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桃花河村新村聚居點一共有25戶易地扶貧搬遷戶,均是從該村偏遠地區集中搬遷而來。
●桃花河村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全面提升,引進了綠農蔬菜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800餘畝,發展大棚辣椒、苦瓜等蔬菜種植,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6萬元。
●桃花河村新的蔬菜大棚產業項目已經開始建設,年產值預計達到70萬元,項目將帶動農戶123戶增收,其中貧困戶99戶,將實現戶均年收入再增600元以上。
桃花河村新村安置點
破房變樓房讓隨遷戶圓了安居夢
桃花河村位於香山鎮東部,距香山鎮政府6公裡,距射洪市城區42公裡。2014年,桃花河村被確定為省定貧困村。
7月23日,當記者來到桃花河村時,眼前已徹底看不到貧困村的影子。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這樣一幅美景:寬闊筆直的鄉村公路,道路兩旁是一排排整齊的蔬菜大棚,道路的盡頭是一棟棟紅白相間的小洋樓……這便是桃花河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感謝黨委政府,能讓我們住上這麼好的房子。」說起如今的生活,村民魏小春樂得合不攏嘴,一個勁地表示感謝,並熱情地邀請記者參觀新居。漂亮的獨棟小洋樓窗明几淨,家具家電一應俱全。「以前的房子是老瓦房,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想重新修房又拿不出那麼多錢。現在住的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小洋房,出門就是水泥路,這樣的生活太滿意了。」魏小春告訴記者。
像魏小春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在桃花河村新村聚居點一共有25戶,均是從該村偏遠地區集中搬遷而來。據了解,近年來,該村不斷改善聚居點基礎設施建設,村莊越來越美,出行越發便利,真正讓隨遷戶實現了「安居夢」。
村民在蔬菜基地打工
家門口乾活隨遷戶實現務工增收
要讓貧困戶從脫貧到致富,不僅需要安居,更重要的是樂業。
當下正值苦瓜成熟上市的季節,在桃花河村蔬菜種植基地內,村民趙澤信、趙澤茹正在蔬菜大棚中採摘成熟的苦瓜。「現在我們就是這個蔬菜基地的工人,而且就在自己家門口上班,簡直安逸。」趙澤信笑著告訴記者,並向記者指了指不到200米外的自家房屋。「在原住地我們還有自己的土地,但現在離得太遠了,就流轉出去了。」趙澤茹向記者介紹,如今每逢農忙時節,蔬菜基地需要大量勞動力,他便到蔬菜基地務工,而農閒時趙澤茹還兼職了村裡的公益崗位。「現在一年不光有土地租金,在家門口還能掙上兩萬元左右。」說起如今的收入,趙澤茹十分滿足。
像趙澤茹這樣的情況,在桃花河村並不在少數。這樣的收入變化,得益於桃花河村的「產聯式」合作模式和「飛地共建」園區。以村集體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和企業共同出資,貧困戶土地入股的「產聯式」合作模式建立起來的200畝優質大棚蔬菜基地,桃花河村與相鄰的長林崗村、李家壩村、蘇家堰村、烏盆寨村共同建成以蔬菜、香桂、水蜜桃種植為主的8000畝「飛地」產業園,不僅從效益分紅上實現了村集體收入和農戶年收入穩步上漲,每年更為貧困戶提供了30餘個工作崗位,解決了隨遷戶們的就業問題。
產業大發展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記者從香山鎮政府了解到,通過實施易地搬遷及後扶政策,桃花河村農業生產基礎條件全面提升,引進了綠農蔬菜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800餘畝,發展大棚辣椒、苦瓜等蔬菜種植,帶動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6萬元。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戶增收,800畝土地流轉收入64萬元,務工收入30餘萬元,本地村民年人均增收1100元。2019年,桃花河村最後2戶貧困戶脫貧,也標誌著桃花河村貧困人口正式清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讓隨遷戶真正實現從脫貧到致富,必須依靠產業帶動。據悉,今年以來,桃花河村堅持本地能人帶動、組織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優選了帶動效應好的本地業主,在土地流轉、項目資金、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如今,桃花河村湧現出一批返鄉創業農民工、生豬養殖大戶等,不僅實現個人脫貧致富,更帶動貧困戶參與,實現人均年增收500元。
「目前桃花河村促進貧困戶增收項目實施方案已經出臺。」香山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新的蔬菜大棚產業項目已經開始建設,年產值預計達到70萬元,項目帶動農戶123戶,其中貧困戶99戶,將實現戶均年收入再增6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