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脫貧故事 曬幸福帳單」陳三寶:養牛讓我脫貧又脫單

2020-12-15 呂梁日報

陳三寶:養牛讓我脫貧又脫單

講述人:陳三寶(離石區吳城鎮下三交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記錄人:本報記者馮海硯

「正月裡來梅花開,花開花落人人愛。光棍有心採一枝,拿回家去沒人戴……」,每次村裡有民間劇團演出,總少不了這首叫《光棍苦》的曲子。過去,一聽到這個調調心裡頭就不是個滋味。其實,我知道自己還是想過跟別人一樣的「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家庭生活。

我叫陳三寶,已經50歲了。過去村裡人叫「老光棍」。去年農曆六月,我和小時候的隔牆鄰居馮金蓮走到了一起,這件事至今在村子裡還是個新鮮事。在這之前,口袋裡稍微有點錢,我就會相跟上三四個要好的下飯館湊熱鬧,光棍的日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錢根本攢不住。「窮溝溝裡,這樣的光景誰能看上咱?50歲的老漢了,誰還會跟著你受窮咧?」年齡大了,鄰裡鄰家沒人相信我這輩子還能討到媳婦成個家。就連我自己心裡也不想了:「這輩子就這樣了,一個人過成啥算啥吧!」

2013年,黨和國家出臺好政策,要讓貧困戶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好多城裡來的扶貧幹部下鄉進村,把黨的扶貧政策送到山莊窩鋪、田間地頭。我們村也來了扶貧工作隊,他們把精準扶貧政策一項一項講給我們聽,對照各家各戶情況,把政策送到鍋臺炕頭,幫助我們脫貧致富。最先找到我的是離石區林業局的扶貧工作隊,他們了解到我以前和大哥養過牛,有點技術,希望我再把牛養起來。「主要是沒錢,養牛這麼大的事想也不敢想!」「沒錢可以幫你申請區裡的扶貧小額信用貸款。」扶貧隊員一次又一次上門、一遍又一遍給我講政策,幫我細算帳。「爭取一年脫貧,兩年掙錢,三年討個老婆回家,」工作隊員這句看似玩笑的話打動了我的心。當年,我申請了5萬元貸款,拉回了三頭牛,騰出一間破窯洞做牛圈,自己幹起了養牛的營生。

過慣了一個人的日子,一下子買回來三頭牛,餵料、切草、備水、放牛,一時忙得啥也顧不過來。咱不怕忙,主要怕牛養不好賠了錢。牛下崽了要注意些啥?牛得了病怎辦?……這時候,工作隊請來了區裡農業部門的專家給我們傳授一些養牛技術。請來獸醫給牛看病。慢慢地,我也成了村裡侍弄牛的好把式,口袋裡有錢了,腰杆子也硬起來了,活法也越過越好了。2018年,村裡又換了新的扶貧工作隊。離石區老乾局的領導、駐村工作隊隊長梁冰和我談了整整一上午。他想讓我繼續擴大養牛規模,如果有資金方面的要求,他們會想辦法幫我解決。在扶貧隊員的支持下,我再次申請到5萬元扶貧貸款,又買回了三頭牛。現在,前前後後不到四年,我蓋起了新的牛棚,大大小小的牛有16頭,每年有五六萬元的收入。

陳三寶看著自己越養越多的牛,過好日子的信心更加足了。馮海硯攝

牛越養越多,來錢也快了,我對過好日子的信心更足了。這幾年,我還被村民們推選為村裡的紀檢監察員。2019年小暑剛過,經過熟人介紹,我與妻子馮金梅走到了一起。我們算是知根知底。十幾歲的時候,她隨父母搬離了村裡,回到了老家臨縣三交鎮。她大我兩歲,有過一次婚姻,但是不幸福。自己一個人跑過劇團、做過婚慶,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也算是個恓惶人。

結婚那天我問妻子,我一個窮山溝的老農民,跟著我你圖啥?「圖你勤勞厚道,就想跟著你養牛過上好日子!」

妻子一番話,讓我覺得「有老伴的感覺就是好!」結婚時,我們沒有舉辦婚禮。婚後,我為家裡買回了一臺洗衣機和一臺冰櫃,日子一天一天好起來了。我和妻子有一個想法:趁現在還能幹動,再多養幾頭牛,等攢夠了錢,好好拾掇一下我們的家。到那個時候,再補辦個婚禮,邀請幫過我們的扶貧工作隊員來喝喜酒。

