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論自由時,你能談論什麼?

2020-12-15 無方悅讀

2019年的第一本書,讀《逃避自由》有感。這本書是1941年出版,作者弗洛姆探討的問題,放到今日現代,尤其是對生活在這個信息化時代的普通人來說,多少都有所經歷和有所感受的問題。

本書主題是探討自由對現代人的雙重意義以及逃避自由,首先拋出對於人,自由是什麼的疑問。在討論自由問題的人的因素,人渴望臣服以及貪求權力時,引人注目的問題便是:作為人類經驗的自由是什麼?渴望自由是人性中某種與生俱來的東西嗎?自由是什麼?自由僅僅指沒有外在壓力,還是存在著某種東西---如果是,是什麼?自由會不會成為沉重負擔,使人無承受,進而竭力逃避它?那麼自由對於作為你個人一個生活在21世紀中的現代的普通人來說,自由是什麼?談論自由,你能夠談論什麼?

弗洛姆在梳理描述這樣一個事實:任何一個社會的整個文化精神都是受社會中最強大的那些集團的精神所決定的,之所以如此,部分原因在於這些集團握有權力,能控制教育制度,學校,教會,新聞出版,劇院,並能將自己的觀念灌輸給所有人,不僅如此,這些權勢集團聲望如此之大,以至於低層階級急於接受模仿他們的價值觀,並在心理上向他們看齊。

你觀大到現在的國際社會,國家層次,以及城市與鄉村,小到一個家族一個家庭,無疑不潛移默化遵循這樣的事實。弱者臣服於強者,強者依附另一個更大的強者。

人類是在自由中掙扎,擺脫束縛,獲得自由,一個人陷於孤立。越自由越孤獨。個人更加孤獨,孤立,無安全感,導致人們想要去克服它,就需要自我擁有的財產為支撐。他越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他就越需要擁有財產,追求聲望和權力。

現代人很大程度上卻喪失了信仰的內在能力,他們只相信由自然科學方法證實的東西。再如,我們覺得言論自由是自由徵途中的最後一步,我們卻忘了,雖然言論自由是反對束縛鬥爭中的重要勝利環節,但現代人卻處於一種「他」所想所說的東西都是任何一個人所想所說的境地,他並未獲得不受他人幹擾,獨立思考並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個人的孤獨和微不足道感,個人的渺小和恐懼感,種種細節表明人只不過廣袤空間裡的一粒塵埃,他所能做的一切就像一個長途跋涉的士兵或流水線上的工人那樣隨波逐流,他能活動,但獨立感,意義感已不復存在。

為了活下去,人類選擇逃避自由去適應,歸為三類逃避機制,即施虐-受虐衝動、破壞欲、機械趨同。

作者解釋把常人而非神經症患者身上的施虐-受虐性格稱為權威主義性格。是一種在自由假象-蔑視權威-無能為力-臣服於權威之間的循環。

破壞欲,為了避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我就要摧毀掉自己得不到的東西,除掉一切外在使我感到渺小的東西,得不到的就要將其破壞,這樣我就得到安全感。

機械趨同,人類放棄自我成為一個機器人,與周圍數百萬取得機器人絕無二致,再不必覺得孤獨,也不用焦慮。但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即便是失去了自我。

何謂自我,何謂自發性,何謂原始心理活動。外部世界如何趨勢人的感情與思想,而人在主觀上卻覺得是自己自發的。人的思想和感覺是別人(外在事物和環境)灌輸給他的。同樣焦慮,同樣需要得到承認,這是現代人的通病,人並未意識到他的快樂並不是「他自己的」,外面強加的思想聲音,你以為是你自己的,你失去自我卻不自知。

不知你有麼有想過是什麼塑造了現在的你,你的消費觀如何形成?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沒有存款花錢也是一把好手?是什麼投資論要你學會使用未來的錢?你的性格裡面有的東西是什麼影響的?為什麼人們推崇無私和善良?為什麼你這樣做是對的,你不可以做那個?你會不會在大部分人都選A的時候也選擇A?為什麼我們的巨大壓力來自女性的三十歲未婚,為什麼婚姻的門檻是是否有車有房?你在被什麼綁架?每日的手機推送,充斥著頭條熱點是否就是你想看的東西,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閒暇時間是消耗在與你無關的新聞裡?你有沒有發現你去景區旅遊的時候選擇小吃,也會選擇在人多的地方排隊,你確定那裡的味道更地道嗎?你有沒有受一則廣告的影響去購買一種產品?

你以為你是自由,但其實你真的自由嗎?

