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河和大冶湖兩大流域治理工程開工

2020-12-24 荊楚網


開工活動主會場位於陽新縣網湖隔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

湖北日報訊(記者汪洋、通訊員丁元拾)10月26日上午,黃石在富河岸邊、大冶湖畔,同步舉行水利補短板強功能項目開工活動。

開工活動主會場位於陽新縣興國鎮寶塔村沙咀閘附近的網湖隔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實地探訪看到,施工單位湖北順安水利水電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幾十臺大型車輛和設備,已經進場。


黃石水利補短板3年行動項目清單。

「我們負責加固網湖隔堤,要求在明年汛前完工。時間緊,任務重,必須搶抓晴好天氣施工!」施工方負責人陳其說。

網湖隔堤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從富河明港口至沙咀閘,堤長5.26公裡,是網湖和陽新縣城東新區之間的安全屏障。此前未經全面整險加固,堤身單薄,散浸、漏洞較多,幾乎每年都有險情發生。

「終於開始加固了,鄉親們都盼著這一天!」寶塔村黨總支書記艾義法來到開工現場,見證歷史時刻。這位60歲的老支書,今年汛期曾參加網湖隔堤保衛戰。今年7月,網湖開閘分洪之際,他帶領30餘名村民直奔搶險現場,負責打通堤邊防汛應急道路。


黃石水利補短板3年行動項目清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

隔堤東邊,是一望無際的網湖;往西,萬畝高標準良田,稻浪滾滾。「網湖隔堤加固了,我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艾義法說。

據悉,此次同步開工建設的是富河和大冶湖兩大流域系統治理工程,也是黃石治理水患的重中之重。

黃石,全國31個重點防洪城市之一,全省三大重點防洪城市之一,歷來高度重視防洪能力建設和水利事業發展,近年來先後實施富河防洪滅螺、網湖分洪閘、大冶湖重點堤段加固等一批重點項目,建立四級河湖長管理機制。經歷過今年夏天的汛情,黃石將水利補短板強功能作為市域治理「一號工程」來抓,按照全省水利補短板強功能三年行動計劃,從水災害防禦、水資源配置、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四個方面,謀劃實施10大類50個項目、總投資57.1億元,力爭通過3年時間,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其中17個項目、總投資29億元,納入全省補短板計劃。


