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2021-01-12 四川在線

  本報訊(記者吳亞飛)根據成都市出臺的《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11月1日起,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長期照護保險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享有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作為國家首批確定的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成都將其定位為五大險種之外的「第六險」,自2017年7月1日啟動制度試點以來,已逐步建立起符合市情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體系。截至2018年9月,全市共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

  「此前享受長期照護保險待遇的1.79萬餘人主要為軀體重度失能人群,此次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擴大了保障範圍。」成都市醫保局副局長韓高介紹,相較於軀體失能人群,失智導致失能群體的評定工作難度更大。

  目前按照相關規定,申請者通過失能評定後,按照認定等級享受長期照護保險的待遇:重度失能三級人員,機構照護和居家照護每月定額標準額度分別為1676元和1796元;重度失能二級人員,機構照護、居家照護每月定額標準額度分別為1341元和1437元;重度失能一級人員,機構照護、居家照護每月定額標準額度分別為1005元和1077元。

  「這也就意味著,需要對失智導致失能群體的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進行綜合考量。」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失能(失智)等級評定標準和服務項目研究課題組專家、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老年科主任李洪毅解釋,目前從護理角度出發對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進行評估的標準在全省乃至全國還是空白。

  從2017年9月起,成都市人社局委託相關專業機構就針對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保障範圍的關鍵要素,開展了課題研究和多方論證,由32名專家和顧問組成了課題小組,從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為症狀三個維度出發,結合失智症臨床表現,綜合考慮常見照護需求與照護難度,制定了《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失能評估技術規範(失智)》,作為失智導致重度失能的評估標準和鑑定工具。

  「該《規範》的出臺,在全國都具備創新性。」李洪毅介紹。目前,針對130餘名評估人員、為期5天的集中培訓會正在開展。

  此外,在服務供給方面,長期照護保險的服務類型分為機構照護、居家照護兩類,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韓高介紹,綜合考慮我國國情,成都市制訂了居家照護所享受待遇高於機構照護所享受待遇5%的鼓勵政策,鼓勵居家照護。

