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正定這兩種特色美食,被列入保護名錄

2021-02-19 掌上正定
河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承下來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悠長。這些美食製作精良、用法考究,其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快看看你家鄉都有哪些?你吃過幾種?


正定八大碗是當地民間傳統菜餚的主要代表,以「宋記」最為正宗,最具傳統風格。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分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四素以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等30餘種,根據招待的客人不同,選擇其中八種。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正定豐富的飲食文化,馬家滷雞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煮好的滷雞黃裡透紅、顏色鮮亮、油香撲鼻、清爽持久,味道醇厚鮮嫩可口;雞型美觀,油光平展,不破皮,不脫骨,不膩口,老幼皆喜。

餄餎是以蕎麥麵為原料,經特製工具軋制而成的一種麵食。無極的餄餎在製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磨、現和、現做,用一種特製的餄餎床子,將蕎面壓成細而長的圓狀條面,撈入碗中,再潑入多味調料的肉湯,其特點是條細筋韌,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


無極縣七汲村的「全羊宴」遠近聞名,廚師根據羊的各部肌肉、內臟組織的不同,用不同的烹調方法,做出色、香、形、味各異的各種菜餚。在製作上,刀工精細,調味考究,炸、溜、爆、燒、燉、燜、煨、炒,香而不膩。


金鳳扒雞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的石家莊大橋街,1950年,引進吸收德州扒雞的優秀工藝,結合自身傳統,採用獨特的製作方法創製。他們用蜂蜜對雞進行上色炸制,並用中藥秘方老湯煮製,做出的扒雞風味絕佳。

藁城宮面為當地一大名產,以賈市莊鎮耿家莊村的藁城宮面純手工製作技藝最具代表性。耿家莊生產的宮面以13道工序手工精製而成。製作講究的宮面,條細空心,油亮潔白,粗細均勻整齊。煮熟挑入碗中,半湯半面,湯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


莜麵是張家口等地的特色食品,有五大系列,蒸、炸、汆、烙、炒,共有數十個品種。莜麵製作方法靈活多變,常在巧婦手下搓、推、擀、卷,花樣翻新。夾一筷子莜麵,飽蘸自己調好的湯料,細細咀嚼,一種特殊的莜麵香味令你回味無窮。


正宗的「柴溝堡燻肉」精選肥瘦適中的剔骨豬肉,經燜、煮、煨、燉、燻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使燻制出的成品肉皮焦紅而柔韌,嚼之微「筋」有齒勁,肉鬆嫩而脂少,食之爽淡而不覺膩,柏香馥鬱,燻味饞人。

承德滿漢全席以承德宮廷菜為主,其烹飪技藝是我國近代烹飪發展史的一個高峰。滿漢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所用材料從山珍野味、珍禽異獸到名貴菌類、海味、上品蔬果應有盡有。上承宮廷菜餚之特色,下秉地方菜餚之精華,滿漢全席更是別具一格。

平泉御膳糖餅傳承於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當地及周邊地區很有名氣。御膳糖餅主要特點為糖餅呈圓形,色微黃,糖餅的層數多,層薄如紙,微風一吹就能刮掉一層。糖餅香而不膩,酥甜可口,適應各種人群的口味。


「五奎園」改刀肉是御膳房劉德才主廚主創,獻給道光皇帝的御菜,於道光年間傳入古鎮八溝(今平泉),現在是平泉的傳統名菜。「五奎園」改刀肉的特點是入口綿軟,咀嚼筋應,味道鮮美,幹香適口、菜盡汁幹,造型美觀、儲存時間長。

在隆化縣城北三十公裡處有座古鎮——張三營鎮,清代,因這裡只有百十戶村民而被稱為「一百家子」。當地以盛產「一百家子白蕎面」而馳名,白蕎面可製作多種別具風味的食品,其中屬「撥面」最為上乘。據考證,乾隆皇帝在品嘗當地撥面後,龍心大悅,喻贊此面「潔白如玉,賽雪欺霜」,並御封為「一百家子撥御面」。

平泉羊湯原名「八溝羊雜湯」。以羊雜配以多種佐料製作而成,選料精細,廚藝獨特,味清香而醇厚,湯脂肥而不膩,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食用後回味無窮。

腐乳氣香、味鮮、質酥,其香略似老酒,濃鬱則過之,味鮮美而留芳齒頰,質酥軟則入口即化。 撫寧白腐乳,顏色白中略帶微黃,它質地細嫩,鬆軟可口,聞之香氣撲鼻,食之回味無窮,不但是下飯佳餚,同時也是燒湯做菜的上好佐料。


