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ão Tomé e príncipe
聖多美與普林西比
聖多美與普林西比
淺述葡語國家系列之最後一篇——聖多美與普林西比。想了解其他葡語國家概況,請查看文章最後連結!
提到聖多美與普林西比,你會想到什麼?
非洲
葡語國家
可可
貧窮
......
15世紀70年代,葡萄牙人到達聖普,將其作為奴隸貿易的據點。1522年淪為葡屬殖民地。17~18世紀為荷蘭、法國佔領。1878年再度為葡統治。1951年成為葡的海外省。1960年聖普解放委員會成立(1972年易名為聖普解放運動。1990年又改名為聖普解放運動-社會民主黨,簡稱解運),要求無條件獨立。
我們可以在聖普的角角落落髮現葡萄牙的蹤跡,甚至分不清這是聖普還是葡萄牙?
國家概況
聖多美普林西比(Sāo Tomé e Príncipe)是幾內亞灣島國,面積1001平方公裡(聖多美島859平方公裡,普林西比島142平方公裡)。人口170,372(2002年)。多為班圖人,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首都聖多美聖多美普林西比(Sāo Tomé)。
國旗、國徽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由紅、綠、黃、黑四色構成。靠旗杆一側為紅色等腰三角形,右側為三個平行寬條,中間為黃色,上下為綠色,黃色寬條中有兩顆黑色五角星。綠色象徵農業,黃色象徵可可豆和其他自然資源,紅色象徵為獨立自由而鬥爭戰士的鮮血,兩個五角星代表聖多美、普林西比兩個大島,黑色象徵黑人。
國徽:中間的盾形圖案上有一棵熱帶樹,象徵這個島國的經濟作物。盾形上端有一顆五角星,其上方的飾帶上寫著「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盾形兩側各有一隻地方珍禽,象徵聖多美、普林西比兩個大島。下方的飾帶上用葡萄牙文寫著「團結、紀律、勤勞」。
農業國
聯合國公布的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種植可可等經濟作物為主的農業國。全國51%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
資源森林資源豐富,由於破壞性採伐,原始熱帶雨林覆蓋率已下降至28%。16萬平方公裡的專屬經濟區可為聖普每年提供13000噸的漁業資源。1999年美孚石油公司在聖普近海發現油田,蘊藏量約5億桶。
工業僅有陶瓷、磚瓦、飲料、木材加工、製衣、印刷、汽車修理等小工廠。此外還有兩座水電站和一座熱電站。2002年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5.85%,其中製造業和電力佔32.34%,建築業佔67.66%。2002年發電3150.38千瓦時,其中火電2544.13千瓦時,水電606.25千瓦時。
首都聖多美
聖多美是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主要港口。它位於非洲幾內亞灣聖多美島東北岸,面向秀麗的恰維斯灣,四面環海,是屬於一個鄰近赤道並位於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縱深之大西洋島國。
向左滑動查看
城市沿海而建,紅牆白頂的小樓錯落有致,景色十美麗。由於地處赤道,一年有半年下雨,氣候溼潤,終年青翠,為一美麗而幽靜的花園城市。市內街道整潔,極少高樓大廈。最高的建築是一座白色的七層樓房,其餘都是帶有庭院的平房或環海而築、紅頂白牆的二層小樓,掩映在片片椰林之中。
市中心的獨立廣場是每年舉行慶典的地方;聖母大教堂是城內有名的建築,正面雙塔聳立,整個教堂為純白色,上覆紅頂,四周綠草如茵。在街頭和海濱設有不少公園,有舒適的海濱沙灘。