富水流域系統治理工程平面示意圖。


工程布置圖。

工程布置圖。


平面示意圖。


網湖隔堤、祝五堤防洪治理工程簡介。


相關焦點

  • 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開工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及烏蘭察布市加快岱海水生態治理項目前期工作進度,以「外引內治」為主導,持續推進「兩節兩補兩恢復」保護措施,並制定加快推動實施「引黃濟岱」工程,從根本上解決岱海水生態問題,全力推進岱海水生態綜合治理。
  • 記者探訪:同是洪災,為何陽新縣富河潰口成災、梁子湖安瀾無恙?
    來自陽新縣水利和湖泊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富河流域創四個「歷史之最」。降雨量歷史之最——7月1日至8日,富河流域降雨量442.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6倍,創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新高。他的嘆息,得到陽新縣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長劉道榮的印證。「144公裡長的富河堤防修建於上世紀60年代,近年來,其中90多公裡已分期加固整治,但仍有近50公裡未納入整治。潰口全出在未整治的近50公裡範圍內。」劉道榮說。
  • 呵護綠水青山涼城縣治理岱海流域22條一級支溝河道
    10月31日,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獲悉,為保障河道沿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減少岱海流域各河溝洪水期水流漫溢,有效增加入湖水量,減少入湖汙染負荷,涼城縣規劃對岱海流域22條一級支溝進行綜合治理。
  • 圍繞九湖水環境狀況和流域生態特點 「一湖一策」精準治理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九湖治理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圍繞九湖水環境狀況和流域生態特點,因地制宜「一湖一策」精準治理,讓高原九湖清波蕩漾。 前幾年,因環湖垃圾堆積、廢水滲透,瀘沽湖生態受到威脅。近年來,當地政府採取沿湖民居整體往後遷移80米等環境綜合整治措施,堅決不讓一滴汙水流進瀘沽湖,下最大的決心、花最大的氣力,堅決保護好高原明珠瀘沽湖。
  • 環湖大堤(浙江段)後續工程開工
    環湖大堤(浙江段)後續工程的開工建設是湖州群眾熱切盼望的一件喜事。全市各有關單位要以此次工程開工為契機,統籌推進太湖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水資源開發,做深做透保護和利用太湖大文章,高質量、高水平推進工程建設,努力建成百年工程、精品工程、民生工程,為湖州加快高質量趕超發展、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示範樣本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小資金撬動大項目——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側記
    作為廣西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系列項目之一,金龍水庫(湖)在近期完成生態修復後,立時成為崇左市生態修復的靚麗名片,也吸引了多家銀行機構、園林公司等資本投資崇左市生態水系修復,創造了利用不到1億元山水林田湖草獎補資金,卻「四兩撥千斤」撬動35億元投資的喜人成效。近兩年來,廣西著力打造了一批生態修復效果好、資金撬動作用大、直觀效果好的亮點工程項目。
  • 寧夏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開工
    本站訊 在全區上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時刻,4月28日,寧夏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在同心縣開工,這既是寧夏認真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加快推進重大水利項目建設的實際行動,也是自治區破解區域用水難題、實施脫貧富民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的有力舉措。
  • 沙坪垻:清水溪、鳳凰溪「清水綠岸」治理提升工程開工 打造開放...
    主要工程內容包括排水管網建設改造修復,汙水處理廠建設及汙水處理站提標改造,流域汙染整治,打造綠化景觀和建設智慧水務系統等,有效地保護嘉陵江一級支流清水溪、鳳凰溪水生態環境,保障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促進沙坪垻區域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練江流域內326公裡中小河流治理今年要完成
    據省生態環境、水利等部門介紹,為確保練江國考斷面水質如期穩定達標,接下來將督促指導汕頭、揭陽兩市做好幹支管網排查貫通、排汙口截汙納管和雨汙分流等工作,讓汙水處理設施儘快充分發揮效益。同時,加快推進並在今年完成練江流域326公裡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建設三江連通工程等水利工程;組織開展練江流域交叉、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偷排、超標排放等行為。
