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開始,杭州主城區中、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入住社會養老機構,每人...

2020-12-24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崇遠 通訊員 劉漢武

今天(11月12日)上午,杭州市政府召開「共建共享美好生活,打造『家門口』幸福養老」新聞發布會。

杭州市政府、市民政局、市建委、市衛健委、拱墅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出席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杭州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為「《實施意見》」)相關內容,並回答記者提問。

5類16項任務,今後「家門口養老」更有質感

《實施意見》包括工作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三部分,提出「責任更明確、設施更完善、供給更充分、市場更活躍、監管機制更健全」5大工作目標,同時明確了居家養老服務責任、設施建設、服務供給、激勵保障以及服務監管等5大類16小項具體任務。

在設施配建方面,《實施意見》規定,除社區(村)級居家養老服務用房外,每個街道(鄉鎮)還應另外至少配建1處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每6000—8000戶配建1處,單處建築規模一般應達到2000—3000平方米,農村地區則因地制宜並落實好用地指標確保有地可用,一般在每個行政村或者相鄰行政村至少集中配置1處,單處建築面積不少於300平方米。同時進一步鼓勵閒置國有或者集體房產優先用於非營利性居家養老服務,如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配套設施用途調整,應優先用於居家養老服務。

明年1月1日起,將對原先社會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運營補助」進行調整,轉為直接補助給老年人,即主城區戶籍的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的,給予每人每月600元補助,老年人在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中進行託養服務(30天以內)的,給予每人每天20元補助,其他地區結合實際確定,「補供方」轉為「補需方」,逐步引導和培養老年人的新消費理念。

今後,符合家庭病床建床條件的籤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在養老機構內也可按醫保規定接受相關醫療護理服務。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符合「網際網路+護理服務」相關準入條件的,可在業務範圍內增加巡診,為居家或入住養老機構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導、醫療護理、安寧療護等上門護理服務,相關費用則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同時鼓勵執業醫師、註冊護士到居家養老服務機構設置的醫療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多點執業,執行與醫療機構同類人員相同政策待遇。

為加大基層一線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到2022年,每個街道(鄉鎮)、居(村)民委員會將至少配備1名以上專兼職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人員,街道(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至少配置1名社會工作者。同時完善養老服務褒揚機制,加快建立養老護理員崗位補助制度,逐步提高居家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待遇和職業地位。

「1+N」頤養社區模式,真正實現安心養老

即充分發揮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樞紐作用,加持助餐服務、適老化改造、家庭養老床位及康養聯合體建設、「網際網路+養老」服務等N項個性訂製服務,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全齡段、一站式養老服務。截至10月底,共建成208家兼具日間照料與全託服務功能的鎮街級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與2800餘家社區級照料中心互為補充、錯位發展。累計為2100餘戶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一戶一策」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打造一個舒適、安全、適老的家。

藉助智能設備與智慧平臺開展「準機構式」照護,全市累計為280餘名失能老年人家庭建立養老床位,提供24小時生命體徵監護和諮詢、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套餐定製相結合的專業化機構照護服務,並與就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綠色通道,僅今年疫情期間,上城區為建床老人持續提供睡眠監測服務5419次、電話查房5200人次,處置夜間離床預警130人次,長期照護2180小時,在線健康諮詢服務311人次,真正實現居家養老服務「不打烊」。

智慧數字賦能,真正實現貼心養老

創設全市通用的養老電子貨幣「重陽分」和電子養老卡,將養老服務補貼打入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可用於居家養老上門服務,今後也可帶入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用於床位費及護理費等,目前已有13.19萬老年人開通養老服務專戶,累計發放8000多萬重陽幣,線上入駐的200餘家為老服務商,可提供助潔、助餐、助浴、代辦、康復等53項服務,累計提供養老服務140餘萬單。手機端「智能養老管家」,輸入年齡、戶籍等少量個人信息,實時精準匹配惠老政策,「養老地圖」足不出戶就能VR全景導覽周邊各類養老服務機構,「網際網路+養老」融入城市大腦步伐不斷加快。

發布「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規範」市級地方標準

市級地方標準《居家養老服務質量規範》10月30日起實施,從設施建設、組織建設、服務活動和社會效果四個維度對杭州居家養老服務機構開展等級評定,根據評價結果將居家養老服務機構分為3個等級,由高至低依次為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等級越高,表示服務質量越高、服務設施設備越完善。《規範》中還突出了智慧應用、適老化設施改造、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杭州特色,比如根據老年人服務特點,通過物聯網技術和可穿戴設備提供信息、健康監測、生活照料、緊急求助等服務,能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等進行服務質量評價和監管提供依據,並將開展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評定專項行動,以評促建,帶動行業整體服務水平顯著提升。

