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智慧監管黃埔海關率先推出海運口岸24小時智能通關模式

2020-12-25 騰訊網

12月20日,黃埔海關召開新聞發布會。從會上了解到該關已在全國率先推出海運口岸24小時智能通關模式,通過「廠港聯動」「場港一體」2個模式創新,「智慧卡口」 「智能地磅」「智能審圖」「智能裝卸」和「智能選查」5個智能監管,再疊加「灣區水上巴士」等一系列通關便利政策,實現企業24小時報關、口岸24小時通關、船舶24小時通航。

「廠港聯動 場港一體」 企業24小時報關

「企業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網際網路+海關』平臺,足不出戶實現24小時報關。」 黃埔海關監管通關處物流監控科科長田松介紹,「『廠港聯動』『場港一體』兩種模式,能夠實現『進口卸貨直提』以及『出口抵港直裝』。企業可以靈活安排庫區24小時裝貨出廠,極大減少了貨物堆存的時間和費用。」

「海關的海運口岸24小時智能通關改革,讓貨物周轉更快了,我們整個碼頭的吞吐量是提高了的,而且每天的工作時間從8小時變成了24小時,等於說一天變成了三天 從這個角度說肯定是提高效率,我們企業收益自然也就多了。」 廣州港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興說。

智慧監管 口岸24小時通關

為實現口岸24小時通關,黃埔海關在試點碼頭採用「智慧卡口」 「智能地磅」 「智能審圖」「智能裝卸」和「智能選查」5種智能化監管手段,依託「關港信息交互平臺」向港口企業傳遞監管指令、反饋運作信息,通過貨櫃箱號自動識別、地磅數據自動採集、機檢審像自動核放、泊位裝卸自動監控、進出卡口自動驗放,實現海關口岸監管24小時作業,企業跨境貨物全天候通關。

「系統獲取的數據量越多,它學習得就越快。目前我們這套系統對貨櫃的識別率達到98%以上,隨著機器的自我修正和自我學習,未來這個比例還會提升。」田松說,「把『人做的事情交給機器去做』,能夠有效化解監管人力資源不足矛盾,促進口岸提效降費。」

載運貨車到達「智慧卡口」後,通過「智慧卡口系統」的「車牌識別系統」,或者掃一掃手機二維碼,即可獲知查驗處置或已放行可裝船等信息指示。車輛從停穩、掃碼到獲取提示入閘,整個全程大約30秒。通過「智能地磅」系統,企業收到過磅指令後,經過車輛上磅、系統自動識別、系統檢測採集重量等系列環節,到車輛駛離地磅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

廣州捷普電子有限公司 高級物流經理黃海峰告訴記者:「新的通關模式下我們遇到晚上或者節假日都能24小時能出貨,那麼企業整個物流速度會至少加快一到兩天。按照我們平均每個月出口1.3億美金左右這麼一個金額來講,如果節約一到兩天的物流時間,庫存水平的下降大概在300到400萬美金左右。」

「水上巴士」 船舶24小時通航

「水上巴士」能夠為進出口企業提供內外貿、進出口同船運輸、駁船水運中轉、內貿跨境運輸等多種水路運輸模式。航運企業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關港信息交互平臺」,提前預配艙單,共享艙位信息,船舶能夠多港停靠,隨時裝卸,並依據海關泊位智能裝卸監控系統提示自助清關,口岸實現進出境船舶24小時通航。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提前報關、關稅自報自繳、電子支付、自打稅單、以及匯總徵稅和保證保險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實現全流程無紙化通關。