相關焦點

  • 「講脫貧故事 曬幸福帳單」趙偉偉:「柳暗花明」煥新生
    村支書馮虎成得知我的情況後,和「兩委」班子開會決定,讓我享受到了「五保戶」待遇,後來又為我辦理了慢性病醫療保險,解決了部分藥的問題。不僅如此,馮書記還經常帶各種食品來看望我,鼓勵我。我的六個兄弟姐妹都不在村裡,但他們也常常抽空過來幫忙照應我,時不時地給些錢讓我買藥。靠著大家的幫助我才沒斷了藥,但日子已經過得不成樣子了。
  • 「講脫貧故事 曬幸福帳單」曹生華:脫掉窮帽子 幸福萬輩子
    曹生華:脫掉窮帽子 幸福萬輩子講述人:曹生華(石樓縣裴溝鄉馬家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記錄人阮興時 攝我叫曹生華,今年67歲。我們老兩口居住在石樓縣裴溝鄉馬家山村的自然村劉家山。由於我們老兩口年事已高,無法做重體力活,更無法外出務工,精準扶貧以來,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黨的好政策下,我和老伴享受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幫扶政策,生活雖不富裕,但我內心十分充實美滿。
  • 特寫|楊壽德娶妻記:養牛、脫貧、致富、脫單
    訂婚、挑日子、迎娶……流程繁瑣而複雜,但45歲的楊壽德幸福享受著。楊壽德說,由於小時候得了小兒麻痺症,長大後走路拐棍不離手,加上他所在的馬場村是大通縣出了名的貧困村,自己從未想過能娶上媳婦。「沒想到的是,從2015年開始,在金融機構和政府的幫助下,我通過養牛脫貧,走向富裕,現在還能娶妻,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他笑呵呵的說。
  • 「養豬養牛讓我脫了貧」——昌寧縣大田壩鎮文滄村肖文虎的脫貧之路
    新增小豬仔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脫貧」對於肖文虎來說,經歷了不少的周折。由曾經的填飽肚子到現在的幸福生活,精準扶貧政策讓老肖對未來更加充滿了憧憬。過去,肖文虎家所在的文滄村大寨村民小組山高坡陡,土地貧瘠,一家人就在4畝田地裡刨食。雖然也發展過烤菸等產業,但供兩個孩子上學的費用,讓肖文虎一家只能維持開銷。
  • 「講奮鬥故事 曬幸福帳單」我們家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講奮鬥故事 曬幸福帳單講述人:文水南張村貧困戶趙仁長女兒 趙定榮記錄人:馬智勇 昝佩 梁國榮我的爸爸叫趙仁長,今年52歲,媽媽叫郭潤新,我們家住文水縣北張鄉南張村。媽媽身體也不好,既要照顧重病在床的爸爸,又要照顧當時年幼的我和姐姐,還有年邁的奶奶。為了給爸爸治病,家裡把十幾頭羊都賣掉了,還向親戚借了一點錢。在那段難熬的時期裡,家中沒有收入來源,爸爸要治病,我和姐姐要上學,一家人還要維持溫飽,方方面面都需要錢,但是爸爸和媽媽始終沒有過讓我和姐姐輟學的念頭。
  • 「我的脫貧故事」大學生張飄:看家鄉巨變,話幸福小家
    我叫張飄,家住仁懷市高大坪鎮桅杆村,現就讀於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   這一次,以「變」為中心,記錄桅杆村這個大家,和我幸福小家的脫貧故事。你家養牛,我家養豕,共奔小康,富裕不是夢話。桅人勤奮,團結一家,添了紅磚綠瓦,不再害怕風吹雨打。房前屋後,綠肥紅瘦,風光無限,天邊無涯。黃髮垂髫,怡然自樂,庭院把酒話桑麻。更有濟濟人才,心懷大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2020-1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古稀老人陸景文:讓團結村更有團結的味道
    我叫陸景文,是甲茶鎮團結村內繞組的村民,今年已經75歲了,在脫貧路上始終堅持主動脫貧、不等不靠的思想,我們村叫團結村,我覺得就應該更要有團結的味道,雖然我已脫貧,但也不忘帶領鄉親一起奔向小康。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我們甲茶鎮團結村以產業發展為引領,不斷幫助像我這樣的貧困戶就業增收。我家已於2018年脫貧,現在除了每年300元的土地流轉費,我還長期在村裡的養牛場打工,每天有70元收入,另外還有每年6000元的合作社入股分紅,2019年,我用分紅得來的錢和子女在外務工的積蓄蓋起了二層樓房。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養牛脫貧過上「牛」日子 |​ 吳照那木拉...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養牛脫貧過上「牛」日子 |​ 吳照那木拉老人的脫貧故事 2020-11-04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來的幸福|金盆鄉麻窩村村民李正林
    挪出窮窩,告別貧瘠,是我一家人的深切渴望。我叫李正林,今年31歲,是六盤水市金盆鄉麻窩村明星組村民,2016年因病致貧被識別為精準貧困戶,2020年申請脫貧。   過去,我們一家四口住在40多平方米的連體房裡,第一層是豬圈。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譜寫脫貧攻堅青春華章|黃平縣浪洞鎮平磨村...
