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乾貨」失智老人如何照護?這5個案例值得學習

2021-01-12 清檬養老

老年痴呆症/失智症的發生概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大大增大,尤其多見於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上海目前阿爾茨海默症患者已經超過25萬,並且以每年1萬人的速度增加。

養老機構基於照護風險高、人工成本高的考慮,大多數不願意接受失智老人。事實上,國內大部分失智症患者是由家庭成員承擔主要的照護責任的。

對於失智老人的家人和朋友來說,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看著那麼熟悉的人漸行漸遠,直至面目全非。

國外一些國家,對於失智照護都有相當的探索和成就,也有很多值得借鑑的地方。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日本

老人挑選興趣活動

近年來,日本許多養老機構都把針對失智老人的照護,作為護理攻關的重點,因為這一特殊人群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12年,日本的失智老人已達462萬,到2025年將超過700萬人。

這棟隱藏在居民區裡的小樓屬於日醫集團,其中有三層屬於失智老人之家。每層9位,一共住著27位失智老人。目前,還有10位老人在排隊等候入住。

在這裡,三位老人配備一位介護員。但他們的職責不是代勞和照料,而是看護和引導。

失智症的一大特徵就是大腦機能的退化,因此,鍛鍊大腦的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失智老人之家,每天至少要安排老人們參加120分鐘的創造活動,由動手到動腦,做做手工、寫寫畫畫,多種內容,全由老人按照自己的興趣挑選。

德國

個人傳記護理法

由於發病機理複雜,每個失智老人的症狀都不相同,因此刺激他大腦機能的興奮點就不盡相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護理手法,開始在一些養老機構運用。

這家位於德國馬格德堡的維塔納斯失智老人護理中心,住著120多位失智老人。從硬體設計上,這家專業機構就充分考慮了人性化、個性化的需求。

比如養老院的牆紙都是用的暖色調,牆上掛的畫都色彩明亮。

比如針對失智症老人健忘的特點,做非常精心的設計。像其中一位老人最喜歡家裡的一隻小狗,他的門口就掛著一隻絨毛玩具小狗,這樣子老人每次回去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家在哪裡了。

為了給老人營造家的感覺,每一間房間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她們入住前,工作人員會去老人的家中測量房間,和老人一同決定帶哪些家具來,這就意味著,養老院裡家具、花草的布置都和老人自己家中可以很接近。

在整個養老院,老人們按照不同的照護方式被安排在不同的區域。

二樓,是專門運用「個人傳記」心理治療法來護理的區域,一共住著33位老人。這種心理療法由德國的埃文伯姆教授提出,在他看來,失智老人希望自己仍然是有用的,需要獲得更多的認可和自信。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為每一位老人建立獨特的個人傳記。

每位老人在入院時,院方都會通過與老人及其家屬的溝通,獲得老人的過往生活經歷、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大量信息。有了這些背景資料,護理人員就能制訂出個性化的護理方案。

卡琳.麥尼克說「比如有一位老太太,她過去是教德語和數學的。她來我們這兒的時候總是吵著想回家,我們通過一定的方法了解到她的記憶停留在18歲的學習時期,就讓她做數學題、聽寫等,然後她每天都會做這些,後來她呆在這裡就感覺像在家裡一樣了。」

丹麥

精心護理友善環境

對於暴躁型的失智老人,該用怎樣的特殊護理呢?丹麥的瑪麗養老院,以護理重度失智老人見長。

在這家養老院的90位老人中,有17%為暴躁型失智老人。由於丹麥法律規定不能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即便是暴躁型失智老人,也不能把他們一鎖了之,強制限制他們的行動自由。那麼,如何來保證他們的安全呢?

養老院在設計上花了一番心思。大門開關,設置在老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而老人活動區域內另一扇活動的大門,被巧妙地裝飾起來,老人即使經過也不會走出這扇門。

這些精心的設計,都是在不違背老人意願的前提下,給他們創造一個安全、友善的環境。而失去安全感,正是很多失智老人之所以會暴躁不安的原因。為了安撫他們急躁易怒的情緒,瑪麗養老院的護理人員還運用了不少道具,比如各種毛絨玩具。據研究表明,失智老人最後只會感知到動物或玩偶。

尋常的下午茶時光,護理人員也會使用一些小"伎倆",舉杯、乾杯、喝咖啡,護理員的每一個動作,老人都會模仿後再做一遍。雖然是一些小舉動,卻是幫助老人儘量融入集體,恢復正常的生活。

目前看來,這種精心細緻的護理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靠藥物來控制情緒的失智老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後,用藥量減少了三分之一。

荷蘭舊物博物館

場景還原、驅走孤獨

失智老人往往反而記得住遙遠的往事,用他們年輕時代常用的生活道具、比如餐具來調動他們的記憶非常有效。

在荷蘭鹿特丹市附近的這家生命公寓地下一層,有一個失智老人尋回記憶的寶庫,舊物博物館。

舊物博物館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分成客廳、廚房、臥室、工具間等多個主題區域,每個區域都擺滿了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各種舊時的物品。從精緻的陶瓷擺設,到復古的鐵製罐頭,每一個物品都花盡了心思。