潘氏風乾腸,是撫寧潘官營村潘氏家族的家傳特產,在潘氏家族中,這種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經傳承了整整二十代了。潘氏風乾腸腸體乾爽,略有彈性,有粗皺紋,脂肪丁凸出,食之有獨特的清香。

「老二位」餃子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老二位」餃子由於製作精細、風味考究、質優價廉,深受人們的喜愛。店裡的蒸餃皮薄餡大,香而不膩,極其美味。

昌黎趙家館位於昌黎縣城鼓樓東大街,始創於1921年。久負盛譽的趙家館餃子,是昌黎縣傳統的老字號風味食品,以圓籠蒸餃為主。其特點是:選料講究、皮薄餡散、味道鮮美、香而不膩、水靈可口。形成了海鮮、素餡、肉餡、什錦四大系列,十三類品種。


定州新宗燻肉興於明末清初,乾隆年間最為興旺,曾作為州縣貢品進獻。新宗燻肉集漬、燉、煮、燻等製作工藝為一體,外表呈鮮亮的金黃色,脆軟香酥,肥而不膩,氣香怡人,餘香悠長,具有濃鬱的傳統風味。

黑閨女餃子又稱「老牌」餃子,是全國聞名的御膳名吃,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它的創始人是明朝崇禎時期的宮廷御膳大師蘇喬生先生。該餃子餡採用十幾味中草藥材配置而成,具有多種功效。黑閨女餃子用料講究,精心製作,味純色鮮,面柔餡軟,肥而不膩,香而不淡,極其美味。


漕河驢肉製作工藝始於宋代,歷經元明清,技藝日臻成熟。經過數百年的傳承,漕河驢肉形成了獨特的製作工藝。一是相驢估重,選料考究;二是加工技藝獨特;三是精選調料,神秘配方;四是精心煮製。按以上工藝煮製的驢肉大塊成形、色澤溫潤、香味濃鬱、表裡如一、酥軟適口、別具風味。

直隸官府菜系是在吸納中華飲食文化、滿漢全席等皇帝御宴及江浙菜、安徽菜等地方菜特色的基礎上形成的。直隸官府菜系屬中性鹹香型,以鮮嫩爽滑、醇厚悠香為主,講究口味綿長醇厚、原汁原味、鹹淡適宜、色味型俱佳、清鮮醇三香融一,同時不拘一格,口味多樣,南北適宜。


槐茂品牌作為老字號始於1671年(清康熙十年),因店旁有一株古槐而取名「槐茂」。槐茂產品採用獨特的釀製工藝,槐茂醬菜醬香濃鬱、脆嫩爽口,是保定市民逢年過節,探親訪友時的首選地方特產。

白運章包子由白運章創製。白運章包子是以肥瘦相間的新鮮牛肉、時令蔬菜為餡料,包子皮是用發麵和燙麵按一定比例製成。包子的特點是皮薄有筋道,肉餡鮮香,回味無窮。

白家牛肉罩餅選用內蒙古牛肉,選其中肋作為主料,用百年老湯秘制加工,成菜色澤紅潤,肉質肥嫩,香氣撲鼻,越嚼越香,味道鮮美。很多外地人慕名而來,吃後讚不絕口。

保定驢肉火燒是保定的著名小吃。將火燒烙熟後,架在灶頭裡烘烤,使其外焦裡嫩,別具風味;趁熱用刀劈開,加入熱騰騰的熟驢肉,是最正宗的吃法。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

田家燒雞歷史悠久、工藝獨特,有著品味醇正、外形美觀等特徵,其具體製作工藝有著嚴格的程序和要求,在當地飲食領域享有盛譽。


久負盛名的吊橋缸爐燒餅,百餘年來歷久不衰。吊橋缸爐燒餅外形渾圓,色澤淺黃,外皮酥脆,內瓤層次分明,香酥怡人,肉餡配料獨特,肥而不膩,正面貼滿芝麻,背面光滑,製作精巧,且久放不疲、風乾不硬,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劉美燒雞始創於清代光緒時期,運用唐代宮廷御膳秘方及祖傳滷煮熟食工藝,潛心研製。其成品具有色澤棕紅、味道醇香、嫩而不膩、回味悠長、爛不脫骨、造形美觀的特點。


蜂蜜麻糖製作技藝歷史可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1577年),幾百年來,都是居家旅行,饋贈親友的必用佳品。蜂蜜麻糖為淡黃色,美似玉雕,薄如蟬翼的麻糖,口味清香甜酥,是獨特風味的唐山特產。


