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豆瓣9.5分!韓國人拍的中國街頭美食,吊打《舌尖3》

2020-12-14 一爐煙火biu

《街頭美食鬥士》海報

《街頭美食鬥士》

由「神劇製造機」TVN出品。

從節目標題看出這檔節目的定位非常清晰。

街頭美食:這檔節目要介紹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米其林餐廳,而是聚焦於路邊小店,街邊攤,這種我們日常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食物。

鬥士:就是海報上這位,用手吃著避風塘炒蟹,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的中年男子——白鍾元。

白鍾元好吃、懂吃,

對各種食物不加挑剔,

不僅懂得高級料理還熱衷搜尋平民美食,

是圈裡著名的「掃街嘴」,

對於他來說,

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

我們都親切地叫他白大叔。

最開始是在各種韓國美食綜藝節目裡看到他的身影。

他是韓國著名美食主持人,

但比這更嚇人的是他的經歷——

The Born Korea集團總裁,

1993年開始從事餐飲,

目前已擁有30多個品牌,

建立了全球1300多家連鎖店的餐飲王國。

然而這個總裁一點都不霸道,

反而非常可愛,

從他看菜單那兩眼放光的眼神,

就知道他對是美食的執著。

第一站,白大叔帶我們來到了辣味之都,川菜的中心——成都

白大叔在觀光景點買紀念品,

他自己解釋說要不是因為當了爸爸,

說破大天他都不會因為這個浪費吃的時間。

再好的美食再好也不能阻擋尋找美食的腳步。

趕了個大早,開車40分鐘

從成都市區到郊外百年茶館去喝茶,

卻被路邊的飯館吸引,

乾脆坐下了點了魚香茄子、宮保雞丁、

腦花豆腐這些經典地道的四川特色美食。

在成都拍攝的時候,

有一段特別搞笑,

白大叔在吃隆江豬腳飯的時候,

離開座位去打泡菜了,

老闆以為他吃完了,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拾了他的餐碟,

請注意白大叔的表情。

多虧白大叔,我終於知道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魚香茄子」為什麼沒有魚了。

白大叔這麼解釋的:

四川的某一戶人家特別喜歡吃魚,

四川地形所限主要是用淡水魚做菜,

但是淡水魚會有很重的土腥味,

所以要用味道很重的香料才行。

有一天,那個調料剩下了,

這戶人家把它用在其他菜品中炒肉嘗過之後,

發現很好吃,於是,魚香類的菜品就這樣誕生了。

看到軍屯鍋魁,他順手就為觀眾們

普及了一下這個名字的典故,

得名於張飛在軍屯打仗時,

以頭盔代替鐵鍋烤餅。

我最喜歡這個節目的一點還是:

無論多麼普通的食物,

在白鍾元的描述下和《街頭美食鬥士》的鏡頭下都會變得珍貴而誘人。

比如,他會點出「怎麼會想到先把辣椒調味料灑在生肉上燒烤」的奇思妙想:

除了好看,

聽覺上這個綜藝也是ASRM級別的。

尤其是油炸食物的時候,

那種油脂與食物纏纏綿綿,

不停親吻的聲音在耳機裡炸開,

簡直整個人都要把持不住。

整個節目都透著一股子俏皮又瀟灑的別致感。

同一條街道,白晝與黑夜,全然不同,

倒放的創意,讓食物的科普變得趣味橫生。

如果說是節目組把街頭美食拍出了小清新的浪漫和接地氣兒的生活氣息。

那麼白老師就是讓觀眾感受到「吃」的魅力。

看完《街頭美食鬥士》,

突然想到陳曉卿《至味在人間》

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從姥姥的一壇曬醬,到外公的一碗臘肉飯;從北京的一塊滷煮,到南京一盆炒螺螄;一個人的飯館,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南來北往,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