人類往往無形中給自己找一種依賴,一種外在的支撐,類如信仰,上帝,宗教,英雄,模範榜樣;但他沒認識到的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沒有選對依賴對象,而直接在於他欲通過操縱一種神秘力量,以獲得只有個人通過付出行動才能獲得的東西。沉迷與幻境,幻想,卻不行動,到頭來還歸咎於周邊環境,他人,時運或世道。

我們所受的教育理念是在自我感到壓力以及不自由時,學會忍受,卻不能反抗。現代的人們渴求權力,又渴望臣服。人的微不足道感和無能為力感,迫使我們在自由長河裡趨於同化,擺脫獨一無二,掙脫孤獨,失去自我。從一個權威中擺脫走向另一個更大的權威。

人類最區別於其他物種的原因便是因為思想,當你的思想是一種同化的思想時,你是否有警覺你以為的思想自由,不過是你腦海裡的臆想罷了。

相關焦點

  • 當我們談論自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自由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圖源網絡最近讀到連嶽的兩篇好文章,討論的是個人自由的問題,或者說,什麼是自由主義。連嶽用了十年時間才知道什麼是自由主義。在這十年間,他從一個談論時事和政治的公知變成了他自己心目中真正的自由主義者。這種真正的自由主義者用他第二篇文章的標題來刻畫最為恰切,就是「個人之上,再無其他價值」。連嶽用了談時事和政治的十年時間最終體認了個人自由這一終極價值,而我呢?我用不談政治的二十年時間也體認到了。道路不同,不妨礙我們走向同一個終點。
  • 其實不如說,當我在談論愛情時,我在談論你
    其實不如說,當我在談論愛情時,我在談論你。也就是,我一看到這個命題的時候腦子裡第一個出現的人。見到你我就有天然的開心,這種開心你也說不清是什麼,像是種節日,特別喜慶。你陪我做很多事,別人都不肯。比如我講的每一個無聊的笑話,大家冷淡地擺手,只有你接梗。比如我們用雪糕做賭注打賭,結果兩個人吃掉了十根,拉了一夜肚子。比如我穿了一條俗氣美豔的裙子,自己得瑟的不行,旁邊人群嘲,只有你認真地盯著我說「真好看」。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中途轉而去了銀泰的新華書店,沒有什麼興趣打量熙熙攘攘的店堂,熟知書籍更新的姿勢,並不是慢騰騰,而是不對版,有幾個人一直在自拍,與書籍的合影,我閃躲出門,惡狠狠瞥一眼灰濛濛的天空,零下幾度,雪又被錯過了。馬爾克斯和村上都會說,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些什麼,有可能村上是在致敬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實際上造句的本能逃不脫意義本身的泥沼。
  • 信仰:當我們談論自由時,到底在談什麼?
    自由,字面意思為自己做主,不受限制和約束。自由這個詞,實在是太震撼了。從小我們就知道那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當然,這僅僅代表偉大詩人裴多菲對於自由的崇高敬意。因為我們是自由的,你可以自己做主,你可以覺得生命最高,好死不如賴活著,你也可以鍾情於玫瑰,勇敢地吐露愛的芬芳。
  •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英國脫離歐盟是否是必然趨勢?世界格局將如何演變?全球化進程是否受阻?全文6222字,閱讀約需12.5分鐘 新京報記者 錢雅卓 欒若曦 編輯 樊一婧 馬瑾倩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 張彥君歷時四年、三位首相,一波三折後,英國「脫歐」這場大戲終於要落下帷幕。
  • 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
    在讀書之餘,我時常會想:是什麼吸引自己關注六朝史?自己幻想中最理想的六朝史研究應該是怎樣的?換句話說,六朝史的魅力何在?什麼樣的研究才最能夠展示出這種魅力?再或者,套用雷蒙德•卡佛的句式: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卡佛的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譯林出版社,2010年),我沒有看完。
  • 當新媒體人談論「穿衣自由」時,都在談論什麼?
    一時間,有關「穿衣自由」的話題從微信火到微博、知乎,相關熱文和討論層出不窮。今天我們從數據的角度和大家聊一聊,當新媒體人在討論「穿衣自由」的時候,真正在討論什麼?製圖:毛寬我們將這554篇文章標題導入新榜有數詞雲工具,得到了這張圖:當我們在說「穿衣自由」時,到底在討論些什麼?
  • 當我們談論華格納時,還可以談論什麼?
    但他對華格納的摯愛,仍能從他等身的著作中躍然而出:繼2003年《〈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中的性和神聖感》之後,又於2017年寫成了這本《真理之戒:華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智慧》。是什麼在為他「壯膽」?開篇未幾,斯克魯頓便徑直指向了華格納最受詬病的反猶主義,將這項罪責剝離在了華格納創作的核心意圖之外。暫且不論這樣的辯護是否充分,至少有一點是發人深省的:當我們談論華格納時,我們尚有許多重要問題可以、也應該去談論。斯克魯頓的視點,相當必然地首先落在了哲學的脈絡上。
