙蕙的骨盆。經過科學測定,其骨盆明顯比同齡女性狹小,由此可以判定,李仙蕙確實死於難產,並非被武則天直接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