萬二燒雞是黃驊當地周邊群眾逢年過節、饋贈親友、迎來送往的首選特色食品。萬二燒雞燒制秉承祖訓,全部採用優質健康活雞,尤以三黃、土雞、笨雞為主選。肉質鮮美,香而不膩,兼有滋補食療功效。色呈淺紅,皮顯微黃,憑觀聞色味,既可辨其絕。食用無須刀,一箸骨肉離。


扣碗又稱老席,是民間製作的一種特色菜,起源於公元1849年。因其經濟實惠,味道純正,口感鮮美,倍受客人的厚愛。扣碗在鹽山縣農村廣為流行,鹽山鎮西三裡村的朱記扣碗最典型,歷經四代傳承,是正宗扣碗的代表,距今已有百年歷史。

河間驢肉火燒是河間的傳統名吃。河間驢肉火燒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河間驢肉火燒為長方形,外皮金黃酥脆,內層鬆軟。味道外熱裡爽,清爽醇香。

青縣冬菜製作的祖傳秘方及手工製作是經過數百年的探索總結出來的寶貴資源。唐宋時期,青縣民間為彌補春季蔬菜青黃不接的狀況,以運河沿岸盛產的大白菜、大蒜為主要原料,開始醃製、儲存冬菜。

吳橋宮面別名為「宮廷面」「素麵」「御面」,是以精粉、大豆油、精鹽為原料,經獨特工藝而製成,條細空心,油亮潔白,粗細均勻整齊。煮熟挑入碗中,半湯半面,湯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因其系手工製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鍋而不爛,較有口勁。

南皮小米麵窩頭,是南皮地方名吃,歷史久遠,尤以祁家製作最為著名。南皮祁家小米麵窩頭選料精細,製作講究,其色澤嫩黃,清香撲鼻,香甜可口。

黃驊吊爐燒餅的傳承與它的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和複雜工藝不無關係。分為發麵、揉面等二十幾道工藝製作而成,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已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饒陽仇氏金絲雜麵的歷史可追溯到清雍正七年,由祖居饒陽縣東關村的農民仇老九所制。仇氏金絲雜麵的傳統吃法是先調湯,可用雞湯,也可用鴨湯或排骨湯,湯內加肉桂、白胡椒、薑片等材料勾兌均勻,開鍋下面,淋入香油,撒些香菜、蔥絲,連湯帶面一起食用。


龍鳳貢面是故城縣特產,主要產地在故城鎮。龍鳳貢面也稱龍鬚鳳尾貢面,因麵條勻淨細長、狀似龍鬚,並曾作為宮廷貢品而得名。龍鳳貢面白色微青,柔韌而晶亮,麵條勻淨細長,如須而空心,耐煮,湯清,味厚,細軟,有口勁。

西關餄餎始創於清嘉慶年間,由孫廷信創辦,孫家世居寧晉縣城西關,西關餄餎便由此而來。西關餄餎選料考究,專料專用。將和好的面塊塞入餄餎床漏窩內壓入鍋內撈出盛碗,澆湯加肉碼撒香菜,一碗鮮美可口的餄餎便製作完成。


臨西尖冢手工空心掛麵系當地特產。萬曆初年,尖冢鎮王氏二十八世祖王垣,始創手工空心掛麵,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產歷史。成品掛麵自然晾乾,不烘烤,細如髮絲、潔白中空、細膩筋道、滑柔爽口、入鍋即熟、回鍋如新、久煮後不爛,是上好的傳統麵食。

留壘醬菜在當地俗稱老陳菜,其產地就在滏陽河畔的留壘村,其因選材獨特、醃製考究、風味獨特,在明清時期就已遠近聞名。由於產品具有「原汁原味,綠色健康」的品質,同時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生物酶和多種微量元素,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和喜愛。

南和小米煎餅是當地特色小吃。小米煎餅取材於南和金米,並輔助添加小麥麵、葡萄乾、熟芝麻和白糖,經加水調和後,打糊發酵,上鐺烙熟即可食用,具有焦、嫩、香、甜,粗糧細作,營養均衡等特色。

二毛燒雞創始於清仁宗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直隸大名府城內(今大名縣)。二毛燒雞製作精選新鮮生雞,工序嚴苛,講究燒煮時間,配料齊全。成品清香芬芳,嫩爛脫骨,一拌即散,吃起來肥而不膩,味道鮮美豐厚,使人讚不絕口。

郭八火燒製作技藝有著悠久的歷史。 主要特點是層多且薄、外表金黃油亮、呈現石榴籽狀,吃起來皮酥裡筋、焦香可口、味香誘人,風味獨特。出爐的火燒,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每張上有二十五層至三十層薄如紙的麵皮組成。