一些患有嚴重失智症的老人,一旦進了博物館後就恢復了活力,有人甚至會流淚。人們會一起隨著音樂跳舞,一邊哭一邊跳,大家就這樣聚在一起。

博物館的設計者說,失智老人很容易封閉自己,無法認知周圍的新事物,但對過去的記憶卻印象深刻,這便是他們與外界溝通的最好媒介。

熟悉的物件能驅走老人內心的孤獨,讓他們感到親切、自尊和快樂。舊物博物館按照老人的日常生活場景,分成客廳、廚房、臥室、工具間等多個主題區域,每個區域都擺滿了從全國各地搜集來的各種舊時的物品。

荷蘭失智村

讓老人相信自己與正常人無異

為失智老人建造「失智村」,我們拜訪了位於裡瓦斯的一個村,這裡共有180名住戶,其中近三分之一是失智老人。這裡沒有高牆護欄,整個環境被設計成完全開放的空間。

老人的家屬隨時可以造訪,老人被送到這裡時,養老院會專門安排一個多學科的專家組,包括醫生、護士、心理諮詢師、理療師在內,一同與家屬商議,制定護理計劃。護理人員每天會記錄下老人的狀況或出現的問題,每半年與家屬溝通一次,不斷更新護理計劃。

尊重和平等,是這個社區在護理失智老人時,最注重的理念。在他們看來,只有讓老人相信自己與正常人無異,他們的病症才能得到最好的緩解。事實上,如果沒有胸前的銘牌,我們根本分辨不出在這裡走動的哪些是老人家屬,哪些是工作人員。

「我們穿著自己的衣服,因為是住在這裡的老人邀請我們來的。如果我們穿白色的統一工作服,會讓他們聯想到醫院。這裡不是醫院,而是他們的家,所以我們會適應他們的習慣。」

與別的養老院不同,這裡失智老人護理專區的每個樓層都分為兩個單元,每個單元裡住著8位老人,老人們有自己獨立的房間,並共享客廳,供休息、用餐。

這種單元式安排,既保持了環境的安靜,又能讓老人找到歸屬感,同時也方便了護理人員照看每一位老人。

正因為如此,在這裡我們看到的很多失智老人和正常老人幾乎沒什麼分別,這也許就是護理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相關焦點

