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級不是洪水猛獸
現在網上很多關於考級的文章,都在說考級不好,考級助長虛榮,考級限制學生日常學習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對,這些都對,這些文章對於現在考級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所進行的批判也都是有理有據的。
但是很多時候,只是一味地批判,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並不會對現實學琴和教琴當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提供解決方案,反而是在不斷積累負面情緒,將考級推向了另一個極端。過猶不及,矯枉過正。
我認為這樣看待問題是很不全面的。一味去看好的方面,或者一味去看壞的方面,都是沒有實際操作意義的。
當我們看到了考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看到了考級過程中一部分家長和老師的虛榮與急功近利,看到了盲目考級對於孩子日常學琴的系統性與科學性的衝擊,我們所要做的,是從教師和家長的角度進行反思,看看我們自身有沒有出現上面這些問題,如果出現了,我們要如何改正,如果沒有出現,又要如何保持、如何避免日後也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我們看到一些不好的現象,不是忙著去批判它們,而是把它們作為案例,借鑑經驗,來補足自己。
考級不是洪水猛獸。不能說因為在網上看到很多說考級不好的文章就躲著它、避著它。如果回歸它的本質,考級無外乎就是一種考試形式,只不過考試的科目和內容是彈鋼琴。僅此而已。
2 考級再怎麼包裝,它都只是一門考試
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考級不過是一種考試形式。既然考級是一種考試,那它就具有考試所有的優點和所有的缺點。單純從考試的角度來看,考試對於學習主要有這樣的一些優點:l 第一,給學生一個具體的、階段性的目標。
很多家長和老師培養孩子彈琴,初衷都是好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積累一些音樂素養,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但是提升綜合素質是個太過於籠統的概念,真正落實到具體的每一天的學習中去的時候,必須要有實際的執行力和可操作性。
那麼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考試,就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這個目標明確地擺在眼前,讓孩子能夠明明白白地了解到近期的一個月兩個月,或者半年一年的時間周期內,自己需要完成哪些功課。
有了這樣的目標驅動,孩子才不會迷茫,才知道自己在看的書、在練的琴,這些事情,最終要去向哪裡。
l 第二,是對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的檢驗。
光有學習目標是不夠的,這個目標的設定是不是合理,有沒有可行性,這個目標達沒達到,達到了,又達到了個什麼程度,知識和技能到底學到了多少,學會了嗎,學會了,又會到什麼程度?
這些都可以通過考試來檢驗。有了這個檢驗結果,無論是孩子,還是老師,無論是學的人,還是教的人,都可以把這個結果作為一個參考,來查缺補漏,並以此為依據,對日後的學習和教學做成相應的調整。而考試作為一種檢驗學習效果的手段,它的作用也正是體現在這裡。
那麼接下來,這些優點的反面,也可以看作是考試的缺點。而這些缺點在考級上,也主要體現在考級所激發出的攀比上面。
l 首先,考試不再是檢驗成果的手段,反而成了學習目標本身。唯分數論,唯級別論,唯證書論。
現在很多家長對待考級的態度已經脫離了考級原本的作用本身,不是把學到知識當做目標,而是把考試這種手段本身當做了目標。
不是「考」為「學」服務,而是「學」為「考」服務。這樣就變成了:學,是為了考;考,是為了拿證書;拿證書,就要拿高級別。因此「考一個高級別」成了最終目標,學習反而變成了手段、變成了形式。
只關心高不高,而忽略了好不好、會不會、懂不懂。
l 其次,考試成績不再是反思學習不足的參考,反而成了攀比的指標。
當追求高級別成了最終目標,那這一切都成了本末倒置。
許多家長們追求高級別,有些是因為不懂彈琴的教學進程,有些卻是因為真的不在乎。
不懂的家長,是不明白學到什麼程度可以考什麼級別,才會認為考得越高,學得就越好。
對於這一類的家長,他們追求高級別,其實是情有可原。只要老師多跟他們科普學琴的過程,多跟他們交流孩子學習的方法、學習的目標、學習的過程,他們大多數還是能夠跟隨老師一起走上正軌的,當他們了解了科學的學習過程之後,一般就不會再盲目考級了。
而不在乎的家長,卻是根本不管孩子有沒有學好,也不管孩子有沒有學到真東西,反正只要拿到十級證書,就說明培養孩子學鋼琴的任務完成了,之後就可以轉向其他的證書了。
老師們想把孩子教好,希望孩子學琴的同時,不僅僅是考、考、考,也能多接觸一些曲目,多學一些跟音樂素養相關的東西,但是家長卻只想要證書的那張紙。
兩者的需求不一樣,目標不一樣,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再怎麼溝通也都是徒勞了。
與此同時,也正是這一批家長,用更高級別的證書去標榜孩子演奏技術的高超,去炫耀,去攀比,所以,也正是這一批家長才是炒熱考級氛圍的源頭。
3 考與不考之間,家長該如何選擇?
