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寶:養牛讓我脫貧又脫單
講述人:陳三寶(離石區吳城鎮下三交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記錄人:本報記者馮海硯
「正月裡來梅花開,花開花落人人愛。光棍有心採一枝,拿回家去沒人戴……」,每次村裡有民間劇團演出,總少不了這首叫《光棍苦》的曲子。過去,一聽到這個調調心裡頭就不是個滋味。其實,我知道自己還是想過跟別人一樣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家庭生活。
我叫陳三寶,已經50歲了。過去村裡人叫「老光棍」。去年農曆六月,我和小時候的隔牆鄰居馮金蓮走到了一起,這件事至今在村子裡還是個新鮮事。在這之前,口袋裡稍微有點錢,我就會相跟上三四個要好的下飯館湊熱鬧,光棍的日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錢根本攢不住。「窮溝溝裡,這樣的光景誰能看上咱?50歲的老漢了,誰還會跟著你受窮咧?」年齡大了,鄰裡鄰家沒人相信我這輩子還能討到媳婦成個家。就連我自己心裡也不想了:「這輩子就這樣了,一個人過成啥算啥吧!」
2013年,黨和國家出臺好政策,要讓貧困戶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好多城裡來的扶貧幹部下鄉進村,把黨的扶貧政策送到山莊窩鋪、田間地頭。我們村也來了扶貧工作隊,他們把精準扶貧政策一項一項講給我們聽,對照各家各戶情況,把政策送到鍋臺炕頭,幫助我們脫貧致富。最先找到我的是離石區林業局的扶貧工作隊,他們了解到我以前和大哥養過牛,有點技術,希望我再把牛養起來。「主要是沒錢,養牛這麼大的事想也不敢想!」「沒錢可以幫你申請區裡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扶貧隊員一次又一次上門、一遍又一遍給我講政策,幫我細算帳。「爭取一年脫貧,兩年掙錢,三年討個老婆回家,」工作隊員這句看似玩笑的話打動了我的心。當年,我申請了5萬元貸款,拉回了三頭牛,騰出一間破窯洞做牛圈,自己幹起了養牛的營生。
過慣了一個人的日子,一下子買回來三頭牛,餵料、切草、備水、放牛,一時忙得啥也顧不過來。咱不怕忙,主要怕牛養不好賠了錢。牛下崽了要注意些啥?牛得了病怎辦?……這時候,工作隊請來了區裡農業部門的專家給我們傳授一些養牛技術。請來獸醫給牛看病。慢慢地,我也成了村裡侍弄牛的好把式,口袋裡有錢了,腰杆子也硬起來了,活法也越過越好了。2018年,村裡又換了新的扶貧工作隊。離石區老乾局的領導、駐村工作隊隊長梁冰和我談了整整一上午。他想讓我繼續擴大養牛規模,如果有資金方面的要求,他們會想辦法幫我解決。在扶貧隊員的支持下,我再次申請到5萬元扶貧貸款,又買回了三頭牛。現在,前前後後不到四年,我蓋起了新的牛棚,大大小小的牛有16頭,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
陳三寶看著自己越養越多的牛,過好日子的信心更加足了。馮海硯攝
牛越養越多,來錢也快了,我對過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這幾年,我還被村民們推選為村裡的紀檢監察員。2019年小暑剛過,經過熟人介紹,我與妻子馮金梅走到了一起。我們算是知根知底。十幾歲的時候,她隨父母搬離了村裡,回到了老家臨縣三交鎮。她大我兩歲,有過一次婚姻,但是不幸福。自己一個人跑過劇團、做過婚慶,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也算是個恓惶人。
結婚那天我問妻子,我一個窮山溝的老農民,跟著我你圖啥?「圖你勤勞厚道,就想跟著你養牛過上好日子!」
妻子一番話,讓我覺得「有老伴的感覺就是好!」結婚時,我們沒有舉辦婚禮。婚後,我為家裡買回了一臺洗衣機和一臺冰櫃,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了。我和妻子有一個想法:趁現在還能幹動,再多養幾頭牛,等攢夠了錢,好好拾掇一下我們的家。到那個時候,再補辦個婚禮,邀請幫過我們的扶貧工作隊員來喝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