大名五百居香腸製作技藝創始於清道光元年。大名五百居香腸是在南腸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而來,其口感更醇厚濃鬱、回味幽香。制出的成品香腸色澤純正,條杆均勻,香味醇厚,肥瘦適宜,甜鹹兼備,軟滑利口,食而不膩,越嚼越香,回味悠長,獨具一格。

魏縣南關申家榆面餄餎,始於隋朝,盛於唐朝,歷經1400餘年而不衰,是「梨鄉三寶」(餄餎、煎餅、豆腐腦)之一,申家榆面餄餎以精細的蕎麥麵、小米麵、豆面為主,配一些榆皮面,用餄餎床子擠壓而成,餄餎滷由鮮豬肉或羊肉醬炒而成。申家榆面餄餎以其獨特的加工工藝,被梨鄉人稱為「洘湯餄餎」,其意為「面起湯隨,面落滷現」。


來源|河北日報

審核|孔祥剛 張強 張紹鯤

相關焦點

  • 火了!石家莊這6種特色美食,被列入保護名錄
    河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承下來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悠長。這些美食製作精良、用法考究,其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快看看石家莊都有哪些?你吃過幾種?石家莊無極餄餎餄餎是以蕎麥麵為原料,經特製工具軋制而成的一種麵食。
  • 舌尖上的河北(13)|火了!河北這46種特色美食,被列入保護名錄!
    河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承下來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悠長這些美食不但製作精良、用法考究其製作技藝更是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正定宋記八大碗正定八大碗是當地民間傳統菜餚的主要代表,以「宋記」最為正宗,最具傳統風格。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分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四素以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等30餘種,根據招待的客人不同,選擇其中八種。
  • 無極餄餎、金鳳扒雞……河北39種特色美食被列入保護名錄
    河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傳承下來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悠長。這些美食製作精良、用法考究,其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快看看你家鄉都有哪些?你吃過幾種?石家莊無極餄餎餄餎是以蕎麥麵為原料,經特製工具軋制而成的一種麵食。
  • 27個美食、特色小食列入「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日,饒平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特色小食)代表性項目專家評審會一致推薦:粿汁、肖米、糕仔、寶鬥餅、豬腸脹糯米
  • 河間驢肉火燒又火了!入選河北省保護名錄
    這不,剛剛《河北日報》宣布府署有望入選4A級景區,隔了一天,《河北日報》又公布了列入全省保護名錄的46種美食,其中又有咱河間的驢肉火燒!  列入這份名單可不簡單呀,全省一共才46種,整個滄州才7種,咱河間驢肉火燒能列入真是很不容易,而且這是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沙茶麵、博餅……廈門哪些項目可以列入閩南文化保護名錄?
    記者姚凡攝廈門日報資料圖片:呂厝送王船不過,到底哪些項目應該列入名錄,成為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專家學者、市民爭論的焦點。「活得挺好的」沙茶麵小吃、博餅習俗,已轉危為機的漆線雕、珠光青瓷,還要不要列入保護名錄?是不是瀕危的項目都要列入?
  • 潮州饒平縣27個美食、特色小食列入「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日,饒平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特色小食)代表性項目專家評審會一致推薦:粿汁、肖米、糕仔、寶鬥餅、豬腸脹糯米嶺頭單叢茶、獅頭鵝、客家紅糟肉三饒餃、湯溪魚頭綠島窯雞、鼎翻、饒江魚露、宋凰茶樟溪朥餅、樟溪豆乾、坪洋柿餅浮山薄餅、高堂菜脯共2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列入饒平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尋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正定開元寺鐘樓與須彌塔
    這也是為何全國有如此多「開元寺」的原因所在了。故梁先生認為其形制是正定四塔最古者,實際的年紀,恐怕又是四塔中最「年輕」的了。開元寺鐘樓在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塔則是2006年第六批被列入,同時兩者合併,現在文保名錄和牌照上所示的,是開元寺。其他的諸如三門樓、法船殿等,均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惜如今僅剩遺址了。法船殿毀於1966年,我在鐘樓一層的展覽中找到一張它的老照片,不知是否為梁先生在三十年代所攝的。
  • ​2019年「石字號」傳統特色美食評選揭曉,正定美食榜上有名
    石家莊市商務局評選2019「石字號」傳統特色美食及傳統特色美食店揭曉,正定縣正定崩肝,正順餄餎館和梁家排骨榜上有名,至此,正定縣已經有馬家雞、正定崩肝和正定八大碗三樣傳統特色美食,聚豐飯店、回真樓、梁家排骨和正順餄餎館等四家傳統特色美食店
  • 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原標題:增城客家特色小吃被列入非遺名錄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在廣州增城,有一種客家特色小吃叫鵝湯餈,最近被列入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鳥取沙丘藠頭列入日本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名錄