    我叫張林紅,一直以來,我都把脫貧工作當做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村裡當做自己的家,哪裡有困難就有我的身影。一些老百姓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們的貼心人,駐村幹部張林紅。她很平凡,但她的行動和言語詮釋了平凡中的偉大,她就是我們村一名優秀的脫貧攻堅隊員。」
  • ...故事」我的幫扶對象不光要脫貧還要脫單|貞豐縣挽瀾鎮納坎村...
    接到扶貧任務,首先得了解貧困戶家底,分析貧困現狀,才能找準致貧原因,便於以後制訂脫貧措施,於是我就馬不停蹄,騎上摩託車就趕往朱書貴家。進入田壩寨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問了兩三戶村民,才找到朱書貴家,走到朱書貴門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個救災帳篷,此時心想不會是我幫扶的朱書貴吧,現在還有人住帳篷,一定不是,現在社會好,不會有帳篷!我走進一看裡面還真有一個人。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好斯拉吐、王玉林、趙呼格吉樂圖、魏鳳林...
    90後青年好斯拉吐脫貧記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輕易成真,只有敢想敢幹、依靠勤勞的雙手才能遠離貧困。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新艾裡嘎查90後小夥好斯拉吐依靠黨的扶貧政策,積極發展養殖業,不僅成功實現了脫貧奔小康的目標,還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 致富帶頭人在掌政鎮分享脫貧「妙方」
    「今天優秀村黨組織帶頭人和致富帶頭人講他們的經歷,我們要來聽聽『妙方』,向他們學習,紅紅火火奔小康。」各村的幹部和村民搶著告訴記者。 當天,吳忠市利通區上橋鎮牛家坊村黨支部書記張少雲、同心縣韋州鎮榮振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榮振、金鳳區良田鎮園子村脫貧典型農戶蘭宏偉為大家講脫貧故事、曬幸福帳單。
  • 「我的脫貧故事」打了一場漂亮的脫貧翻身仗丨岑鞏縣大有鎮中洞村...
    每天,我都要走進自己的養牛場,給二十餘頭健碩的肉牛打掃圈舍、準備草料,忙得不亦樂乎。  我叫肖忠輝,原是岑鞏縣大有鎮中洞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在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幫扶下,我通過種草養牛發展產業,不僅摘掉了窮帽子,還過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   我們中洞村,是全縣八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由於山多地少,發展產業極為艱難。
  • 安徽泗縣:脫貧達人「直播」幸福生活
    看到很多人通過養殖摘掉了「貧困帽」,大家覺得相對於其他養殖項目,養牛不需要多少技術,對時間和體力要求不高,再加上村子周圍到處都是青草,玉米、大豆秸稈也很多,飼料充足,是條不錯的致富門路,便動員韓洪浪養牛,但資金不足又成了擺在他面前的「攔路虎」。為了打消韓洪浪心裡的顧慮,駐村工作隊及時和鎮農商行取得聯繫,為他辦理了5萬元的小額貸款。
  • 「四力四全蹲點」碩士女支書宋冰:鄉親不脫貧,我就「不脫單」
    「2018年初,我剛擔任泉發村村支書,為了迅速擺脫村裡的貧困狀況,我帶領村民種植核桃,沒想到失敗了。」宋冰說起這段經歷,心懷愧疚。泉發村地處雲貴交界高寒山區,平均海拔2000多米,當地村民主要靠種植土豆和玉米維持生計,屬於貴州省深度貧困村。由於當地土層瘦薄,石漠化嚴重,水資源貧乏,使得核桃苗無法存活,宋冰帶給村民們的「見面禮」讓她備受質疑。屋漏偏逢連夜雨。
  • 「我的脫貧故事」貧困遇「貴人」 脫貧迎幸福丨劍河縣磻溪鎮磻溪...
    我叫楊庭洲,今年24歲,是劍河縣磻溪鎮磻溪社區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朝聰之子。一家6口人,家裡有80多歲的奶奶和年過五旬的父母,妻子與我同年,女兒一周歲。我老爹留他們吃夜飯,他們也不肯,望著他們離去的背影,我不禁感到疑惑。
  • 「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德江縣平原鎮南坪村...
    我是德江縣平原鎮中心衛生院職工牟長舉,也是平原鎮南坪村的一名普通幫扶幹部。在幫扶工作中,我通過因戶施策選準幫扶措施,從2017年至2019年我幫扶的貧困戶先後順利脫貧。但是牟長先的兒子對政策不理解,第九天他知道房子被拆後,跑來找我幫他還原。  「搬新房拆除舊房是政策規定,舊房拆了不僅可以提升村容村貌,國家還有補助。」最後經過攻堅隊,村組幹部講政策,最終才罷休。
  • 「脫貧攻堅(黑龍江篇)」網店裡「淘」出的幸福人生
    雖然生活異常艱難,但他不向命運低頭,憑藉純良的品格、頑強的毅力和強烈的脫貧願望,在幫扶人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開起了網店,銷售純手工製作的魚皮掛件、飾品,在脫貧路上帶了好頭,用勤勞的雙手「淘」出了自己的幸福人生。2019年他更榮獲了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成為令人欽佩的榜樣人物。他——就是黑龍江省撫遠市鴨南鄉鴨南村脫貧戶李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