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蛋殼公寓爆雷事件引發媒體的廣泛關注。12月3日,網傳廣州蛋殼公寓一租客墜樓,再一次將風雨飄搖中的「蛋殼」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蛋殼融資合作方微眾銀行,也因14億租金貸深陷信用危機。長租公寓行業性爆雷事件在全國各地越演越烈。數以萬計的租客居無定所,租客房東維權糾紛競相對簿公堂。人們不禁試問:長租公寓頻繁爆雷,究竟是模式之殤還是龐氏騙局?誰該為長租公寓的市場亂象來買單?
一
跑馬圈錢:長租公寓的資本邏輯
從邏輯上講,長租公寓託管方收取的租金是一種代收代付的中介代理行為,其收取的租金扣除相關手續費後再代付給房東。長租公寓運營方作為「二房東」賺取的是租客與房東的租金差價。然而,長租公寓做的並不是這種傳統意義上的「對縫」生意,而是一場「跑馬圈錢」的資本遊戲。
(一)高進低出搶客源。對長租公寓的託管方來說,房源和租客同等重要。為了搶到市場房源,託管方在向業主承諾高租金價格收購房源的同時,又以低於市場租金價格吸引租客把房子租出去。託管方之所以願意賠錢出租,搶佔客戶是一個重要原因。
(二)長收短付打時差。按照「高進低出」的租賃方式,長租公寓託管方一定是虧本經營。稍微有點經濟常識的人,都能明白這個道理。然而,看似賠本賺吆喝的買賣,其背後卻暗藏「貓膩」。為了讓「高進低出」的遊戲能「轉」下去,託管方採取期限錯配的「龐氏」玩法,誘使租戶線上辦理合作銀行租金貸。租戶按月歸還銀行貸款,託管方則從銀行一次性收到一年甚至兩年、三年的預付租金,提前收回全部房租,而其支付房東的租金則採取按月實付的方法。通過「以長補短」的時間差,託管方積聚起龐大的預付款「資金池」。
(三)資金套現囤房源。託管方用「資金池」裡的資金,到市場高價收購房源,再以低廉的價格出租,做大租戶預付款的「資金池」。囤房——套現——再囤房——再套現,如此循環往復,長租公寓託管方控制的房源越來越多,從而輕鬆操縱租金市場價格,成為助推房租「跳漲」的源頭禍水。
把房子當成融資工具,花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是長租公寓逆勢生長的經營秘籍,也是各路資本爭相逐鹿加持的「底氣」所在。據公開信息顯示,2017年3月以來,不到4年時間,蛋殼公寓先後完成了7輪融資。今年1月17日,蛋殼公寓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股票代碼「DNK」,成為2020年登陸紐交所的第一隻中概股,也是中國第一個以做長租公寓上市納斯達克的公司。
二
頻繁爆雷:是模式之殤還是龐氏騙局
長租公寓「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的租賃模式成為託管方圈錢的融資工具。一旦託管資金鍊斷裂,長租公寓的多米諾骨牌便會轟然倒塌。「模式跑偏,爆雷是遲早的事」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如是說。「高進低出,長收短付,就是變相圈錢的龐氏騙局」,有市場人士對長租公寓的運營模式也同樣提出質疑。近年來,全國每年發生數十起長租公寓爆雷事件。長租公寓爆雷倒閉的原因更是莫衷一是。
(一)租客減少,房子空置率高。長租公寓採取的是包租模式,即不管房子能否租出去,都要向房東支付房租。按租賃行業市場行情測算,長租公寓租房空置率一旦低於90%即為虧損。雖然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長租公寓市場有一定回暖,但與往年相比,長租公寓出租率仍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全國大中城市返崗務工人員減少,總體租房需求降低;另一方面,租房市場大多是年輕人,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疫情影響下許多行業經營活動一度停止,不少人收入受到影響,進而出現退租退房的情況。租房客源大幅減少,託管房大量閒置虧損,從而造成「資金池」現金流大幅減少。
(二)租金倒掛,租多少賠多少。租金倒掛是長租公寓行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長租公寓以「高進低出」的價格優勢,燒錢搶房,壟斷兩頭客源。這一不惜成本的盲目擴張策略,導致租金倒掛,託管方租金倒掛的「價差」越拉越大,租多少賠多少,致使長租公寓「資金池」規模逐漸減少。
(三)投資挪用,資金鍊斷裂。為填補房租「高進低出」的價差「虧空」,一些長租公寓將「資金池」資金投向房地產、股市,P2P等市場風險較高的行業,以謀求高額收益。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當外部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長租公寓「資金池」投資就很可能「爆倉」,無法按期收回,甚至顆粒無歸,形成壞帳。
長租公寓頻頻「爆雷」,固然有市場環境劇變的因素,但更深層次的問題還是長租公寓商業模式的不可持續。當長租公寓偏離了租賃本源,異化為圈錢融資工具時,爆雷跑路就是大概率事件。自2017年以來,長租公寓就開始爆雷不斷,繼青客公寓、巢客公寓、友客公寓等多家長租公寓爆雷後,蛋殼公寓,「城城找房」也深陷爆雷糾紛。
三
監管缺失:誰為長租公寓亂象買單
從2015年首次提出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以來,房屋租賃市場發展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2017年國家先後推出租售並舉的紅利政策,大力發展長租公寓。全國長租公寓短期內井噴式爆發,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3月,全國範圍內長租公寓品牌達1200多家。但陸續也出現了不少資金鍊斷鏈爆雷倒閉的問題。尤其受今年疫情的影響,長租公寓爆雷倒閉事件頻繁上演。今年以來,全國爆雷長租公寓就高達26家,僅8月就有15家倒閉。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至今,約有107家長租公寓因為資金鍊斷裂或經營不善爆雷跑路,造成大量租賃雙方維權糾紛事件,很多租戶甚至被掃地出門,淪落到無家可歸的境地。長租公寓從遍地開花,到雷聲滾滾,教訓慘痛,發人深省。
為什麼「高進低出」、「長收短付」行業潛規在長租公寓市場可以大行其道?為什麼開發商賣房子,房貸資金必須進銀行監管帳戶,而長租公寓租房子代收租金,甚至租金貸卻不開銀行監管帳戶,直接進了長租公寓託管方的帳戶?長租公寓經營模式的風險隱患,早已見諸報端,為什麼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得到有效的市場矯正?一連串的為什麼,都在拷問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長租公寓頻繁爆雷,究竟是模式之殤還是龐氏騙局?誰該為盛宴之後的「一地雞毛」買單?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兆華Finchannel。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