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注重增配居家養老服務設施

今年共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00個,截至目前已全部開工實施,已完工158個。據統計,這批小區可新增無障礙及適老性設施3591處,健身活動場地及設施約12.1萬平方米,養老託幼等公共服務設施約7.5萬平方米。為增強配建力度,一方面,優化利用小區內部資源,全面整理小區內的邊角地和碎片地,騰挪置換、優化布局,增加小區公共服務供給和公共活動空間,同時整合利用國有存量資源,鼓勵市、區兩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將老舊小區內部或周邊的存量房屋提供給街道、社區,用於養老託幼等配套服務。截至9月底,已盤活市、區兩級存量用房86處、約2.7萬平方米。另一方面,以「小區短板城市來補」的理念,創新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社區公共空間協同開發等模式,實現周邊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公共資源的共建共享,打造「15分鐘」居家服務圈。如上城區新工社區、拱墅區大關東二東三苑,均是通過片區改造,整合資源、共享使用。

緊密醫養聯合體建設,醫養結合痛難點逐個破解

結合醫聯體和醫共體建設,我市將推動二級以上市、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醫養結合機構組成緊密醫養聯合體,聯合體之間建立並深化機構之間的業務協作、雙向轉診機制,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醫療、養老和護理服務。同時充分發揮老年健康指導中心作用,通過開展老年健康相關業務培訓、基層指導和健康宣教等,不斷提升全市老年病診治、康復和護理等老年健康服務能力。重點培育建設老年醫學、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相關學科(專科)。

創製「陽光老人家」品牌,產生「家」的共鳴

拱墅區「陽光老人家」品牌推行已第三年,以「陽光」「老人」「家」作為核心三元素,以符合老年人審美觀的橙色調為視覺導則,既強化品牌印象,也讓老人產生「家」的共鳴。依託「陽光大管家信息平臺」整合、匹配供需信息,培育建立了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助樂等7個方面的服務項目。為鼓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拱墅區通過向社會公開招募、專家評審的方式聘選專業第三方瑞萊克斯大酒店運營全市首家街道級中央廚房,解決「舌尖上的養老」難題;引入朗詩常青藤、康久、宏愛等19家優質品牌組織,參與「陽光老人家」站點設計、建設、服務,推進站點100%社會化運營。

