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國立博物館位於天滿宮景區內,靠近「曲水流觴」。該館為全日本繼東京、京都、奈良之後的第四大國立博物館。
博物館的入口很不起眼,依山而建一座不甚高大的門頭。走進去,門廳小的可憐,直接搭乘扶手電梯順著山坡而上,好一段,然後便到了一個隧道的入口,中間有代步電梯的那種。
幽長的隧道,變換著各種燈光……待到終點,豁然開朗!山明水秀!別有洞天!一處高大的建築赫然在目,那便是——九州國立博物館。隧道的設計讓人不禁聯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亦讓初來此地的人產生一種如入「美秀博物館」的錯覺。
貝聿銘先生設計的美秀博物館可謂享譽全球,尤其是隧道,堪稱妙想。據說貝先生初到美國時,便買了一輛二手車,把全美國跑了個遍,積累了大量素材,為日後出道夯實了基礎。日本多山地,隧道比比皆是,相信貝先生設計「美秀」前也一定從日本當地汲取了不少元素。
北九州南藏院七福神隧道
在空間尺度感的錯覺下,九州國立博物館堪稱高大,整體建築外觀呈半圓柱體狀,巨大的屋蓋配以藍色的玻璃幕牆,遠遠看去猶如波浪一般極具動感,與四周鬱鬱蔥蔥的山巒相得益彰。建築本體共分四層,有紀念品店、體驗區、特展廳、常設展廳等。
特展廳的「王羲之書法展」吸引了全世界愛好書法及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展廳的燈光設計非常巧妙,基本上以聚光為主,冷光源只是打在展品上,從而營造出幽暗的環境,走進展廳猶如走進歷史,讓人不自覺地凝神屏息。
古代中國讓日本高山仰止,中國流入日本的文化作品更被視若珍寶。與國內傳世書畫所不同的是,日本的傳世作品都很乾淨,沒有哪個後代即便是天皇,敢凌駕於先賢之上,把自己的鈐章哪怕是御覽之寶蓋在上面。參觀一圈下來,除了膜拜於書聖的書法,也再次加深了對「尊重」與「佔有」的感性認識。
博物館的文創,是每次都無法迴避的。展廳出口處,一系列與「王羲之書法展」相關的文創產品在等著大家。小濤挑了一套撲克牌。既可以給甘棠學塾的孩子們寓教於樂,也可以讓家長對漢字的演化有所了解。畢竟,從簡化字和漢語拼音開始,我們的「小學」教育中,漢字基礎這一塊,幾乎成了空白。以至於造成普遍的認字不識字。
九州國立博物館中還有一個展覽也值得一提,那就是——災害特集展。日本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從建築設計、到預警逃生、從破壞危害、到重建家園……地震頻發,雖然造成了損失,但也鍛鍊了這個民族,使得她越戰越勇、愈發頑強。
就九州國立博物館的建築本身而言,據說也是採用了最高水平的抗震技術。建築本體在結構設計上,採用了防震結構,可以防止搖晃直接傳遞給建築物,並減緩搖晃程度,以此達到徹底保護建築內的展廳和收藏室的目的。2005年3月,福岡縣以西的海域發生了4級地震,可博物館安然無恙,證實了防震結構發揮的作用。
【拓展閱讀】
東瀛行腳2——福岡市博物館の漢倭奴國王金印
東瀛行腳2——太宰府の天滿宮
東瀛行腳2——名校管窺
東瀛行腳2——霓虹料理
東瀛行腳2——緣起福岡
東瀛行腳——遊學概說
東瀛行腳——正倉院唐物展/上
東瀛行腳——正倉院唐物展/下
東瀛行腳——泉屋博古館/上
東瀛行腳——泉屋博古館/下
東瀛行腳——奧之院
東瀛行腳——無量光院
東瀛行腳——關雪庭院
東瀛行腳——唐招提寺
東瀛行腳——塔院東寺
東瀛行腳——紅葉永觀堂
東瀛行腳——清水寺與清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