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
「5·18國際博物館日」進入倒計時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落地南京
各大文博場館「好戲連臺」
南京,這座充滿活力的「博物館之城」!
即將迎來一場文化饕餮盛宴
這是南京第二次作為「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之地,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兩次成為主會場的城市,這皆源於南京充滿活力的「博物館之城」魅力。
截至2019年底,南京共有58座登記備案的博物館,其中國有博物館40座,非國有博物館18座。同時,南京正在積極推進南京博物院故宮館、南京市博物館新館、南京城牆博物館、南京名人館、南京黨史綜合設施等文博場館的新建項目,「博物館之城」建設穩步推進。
秦淮
金陵自古繁華之地,文化核心之區
秦淮河潺潺流淌千年
成就了南京在文學、書畫、音樂、科技等領域的至高地位
他們就像一顆顆閃亮的明珠散落在秦淮河畔
秦淮成就了這座不朽的「博物館之城」
並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為南京留下了
蜚聲中外的歷史遺存
……
因此,來秦淮
必不能錯過這裡的博物館
但如果只是走馬觀花
連這些鎮館之寶都沒有得見
絕對是件憾事
今天,小秦就帶您打卡
秦淮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大開眼界的寶物揭秘
千萬不要錯過哦~
No
-Number-
1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看到這段歌詞的時候,你是不是已經情不自禁哼出了旋律呢?周杰倫一曲青花瓷,又一次喚起人們對青花藝術的關注。這件第一件「鎮館之寶」就是這首歌中所唱的「青花瓷」……
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出土於南京市江寧區觀音山沐英墓,是元末明初最令人驕傲的國寶級青花瓷器,「青花三絕」之一。
梅瓶造型端莊秀麗,胎質潔白細緻,青花呈色穩定,為景德鎮窯產品。周身繪滿青花紋飾,仰覆蓮瓣紋、雜寶紋、纏枝蓮花紋等襯託下的「蕭何月下追韓信」人物故事,生動而精彩。2013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中列入了這件梅瓶,使其成為真正的國寶。這件「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現存放在南京市博物館。
南京市博物館
朝天宮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南京市博物館作為國家重點博物館之一,擔負著南京地區的考古發掘調查、文物保護、藏品徵集與保管、展示南京歷史文化成就等重要職責。上溯遠古、下迄民國的十萬件館藏、154件一級文物,內涵豐富、精粹珍貴、蜚聲中外,是南京歷史的見證和驕傲。
No
-Number-
2
還記得上學時每次考試前,老師都會在你進考場前叮囑你什麼嗎?「字跡要工整,卷面要整潔!」考生憑藉卷面工整美觀、行款清楚整齊、格式合理規範的優勢,令閱卷老師一目了然賞心悅目,必然會獲得較高的「卷面分」。這第二件「鎮館之寶」就是一份字跡工整漂亮,文理清晰的試卷……
莊瑤殿試卷,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長258釐米、高44釐米、寬 10.7釐米,現藏中國科舉博物館,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在科舉考試中規格最高,試卷卷首有「第貳甲第貳拾玖名」的字樣,內側有莊瑤中秀才、中舉人和參加會試的年份,整張試卷完整地保存了殿試收卷、彌封關防、閱卷、欽點的全過程。
攝影:蔣光意
試卷通篇文章一氣呵成,邏輯縝密、說理周至而不浮誇,表現出清代進士莊瑤不凡的文學造詣和政治思維。科舉考試中,應試者欲得高第,除文章內容寫得好外,書法優劣也至關重要。這份試卷書法非常優美,蠶豆大小的小楷,整齊劃一,中規中矩,沒有一點筆誤和多餘墨痕,讓人驚嘆不已。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是在江南貢院遺蹟的基礎上建成的科舉專題博物館,也是秦淮區政府重點建設的文化項目,它以10000餘件館藏文物、互動參與的展陳設計、數位化的多媒體設備、高度還原的場景設計,將千年科舉歷史與文化精髓盡收其中。自2017年1月28日開館以來,已接待海內外遊客350餘萬人,榮獲「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十大精品獎」,獲得「南京十大新銳文化地標」稱號,上榜「全國最受歡迎博物館」TOP10。