為了使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更加充分、精準、優質、均衡,接下來,借勢借力《條例》法治化貫徹落實與《實施意見》落實落地,杭州市將繼續深入推動「頤養社區」建設,研究出臺電子津貼制度、設施配建規範、家庭養老床位等貫徹落實落地政策,因地制宜增設養老配套設施,加快推動示範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全域覆蓋和老年食堂提質擴面,繼續實施困難老年人適老化改造和家庭養老床位建設,打造一批康養聯合體,全面建立居家社區探訪制度,推廣建立市級養老顧問制度,迭代升級「網際網路+養老」服務,持續優化「15分鐘」服務圈,為實現到2022年「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近景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北京殘疾人補貼和失能補貼 每人每月最高3600元予以補助
    8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近日市民政局結合困境家庭服務對象入住社會福利機構補助政策績效評價,形成了《北京市困境家庭服務對象入住養老機構補助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據悉,此次發布的《意見稿》,對補助群體及補助金額都進行了一定調整,還新增了城鄉特困服務對象,補助金額也有所上調。
  • 26省會養老機構建設運營補貼政策匯總
    根據養老機構收住本市戶籍半失能、失能老人人數,基準運營補貼分別按每人每月160元、240元的標準發放,其中收住對象為本市戶籍低保「雙失」(失能、失智)老人的,按每人每月400元標準發放。AAA級以下、AAA級、AAAA級、AAAAA級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分別享受基準補貼的0.9倍、1倍、1.1倍、1.2倍。所需資金由市、區財政按5:5分擔。 5.
  • 怎樣在「家門口」幸福養老 杭州發布居家養老指南
    同時進一步鼓勵閒置國有或者集體房產優先用於非營利性居家養老服務,如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城鄉社區配套設施用途調整,應優先用於居家養老服務。今年,杭州共計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00個,截至目前已全部開工實施,已完工158個。
  • 成都市因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 下月起將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本報訊 (記者 徐璨) 11月1日起,我市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將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標準與軀體失能人員相同。10月30日,記者從市人社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完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減輕失智人員家庭的照料負擔,按照逐步擴大保障範圍的原則,近日我市出臺了《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從2018年11月1日起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據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失智人員申請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應首先進行失能評定。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截至2018年9月,成都市已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大批的失能人員,尤其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照料問題。30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成都市醫保局獲悉,成都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將擴大範圍,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保障範圍。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本報訊(記者吳亞飛)根據成都市出臺的《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11月1日起,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長期照護保險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享有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 讓失智老人有尊嚴地生活 - 民生周刊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難成為擺在社會和許多家庭面前的一個難題。一方面是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另一方面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被待見。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愈加顯著。    選擇空間不多    家住北京豐臺的陳女士今年59歲,她的母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能自己吃飯上廁所,但需要他人協助。
  • 深圳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公布 長期護理險制度明年10月起實施
    長期護理保險將於明年10月1日起在我市徵繳,失能老人將由此減輕家庭負擔,更好實現「老有所護」,深圳人從此也有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之外的「社會第六險」。條例要求藉助社區平臺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間託養、助餐、助潔、醫療康復等服務;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為重度失能老年人提供臨時或者短期看護;對中度以上失能老人以及特困老人家庭設施實施無障礙改造,符合規定的由財政給予補貼。重度失能老人3個月內入住公辦養老院公辦養老機構的「兜底」作用將得到更充分發揮。
  • 深圳養老機構「一床難求」? 市民政局:深圳養老床位空置率較高
    原標題 深圳養老機構「一床難求」? 市民政局:深圳養老床位空置率較高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 通訊員 常曦文)深圳公辦養老機構床位「一床難求」?需要申請後排隊十年才能入住?
  • 北京1.5萬失能高齡老人公辦養老 失獨老人進五福
    原標題:北京1.5萬失能高齡老人公辦養老 失獨老人進五福   人民網北京3月4日電 (劉蘭)北京公辦養老機構將增加服務對象,14826位經濟困難失能或高齡老人可入住公辦公營養老院。北京第五社會福利院將改造成「失獨家庭失能老人」養老院,230張床位全部向失獨失能及70周歲以上老人開放。
  •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養老樣本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的養老樣本根據杭州市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佔老年人口的50%以上,其中80%以上願意在家裡養老。那麼,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長明寺巷社區地處杭州城站火車站附近,屬於上城區小營街道。
  • 北京豐臺「喘息服務」試點政府埋單:照顧失能老人每月可休4天
    喘息服務是指政府花錢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務」,或是請專業人員去家中照料,或是把老人接到養老機構照看,既讓家屬喘口氣,也讓老人康復得更好。  北京市幾年前即提出,在全市探索實行「喘息服務」,也就是每年給久病床前的孝子放上幾天假。想法雖好,但一直未見詳細政策出臺,尤其是照顧者放假期間,照料老人的費用到底由家庭負擔還是政府支持,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 ...舉措促養老服務發展,到2022年底前 力爭所有街道都有社區養老機構
    對已交付產權人的養老服務設施由民政部門監管,養老服務設施不得挪作他用。養老服務設施應儘量安排在一樓,相對集中配建,並設置無障礙通道,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無償提供給社會組織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預計到2022年,全市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為100%。
  • 南京養老服務條例7月實施 60歲以上老人免費體檢
    揚子晚報記者發現,在發揮政府作用方面,不僅體現了保基本,如加強政府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領導,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引導養老服務業集聚發展;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保障弱勢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政府為養老服務提供土地、金融、稅收優惠等。
  • 北京昌平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工作啟動 重度失能老人每月可領取600...
    評估過程中,評估員首先核對張老太及家屬的身份信息,在詳細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後,通過觀察對老人的能力進行評定。昌平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評估工作真實、客觀、有效,區民政局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評估員、督導員,對轄區有評估需求的老年人作詳盡、全面的了解和評估。
  • 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昆明擬入選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
    按照相關要求,試點階段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重點解決包括失能老人、重度殘疾人在內的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有條件的地方可隨制度探索完善,綜合衡量經濟發展水平、資金籌集能力和保障需要等因素,逐步擴大參保覆蓋範圍,調整待遇保障範圍。
  • 北京困難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將獲補貼
    本市戶口且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老年人,可以按照以下標準申領補貼:經綜合評估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殘疾等級為一級的視力、肢體、智力、精神殘疾老年人,殘疾等級為二級的智力、精神殘疾老年人中的多重殘疾老年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600元;殘疾等級為二級的視力、肢體殘疾老年人,殘疾等級為二級、三級的智力、精神殘疾老年人,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400元;殘疾等級為一級、二級的聽力
  • 當你不得不面對:一個失能老人拖垮一家人……
    什麼是失能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通常,老年痴呆症患者到達後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
  • 成都失能失智老人怎麼照護?
    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向老齡化發展。成都作為連續多年獲得新一線城市榜首,是一個宜居宜養的城市,許多老人也選擇到這裡養老。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變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老年疾病,在老年疾病的範圍內,認知症又是一種特殊的疾病,認知症的護理也成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
  • 北京60歲以上老人明年可免費逛公園
    提升福利待遇  將增設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  李紅兵介紹,北京將改革10年來的老年人社會福利制度,推出「困難老人養老服務補貼和失能老人護理補貼」。  據民政部全國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90周歲至9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享受100元高齡老年人津貼;10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享受200元高齡老年人津貼;60至79周歲的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將得到各100元的護理補貼和養老補貼。  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0年來,北京老年人福利待遇水平一直未做相應調整,且當前的津貼、補貼、補助政策也存在碎片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