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長期照護保險已有上萬人受益 或將失智人員納入保障範圍

2021-01-12 紅星新聞網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1月16日報導 今天上午,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做客《成都面對面黨風政風熱線》,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截止到本月12日,成都市已經有11032人參保長期照護保險,2018年有望將失智人員納入到範圍內享受保障,目前已經開始做課題研究。

成都市醫保局副局長韓高介紹,2016年6月份,人社部把成都市作為全國的15個長期照護保險的試點城市之一,通過前期對成都市的具體情況的調研,2017年2月份出臺了具體的實施試點方案。

「目前,成都市政策覆蓋的只是城鎮職工參保人員,成都市有739萬餘人,保障的範圍主要是重度失能人員。」韓高說,試點方案也明確了具體的籌資標準,其中,單位繳費部分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為基數,按0.2%的費率從統籌基金中按月劃撥。未退休人員個人繳費部分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基數為基數,按以下費率從個人帳戶中按月劃撥。40歲(含)以下費率為0.1%;40歲以上至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並辦理基本醫療保險退休不繳費手續前,費率為0.2%;退休人員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帳戶劃入基數為繳費基數,按每人每月0.3%的費率從個人帳戶中按月劃撥。

那麼,這0.1%是什麼概念?

韓高告訴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就是40歲以下的平均每個人每個月大概少給你劃了3塊8毛錢,退休以後平均少劃了11塊錢,按照成都市的評定標準,符合保障範圍,重度失能裡面最輕的,一個月的享受待遇也是1005塊錢,最高的是1796塊錢。「這個保障水平是比較高的,就個人來說,目前我們啟動以後,很多人對他個人帳戶裡面的變化都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

記者了解到,從2017年7月1號啟動以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截止到本月12日,已經受理了16548人申請,評估通過了11032人。「也就是說,目前有11032人是享受我們長期照護保險的待遇,其中,60歲以上的重度失能人員佔到94.63%,60歲以下重度失能人員佔了5.37%,複評通過的人數大概是2.25%。」

韓高說,2018年,正在考慮將失智人員納入到範圍以內,目前,正在委託相關的專家做課題,就是失智人員的評估標準,照護內容,包括後面具體的享受待遇的標準,正在做課題研究,「我們爭取在2018年把失智人員納入進來,其他人員要等我們試點比較成熟以後,可能國家也會出一個頂層的制度安排,我們要根據這個情況再決定後面納入的範圍。」