現在網上有很多文章,都是著名的鋼琴系的老教授在表達對考級熱的擔心,對學生和家長盲目考級的擔心,對這種考級會不會把孩子的正常學琴帶歪的擔心。
老教授們的擔心不無道理,他們也確實是從孩子成長和學習的角度去真心為孩子們考慮的。所以,家長們在看了這些文章之後,也難免會擔心孩子的學習,也會擔憂現在這種考級的燥熱氛圍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
但是,是正,還是歪,考級都在那裡,不正,不歪。就像我們上面說的,考級只是一種考試形式而已。扭曲的不是考試,扭曲的是人。考試只不過是一種手段、一種形式、一種方法,卻被人為地賦予了那麼多不必要的意義。
考級原本是考核孩子學琴的階段性成績的方式,老師、孩子、家長都可以通過這種考核方式來評價和分析孩子學琴的不足之處,可以通過這些可以量化的考試標準作為參考,來規劃學習的進度。
所以,考,還是不考,考,為什麼要考,不考,又為什麼不考,這些東西,就要看家長是把考級當做學習的工具,還是學習的追求了。一直以來,我都主張:考級不是目的,考級是工具,是檢驗學琴效果的工具,是鍛鍊孩子臨場演奏與應變能力的工具,是促進孩子拼搏努力的工具。
既然考級是一種工具,我們就要思考如何去運用好這種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所綁架。從一個老師的角度,我是這樣認為的,也希望家長們也能以這樣的態度對待考級。如果要考,我們就要根據日常學習的進度來設定一個合理的級別,不能本來水平不到位,卻硬要去考一個高級別。設定好目標,再來看看如何去準備考級,而後是我們想從這一次的考級過程中發現什麼問題,比如演奏上的問題、臨場發揮上的問題、練琴效率上的問題、手指技能上的問題,等等,並通過考級的結果來驗證我們的想法。這樣才能將考級這個工具用好,為孩子的日常學習服務。如果不考,我們也做好學習規劃,不能說不考,我們就學得隨意,不能沒了目標驅動,就放羊了,就不認真了。不考,只是說明我們不希望額外地插進考級的周期來打亂原來的進度,但原來的進度如何,目標是什麼,到了哪個時間節點上,要學完哪本教材,要達到什麼樣的演奏程度,能力又積累了多少,這些都要通過可以量化的手段來體現。不考級,也要通過實際的課程完成量來衡量孩子的學琴成果。
綜上,對於考級,無論是考還是不考,其實都是形式,選哪種都可以。但是不管如何選擇,都應該回歸到學習的本質上來,回歸到真正讓孩子學到真本領上來。
疫情期間,網絡上各類鋼琴線上教學陪練平臺逐漸走入了家長的視線。但是有很多琴童家長卻有這樣的困惑:這些平臺上的線上陪練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價格也比較貴,無法實地考察教學,始終無法產生信任,平時在網上也會瀏覽到很多專家的觀點,其實並不推薦線上授課的模式。可是自己沒能力輔導或沒有時間一直監督孩子練琴,該怎麼辦?那麼,除了VIP陪練、柚子練琴等這些軟體之外,還有沒有什麼更適合考級琴童非付費授課性質的智能輔助練琴APP呢?小編為大家推薦:好多曲譜APP
海量高清曲譜覆蓋,分類清晰查找方便
鋼琴、小提琴曲譜海量收錄,覆蓋多所考級院校和經典曲目,分類清晰明了操作簡單,想彈哪首隨時搜,點擊收藏後下次練習更方便。
曲譜支持自動翻頁,專注琴鍵解放雙手
全部曲譜支持自動翻頁,人性化設計可調節翻頁速率,貼合你的各個練習階段進度。更有單段練習模式,解放雙手練習更專注。
作品錄音隨時上傳,智能精準打分評測
開啟錄音後可記錄下每一次演奏音頻,根據演奏的速度、流暢度、準確度等方面進行智能打分評測,實時了解練習效果。每一次錄音都自動收錄到屬於你的獨家作品庫,陪伴並記錄你的點滴進步。
練習進度實時更新,每日打卡記錄進步
實時記錄每首練習曲目與練習時長,再次練習時進度一目了然,更好的把握練習節奏。當天練習固定時長後即可進行本日打卡,記錄你的勤奮並分享給親朋好友,共同督促進步。
師生在線互動評測,實時溝通高效練習
學生實時與老師溝通互動接受指導,及時改正練習過程中存在的錯誤,練琴更高效,家長更放心。老師隨時掌握每個學生的練習進度,及時發現學生的練習問題並做出對應的指導,多個學生統一管理,一鍵查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