博物集

相關焦點

  • 韓國人拍中國美食,好評率一大片,豆瓣高達9.4分!
    說到關於美食的綜藝節目,《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個出來打頭陣。標誌性的BGM一起,味蕾就自動回憶到獨屬於中國的油鹽醬醋香味裡,說是口水直流三千尺也毫不為過。韓國那邊最近也出了一檔關於美食的節目:《街頭美食鬥士》令人驚訝的是,這檔綜藝中的美食都是來自於中國。因為這個原因,它擁有著不小的關注度。
  • 豆瓣9.5,韓國人沒把中國美食拍砸
    《街頭美食鬥士》前段時間節目一經推出,就炸出豆瓣9.5的高分但這片和普通的美食片,也有一些不同——成都寬窄巷子是當地著名的景點,很多美食節目拍成都都會去哪兒。作為一部美食片,《街頭美食鬥士》絕對能滿足你對街頭小吃的幻想。
  • 韓國人拍出的中國路邊攤美食節目,《舌尖3》打臉嗎?
    本來《舌尖上的中國》匯聚美食加美食文化的節目形式成為了一檔成功的紀錄片,第三季播出後,觀眾大寫的失望。而接踵而至的是其他模仿類美食節目登上各大平臺。近日一檔韓國美食節目火了,拍的也是中國美食。不同於《舌尖上的中國》複雜的製作流程,悠久的歷史文化。
  • 秒殺舌尖3!韓國人拍的中國美食比咱們還地道,屏幕都舔乾淨了!
    前不久,我們還在因為《舌尖上的中國3》砸了自己的IP而氣憤不已。好好的中國美食,怎麼被拍成這樣了呢?誰還要看你用食材做化妝品?誰要看那精細得高高在上的還原菜品?我們只想要找回那種看了就想舔屏幕的感覺!還好,緊接著一部美食紀錄片就跳入我們的眼帘,這就是由韓國人拍攝的《街頭美食鬥士》!
  • 豆瓣9.5,這部講述中國美食的韓國綜藝,地道又美味!
    這樣一部詩意的文藝電影,將現代年輕人的憤怒、所有邊緣人群、階層差異、角色內心的觸動,全都在一個存有病態的世界裡不折不扣地表達,卻又飽含著神秘古老東方人特有的含蓄內斂,在豆瓣,剛剛觀完此片的海外黨們,紛紛給出了9分的至高評價。
  • 中華美食靠韓國人記錄?韓美食家白鍾元新作《街頭大胃王》中國行
    前段時間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基本上可以說是在一片「罵聲」中落下帷幕了,「舌尖美食」的口碑坍塌,反而讓「舌尖」前兩季的導演陳曉卿火了一把,只能說有對比之後大家才能體會到以前的好啊陳曉卿1991年就開始拍攝紀錄片,曾任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紀錄片項目部主任,2017年10月從央視離職,《舌尖》第三季僅冠名費就拍出了1.18億元的天價,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哪一部紀錄片有如此之高的冠名費,這很大程度上是陳曉卿的功勞陳曉卿辭職離臺帶著《舌尖》原班人馬一起出走,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仍舊拍攝紀錄片,據說他們公司籌備的第一部紀錄片還是跟美食有關,所以欣賞舌尖前兩季的朋友可以轉投陳曉卿系列紀錄片
  • 韓國人拍中國美食?很秀!
    節目前兩期都在中國,成都和香港是街頭美食愛好者朝拜的聖地。燒烤,雞蛋炒麵,肥腸粉,串串,炒花甲,雲吞麵,鍋盔,擔擔麵…雖然是各種隨處可見的街頭小吃,但是在吃貨主持人白鍾元的講解下變得非常有趣又下飯。論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來一個街頭小吃,送一個美食背後的典故。中華美食博大精深,街頭美食更是有一種「大隱隱於市」的高人風範。不說韓國人,就是我們自己想去自己的地盤去探店找美食,也會有失手的時候。但是這位大叔看起來就很懂套路的樣子。
  • 力壓《舌尖》的韓國白鍾元美食新作《街頭大胃王》之中國美食行!
    去進行品嘗,節目畫面就很有食慾後半段再邀請店家到演播廳親手做出美食,現場評判小編看了那麼多期的感受就是美食真的都是用時間熬煮的美食,凝結了智慧和汗水,確實都是很值得被推薦的美食也曾做過中國篇,為嘗到更正宗的美食,白鍾元還親自來到中國「吃餃子」,小編當年還沒寫文,每周都會等著這節目更新
  • 韓國人拍的中國美食,竟在豆瓣拿下9.5分
    夏天到了,又到了大家減肥忙的時期,為了「促進」大家減肥,劇姐決定給大家推薦一檔壓箱底的精品節目——《街頭美食鬥士》說是「壓箱底」,其實這節目也才播了三期,但就這三期節目,已經拿下9.5分的成績,不愧是專出精品的韓國tvN製作的。
  • 《街頭美食鬥士》豆瓣9.5,餓著肚子看這片簡直是作死
    街頭美食鬥士 「舌尖3」的撲街讓很多人疑惑,泱泱美食大國,竟然把自己的食物拍的讓人毫無食慾,想想也是沒誰了。確實,一個心中沒有美食的人是拍不出讓眾人垂涎的美食作品的。好吃的,是世界上所有吃貨為之嚮往的,中國有個頂級吃貨陳曉卿,在我們的鄰國,也有一位頂級吃貨,那就是「街頭美食鬥士」的主角——白鍾元。白大叔表面上看著普普通通,和藹可親,可人家的身份可一點都不普通。
  • 推薦:宅家解饞的七部美食紀錄片