黃埔海關副關長王侃表示:「這種新模式在時間上打破了口岸作業時限,企業跨境貨物可以全天候隨時隨地通關;在地理位置上充分發揮了黃埔港區位優勢,同時把東莞港,深圳蛇口港、鹽田港以及香港葵湧港等樞紐港口串聯在一起,不僅提高了海關自身的管理效能,同時優化整合了口岸資源,促進了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來源:黃埔海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我國首次實現海運24小時智能通關 智能通關讓粵港澳大灣區物流加速
    央視網消息:海運口岸首次實現24小時智能通關,拓展了港區監管空間,打破了口岸作業時限,將深圳、香港等港口有效串聯起來,更好地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一體化格局的形成。
  • 海關監管面臨巨大挑戰
    大幅增長的跨境電商業務給海關監管帶來巨大挑戰。&nbsp&nbsp&nbsp&nbsp跨境電商依託網絡非接觸交易,受疫情影響較小,同時部分線下交易也因疫情原因轉至線上。如何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保障電商包裹準確及時送達每一位消費者,成了擺在海關面前必須解決的難題。
  • 天津海關:天津口岸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居於全國前列
    深化通關申報模式改革   進一步推廣「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兩段準入」等新型通關模式。鼓勵企業「提前申報」,貨物到港前辦理海關手續,貨到後如不被布控,直接「秒放」。推廣「兩步申報」模式,在口岸環節不需要一次性完成原先105個申報項目,只要完成最基本的9個填制項目和2個確認項目便可提離貨物,完整申報在14日內完成即可。
  • 天津海關物流通關改革助力天津「智慧港口」建設 碼頭智能分撥...
    以前,貨物要先集港落箱,命中機檢布控指令的提離碼頭進行機檢查驗,通關放行後再進行二次集港,這個時間平均達到6小時,也就是說,採用順勢機檢的模式每個貨櫃可節約5小時40多分鐘的時間成本,同時也避免了重複提箱、集港、搬倒、轉運的操作頻次」。
  • 東莞海關優化監管服務 助力東莞經濟「突圍」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2015年底,東莞海關率先設立全國海關首個保稅監管集中審核作業中心,對其原有作業模式、流程、方法進行創新優化,海關平均作業時間由4小時縮短至3~5分鐘,全年為企業節省約3.5萬小時,節省成本1.6億元;超90%的手冊設立變更業務可全程網上辦結,企業可以7×24隨時上傳資料,如有問題,關企雙方還可以直接視頻溝通,企業足不出戶便可辦理業務,通關成本降低40%。
  • 深圳灣海關助力口岸貨運24小時通關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吳德群 通訊員 周巖 賈慧敏)昨日,深圳灣口岸正式啟動24小時貨運通關後,首輛過關貨車來自深圳一家供應鏈企業,車上裝載總值74萬美元,共110件液晶顯示屏等電子物料。
  • 黃埔海關2018年全年徵稅1398億元 監管進出口貿易總值1.53萬億元
    央廣網廣州1月24日消息(記者鄭澍)「轉變治關理念、強化務實作風,奮力開創黃埔海關高質量發展新局面。」1月24日,黃埔海關關長李文健在該關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今年的工作目標。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8年該關監管進出口貿易總值達1.53萬億元,全年稅收1398.3億元,創歷史新高。去年以來,黃埔海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關區外貿營商環境,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較2017年全年壓縮43.4%和74.6%,超額完成壓縮整體通關時間三分之一的任務目標。
  • 天津海關物流通關改革助力天津「智慧港口」建設
    只聽「嘀」的一聲,智慧卡口系統自動識別並採集貨櫃號、車牌照號等信息,與海關監管指令進行對碰後,列印出一張碼頭作業單,顯示「海關布控箱,請到查驗場地作業!」這一切僅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所應用的是天津海關與天津港集團共同打造的自動化閘口智能識別自動分撥系統。
  • 「船邊直提」「抵港直裝」 天津港口岸通關再提速
    記者從天津海關昨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通過實施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等創新監管模式,天津口岸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海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由去年1月的40.36小時,壓縮至今年6月的34.61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由8.51小時壓縮至1.05小時。
  • 深圳灣口岸啟動24小時通關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深圳12月11日訊(記者 楊陽騰) 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圳灣口岸貨運24小時通關今天正式啟動。深圳海關積極做好人力調配、設備保障以及應急預案,力促通關順暢、安全、穩定。