  • 太湖環湖大堤(浙江段)後續工程開工 總投資24.2億
    開工典禮 譚雲俸 攝 中新網湖州12月23日電(施紫楠 潘飛 武錦)23日,環湖大堤(浙江段)後續工程開工儀式在湖州市長興縣舉行。 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吳文慶看來,環太湖大堤是太湖流域廣大平原地區的重要防洪屏障,是流域水資源調配的主要工程基礎,在流域防洪與水資源調控體系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26億水環境治理工程籤約並開工,北控+中建中標
    【行洪不暢 汙染嚴重】錦水河綜合治理迫在眉睫錦水河水系屬黃河流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平陰縣榆山和錦水街道辦事處的南部山區,總流域面積57.2平方公裡,由東支和西支組成;東支穿平陰縣城區而過,是平陰縣城主要的排水出路;西支南北貫穿濟西工業園區,是工業園及附近雨水的主要排水出路。
  • 《長江保護法》促進和保障流域協同治理
    注重流域治理的協同是該法一個重要特點和亮點。該法總則16個條文就有10個條文直接涉及流域協同,分則各章也有許多條文從主體上協同中央與地方、部門與部門、流域與區域、區域與區域之間的關係,對象上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全要素的系統治理,方式上推動有序協同、整體聯動。
  • 以流域治理推動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重視流域文化與流域治理一以貫之。總書記強調:「長江、黃河都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都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那麼,流域文化與文明的形成有怎樣的關係?流域文化對於流域治理有怎樣的意義?
  • 彌勒、瀘西這個大工程開工!涉彌勒5鎮,工期40個月
    >▽以下是正文彌勒、瀘西這個大工程開工!其中:大型水利工程1件即彌瀘大型灌區工程;水庫工程1件即河口縣西陽水庫;河道治理工程8件,治理河道長度101. 36千米。工程項目受益區覆蓋彌勒、瀘西、個舊、石屏、元陽、河口等6個縣市。工程設計供水能力3.65億立方米,新增水庫庫容1394萬立方米,新增和改善農田灌溉面積60.32萬畝,保護人口20.36萬人,保護耕地14.28萬畝。
  • 日本三大湖泊流域的治理經驗分享
    本文介紹了地域面積相對狹小的日本三個湖泊的流域治理經驗。以供參考。(一)日本澱川生態保護工程琵琶湖,澱川水系橫跨三重、滋賀、京都、大阪、兵庫、奈良等區域,流域面積達8240平方公裡,幹流長度75.1公裡,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水系之一。流域內生活著超過1200萬人口,是近畿地區超過1600萬人的生活水源。
  • 內蒙古一湖兩海治理擱置:發改委不知咋牽頭水利廳三百字交差
    從2016年6月至今,兩年時間,中央環保督察組兩赴「一湖兩海」,從查出問題到「回頭看」問題整改,中央環保督察發現,作為牽頭單位,自治區發改委不知道咋牽頭;第一配合單位自治區水利廳竟然用300字的文字材料「交差」;呼倫湖20個治理工程項目「想怎麼調,就怎麼調」,實際調整率達到90%;烏梁素海治理規劃與實際落實出現「兩張皮」;岱海甚至出現「三張皮」。
  • 七裡河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調研七裡河洪道生態治理工程
    12月11日晚,七裡河區委書記芮文剛調研七裡河洪道生態治理工程進展情況。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同慶,區委副書記孫洋,副區長吳文山參加調研。芮文剛一行從七裡河洪道入黃口段一路向南至西津路橋頭,現場聽取七裡河洪道生態治理工程相關情況匯報。
  • 重慶:梁平打造龍溪河流域生態經濟帶
    梁平打造龍溪河流域水生態文明、鄉村振興、旅遊產業三大示範帶。(梁宣供圖)1月12日,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在梁平區雙桂街道開工。龍溪河發源於梁平區,幹流總長238公裡,流經墊江、長壽湖後匯入長江,流域面積3248平方公裡,涉及人口約200萬人,經濟總量超過1000億元。梁平區委負責人表示,龍溪河流域治理既關係到下遊及長江生態安全,又事關梁平自身經濟社會發展。以龍溪河治理提升工程為契機,梁平區「治理」與「發展」共同發力,在龍溪河上遊打造水生態文明示範帶、鄉村振興示範帶、旅遊產業示範帶,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 坪山區水務局 打造全國流域治理的「坪山模式」
    在以坪山河治理為典範的水汙染治理行動中,坪山區不斷創新工作模式,探索新的治河理念,優化工程管理體系,走出了一條高位推動、全民參與、智慧治水、水城相融的水治理新路子,形成了全國流域治理的「坪山模式、深圳標準」。
  • 統籌流域治理 推進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來自水利部等專家學者和我省沿渭各地市水利部門,共同探討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近年來,渭河生態治理成效明顯,防洪體系得以健全,防洪形勢得到較大改善,水質汙染明顯好轉,同時渭河治理帶動了產業聚集效應,沿渭群眾享受到了宜居的生態空間。截至目前,渭河綜合治理累計完成投資215億元,新建和加固堤防630公裡,建成支流入渭口交通橋54座;退建加固渭河下遊南山支流堤防103公裡;建成5個支流蓄滯洪區和3個支流防倒灌工程;建成生態溼地及水面景觀等15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