No
-Number-
3
你的目光為何會被大報恩寺吸引?是驚嘆於玻璃寶塔亮起的五彩燈光?還是看完《國家寶藏》後不能忘記秦海璐守護的琉璃拱門?可是你知道麼?大報恩寺最最最寶貴的可要數曾經藏在地下的這個寶物了……
在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博物館,穿過地宮聖物展區,經過石橋,可見七寶阿育王塔。它的出土震驚了全世界,是中國和全世界範圍內已發現的最大規格的阿育王塔,也是迄今佛塔地宮內發現的體形最大、製作最精、工藝最為複雜的阿育王塔,堪稱世界阿育王塔之王。
阿育王塔以檀香木為內胎,外部用鎏金銀皮包裹,表面鑲嵌了四百餘顆白、紅、藍、黑等顏色各異、質地不同的「七寶珠」。經科學檢測,這批七寶珠的用材包涵了水晶(煙晶)、紅瑪瑙、黑瑪瑙、青金石、綠松石、玻璃等,加上造塔所用的金、銀,七寶阿育王塔稱得上名符其實。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
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是歷史和藝術類博物館,也是以大報恩寺遺址為核心價值的考古遺址公園。大報恩寺遺址是全國重大考古新發現和重大考古遺址。遺址內長幹寺地宮出土的佛頂骨舍利、感應舍利、阿育王鎏金銀塔、金棺銀槨等文物,以及遺址內出土的大報恩寺琉璃寶塔構件等各類遺物,是中國及南京地區社會發展史、佛教文化史、建築科技史等的重大見證和珍貴遺產,具有重大的歷史、藝術、科技和文化價值。
No
-Number-
04
在南京,有這樣一幅畫,被譽為「南京本土的《清明上河圖》」,它就是由明代繪畫大師仇英所繪的《南都繁會圖》,這幅畫作生動地描繪了明朝晚期南京秦淮河兩岸的盛況。《南都繁會圖》的真跡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但是在這家博物館,另一種材質的《南都繁會圖》依舊可以將明朝時期南京CBD的全貌展現在你眼前!
在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中,有這樣一幅作品,它就是織錦版的《南都繁會圖》。館藏《南都繁會圖》織錦版堪稱「鎮館之寶」,長卷中有109個商家的招牌、幌子和匾額,以及侍衛、戲子、漁夫、郵差、商人等1000多個人物。
《南都繁會圖》織錦版在織造、配色、還原度等方面水平極高,以高超的織錦技術再現了南京的城市繁榮和絲織業的興盛景象織造它整整花了8個月。同時也充分證明了南京絲織技藝的高超水平。
江南文化絲綢博物館
江南文化絲綢博物館選址秦淮區菱角市66號南京國家領軍人才創業園,位於明城牆之下,毗鄰秦淮河,遙望鳳凰臺,是南京第一座從美學角度闡釋江南絲綢文化的專業主題博物館。建成後的江南文化絲綢博物館是一座古典風格和現代技術相融合的展館,收藏具有江南絲綢文化特點的絲綢文物、品種紋樣、文史資料以及各種珍貴的非遺產品和絲綢製品等展品300多件,將以實物、複製品、模擬場景、多媒體互動、文字展示等豐富手段,再現江南絲綢文化的前世今生。
No
-Number-
5
還記得小時候將零花錢存進存錢罐裡的那種感覺和期待嗎?每當大頭「咣當」一聲掉進存錢罐的時候,那種滿足感的感覺超棒!在咱們秦淮也有這樣一座宛如「存錢罐」的博物館,在這裡,錢更加值錢!
在永銀錢幣博物館裡,有一枚1896年無紀年江南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樣幣(PCGSSP66),俗稱「老江南」,是永銀錢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由設置在南京的「江南鑄造銀幣制錢總局」(即南京造幣廠)委託英國伯明罕喜敦造幣廠制模並試鑄,與原模運回南京後量產之流通幣最大不同在於,七錢二分為光邊,且鏡面版底,鑄工極盡精美。
此枚幣面光潔無痕,自然氧化,色彩豐富,美輪美奐。目前PCGS公司評級入盒者僅二枚,此枚SP66為最高分,是為中國近代機制銀幣最珍貴的試鑄樣幣之一。
永銀錢幣博物館
永銀錢幣博物館是一座以錢幣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整個博物館共分為兩層,佔地面積3200餘平方,共展出實物逾10000件。內設4個主題展廳、1個臨時展廳、文物專用庫房及開放互動體驗區等多個區域。永銀錢幣博物館按時間、相逢、傳奇、遇見主題劃分為四個篇章,每個篇章皆由珍稀錢幣為引導,以中外錢幣的傳奇故事為主線,既能獨立成篇,又能與其餘三篇前後呼應,融成一體,緊扣主題,共同展現錢幣文化的發展歷史與時代轉變。
小秦為您盤點的這幾件「鎮館之寶」
有沒有讓你大開眼界?
不妨趁著「國際博物館」日
走進博物館
打卡這些「鎮館之寶」
感受他們的前世今生
與他們完成一場「一眼萬年」的對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