    那麼宅家裡要是想彌補自己受冷淡多時的胃,只有默默地打開各家視屏APP,尋找那些經久不衰的美食紀錄片來滿足了。當然,美食紀錄片不只有舌尖上的中國,還有許多的精品值得我們觀看。這一季的《風味人間》與舌尖不同,用開放的眼光,從全球視野中審視中國美食的獨特性,在歷史演化過程中探究中國美食的流變,深度討論中國人與食物的關係,並勾勒出恢弘的中華美食地圖,從美食中折射出中國人民族個性的側面。
  • 豆瓣9.0分,彈幕網站做的美食紀錄片竟比《舌尖上的中國》還好看
    在既有的美食紀錄片中,或以地域為界,例如《尋味順德》,表現一方風土人情;或以食材為類,諸如《小海鮮》、《水果傳》,以小見大;或以全景視角體味全境,例如《舌尖上的中國》,跨越大升華高,以食寫民生,進而展現社會全貌。這些片子都有著一個相通的主題——「鄉思」。
  • 豆瓣評分9.4,《街頭美食鬥士》比《舌尖上的中國》更接地氣
    半夜刷朋友圈對待朋友們的深夜放毒,看著自己的贅肉勵志減肥,在美食麵前你會怎麼做?小編只能說我投降。韓國4月推出一檔美食節目,據說看著能下飯,不餓都能看到餓,我想你們都猜到這是什麼節目了,沒錯就是《街頭美食鬥士》。
  • 韓國人也拍了檔美食節目叫《舌尖上的中國》,評分比中國的還高!
    喜歡看美食的人一定是看過關於介紹美食的節目吧?自從美食類節目《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後大火,韓國也出了個美食節目。這個節目在中國也可以看到,在都豆瓣居然還沒有差評,評分比中國的還高!看過的人都覺得這樣的綜藝節目非常的接地氣,還稱這檔韓國版的《舌尖上的中國》節目為{街頭大胃王},到底是上面情況呢?咱們來看看吧?這個韓國版的美食節目,這個節目的頭一站都是來到了我們的成都,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節目組是非常用心的,他們去的並不是在當地比較有名氣的店面,而是走入了成都的小巷,走到了大街上,為的就是尋找好吃的美食。只有這樣的美食才能稱得上是地道!
  • 豆瓣9.5,遊走於西安、紐約街頭的韓國綜藝
    《舌尖上的中國》, 後者是日本赫赫有名的《深夜食堂》裡溫暖治癒的食堂大叔。 2018年,白鍾元大叔打造了一部全新的街頭美食真人秀節目《街頭美食鬥士》, 該綜藝僅僅播出了4集,就被中國網友
  • 10部高分美食影視作品推薦,不止《風味人間》
    下面給大家推薦十部高分美食影視作品:上架三天播放量就破兩億的美食紀錄片、韓國人拍的中國美食、美國人拍的日本壽司、在芬蘭開的日本餐館、吃貨妹紙在農村自給自足的生活:9.3分《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最新力作。
  • 推薦9部冬天必看的好劇,每部都很上頭,豆瓣評分高達9.7
    推薦很適合今年冬天看的九部高分神劇!豆瓣評分高達9.7。包含中日韓和歐美,電視電影綜藝全都有,總有一部是你喜歡的,每一部都值得二刷!在這個冬天,希望這些好劇能溫暖到你~ 1.
  •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暖心回歸,首播豆瓣8.4分
    節目開播後不到半小時,豆瓣就衝到了8.7分的高分,而最終穩定在8.4分的成績也證明了《舌尖3》延續了前兩季節目的高口碑效應。節目走到第三季,即便早已成為美食行業內現象級節目的《舌尖上的中國》也壓力頗大。在接受採訪時,《舌尖3》總導演劉鴻彥坦言,整支團隊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如何進行創新突破上下足了功夫。
  • 《舌尖3》口碑撲街,好看的美食紀錄片該怎麼拍?
    時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在萬眾期待下播出了。然而,當島主搬好小板凳,準備好零食和口水後,卻發現……咦?這一季的《舌尖》好像並不怎麼下飯?   和前兩季9.3分、8.4分的豆瓣評分相比,《舌尖3》評分只有4.3分,口碑可謂是斷崖式下跌。片中不少常識性的錯誤和過於煽情的情節,讓一部美食盛宴變成了網友們的「吐槽大會」。那麼,一個好的美食紀錄片應該是什麼樣?《舌尖3》撲街以後,還有哪些優秀的美食紀錄片能夠承載我們「無處安放」的口水呢?
  • 這部豆瓣9.5分的綜藝你沒吃飯千萬別點開
    而這時候,各種促進食慾的美食紀錄片、吃播、美食綜藝就成了高溫時刻的最佳下飯選擇。為了讓大家更開心地進食,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推薦一部居家旅行必備的下飯綜藝吧!要說綜藝,自然不得不提綜藝大國韓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部「下飯神器」也是來自韓國,它就是最近大熱的,在豆瓣上評分高達9.5分的美食綜藝《街頭美食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