  • 古村落:當我們談論豐陽時,我們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豐陽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吃時輕嚼慢咽,回味無窮,口齒留香,非常美味。當我們談論豐陽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一間古廟、二條古街三間祠堂、四座門樓」豐陽古村始建於南唐末年,吳敬元卸甲隱居於此,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 現代神話學|當我們談論表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筆者作為劇評人參與了「戲劇評論工作坊」,而此次12小時不停歇、與會者們爭論不斷的工作坊的主題,是一個非常模稜兩可的疑問:當我們在談論表演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換句話說,作為觀眾、作為創作者、作為演員本身,我們看待「表演」的方式如果是不同的,那有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 當我們談論臺灣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去過臺灣多次 寫了不少遊記 卻沒有一篇談到過感受 最近在想 臺灣吸引我的是什麼好像並不是他們的溫良恭儉讓
  • 23區|當我們談論奢侈品我們在談論什麼
    什麼是Luxury?縱觀牛津高階辭典、劍橋高階辭典、韋伯斯特辭典這三本辭典,luxury的含義大致有三個重點:好的、貴的、非必需的。現代西方人一般認為,奢侈品品牌的起源,奢侈品品牌創造和製造的中心是古老的歐洲王室,特別是以鋪張揮霍方式生活的法國宮廷。
  • 當我們談論世間萬物時我們在談什麼
    對著一個你永遠猜不透她在想什麼的嬰兒,跟著一個你永遠猜不出她下筆會引你去何方的作家,談一談這世間萬物,做一段「對自然界詩意、無法歸類的冥想」,實在是一件奇妙而又令人愉悅的事。小到緩緩爬過停車場的毛毛蟲,大到宇宙中爆炸的恆星,艾米·裡奇看世界的視角廣闊深遠,似乎無不能談,又無不有趣。
  • 《遙遠的嘆息》:當我們談論閱讀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讀隨筆是一件很放鬆的事情,不怎麼需要自己去字裡行間挖掘什麼,作者就安安靜靜的坐在你面前,一字一句把自己的心聲說了出來,就像是一次用書本、文字做媒介的輕鬆交流。我是無意中看到的這本書的,在新年將至、雜事頗多的這時候,這種能在隨意時間,隨意翻開任意一頁,就能無障礙的讀下去的書,就成了我的心頭好。
  • 當我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轉眼間又到了說「」我愛你「」的日子了,希望大家和我一樣,擁有一個美好的520節。每段關係無論是甜蜜或者痛苦,都在新的體驗和旅途裡獲得新生,也許我們無法說明什麼才是愛情,時間在變,人心也在變,如琢如磨,到底我們在談愛情的時候是在談論什麼呢?今天我來談談自己對於愛情的一些拙見。
  • 《奇葩說》陳銘談論鍵盤俠,並稱網絡言論並不自由!
    《奇葩說》陳銘談論鍵盤俠,並稱網絡言論並不自由!國慶節假日已經接近尾聲,很多小夥伴已經開始返程,因為車流量較大,希望大家在返程的路上注意安全。話說回來,最近《奇葩說》中談論的是鍵盤俠到底是不是俠引起熱議,其中陳銘對鍵盤俠的辯論也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認可,再說到網上很多喜歡發洩自己真實情緒的人,有的是會對別人造成傷害的,所以網絡言論其實並不自由,我們離鍵盤俠通常只有一步之遙,不要給自由冠上罪惡假汝之名。
  • Illusion公司小議 說到H-Game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Illusion公司小議 說到H-Game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當談論H-Game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要麼是H,要麼是Game,就看你談論其中哪一部分。很顯然,覺得是神作的,針對的是H的部分(雖然這部分做得其實也並不好);覺得是垃圾的,針對是Game的部分,那確實稱不上是個成功的3D遊戲。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你只談論H,或你只談論Game,實際上都只是從單一角度去觀察,未能得其大略。
  • 年末讀書小結︱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
    在讀書之餘,我時常會想:是什麼吸引自己關注六朝史?自己幻想中最理想的六朝史研究應該是怎樣的?換句話說,六朝史的魅力何在?什麼樣的研究才最能夠展示出這種魅力?再或者,套用雷蒙德•卡佛的句式:當我們談論六朝史時,我們應該談論些什麼?卡佛的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譯林出版社,2010年),我沒有看完。
  • 當我們談論男高音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技巧石倚潔如果在網上搜索「石倚潔」,你會發現有一個話題特別引人注目,「石倚潔19 個高音C」。在演唱《軍中女郎》時,石倚潔即興發揮唱了19個高音C。這一段晦澀難懂的詠嘆調在網上迅速躥紅,也讓石倚潔收穫了一大批歌劇「粉絲」。高音C,也再次作為男高音評判的標準被人提起。
  • 宋慧喬宋仲基離婚|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2017年兩人舉辦婚禮時,學姐還發過一篇推文表示祝賀:《不要再羨慕雙宋啦!王爾德告訴你,你也是個迷人的可人兒》可惜「刻薄」的奧斯卡·王爾德還說過這麼一句話:什麼是離婚的主要原因?結婚。當婚禮上宋慧喬身穿潔白婚紗,宋仲基獻上甜蜜「捧臉殺」時,我相信他們的愛情是真的;當兩人拿起筆在離婚調解書上簽字,安排經紀公司發布聲明時,我相信他們的愛情已經不復存在。那些年說好相伴永久的愛情,一轉眼就煙消雲散。所以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