    【共同社3月10日電】日本農林水產省10日宣布,將鳥取市的「鳥取沙丘藠頭及福部沙丘藠頭」列入「地理標誌保護制度(GI)」對象產品名錄。入選理由為利用在土壤貧瘠的沙丘地帶也能生長的作物特性使當地成為藠頭一大產地,以及產品質量優良。
  • 104種蘭科植物將列入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兩部門9日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將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進行調整和修訂。小葉兜蘭、鐵皮石斛和春蘭等104種蘭科植物擬列入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國家林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至少符合5個標準之一的野生植物會列入新的名錄。
  • 保定有一特色小吃,製作技藝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保定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燦爛,傳承下來的美食更是令人回味悠長。這些美食製作精製,製作過程講究,其製作技藝被列入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鐵皮石斛等104種蘭科植物擬列入重點保護名錄
    鐵皮石斛等104種蘭科植物擬列入重點保護名錄
  • 湖羊、申鴻七彩雉列入上海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名錄品種總數已...
    市農業農村委最新修訂《上海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確定梅山豬等10個畜禽品種為上海市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其中湖羊、申鴻七彩雉為新列入品種。新修訂的名錄自本月起正式實施,有效期5年。據悉,湖羊屬於綿羊中的一種,主要在太湖流域養殖,也是上海地方特色品種,距今已有數百年養殖歷史。上海永輝羊業有限公司養殖湖羊有近20年歷史,目前養殖湖羊種羊1萬隻左右。湖羊肥而不膩,羶味不濃,屬於溫性,非常適合冬天消費。上圖:湖羊雉屬於鳥類的一種,七彩雉羽毛非常美麗。
  • 承德兩項燕趙老字號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河北版」結果揭曉承德兩項燕趙老字號列入保護名錄9月18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河北版」結果正式揭曉,其中承德市兩項燕趙老字號列入保護名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將該工程列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項目之一,並為此成立「中國老字號文化研究中心」,委託河北省民協率先在全國實施開展。該工程自2018年12月啟動。經過10個月的系統全面普查,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河北省已普查出古代貢品候選項目97項,燕趙老字號候選項目475項。
  • 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原標題:福州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老地名和古樹列入保護名單   記者昨日獲悉,市政府正式對外公布福州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包括華林寺大殿等1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經墓等5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士其故居等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福州方言八音等七大類20項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 泰美食研究院在曼谷成立 力推泰國美食列入非遺名錄
    該研究院由泰國高等學府朱拉隆功大學泰國研究院與知名泰拳國際比賽主辦公司 Thai Fight 聯合成立,其宗旨是向世界推廣泰國美食文化,力推泰國美食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泰國文化部長伊提蓬出席儀式並致辭說,美食是泰國的獨特魅力之一,泰美食研究院的成立得到了泰國商界、學術界和餐飲界的大力支持。
  • 這兩種鳥你見過嗎?閭山保護區鳥類名錄喜添新丁
    從錦州市林業草原保護中心傳來好消息:近日,在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毗鄰的河窪水庫監測到60餘只紅頭潛鴨和鳳頭潛鴨。這兩種野鴨成為閭山保護區鳥類名錄中的新成員。據市林業草原保護中心介紹,按照國家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總站要求,從2020年開始,每年3月1日至5月31日、8月15日至11月15日野生動物監測實行日報制,每天15點前將監測到的野生動物的種類、數量、種群狀態及生境等信息通過「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上報。
  • 瀘州入選「中餐特色美食地標城市」名錄
    1月22日,記者從瀘州市餐飲行業協會獲悉,中國烹飪協會於2021年1月6日-8日派出專家組,依據四川省瀘州市人民政府申請列入「中餐特色美食地標城市名錄」項目進行調研、評估。專家團隊的專家們經過三天緊張的實地考核與驗收,通過對瀘州國寶窖池、瀘州市職業技術學校、瀘州市佳樂金街、夜知味美食廣場、堯壩鎮特色美食街、合江先市醬油廠以及酒城賓館等相關餐飲企業的考察,中烹協專家組一致認為:瀘州市美食餐飲市場發達,食材豐富優良,風味特色顯著,美食健康營養,具有悠久的歷史傳承和豐厚的民間基礎,市場前景良好,具備列入中餐特色美食地標城市名錄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