  • 成都失能失智老人怎麼照護?
    成都作為連續多年獲得新一線城市榜首,是一個宜居宜養的城市,許多老人也選擇到這裡養老。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變化,隨之而來的就是一些老年疾病,在老年疾病的範圍內,認知症又是一種特殊的疾病,認知症的護理也成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對於有認知能力的老年人來說,記憶力和理解力會下降,而對於他們自己的情況來說,狀況也很不清楚。所以首先這就給護理人員帶來相處上的障礙。
  • 綠地香港莫朗福克斯公館照護體系再升級 定製化照護延緩失智老人病情
    針對老年認知症,目前還沒有藥物可以逆轉,唯一能做的只有通過專業的護理減緩發病。  記者16日獲悉,上海首家以認知症為特色的高端護理型醫療機構——綠地香港莫朗福克斯公館照護體系再升級:通過定製化失智照護解決方案,延緩失智老人病情。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19年末,上海市60周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已達518.12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35.2%。
  • 讓失智老人有尊嚴地生活 - 民生周刊
    在這些養老機構中,失智照護是養老照護中最難的板塊,很多規模小的養老院不願接手。    發現有幾個合適一點的養老院,陳女士就在本子上記下來。陳女士發現,在網上搜索養老平臺,各種類型、高中低端都有,只要肯花錢,選擇的空間也不少。不過,對陳女士來說,較滿意的那幾家養老院價格都比較高。
  • 美麗農莊:失智老人樂園
    這裡配有廚房和工坊,老人們可以選擇做任何他們喜歡的事情,或是高高興興地幫忙準備餐點,或是在工坊裡幫助農場的工作人員,一起整理修繕農場的設備和工具,或是幫忙掃落葉、整理花園、或是幫忙餵養農場裡的牛羊......在這裡,每個人都在學習,即使是失智老人,即使很慢很慢,老人們也有能力重新學習,慢慢恢復曾經再自然不過的日常自理,甚至學習新的技能。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本報訊(記者吳亞飛)根據成都市出臺的《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11月1日起,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長期照護保險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享有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日常護理等服務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 老人失智症多發威脅健康 專家詳解如何照護
    失智症已成為威脅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越高。近日,2019四川養老機構失智症照護研討會在簡陽舉辦,來自川內40多位知名養老機構負責人就失智症的評估與幹預,失智症的照護模式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研討。多為專家就如何照護失智症患者,給予了專業建議。如何判斷患有失智症?
  • 失智後怎麼養老?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養老樣本
    7000人中有26個失智老人,一個老小區的養老樣本根據杭州市抽樣調查顯示,空巢老人、獨居老人佔老年人口的50%以上,其中80%以上願意在家裡養老。那麼,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在家裡如何養老?長明寺巷社區地處杭州城站火車站附近,屬於上城區小營街道。
  • 臺灣10家最值得借鑑的養老機構
    經多次擴建後,成為432床 (贍養212床;養護154床 ;失智66床),兼具贍養照顧、輕度養護、重度養護、長期照護、失智症單元式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顧、以及小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多功能、多元化、多層級、連續性的一所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以服務老人要有「同理心」出發,以服務理念貫徹整間贍養機構!榮獲臺灣最大的健康雜誌《康健雜誌》中推薦度第一,『百大優質老人照顧機構』之冠等殊榮。
  • 臺灣十個最值得借鑑的養老產業項目
    經多次擴建後,成為432床 (贍養212床;養護154床 ;失智66床),兼具贍養照顧、輕度養護、重度養護、長期照護、失智症單元式照護、短期照護、日間照顧、以及小區照顧關懷據點等多功能、多元化、多層級、連續性的一所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以服務老人要有「同理心」出發,以服務理念貫徹整間贍養機構!榮獲臺灣最大的健康雜誌《康健雜誌》中推薦度第一,『百大優質老人照顧機構』之冠等殊榮。
  • 成都:長期照護保險今年擬將失智人員納入保障
    本報訊 (記者 徐璨) 長期照護保險試點於去年7月1日全面推開,長期重度失能人員每月最高可享受到價值1796元的照護服務。現在情況如何?有多少人受益?昨日,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截至1月12日,我市已經有11032人參保長期照護保險,2018年有望將失智人員納入到範圍內享受保障。
  • 成都市因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 下月起將納入長期照護保險
    10月30日,記者從市人社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進一步完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減輕失智人員家庭的照料負擔,按照逐步擴大保障範圍的原則,近日我市出臺了《關於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的通知》,從2018年11月1日起將失智導致的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據市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失智人員申請長期照護保險待遇應首先進行失能評定。
  • 上海聚集多方資源建立認知障礙老人照護服務體系 回應社會痛點和...
    根據國際經驗估算,上海認知障礙老年人約有20萬,這是按60歲以上人群4%估算的,80歲以上人群可達11%。認知障礙老年人照護的專業性、複雜性和高強度,為患病老人及其所在家庭帶來了巨大壓力。吳先生說,老人如果晚上不肯睡,他就得陪著,第二天早上,自己的血壓馬上就上去了。像吳先生一樣的家庭對專業化、社會化的認知障礙照護服務需求日益迫切。
  • 臺灣雙連安養中心——高口碑照護機構,連續多年100%入住率
    「研究創新、經驗積累、人才培育,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成長,才能更好的滿足不同階段老人的生活需求」臺灣雙連安養中心在臺灣擁有極佳的口碑和睿養老通過實地參觀考察交流,我們發現雙連安養中心在規劃理念、適老化細節設計、服務體系等方面有頗多的亮點,值得學習借鑑。
  • 老年照護工作者聯合倡議:弘揚人文精神 發展中國老年照護事業
    中國教育在線訊 在5月10日召開的「禮讚祖國——抗疫與人文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暨課程思政建設會議」上,陝西省職業病防治院(銅川市職業病防治院)院長劉峰代表與會人員,宣讀了題為「弘揚人文精神 發展中國老年照護事業」倡議書。
  • 成都將失智導致重度失能人員納入長照險保障
    成都市作為國家首批確定的15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去年7月1日,成都全面推開了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工作。截至2018年9月,成都市已受理失能評估申請2.6萬餘人,享受待遇1.79萬餘人。大批的失能人員,尤其失能老人,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活照料問題。
  • 員村街有個「智能管家」時刻在線遠程照護
    這是一套智慧護理系統通過安裝雷達生命體徵監測設備,即可實現網絡遠程無距離監護。雷達遠程照護系統原理:通過在老人家中安裝雷達生命體徵監測設備,在一定範圍內監測老人的心率、呼吸率等生命體徵數據,實時傳輸回照護系統平臺,由瑞康護理站護士進行跟進。
  • 老年護理虛擬仿真教學軟體:VR聯手老年護理,讓老有所依成為現實
    老年護理市場目前存在著巨大的供需缺口。老年護理行業普遍存在技能粗糙、無證上崗、「護工荒」、社會認同感不足等問題。養老機構的護工數量短缺、流失率畸高,且多數是50歲上下的來自農村的女性,缺乏護理的專業技能,甚至不會讀體溫計、不知道速效救心丸的使用方法。加強護理人員隊伍建設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