相關焦點

  • 成都:長期照護保險今年擬將失智人員納入保障
    本報訊 (記者 徐璨) 長期照護保險試點於去年7月1日全面推開,長期重度失能人員每月最高可享受到價值1796元的照護服務。現在情況如何?有多少人受益?昨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截至1月12日,我市已經有11032人參保長期照護保險,2018年有望將失智人員納入到範圍內享受保障。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本報訊(記者吳亞飛)根據成都市出臺的《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11月1日起,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長期照護保險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享有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 成都市因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 下月起將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本報訊 (記者 徐璨) 11月1日起,我市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將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標準與軀體失能人員相同。10月30日,記者從市人社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完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減輕失智人員家庭的照料負擔,按照逐步擴大保障範圍的原則,近日我市出臺了《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從2018年11月1日起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據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失智人員申請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應首先進行失能評定。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成都市作為國家首批確定的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去年7月1日,成都全面推開了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9月,成都市已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大批的失能人員,尤其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照料問題。
  • 成都今年內將失智參保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在申請了長期照護保險之後,我們請了護工一起照顧母親,不僅減輕了我們的經濟負擔,也提高了母親的生活質量。」和陳江華一樣,因為申請了長期照護保險而改善了家裡失能人員生活質量的家庭越來越多了。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截至2018年6月30日,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共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2959人,享受待遇16013人,社會效應初步顯現;享受待遇的人群以60歲以上人員為主,佔比94.64%;待遇方式以居家照護為主,佔比約82.36%,「親情優於專業」制度特色凸顯;籤訂協議照護服務機構53家,推動了當地醫養結合發展。
  • 成都長期照護險申請開通兩周 市人社局回應六大關注點
    長照險試點實施並開通申請後,針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醫保個人帳戶調整劃撥比例、長照險的覆蓋群體、保障範圍、待遇撥付等群眾關切的六大問題,記者專訪了市人社局醫保處副處長楊建。他表示,長照險制度的試點,既因應了人口老齡化加速的趨勢,也豐富了現行社會保險體系。通過為長期重度失能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護,既可讓失能人員生命更有尊嚴,也能為其家庭減輕經濟精神雙重負擔。
  • 試點3年來,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到底起了哪些作用?
    人民網成都9月29日電 據成都市醫療保障局官微消息,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試點正式實施以來,3年多過去了,試點工作情況如何呢?一起來具體了解一下。 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 2017年7月,成都市正式開始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
  • 成都失能失智老人怎麼照護?
    成都作為連續多年獲得新一線城市榜首,是一個宜居宜養的城市,許多老人也選擇到這裡養老。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變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老年疾病,在老年疾病的範圍內,認知症又是一種特殊的疾病,認知症的護理也成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對於有認知能力的老年人來說,記憶力和理解力會下降,而對於他們自己的情況來說,狀況也很不清楚。所以首先這就給護理人員帶來相處上的障礙。
  • 甘肅已將18萬殘疾人納入農村低保救助範圍
    記者從14日省政府殘工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省近年來不斷加快全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步伐,重點解決因殘致貧家庭在兜底保障、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落實、醫療參保、教育救助、託養照護服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目前,全省已有18.2萬殘疾人納入了農村低保範圍,7.3萬重度殘疾人按照單人戶納入了保障範圍。
  • 德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啟示
    據此,各地區社會救助支出增加,德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綜上,德國通過社會救助提供長期護理服務導致了多重社會問題,深化改革勢在必行。經過近20年的思辨,1994年德國聯邦議院頒布《長期護理保險法案》,立法實施普遍、強制的長期護理社會保障體系,對各年齡人口的家庭護理和護理院護理服務進行覆蓋。
  • 太保安聯承辦「商業護理保險與護理產業發展論壇」在蓉舉行
    以成都為例,作為國家長期護理保險首批試點城市,運行3年以來,已取得初步成效。據成都市醫保局生育照護處處長張寧介紹,截至6月30日,制度覆蓋城鎮職工850萬人,評估通過重度失能人員2.7萬,支付待遇44萬人次、5.65億元左右。同時7月起,成都市啟動深化長期照護保險試點。自2021年起,將成都市範圍的成年城鄉居民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保障範圍。
  • 國常會點題人身險,商業保險如何做好答題人?
    12月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同時,鼓勵保險業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
  • 「護理乾貨」失智老人如何照護?這5個案例值得學習
    上海目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已經超過25萬,並且以每年1萬人的速度增加。養老機構基於照護風險高、人工成本高的考慮,大多數不願意接受失智老人。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失智症患者是由家庭成員承擔主要的照護責任的。對於失智老人的家人和朋友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看著那麼熟悉的人漸行漸遠,直至面目全非。國外一些國家,對於失智照護都有相當的探索和成就,也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 綠地香港莫朗福克斯公館照護體系再升級 定製化照護延緩失智老人病情
    記者16日獲悉,上海首家以認知症為特色的高端護理型醫療機構——綠地香港莫朗福克斯公館照護體系再升級:通過定製化失智照護解決方案,延緩失智老人病情。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9年末,上海市6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已達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5.2%。
  • 讓失智老人有尊嚴地生活 - 民生周刊
    2019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估計全球有超過5000萬人患有痴呆症,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52億。    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難成為擺在社會和許多家庭面前的一個難題。一方面是養老機構「一床難求」,另一方面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被待見。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疊加的趨勢愈加顯著。
  • 德國社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運行理念及對中國的啟示
    從1962年開始,德國法律規定的對長期護理的支持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較為嚴重的疾病,通過法定醫療保險來提供醫療服務,但是不提供日常照護型的監護;第二個層次將長期護理服務納入社會救助體系,資金來源於州政府的財政稅收,主要為無力承擔照護費用的老年人提供基於家計調查的津貼,非營利的慈善機構提供服務並享有服務提供的優先權——只有當慈善組織無法提供服務時
  • 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境 重慶57.95萬人參保長期護理保險
    記者日前從市民政局獲悉,為提升長期失能人員生活質量、減輕家庭負擔,我市已在大渡口、巴南、墊江、石柱等4個區縣啟動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目前已有參保人數57.95萬人。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期護理保險被稱為社保「第六險」,主要是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於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制度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境。
  • 哪些慢性病被納入保障範圍?
    慢性病患者對於我們普通的家庭來說,長期用藥是一項很大的經濟支出,相信這一點慢性病患者是深有感觸。隨著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2019年已經明確指出要將高血壓和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用藥納入醫保。對於慢性病患者來說,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納入醫保後就意味著可以常用藥進行醫保報銷,很大程度上減輕經濟負擔,從而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水平。2019年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制度又迎來好消息,浙江省發布《關於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醫保慢性病門診保障制度的指導意見》通知,從七月一日開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