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美食鬥士》海報
《街頭美食鬥士》
由「神劇製造機」TVN出品。
從節目標題看出這檔節目的定位非常清晰。
街頭美食:這檔節目要介紹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米其林餐廳,而是聚焦於路邊小店,街邊攤,這種我們日常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食物。
鬥士:就是海報上這位,用手吃著避風塘炒蟹,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的中年男子——白鍾元。
白鍾元好吃、懂吃,
對各種食物不加挑剔,
不僅懂得高級料理還熱衷搜尋平民美食,
是圈裡著名的「掃街嘴」,
對於他來說,
不是在吃就是在吃的路上。
我們都親切地叫他白大叔。
最開始是在各種韓國美食綜藝節目裡看到他的身影。
他是韓國著名美食主持人,
但比這更嚇人的是他的經歷——
The Born Korea集團總裁,
1993年開始從事餐飲,
目前已擁有30多個品牌,
建立了全球1300多家連鎖店的餐飲王國。
然而這個總裁一點都不霸道,
反而非常可愛,
從他看菜單那兩眼放光的眼神,
就知道他對是美食的執著。
第一站,白大叔帶我們來到了辣味之都,川菜的中心——成都
白大叔在觀光景點買紀念品,
他自己解釋說要不是因為當了爸爸,
說破大天他都不會因為這個浪費吃的時間。
再好的美食再好也不能阻擋尋找美食的腳步。
趕了個大早,開車40分鐘
從成都市區到郊外百年茶館去喝茶,
卻被路邊的飯館吸引,
乾脆坐下了點了魚香茄子、宮保雞丁、
腦花豆腐這些經典地道的四川特色美食。
在成都拍攝的時候,
有一段特別搞笑,
白大叔在吃隆江豬腳飯的時候,
離開座位去打泡菜了,
老闆以為他吃完了,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拾了他的餐碟,
請注意白大叔的表情。
多虧白大叔,我終於知道困擾我多年的問題:
「魚香茄子」為什麼沒有魚了。
白大叔這麼解釋的:
四川的某一戶人家特別喜歡吃魚,
四川地形所限主要是用淡水魚做菜,
但是淡水魚會有很重的土腥味,
所以要用味道很重的香料才行。
有一天,那個調料剩下了,
這戶人家把它用在其他菜品中炒肉嘗過之後,
發現很好吃,於是,魚香類的菜品就這樣誕生了。
看到軍屯鍋魁,他順手就為觀眾們
普及了一下這個名字的典故,
得名於張飛在軍屯打仗時,
以頭盔代替鐵鍋烤餅。
我最喜歡這個節目的一點還是:
無論多麼普通的食物,
在白鍾元的描述下和《街頭美食鬥士》的鏡頭下都會變得珍貴而誘人。
比如,他會點出「怎麼會想到先把辣椒調味料灑在生肉上燒烤」的奇思妙想:
除了好看,
聽覺上這個綜藝也是ASRM級別的。
尤其是油炸食物的時候,
那種油脂與食物纏纏綿綿,
不停親吻的聲音在耳機裡炸開,
簡直整個人都要把持不住。
整個節目都透著一股子俏皮又瀟灑的別致感。
同一條街道,白晝與黑夜,全然不同,
倒放的創意,讓食物的科普變得趣味橫生。
如果說是節目組把街頭美食拍出了小清新的浪漫和接地氣兒的生活氣息。
那麼白老師就是讓觀眾感受到「吃」的魅力。
看完《街頭美食鬥士》,
突然想到陳曉卿《至味在人間》
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
「從姥姥的一壇曬醬,到外公的一碗臘肉飯;從北京的一塊滷煮,到南京一盆炒螺螄;一個人的飯館,每個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南來北往,至味只在人與人之間。」
博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