相關焦點

  • 成都市因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 下月起將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本報訊 (記者 徐璨) 11月1日起,我市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將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標準與軀體失能人員相同。10月30日,記者從市人社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完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減輕失智人員家庭的照料負擔,按照逐步擴大保障範圍的原則,近日我市出臺了《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從2018年11月1日起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據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失智人員申請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應首先進行失能評定。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30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成都市醫保局獲悉,成都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將擴大範圍,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保障範圍。近日,成都市《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已經出爐,決定從2018年11月1日起實施。
  • 成都長期照護保險已有上萬人受益 或將失智人員納入保障範圍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1月16日報導 今天上午,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做客《成都面對面黨風政風熱線》,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截止到本月12日,成都市已經有11032人參保長期照護保險,2018年有望將失智人員納入到範圍內享受保障,目前已經開始做課題研究。
  • 成都:長期照護保險今年擬將失智人員納入保障
    本報訊 (記者 徐璨) 長期照護保險試點於去年7月1日全面推開,長期重度失能人員每月最高可享受到價值1796元的照護服務。現在情況如何?有多少人受益?昨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截至1月12日,我市已經有11032人參保長期照護保險,2018年有望將失智人員納入到範圍內享受保障。
  • 成都今年內將失智參保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在申請了長期照護保險之後,我們請了護工一起照顧母親,不僅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也提高了母親的生活質量。」和陳江華一樣,因為申請了長期照護保險而改善了家裡失能人員生活質量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6月30日,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共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2959人,享受待遇16013人,社會效應初步顯現;享受待遇的人群以60歲以上人員為主,佔比94.64%;待遇方式以居家照護為主,佔比約82.36%,「親情優於專業」制度特色凸顯;籤訂協議照護服務機構53家,推動了當地醫養結合發展。
  • 成都長期照護險申請開通兩周 市人社局回應六大關注點
    長照險試點實施並開通申請後,針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保個人帳戶調整劃撥比例、長照險的覆蓋群體、保障範圍、待遇撥付等群眾關切的六大問題,記者專訪了市人社局醫保處副處長楊建。他表示,長照險制度的試點,既因應了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趨勢,也豐富了現行社會保險體系。通過為長期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護,既可讓失能人員生命更有尊嚴,也能為其家庭減輕經濟精神雙重負擔。
  • 試點3年來,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到底起了哪些作用?
    人民網成都9月29日電 據成都市醫療保障局官微消息,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試點正式實施以來,3年多過去了,試點工作情況如何呢?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 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 2017年7月,成都市正式開始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
  • 成都失能失智老人怎麼照護?
    成都作為連續多年獲得新一線城市榜首,是一個宜居宜養的城市,許多老人也選擇到這裡養老。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變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老年疾病,在老年疾病的範圍內,認知症又是一種特殊的疾病,認知症的護理也成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對於有認知能力的老年人來說,記憶力和理解力會下降,而對於他們自己的情況來說,狀況也很不清楚。所以首先這就給護理人員帶來相處上的障礙。
  • 解決失能老人支付問題,商業長期護理險下步發展的重點是什麼?
    未富先老,城鎮化帶來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化,計劃生育帶來「421」倒金字塔型人口結構,以及年輕人在時間和精力上難以承擔照護責任等一些列原因,催生了我國的長期護理保險。 長期護理保險指被保險人因為年老、疾病等原因造成身體、智力處於失能失智狀態,需要專門的社會機構或者居家的照護而產生的護理費用給予補償的健康保險。
  • 減輕重度失能人員及其家屬經濟負擔,天津試點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天津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方案》,根據該方案,天津將初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減輕重度失能人員及其家屬長期護理事務性和經濟負擔。
  • 太保安聯承辦「商業護理保險與護理產業發展論壇」在蓉舉行
    由中保協與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聯合發布的《2018-2019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調查地區有4.8%老年人處於日常活動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處於中度失能狀態,總失能率為11.8%。中度和重度失能老人在護理保障方面面臨較大的缺口。「後疫情時代,人們對於健康愈加關注。健康損害的不確定性引至人們對健康損失的憂慮和對健康維護服務的需求。」
  • 嵐山頭街道推進長期護理險為失能家庭減負
    4月15日,嵐山區醫療保障局和嵐山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嵐山頭街道失能人員納入居民長期護理保險開展初步評估。評估小組按照《日常生活評定量表》標準,上門評估,分別從進食、洗澡、穿衣、行走、如廁、控制大小便、上下樓梯等方面進行打分,得出評估對象的失能程度,評分低於60分即可申請參加居民長期護理保險。據介紹,建立健全居民長期護理保障機制,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探索建立「醫養康護」相結合的新型服務模式。
  • 讓失智老人有尊嚴地生活 - 民生周刊
    2019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估計全球有超過5000萬人患有痴呆症,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52億。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難成為擺在社會和許多家庭面前的一個難題。一方面是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另一方面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被待見。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愈加顯著。
  • 讓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昆明擬入選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城市
    該《指導意見》是國家醫療保障局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進一步深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起草的,旨在通過探索建立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水平和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推動建立健全滿足群眾多元需求的多層次長期護理保障制度。
  • 失能半年以上即可申請,提供每月3000元護理,長護險在石景山很受歡迎
    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是為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喪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長期照護的人,提供護理費用或護理服務的保險。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項社會保險之外,長護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
  • 明年開始,杭州主城區中、重度失能失智老人入住社會養老機構,每人...
    明年1月1日起,將對原先社會辦養老機構(含公建民營)「運營補助」進行調整,轉為直接補助給老年人,即主城區戶籍的中、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入住主城區社會辦養老機構的,給予每人每月600元補助,老年人在居家養老服務機構中進行託養服務(30天以內)的,給予每人每天20元補助,其他地區結合實際確定,「補供方」轉為「補需方」,逐步引導和培養老年人的新消費理念。
  • 當你不得不面對:一個失能老人拖垮一家人……
    什麼是失能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通常,老年痴呆症患者到達後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
  • 平昌縣「四舉措」紮實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試點工作
    印發了《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調查摸底工作的通知》,通過實地查看、入戶訪談、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多層面、多渠道、多角度調查了解,結合貧困重度殘疾對象大都居住在偏遠的山區和丘陵,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致使基本生活需求難以保障,基本照料服務難以滿足的現實,精準掌握貧困重度殘疾人基本信息、生活狀況和照護意願需求,建立臺帳,確保信息準、底數清、情況明。
  • 深圳養老服務條例正式公布 長期護理險制度明年10月起實施
    長期護理保險將於明年10月1日起在我市徵繳,失能老人將由此減輕家庭負擔,更好實現「老有所護」,深圳人從此也有了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之外的「社會第六險」。保險待遇按照參保人照護評定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累計參加保險的年限等確定。長期護理保險費以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按照0.1%的比例逐月繳交,其中職工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各按50%比例繳費,退休人員、居民以及其他人員由個人繳費,困難人群繳費由財政給予補助。
  • 北京困難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將獲補貼
    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聚焦失能老年人照護需求,發放給重度失能或重度殘疾的老年人,用於補貼其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產生的長期照護支出,包括但不限於購買照料支持、照顧服務、護理服務等照護性服務。在審核方面,由街道(鄉鎮)受理窗口通過綜合管理平臺接受申請,或現場確認申請材料後將信息歸集至綜合管理平臺的北京市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管理系統;街道(鄉鎮)負責民政業務的科室,進行初審後轉報區民政局。每月20日前,各街道(鄉鎮)將有異議的人員數據匯總報送區民政局。區民政局於每月25日前作出審定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