  • 海關總署:堅持開展24小時「零延時」通關
    據統計,臨時郵路開通以來,2月23日至3月5日,海關通過臨時郵路先後監管驗放了來自韓國、英國等國家或地區的入境包機12架次、2班次海運及若干貨機代運郵件,通過臨時郵路入境郵袋105.6噸,郵件4萬餘件。期間,海關從以上口岸還監管其他進境郵件395.59噸,驗放進境郵件7.1萬件,合計11餘萬件,極大疏解了我國郵件運回國內壓力。
  • 促進貿易便利化進行時|提高通關時效 降低合規成本
    「兩步申報」疊加海運24小時智能通關2020年第一天的凌晨,廣州市昊鏈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向黃埔海關所屬新港海關申報進口一批印表機硒鼓貨物,共9306.3公斤,貨值約363504.96美元,從企業申報至成功提離僅僅用了25秒,黃埔海關2020年首票「兩步申報」疊加海運口岸
  • 青島口岸獲「2020年中國十大海運貨櫃口岸營商環境測評」第...
    委託北京外經貿大學對青島口岸營商環境開展評估,客觀評價青島口岸營商環境情況,查找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並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議。口岸、海關、商務部門與各區、市密切協同,組織520餘家口岸企業參加了6場便利化政策解讀會,鼓勵企業適用「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通關模式。在通關便利化建設上,注重物流信息互通共享,通過高科技手段的運用,提升便利化效能。
  • 青島口岸獲評中國十大海運貨櫃口岸營商環境第二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中國報關協會、北京睿庫貿易安全及便利化研究中心聯合公布了「2020年中國十大海運貨櫃口岸營商環境測評」,青島口岸綜合得分位居第二。  今年以來,青島深入開展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建設,切實發揮口岸在穩外貿、穩外資中的關鍵性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青島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持續下降,較2017年基準值分別壓縮57%和78%;截至11月底,山東港口青島港貨櫃吞吐量200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4%。
  • 廣州海關「智能+」助力入境守法旅客通關時間壓縮50%
    據廣州海關消息,近日該關在白雲國際機場空港口岸試點「智慧旅檢」監管改革,依託空港口岸海關綜合指揮平臺,採集海量旅客通關信息、旅客風險信息、人臉識別信息、行李機檢圖像、全景視頻影像、機場運控信息建立海關旅客監管「大數據池」,通過人工智慧分析、深度神經網絡算法,實現人臉識別、行李追蹤、
  • 深圳灣口岸昨啟動貨運24小時通關
    車輛引導、車體檢查、司機生物信息比對……隨著邊檢執勤民警高效完成整套查驗流程,查驗通道的閘杆緩緩抬起,12月10日凌晨0時3分,深圳灣口岸迎來了貨檢實施24小時通關後的第一輛入境貨車。「我今天專門來體驗,沒想到成為『嘗頭啖湯』的了。貨檢實施24小時通關,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通關時間段的選擇,再也不用擔心晚上趕不及在口岸關閘前通關了!」
  • 霍爾果斯海關全力保障口岸通關順暢
    元旦期間,霍爾果斯公路口岸1月1日-2日閉關2天,鐵路口岸正常開關。該關紮實開展節前安全生產大檢查,防範化解各項風險,保障業務現場作業安全;強化個人防護監督責任,嚴格落實秋冬季疫情防控要求開展採樣、消毒等工作,元旦當天順利完成中方鐵路人員換班檢疫監管工作;克服嚴寒大霧、地面溼滑等不利因素,堅持鐵路口岸「7×24小時」通關作業,深化公路口岸分類驗放模式,保障「倒短+甩掛」模式順利進行,持續維護口岸通關安全順暢。
  • 廣州海關多措並舉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全力助推廣東外貿回穩向好
    A、進一步提升通關效率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近日,廣州錦興紡織漂染有限公司急需進口一批生產原料棉絛混紡胚紗,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通過「提前申報」和「船邊直提」通關模式,使該批貨物從船舶靠港到裝車提離卡口僅用1.5小時。
  • 青島口岸綜合得分第二!2020年中國十大海運貨櫃口岸營商環境測評...
    口岸、海關、商務部門與各區、市密切協同,組織520餘家口岸企業參加了6場便利化政策解讀會,鼓勵企業適用「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通關模式,廣大企業對便利化政策的認知度明顯提升。在通關便利化建設上,更加注重物流信息互通共享,通過高科技手段的運用,提升便利化效能。
  • 中國海關前所未有大創舉:中緬最大口岸瑞麗口岸24小時通關
    因為通關時間緩慢,不僅大量貨車堵在邊境,運輸費用上漲讓不少出口商人面臨了困難。為了防止疫情蔓延擴散,兩國邊境政府加強了出入境貨車管理力度,緬方出口貨車須在指定地點換駕。日前,在兩國邊境政府的協商下,木姐瑞麗口岸通關時間將作出調整。為了解決車輛擁堵,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緬中邊境政府決定啟動24小時貨車通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