聖塞巴斯蒂昂博物館
聖塞巴斯蒂昂博物館位於聖多美海灣,它既是一個博物館也是一個堡壘,它包含宗教藝術和殖民地時期的史前古器物。可見,最初聖塞巴斯蒂昂博物館是作為一個城堡要塞之用的,等其要塞作用漸漸褪去之後,才才開闢為博物館來收藏一系列的古物。
向左滑動查看
目前,聖塞巴斯蒂昂博物館附近仍有一個大炮供遊客觀賞,這些都是戰爭使用後遺留下來的。在聖塞巴斯蒂昂博物館裡,最怪異的的遺蹟是可可王儲存在一個盒子裡的繪畫以及繪畫下面的很多骨骸,這些骨骸是某一個可可王的,包括骷髏頭和一系列骨頭等等。從博物館的頂部,還可以看到附近的大海和一隻沿用至今的燈塔。
聖塞巴斯蒂昂博物館
普林西比島是非洲幾內亞灣東南部火山島,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兩主島之一。島上地勢崎嶇多山,森林茂密,最高點普林西比峰海拔948米。島上終年高溫多雨,南部年降水量高達4000毫米以上。主要種植可可、咖啡、甘蔗、油棕、椰子等熱帶作物。島上首要城鎮是聖安東尼奧,在島上東北岸,是全島對外聯繫的唯一港口。普林西比島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為普林西比提供了豐富分旅遊資源。島上設一個縣,即帕蓋縣;主要城鎮為聖安東尼奧。島上有一個機場,即普林西比機場。
聖多美與普林西比美食
該國受歡迎的美食種類不多,這可能是由於其歷史因素,也可能是由於一個島國的地理位置所致。
聖多美(SãoTomé)的國民菜餚是魚和海鮮,還有búzios-de-terra以及(很少見)雞肉。此外,聖多美普林西比人以香蕉及麵包果為傳統主食,並有Calulu、Blabla、Isaquente等多種地方傳統菜餚。聖多美普林西比的蔬菜種類不多,蕃茄、洋蔥、馬鈴薯為消費大宗,肉類常見有豬、羊、雞等。
餐廳中的經典菜——蔬菜配魚肉
當地人喜愛辛辣口味,不習慣偏甜的菜色。當地餐廳多以燒烤類烹調方式為主。
聖多美典型的主菜是卡盧盧(Calulu),以燻制魚或雞肉製成。在卡盧盧(Calulu)中,也有用幾種當地的葉子和草藥,是一道味道非常濃厚的菜湯。
其他典型的菜餚是Rancho。菜餚由煙燻魚、棕櫚油、米飯和豆子一起煮熟;以當地草藥調味,佐以香蕉,麵包果和煮熟的蔬菜。
在島嶼中心,或巖石附近的居民,餐桌上最常見的菜餚是食用乾魚和「búzios-de-terra」,顧名思義,是在地下發現的軟體動物。這些地區的居民有足夠的經驗來尋找和準備這些食物原料。búzios不僅可以作為開胃菜,還可以作為主菜。
在這裡的居民很少吃新鮮的魚,因為他們離海岸相對較遠,而且因為對島內居民來說,新鮮魚的價格昂貴,不像乾魚便宜得多,他們可以自己尋找採食 。
聖多美的另一個非常有特色的美味佳餚是「螃蟹」,這是一種很大的螃蟹,僅出自海洋。
在聖普,由於紅肉需要進口,因此很難在當地餐館吃到紅肉(牛肉等)。飯後甜點通常是水果,冰淇淋,巧克力或咖啡慕斯。
關於聖普盛產的水果,有兩個非常有特色的水果,那就是山竹果和薩福。此外還有可可,也被廣泛當作水果,特別是在田間。也有出口,但沒有以前大。
另外,咖啡也是另一種本地產品,廣泛交易,消費或或出口。不過雖然聖多美普林西比盛產優質咖啡,但當地人大多不喜歡咖啡,反而比較愛喝茶。
最後推薦一個我非常喜歡,全部刷完的RTP在2017年出的走訪葡語國家的紀錄片《Príncipes do Nada》,總共10集,每集40分鐘左右。
由RTP記者Catarina Furtado和她的團隊走訪幾內亞比索、莫三比克、東帝汶、聖多美與普林西比等葡語國家,採訪和記錄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從這個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到當地的男女地位、教育水平、基礎設施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