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克雪
圖:來自網絡
豐縣華山鎮北約八裡處,有一個三千餘人口的村落,名字叫虎王集村,原名叫虎亡集,說起這村莊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美麗動聽的傳奇故事呢?
傳說,明朝嘉靖乙酉一五二五年,黃河決口泛濫,全豐縣一片汪洋大海,民不聊生,死屍遍野,房倒屋塌。豐縣知縣李崇信帶領眾人遷移縣銜到華山之陽,二十六年之久。
黃河水退後,外逃的百姓都紛紛返回了家。李知縣一邊向徐州知府報告災情,一面邊開倉放糧,救濟百姓,安定人心,組織開荒生產。
李知縣是一個清官,平時他經常微服走動私訪,如果老百姓有什麼難處,都會在第一時間內幫助解決。
當時,村莊人口稀少,遍地長滿了蘆葦和蒲子,雜草齊腰之深。夜晚時常有野獸出來覓食。當時,在華山北大王集村,一連三個晚上,被老虎吃掉三人,鬧得人心惶惶,家家戶戶都嚇得避門不出,影響了農業生產。
李知縣得知後,立即帶領三十名捕快,帶著工具和武器,來到大王集村旁埋伏起來,約莫等到半夜時辰,只見一隻臉帶王字,有小牛犢那麼大的老虎,從南至北呼嘯而來。
看到這一幕,李知縣當即一聲令下,三十捕快亂箭齊發,把老虎當場射死,從此,大王集的百姓過上了安穩的好日子。
李崇信知縣在豐縣二十六年,深得民心,由於政績卓絕,後升任四川重慶府知府,上任動身之日,許多許多從四面八方聞信趕來的百姓,跪在路邊夾道而哭,為李知縣送行,場面極為壯觀感人。
他走後,大王集的王姓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李知縣為民除害的大恩大德,故將虎亡集改為虎王集,並世世代代相傳,一直沿習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